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液壓傳動:多泵多馬達液壓元件及系統
- 聞德生 呂世君 聞佳
- 2649字
- 2020-05-07 10:40:39
第二節 液壓馬達概述
液壓馬達是將液壓能轉換為機械能的裝置,可以實現連續的旋轉運動,其結構與液壓泵基本相似,同樣存在周期性變化的密閉容積和配油裝置,但其產生周期性變化的結構原理不同。常見的液壓馬達也有齒輪式、葉片式和柱塞式等幾種主要形式;從轉速、轉矩范圍分,有高速小扭矩馬達和低速大扭矩馬達。
馬達和泵在工作原理上是互逆的,當向泵內輸入壓力油時,其軸就輸出轉速和轉矩成為馬達。但由于兩者的任務和要求有所不同,故在實際中只有少數泵能做馬達使用。
一、齒輪馬達簡介
齒輪馬達的結構特點和工作原理如圖1-11所示,圖中P為兩齒輪的嚙合點。設齒輪的齒高為h,嚙合點P到兩齒根的距離分別為a和b,由于a和b都小于h,所以,當壓力油作用在齒輪面上時,兩個齒輪上都有一個使它們產生轉矩的作用力pB(h-a)和pB(h-b),其中,p為輸入油液的壓力,B為齒寬,在上述作用力下,兩齒輪旋轉,并將油液帶回低壓腔排出。

圖1-11 齒輪馬達原理簡圖
和一般齒輪泵一樣,齒輪馬達由于密封性較差,容積效率較低,所以輸入的油壓不能過高,因此不能產生較大轉矩,并且它的轉速和轉矩都是隨著齒輪的嚙合情況而脈動的。因此,齒輪馬達一般多用于高速小扭矩的情況。
齒輪馬達的結構和齒輪泵相似,但有以下特點。
①進出油道對稱,孔徑相等,這使得齒輪馬達能正反轉。
②采用外泄漏油孔,因為馬達回油腔壓力往往高于大氣壓力,采用內部泄油會把軸端油封沖壞。特別是當齒輪馬達反轉時,原來的回油腔變成了壓油腔,情況將更嚴重。
③多數齒輪馬達采用滾動軸承支承,以減小摩擦力而便于馬達啟動。
④不采用端面間隙補償裝置,以免增大摩擦力矩。
⑤齒輪馬達的卸荷槽對稱分布。
二、葉片馬達簡介
葉片馬達的工作原理如圖1-12所示,當壓力油經過配油窗口進入葉片1和葉片3(或葉片5和葉片7)之間時,葉片1和葉片3一側作用高壓油,另一側作用低壓油,同時由于葉片3伸出的面積大于葉片1伸出的面積,因此使轉子產生順時針轉動的力矩。同時葉片5和葉片7的壓力油作用面積之差也使轉子產生順時針轉矩。兩者之和即為液壓馬達產生的轉矩。在供油量一定的情況下,液壓馬達將以確定的轉速旋轉。位于壓油腔葉片2和葉片6兩面同時受壓力油作用,受力平衡對轉子不產生轉矩。

圖1-12 葉片馬達原理
葉片馬達與葉片泵相比較,在結構上有如下特點。
①轉子的兩側面開有環形槽,槽內放有燕式彈簧,使葉片始終壓向定子內表面,以保證啟動時葉片與定子內表面密封,并有足夠的啟動力矩。
②馬達需要正反轉,因此葉片沿轉子徑向放置,葉片的傾角等于零。
③為獲得較高的容積效率,工作時葉片底部始終要與壓油腔連通。這樣當吸、壓油腔互換時,必須在油路上采取措施,使馬達在正反轉時都有壓力油通入葉片底部。只要在葉片底部加裝兩個并聯單向閥,分別與吸、壓油腔相通,就能達到上述要求。
三、柱塞馬達簡介
圖1-13所示為斜盤式軸向柱塞馬達工作原理。斜盤和配油盤固定不動,柱塞軸向安置在缸體中,缸體和馬達軸相連一起旋轉。當液壓泵高壓油進入馬達的壓油腔之后,滑靴在液壓力的作用下壓向斜盤,其反作用力分解成兩個分力,軸向分力沿柱塞軸線向右,與柱塞所受液壓力平衡;徑向分力與柱塞軸線垂直向下,使得壓油區的柱塞都對轉子中心產生一個轉矩,驅動液壓馬達逆時針旋轉做功。

