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尚童裝制板與實例解析
- 馬芳編著
- 3170字
- 2020-05-06 20:10:01
第二節 童裝號型與規格設計
一、我國兒童服裝號型系列
我國兒童服裝號型執行標準是GB/T 1335.3—2009,該標準包含了身高52~80cm的嬰兒號型系列、80~130cm的兒童號型系列、135~155cm的女童和135~160cm的男童號型系列。兒童無中間體,無體型分類。
(一)號型的定義和標志
1.號型的定義
號——指人體的身高,以厘米為單位表示,是設計和選購服裝長短的依據。
型——指人體的上體胸圍和下體腰圍,是設計和選購服裝肥瘦的依據。
2.號型標志
童裝號型標志是號/型,表明所采用該號型的服裝適用于身高和胸圍(或腰圍)與此號相近似的兒童,如上裝號型140/64,表明該服裝適用于身高138~142cm,胸圍62~65cm的兒童穿著;下裝號型145/63,表示該服裝適用于身高143~147cm,腰圍62~64cm的兒童穿著。
(二)我國兒童服裝號型系列表
1.嬰兒號型系列
身高52~80cm的嬰兒,身高以7cm分檔,胸圍以4cm、腰圍以3cm分檔,分別組成7·4和7·3系列。該系列上裝號型系列見表1-1,下裝號型系列見表1-2。
表1-1 2~80cm的嬰兒上裝號型系列 單位:cm

表1-2 身高52~80cm的嬰兒下裝號型系列表 單位:cm

2.身高80~130cm兒童號型系
身高80~130cm的兒童,身高以10cm分檔,胸圍以4cm、腰圍以3cm分檔,分別組成10·4和10·3系列。該系列上裝號型見表1-3,下裝號型見表1-4。
表1-3 身高80~130cm的兒童上裝號型系列 單位:cm

表1-4 身高80~130cm的兒童下裝號型系列 單位:cm

3.身高135~160cm男童號型系列
身高135~160cm的男童,身高以5cm分檔,胸圍以4cm、腰圍以3cm分檔,分別組成5·4和5·3系列。該系列上裝號型見表1-7,下裝號型見表1-8。
表1-5 身高135~160cm的男童上裝號型系列 單位:cm

表1-6 身高135~160cm的男童下裝號型系列 單位:cm

4.身高135~155cm女童號型系列
身高135~155cm的女童,身高以5cm分檔,胸圍以4cm、腰圍以3cm分檔,分別組成5·4和5·3系列。該系列上裝號型見表1-7,下裝號型見表1-8。
表1-7 身高135~155cm的女童上裝號型系列 單位:cm

表1-8 身高135~155cm的女童下裝號型系列 單位:cm

(三)我國兒童服裝號型系列控制部位數值及分檔數值
控制部位數值是人體主要部位的數值(系凈體數值),是設計服裝規格的依據。長度方向有身高、坐姿頸椎點高、全臂長和腰圍高4個部位,圍度方向有胸圍、頸圍、總肩寬、腰圍和臀圍5個部位。在我國服裝號型中,身高80cm以下的嬰兒沒有控制部位數值。國標中的兒童控制部位的測量方法見圖1-2所示。

圖1-2 國標中的兒童控制部位的測量方法
1—身高;2—坐姿頸椎點高;3—全臂長;4—腰圍高;5—胸圍;
6—頸圍;7—總肩寬(后肩弧長);8—腰圍(最小腰圍);9—臀圍
1.身高80~130cm兒童控制部位的數值
(1)長度方面控制部位數值見表1-9所示。
表1-9 80~130cm兒童長度方面控制部位數值 單位:cm

