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金融穩定及其預警問題研究
- 李飛
- 1485字
- 2020-04-07 10:31:51
一、區域金融的含義和相關概念
(一)區域金融的含義
區域金融是指一個國家金融結構與運行在空間上的分布狀態。它外延上表現為具有不同形態、不同層次和金融活動相對集中的若干金融區域,金融區域的金融結構差異、差異互補和相互關聯構成一國的金融體系。
(二)區域金融的特征
1. 時空性
區域金融表現為一個相對完整的地理單元,金融是其內容,地域是其空間表現形式,這種空間表現形式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區域金融的重要特征就是要把金融運行和發展置于一定的時空范疇來加以考察,研究一國金融結構與運行在空間上分布的狀態和特點,從而探討金融發展空間結構變動的規律。顯然,由于自然條件、經濟條件、社會條件和技術條件的地域差異,經濟地域運動呈現出明顯的不平衡性和地域性。金融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不僅要直接反映經濟的區域性特征,而且經濟發展的區域性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金融的區域化運行得以實現。
2. 結構層次性
按照經濟和貨幣體系的空間分布特征,區域金融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層次,可以是國家或地區一級,地方或轄區一級,如可以將人民銀行體制改革后成立的成都分行所轄的四川、貴州、云南、西藏四省區作為一個經濟、金融域。一國國內因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因而區域金融體系也存在發達型、次發達型、欠發達型等不同水平。
3. 邊界模糊性
從統計分析的角度出發,區域金融應該有一個界限值,但現實中,一定地域范圍內的空間金融活動常常跨越行政區劃和自然地理界限,因此以經濟區域為地域依托的區域金融的界限也是模糊的,發達國家的地區金融區域界限也不固定。但日前我國的金融區域相對固定,區域本身被視為處于不同發展段的過渡狀態,從而以其功能的完整性取代形態的完整性。
4. 開放性發展
一個特定的區域金融是一個有限的區域體系,在市場資源、資金等要素與功能上表現為相對的不完整性。從某種意義上講,區域生存的空間不在區域內部而在區域外部,因而區域金融體系是一個有機整體,在要素與要素、系統與要素、系統與環境之間客觀上存在著物資、資金、信息的流動。
5. 非線性相互作用
在區域金融體系的運行中,要素與要素、系統與要素、系統與環境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協調共同作用使之構成一個非線性的關系系統,以適應區域內社會經濟發展的整體需要。
(三)區域金融的結構
區域金融結構是區域現存的金融工具、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和金融制度體系的總和,反映出各種現存的金融工具、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性質、種類、絕對數量、相對規模、經營特征和經營方式,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集中化程度,以及金融機構組織和金融交易的方式、范圍、規則、慣例、收益分配和有效性。對區域金融結構的描述有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定性描述上,主要側重于區域金融結構的類型、特征、方式和程度的描述;定量描述上,主要側重于金融結構各組成部分的絕對數量、相對重要性、與其他領域數量參數關系的描述,其主要的衡量指標有金融相關比率、金融資產總額和各種金融工具余額在主要經濟部門之間的分布等。
(四)區域金融的發展
在區域金融結構概念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推演出區域金融發展的概念,即區域金融結構的變化構成區域金融發展。正如戈德史密斯所說的“研究金融發展必須以有關金融結構在短期或長期內變化的信息為基礎”。區域金融結構的變化信息可直接體現在金融工具即金融資產的存量和流量上,體現在金融機構的數量及類型的變化上,因此,研究我國區域金融結構就是研究區域金融發展。區域金融存在的基礎是區域經濟的存在,區域經濟賴以存在的客觀基礎同樣詮釋了區域金融產生與發展的邏輯前提。區域金融發展對區域經濟增長究竟會發揮怎樣的作用,還取決于區域經濟的增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