圖1-13 斜盤式軸向柱塞馬達工作原理
需要指出的是,液壓馬達是用來驅動外負載做功的,只有當外負載轉矩存在時,液壓泵進入液壓馬達的壓力油才能建立起壓力,液壓馬達才能產生相應的轉矩去克服它,所以液壓馬達的轉矩是隨外負載轉矩而變化的。
四、其他馬達簡介
1.曲柄連桿式液壓馬達
曲柄連桿式低速大扭矩液壓馬達應用較早,國外稱為斯達發液壓馬達。我國的同類型號為JMZ型,其額定壓力16MPa,最高壓力21MPa,理論排量最大值可達6.140L/r。圖1-14是曲柄連桿式液壓馬達的工作原理。

圖1-14 曲柄連桿式液壓馬達的工作原理
1—殼體;2—活塞組件;3—連桿;4—曲軸;5—配流軸
馬達由殼體、連桿、活塞組件、曲軸及配流軸等組成,殼體內沿圓周呈放射狀均勻布置了五只缸體,形成星形殼體;缸體內裝有活塞,活塞與連桿通過球鉸連接,連桿大端做成鞍形圓柱瓦面緊貼在曲軸的偏心圓上,其圓心為O1,它與曲軸旋轉中心O的偏心距OO1=e,液壓馬達的配流軸5與曲軸4通過十字鍵連接在一起,隨曲軸一起轉動,隨著驅動軸、配流軸轉動,配油狀態交替變化。在曲軸旋轉過程中,位于高壓側的油缸容積逐漸增大,而位于低壓側的油缸容積逐漸縮小,因此,在工作時高壓油不斷進入液壓馬達,然后由低壓腔不斷排出。
2.靜力平衡式液壓馬達
靜力平衡式馬達也叫無連桿馬達,是從曲柄連桿式液壓馬達改進、發展而來的,它的主要特點是取消了連桿,并且在主要摩擦副之間實現了油壓靜力平衡,改善了工作性能。其工作原理如圖1-15所示。
液壓馬達的偏心軸與曲軸的形式相類似,既是輸出軸,又是配流軸,五星輪3套在偏心軸的凸輪上,在它的五個平面中各嵌裝一個壓力環4,壓力環的上平面與空心柱塞2的底面接觸,柱塞中間裝有彈簧,以防止液壓馬達啟動或空載運轉時柱塞底面與壓力環脫開。高壓油經配流軸中心孔道通到曲軸的偏心配油部分,然后經五星輪中的徑向孔、壓力環、柱塞底部的貫通孔而進入油缸的工作腔內。
圖1-15中,配流軸上方的三個油缸通高壓油,下方的兩個油缸通低壓回油。在這種結構中,五星輪取代了曲柄連桿式液壓馬達中的連桿,壓力油經過配流軸和五星輪再到空心柱塞中去,液壓馬達的柱塞與壓力環、五星輪與曲軸之間可以大致做到靜壓平衡,因此,稱為靜力平衡液壓馬達。

圖1-15 靜力平衡式液壓馬達原理
1—殼體;2—柱塞;3—五星輪;4—壓力環;5—配流軸;6—彈簧
3.多作用內曲線馬達
多作用內曲線液壓馬達的結構形式有很多,就使用方式而言,有軸轉、殼轉與直接裝在車輪的輪轂中的車輪式液壓馬達等形式。而從內部的結構來看,其傳力方式和柱塞部件的結構可有多種形式,但是,液壓馬達的主要工作過程是相同的,其原理如圖1-16所示。

圖1-16 多作用內曲線馬達原理
工作時,油液通過配油軸上的配油窗口分配到工作區段的柱塞底部油腔,壓力油使柱塞組的滾輪頂緊導軌表面,在接觸點上導軌對滾輪產生法向反作用力N,其方向垂直導軌表面并通過滾輪中心,該力可分解為兩個分力,沿柱塞軸向的分力P和垂直于柱塞軸線的分力T,它通過橫梁側面傳給缸體,對缸體產生力矩。進排油口互換,則馬達反轉。主軸轉一周,柱塞往復運動多次(圖中為6次),因而在柱塞直徑數目和行程相同情況下,其輸出扭矩較單作用式柱塞馬達增加了作用次數的倍數。
除了上述幾種典型低速大扭矩馬達外,尚有介于高速馬達和低速馬達中間的擺線液壓馬達,此處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