(2)圍度方面控制部位數值見表1-10、表1-11所示。
表1-10 80~130cm兒童上裝圍度方面控制部位數值 單位:cm

表1-11 80~130cm兒童下裝圍度方面控制部位數值 單位:cm

2.身高135~160cm男童控制部位的數值
(1)長度方面控制部位數值見表1-12所示。
表1-12 135~160cm男童長度方面控制部位數值 單位:cm

(2)圍度方面控制部位數值見表1-13、表1-14所示。
表1-13 135~160cm男童上裝圍度方面控制部位數值 單位:cm

表1-14 135~160cm兒童下裝圍度方面控制部位數值 單位:cm

3.身高135~155cm女童控制部位的數值
(1)長度方面控制部位數值見表1-15所示。
表1-15 135~160cm女童長度方面控制部位數值 單位:cm

(2)圍度方面控制部位數值見表1-16、表1-17所示。
表1-16 135~160cm女童上裝圍度方面控制部位數值 單位:cm

表1-17 135~160cm兒童下裝圍度方面控制部位數值 單位:cm

二、童裝規格設計
所謂童裝規格設計,是在考慮童體和服裝之間的關系上,采用定量化形式表現服裝的款式造型特征、品牌用途、穿著對象體型特征的重要技術設計內容。
成衣的規格設計是以國家號型標準為依據,以服裝款式樣品為標準,從而設計制定出系列的號型標準及相關各部位的規格尺寸,建立相應的加工數據和成品尺寸,為服裝樣板師及生產部門提供科學、合理的操作依據。在這項工作中,由于成衣的規格尺寸是直接指導制板與批量生產的技術標準,且具有經驗性、復雜性的特點,又由于兒童各不同年齡段體型的不同,長期以來一直沒有規范的操作標準和理論體系,而國家頒布的童裝號型標準也只能作為了解我國兒童體型特征,制定大眾品牌號型標準的參考依據。童裝的規格設計要從不同年齡段兒童的體型特征、童裝的款式特點及使用的面料特性來著手,掌握其變化規律和特性,在實踐中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理論依據,從而指導各年齡段童裝規格尺寸的制定。
(一)影響童裝規格設計的因素
1.兒童體型特征影響規格設計
兒童的成長過程分為嬰兒期、幼兒期、學童期和中學生期,每個時期的兒童都有明顯的體型特征和著裝偏好,在進行規格設計時應充分了解其體型特征和動態活動規律,為制定成衣規格尺寸建立最初的依據。如在設計上衣和連衣裙胸圍規格尺寸時,1~3歲的兒童加放松量為14cm,4~9歲的兒童加放松量為12cm,10歲以上的兒童采用成人加放松量10cm。
2.服裝款式造型影響規格設計
童裝批量生產制定規格尺寸時,款式特點是放在第一位要考慮的,款式特點主要從款式和造型兩方面來體現。
(1)服裝款式
款式是服裝的本體,它是由線的性質決定的。線圍合形成面,面與面相交形成體,直到最后的服裝造型。服裝的結構線包括省道線、公主線、肩袖線、各種分割線、折裥線等內部結構線,其作用在于體現服裝的特定風格和輪廓造型。每一條結構線都對服裝輪廓的完美實現起著幫助和烘托作用,且具有裝飾性和功能性的作用。而各部位規格尺寸的設計,就要依照款式造型線的特點來制定。比如,一件無領無袖帶有公主線的連衣裙,各部位線的設定直接影響著規格尺寸:公主線除作為裝飾外,還具有收省、吸腰的作用;袖窿部位由于是無袖,其構成袖窿線的肩寬、前寬、后寬三個部位的規格尺寸要比人體原形尺寸減小,量的大小依照款式的設計來定,而袖窿深的規格尺寸要依照人體原形尺寸;領子部位的規格尺寸要根據設計的開深、開寬程度和造型來確定,在不得小于頸根圍和大于肩寬尺寸的范圍內,充分滿足款式的需要。在制定系列號型規格尺寸時,要考慮款式特點。
(2)服裝造型
服裝造型就是拋開服裝內部的一切裝飾,單純地看其外部輪廓的形狀,或者說外部輪廓線與服裝結構的縫合線組合構成的立體的“型”。服裝造型可以適應人的體型,也可以改變或夸張人體本來的形態,創造出不同的視覺形象。童裝中經常看到的H型、O型、X型、A型等不同的服裝外型,其規格尺寸在加放量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調整,比如:一件A字型的外套,肩寬的加放量就應減小,下擺成比例地適當放大,胸圍、腰圍、胸寬等部位的規格尺寸應介于肩寬和下擺之間,以突出A字型的外觀造型;而X型的外套,為了表現吸腰的效果,其腰圍的加放量應減小(但應滿足基本呼吸量和活動量),肩寬和下擺的加放量適當加大,充分突出服裝的外觀造型。總之,服裝的規格尺寸是款式造型的有機組成部分,同一號型下不同的款式造型會產生不同的規格尺寸。
3.面料特性影響規格設計
在當前面料市場日新月異的發展過程中,各類不同質地、不同外觀、不同性能的面料層出不窮,沖擊著童裝業的發展。各種面料由于原材料不同,其織造工藝、后處理工藝也不同,分別具有各自獨有的性能和特征。款式相同而面料不同的服裝,各部位規格尺寸的數據就會不同。因此,在使用前,必須進行檢測、試制,從而把握其特性。
(二)童裝規格設計的一般規律
為了利于兒童的生長發育和滿足其活潑好動的特點,童裝的規格不宜像成人一樣較多使用合體和較合體設計,而是多采用寬松和較寬松設計。童裝規格設計的一般規律如下。
短上衣衣長=背長+(13~16)cm或身高×0.4-(3~6)cm
一般上衣衣長=背長+(18~24)cm或身高×0.4±3cm
中長外套衣長=身高×0.5+(0~5)cm
長外套衣長=身高×0.6±5cm
長褲褲長=腰圍高-(0~2)cm
短褲褲長=腰圍高/2-(0~3)cm
袖長=全臂長+(0~3)cm
胸圍=(凈胸圍+內衣厚度)+
腰圍(上衣)=凈腰圍+
腰圍(下裝)=凈腰圍+0~3cm
腰圍(抽橡筋后尺寸)=凈腰圍-(4~6)cm
臀圍=凈臀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