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化學綜合教程(第二版)
- 馬惠莉 劉杰主編
- 898字
- 2020-07-31 17:45:21
2.5 定量分析結果的表示方法
綜上所述,如果對測定結果沒有相應的誤差估計,則該實驗結果是毫無價值的。為了進行對比,在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前提下,要考慮送樣部門的要求,對分析結果進行科學表達。首先要確定被測組分的化學形式,然后再按照確定的形式將測定結果進行換算和表達。
2.5.1 被測組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① 以實際存在型體表示 例如,在電解食鹽水的分析中常以被測組分在試樣中所存在的型體表示。即用Na+、Mg2+、SO42?、Cl? 等形式表示各種被測離子的含量。
② 以元素形式表示 例如,對金屬或合金以及有機物或生物的元素組成分析,常以元素形式如Fe、Al、Cu、C、S、P等表示。
③ 以氧化物形式表示 例如,礦石或土壤都是些復雜的硅酸鹽,由于其具體化學組成難以分辨,故在分析中常以各種氧化物如K2O、Na2O、CaO、SO3、SiO2等表示。
④ 以化合物形式表示 例如,對化工產品的規格分析,以及對一些簡單無機鹽或有機物的分析,分析結果多以其化合物如KNO3、NaNO3、KCl、乙醇、尿素等表示。
2.5.2 測定結果的表示方法
① 固體試樣 常以質量分數表示。質量分數wB =;例如,
= 15.05%。
② 液體試樣 除用質量分數表示外,還可用濃度表示。如物質的量濃度。
③ 氣體試樣 氣體試樣中的常量或微量組分含量,多以體積分數表示。
此外,對各種形式試樣中所測定的微量或痕量組分的含量,常以各種濃度形式表示。即可采用μg·g?1(或10?6)、ng·g?1(10?9)和pg·g?1(或10?12)表示?。
定量分析的目的是力圖得到待測組分的真實含量。為了正確表示分析結果,不僅要表明其數據的大小,還應該反映出測定的準確度、精密度以及為此進行的測定次數。因此,通過一組測定數據(隨機樣本)來反映該樣本所代表的總體時,需要報告出樣本的n、、S,無須將數據一一列出。
分析測定結果常用的表達方式為± s, 但同時要給出n。該計算公式中不僅包含了n、、s這三個基本數據,還指出了置信度。置信區間越窄,表明與真值越接近,置信區間的大小直接與測定的精密度和準確度有關。
此外,還應正確表示分析結果的有效數字,其位數要與測定方法和儀器準確度相一致。
在表示分析結果時,組分含量≥10%,用四位有效數字;組分含量為1%~10%,用三位有效數字。表示誤差大小時有效數字常取一位,最多取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