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食鹽經營市場化改革研究
- 王可山 劉永勝 郝玉柱
- 908字
- 2020-04-07 10:20:19
三、完善食鹽流通政策法規
1. 改革食鹽專營管理制度
指令性計劃、政府定價是現行食鹽專營管理的核心制度,其是否完善,對食鹽專營管理的規范運作影響極大。從食鹽專營管理實踐看,兩者都存在明顯缺陷。取消指令性計劃和政府定價是食鹽流通體制改革的首要步驟。
在生產許可、經營許可上,應建立嚴格的市場“準入”“退出”條件,統一由國家鹽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査批準。在食鹽管理體制改革期間,開發鹽資源、開辦制鹽企業、擴建項目由國家鹽業行政主管部門實行從嚴審查;科學規定食鹽生產和經營企業的“準入”“退出”條件。對食鹽生產企業,在繼續保留現行硬件標準的同時,將其執行生產、銷售計劃的程度作為兩項重要的“準入”條件;對食鹽經營企業,在繼續保留現行其他標準的同時,按經濟布局設立,允許適當競爭,并將其專營實績、硬件建設和依法經營情況作為其“準入”條件的重要項目。同時,在食鹽管理體制改革期間,應明確具體的食鹽專營主體“退出”條件,并建立定期檢査制度,嚴格執行“退出”,將不合格的生產企業以及違法經營、專營實績差的不合格銷售企業退出食鹽經營市場,以配合集約化食鹽經營的經濟布局需要。
完善食鹽運輸許可制度,確立食鹽流通物流標準。從制度設計上看,首先,通過發放食鹽運輸準運證,可以在生產企業調出時,對食鹽和其他用鹽進行區分,防止非食用鹽沖擊食鹽市場。其次,通過發放準運證,掌握生產企業運量,便于對生產企業和經營企業執行國家指令性計劃的情況進行監控。最后,通過發放準運證,使運輸部門和執法部門有識別的標志,便于檢查,防止非法運輸單位、個人和生產企業無計劃發運,從源頭上控制工業鹽、無碘鹽從產區向銷區傾銷。
2. 實行食鹽行業行政管理專業化
食鹽管理體制改革應從制度上、機制上擺脫行政行為對經營行為的依附,確保執法公正;按照產銷合一、集團化經營的思路,設計相應制度,通過減少利益主體、加強行業監管,消除分散經營情況下地方各自為政、政令不統一、行為不規范以及流通環節多、費用高的弊端。
3. 構建食鹽產品市場規制的法律體系
食鹽管理體制改革應確立操作性較強的鹽業市場規章制度,包括食鹽產品標準制度、食鹽產品質量檢測制度、食鹽產品標識制度、食鹽產品質量追溯制度以及嚴格的懲罰機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