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文獻綜述

產業集聚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作為經濟學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國內外許多學者進行過研究,盡管研究的視角不同,但大多數學者認為產業集聚對經濟增長具有正向的促進作用。新古典區位理論代表人物克里斯塔勒(Christaller,1933)很早就提出“中心—地方”理論,認為在滿足運輸成本足夠低、制造業產品種類足夠多以及制造業份額足夠大的基礎上,較大的制造業份額存在緊密的前向關聯和后向關聯,并由此引發集聚,打破區域經濟均衡增長態勢[1]。波特(Porter,1990)利用美國醫療檢測行業數據、日本工業機器人行業數據、德國的印刷機械行業數據等進行產業集群的案例研究,發現國際性競爭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顯著的集聚現象[2]。克魯格曼(Krugman,1991)利用美國的行業數據研究產業地方化問題,通過計算美國三位數的制造業區位基尼系數,發現美國制造業存在高度集中的現象,并由此引申出產業集聚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問題[3]。西考恩(Ciccone,1996、2002)分別利用美國各州數據與歐洲國家數據,在考慮集聚的內生性基礎上測算就業密度對于平均勞動生產率的影響,結果發現美國勞動生產率對就業密度的彈性為6%左右,歐洲國家勞動生產率對就業密度的彈性達到5%,從而認為產業集聚對區域經濟增長有促進作用[4][5]。波什可和格瑞提森(Bosker & Garretsen,2010)在新經濟地理學理論規模報酬、貿易成本等假設的基礎上,研究產業集聚、貿易成本與地區生產率的影響,認為產業集聚與非集聚地區間的生產率差異主要在于貿易成本的差異[6]。科爾考(Kolko,2011)研究了城市化水平與制造業集聚與服務業集聚的關系,結果表明服務業集聚具備生產與消費的同一時空性,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服務業集聚能更有效地促進城市化水平的提高[7]

然而,國外的研究結論并非一致,斯伯加米(Sbergami,2006)利用歐盟國家的數據,對人口密度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研究,結果表明產業集聚對經濟發展具有阻礙作用,與預期結果相反[8]。包蒂斯塔(Bautista,2006)利用墨西哥各州的數據研究產業集聚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結果也不支持二者間存在明顯的因果關系[9]。阿切圖羅(Accetturo A., 2010)的研究也表明產業集聚對區域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會因集聚負外部性的存在降低甚至為負[10]

隨著產業集聚在我國經濟增長中的作用不斷凸顯,國內的許多學者也對產業集聚和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范劍勇(2006)從就業密度的角度衡量產業集聚程度,通過對中國119個地級市的非農就業密度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進行研究,發現非農就業密度對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具有促進作用[11]。潘文卿、劉慶(2012)在測算中國各省市制造業30個2位代碼行業的HHI指數基礎上,通過控制物質資本、人力資本投資、人均基礎設施等變量建立了經濟增長與產業集聚的動態面板數據模型,發現產業集聚與經濟增長存在長期穩定的正向關系[12]。孫浦陽、韓帥等(2013)利用中國2000—2008年297個地級市面板數據,測算了中國城市的產業集聚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在長期中工業產業集聚對勞動生產率影響顯著為正,服務業產業集聚的長期作用不顯著[13]。周孝、馮中越(2016)利用投入產出表研究北京生產性服務業集聚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系,發現北京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對區域經濟增長具有促進作用,并且認為生產性服務業的差異化發展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14]

與此同時,一些學者從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討論產業集聚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周圣強、朱衛平(2013)利用中國60個工業城市數據,實證分析規模效應與擁擠效應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結果表明在2003年以前,產業集聚以規模效應為主導促進生產率進步;2003年之后,產業集聚以擁擠效應為主導制約生產率的提高,得出集聚度與經濟增長存在倒U型關系的結論[15]。管馳明(2013)利用雙重門檻模型,從市區產業結構服務化程度、服務業就業密集度與服務業集聚的多樣化程度三個方面考察服務業集聚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結果顯示在經濟發展初期,服務業集聚能夠發揮更高的集聚效應[16]。王曉碩(2016)利用門檻回歸驗證不同經濟發展階段下產業集聚水平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認為地區經濟集聚水平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存在拐點,在人均GDP超過20154元的門檻后,會出現集聚不經濟現象[17]

國內外的研究者盡管都從實證的角度對產業集聚和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得出了非常有價值的結論,但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一些實際因素考慮不足。首先,中國存在較大的區域發展差異、行業發展差距等,中西部落后地區仍處于緩慢的產業升級過程中,除依托資源優勢發展的區域存在“低效”的產業集聚外,幾乎不具備鮮明的產業集聚特征,而中東部發達地區產業集聚現象明顯,籠統測算全國范圍內的產業集聚與經濟增長,容易忽視區域間、行業間產業集聚的差異性。其次,伴隨產業結構升級進程的加快,服務業在經濟增長過程中的作用日益凸顯,許多研究著重研究工業企業或制造業集聚問題,忽視了服務業集聚的重要作用。鑒于京津冀地區服務業的迅速發展,本文在分析京津冀地區服務業集聚現狀的基礎上,通過城市面板數據模型實證研究服務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增長的關系,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友谊县| 广州市| 临武县| 垦利县| 乌鲁木齐市| 贵州省| 玉环县| 常德市| 聂荣县| 余姚市| 苍山县| 平原县| 商水县| 星子县| 阳西县| 洛扎县| 板桥市| 泗洪县| 连江县| 京山县| 衡南县| 监利县| 石棉县| 南宁市| 随州市| 泰州市| 安多县| 彭泽县| 潮安县| 集安市| 汾西县| 临夏县| 宜都市| 侯马市| 鄂州市| 枣强县| 徐汇区| 深水埗区| 巫溪县| 高碑店市| 阳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