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塑料助劑與配方設計
- 左建東 羅超云 王文廣主編
- 1152字
- 2020-05-07 12:49:30
第一節 增塑劑的作用機理及分類
一、增塑劑的作用機理
增塑劑的主要作用是減弱分子間的次價鍵,增加樹脂的移動性,降低樹脂分子鏈的結晶性,增加樹脂的可塑性。按其作用機理大致可分為以下兩種:
1.非極性增塑劑
其主要作用是:插入高分子鏈之間,增大高分子鏈間的距離,從而削弱它們之間的范德華力,因此用量越多,隔離作用越大,高聚物黏度降低。
2.極性增塑劑
其主要作用是:增塑劑的極性基團與高聚物分子的極性基團相互作用,代替了高聚物極性分子間作用,從而削弱了高聚物間的范德華力,增塑劑的效能與增塑劑的物質的量成正比。
增塑劑分子插入聚合物分子之間,削弱了大分子間的作用力從而達到增塑目的。有以下三種作用方式:
①隔離作用。非極性增塑劑加入非極性聚合物中時,非極性增塑劑通過聚合物-增塑劑間的“溶劑化”作用,增大分子間距離,削弱分子鏈之間的作用力。
②相互作用。極性增塑劑加入極性聚合物中增塑時,增塑劑分子的極性基團與聚合物分子的極性基團“相互作用”,從而破壞了原聚合物分子間的極性連接,減少了連接點,削弱了分子間的作用力,使分子鏈運動變得容易。
③遮蔽作用。非極性增塑劑加到極性聚合物中增塑時,非極性的增塑劑分子遮蔽了聚合物的極性基團,使相鄰聚合物分子的極性基團不發生或少發生“作用”,從而削弱了聚合物分子間的作用力,達到增塑目的。
事實上,在一種增塑劑的增塑過程中,可能同時存在著幾種作用。例如,DOP增塑PVC,在溫度升高時,DOP分子插入PVC分子鏈間,一方面DOP的極性酯基與PVC的極性基團“相互作用”,彼此能很好地互溶,不相排斥,從而使PVC大分子間作用力減弱,塑性增加;另一方面,DOP的非極性烷基夾在PVC分子鏈間,把PVC的極性基團遮蔽起來,也減小了PVC分子鏈間的作用力。這樣,在成型加工時,分子鏈的移動就比較容易。
二、增塑劑的分類
由于增塑劑的種類繁多,性能和用途各異,因此分類方法也有多種。常用的分類方法有如下三種:
1.按化學結構分類
這是最常用的分類方法。一般可分為鄰苯二甲酸酯類、脂肪族二元酸酯類、磷酸酯類、偏苯三酸酯類、烷基苯磺酸酯類、環氧酯類、含氯化合物等。
2.按與被增塑物的相容性分類
分為主增塑劑、輔助增塑劑和增量劑三類。一般把與樹脂相容性較高(增塑劑與樹脂的質量比達1∶1時仍能相容)的增塑劑稱為主增塑劑,可單獨使用,如鄰苯二甲酸酯類、磷酸酯類等;輔助增塑劑與被增塑物的相容性一般,較少單獨使用,需與適當的主增塑劑配合作用,單獨大量使用時會在加工制品表面滲出和噴霜,如脂肪族二元酸酯類、多元醇酯類、環氧大豆油等;增量劑與被增塑物的相容性較差,但與主、輔增塑劑有一定的相容性,配合使用以達到降低成本和改善某些性能的目的,如含氯化合物等。
3.按使用性能分類
可分為耐寒性增塑劑、耐熱性增塑劑、阻燃性增塑劑、防霉性增塑劑、耐候性增塑劑、無毒性增塑劑和通用型增塑劑七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