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教育:給孩子成長的力量(初中階段)
- 張蕾
- 4807字
- 2020-04-14 15:49:17
第三課 寫工工整整方塊字做堂堂正正中國人
案例分析 書寫好人生
大明的語文書寫作業又被批評了,這是他本周第二次因為語文書寫不合格受到批評了。
媽媽看到語文老師的留言后火冒三丈,她不明白為什么每次她都強調大明要好好書寫,但大明總是不聽。想到這兒,大明的媽媽恨不得給這小子幾巴掌,讓他長點兒記性!好在大明媽媽努力讓自己靜下心來。回顧大明的成長,媽媽覺得在大明的習慣養成方面自己的確有一定責任,她總是過分強調孩子的獨立,過早地放手,而對孩子一些習慣的養成重視不夠,這就導致大明低年級書寫還能勉強過關,進入初中,隨著作業量的加大,書寫不夠認真的毛病變得突出,寫的字簡直是“龍飛鳳舞”。
大明的媽媽非常清楚,書寫不好不僅僅會影響大明的語文成績,而且會讓他養成過于急躁的壞習慣。怎么辦呢?大明的媽媽不斷問自己。如果還像原來那樣批評說教,大明一定非常反感。大明的媽媽意識到必須換個策略,不僅要提高大明的書寫水平,而且要引導大明養成認真、嚴謹、扎實做事的習慣。
“先要改變他的態度,讓他深刻意識到書寫的重要性!”想到這兒,大明的媽媽計上心來。回到家,媽媽沒有批評大明,而是說:“兒子,今天我在群里看到你們有一項寫作作業,這個題目媽媽特別有感觸,也想寫一篇,你覺得怎么樣?”大明很是詫異,不知道老媽葫蘆里賣的是啥藥,有些遲疑地答應了。開始,大明還不斷地瞄向媽媽,懷疑媽媽是否真的在寫作文,當看到媽媽非常認真地在作文本上書寫時,他也漸漸靜下心寫起來。寫完后,媽媽說:“兒子,你看看老媽寫得如何?”其實,在寫作文時,大明的媽媽故意將文字寫得比較潦草。大明在批閱中不斷詢問媽媽這個寫的是什么,那個寫的什么,最后勉強給了個“良”的評價。大明的媽媽趁機問:“為什么只是‘良’?這可是我精心構思的啊!”大明有些不耐煩地說:“雖然故事寫得挺有趣,但是字太潦草了,如果不問你,我根本看不出來是什么字。”“是嗎?的確太潦草了,看來書寫不好,連你都看不懂啊!媽媽習慣了潦草,看來一定得改正了!那么咱們批閱一下你的作文怎么樣?”聰明的大明一下子意識到媽媽的用意了,看著自己潦草的書寫,他的臉紅了。
“兒子,你的作文思路非常好,媽媽很喜歡你寫的故事,但是就像你看到老媽的書寫時的心情一樣,很不耐煩是不是?”大明略有沉思地點點頭。媽媽又接著說:“所以啊,書寫很重要,好的書寫讓閱讀的人賞心悅目!”大明有些認可老媽的話了。接下來,大明媽媽趁熱打鐵,說:“其實,我看這次你寫的字還是挺認真的,但是還有一定的差距。書寫時首先是要每個字立正,就像咱們人一樣要站得筆直挺拔;字的筆畫要橫平豎直、結構方方正正,像做人一樣堂堂正正;同時字要大小一致,高度一致,就像整齊的士兵一樣。”媽媽形象的比喻讓大明忍不住笑了。看到大明能愉悅地接受,媽媽繼續鼓勵說:“咱倆都重新抄寫一遍,我相信明天你的作文一定會被評‘優’的。”于是,大明和媽媽又一起重新抄寫了作文。大明的媽媽把情況跟老師進行了溝通,提醒老師看到孩子書寫進步時給予鼓勵,同時保證,給她一段時間,她保證把大明的書寫成績提高上來。
大明的書寫第一次被老師表揚,他非常開心。媽媽又引領大明了解了中國書法的發展歷程,欣賞了古今不同時期的書法作品,并講了書法大家顏真卿做人剛正威武的故事。大明第一次感受到原來書法有這么重要的內涵:書法藝術不僅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而且對人的品德修行有這么深刻的影響。看到大明越來越意識到書寫的重要性,媽媽決定要行動起來,通過持續的行動培養大明一絲不茍、堅持到底的品質。于是,媽媽說:“大明,我覺得為了提高咱倆的書寫水平,我們需要每天抽出半小時練字,內容就是你喜歡的詩歌。咱們互相監督,怎么樣?”“行!互相監督,不準偷懶!”大明一口答應下來。每天晚上做完作業,大明和媽媽就趴在書桌前練習書寫,兩人相互評價欣賞。大明說:“媽媽,你的字越來越娟秀了!”媽媽說:“大明的字越來越挺拔有勁兒了!”每次說完,兩人都開心地大笑。
有一天,媽媽說:“大明,把咱們寫的東西發到朋友圈吧!作為一種鼓勵和督促,怎么樣?”大明有些不自信地說:“我現在的字發到朋友圈只會丟人吧!”“丟什么人?要求進步不丟人!只要堅持,慢慢地,你的字便會有質的飛躍!”于是,母子倆每天都將自己的練字作品發在朋友圈打卡,很多人為母子倆的認真和堅持點贊,大明的書寫勁頭兒更足了。
大明的書寫水平提高了很多,每次語文作業都能得到優秀了,媽媽又開始引導大明享受寫字的樂趣。當大明煩躁時,媽媽就會說:“找首應景的詩或是歌詞寫寫吧!”大明在書寫時,不知不覺靜了下來,有空的時候也越來越喜歡練字了,做事也越來越專心了,老師都說大明像變了一個人,突然長大了!家長會上,大明期末考試的語文卷子被作為范本被家長們傳閱欣賞。老師在評語中寫道:“故事構思巧妙,語言生動形象,書寫規范優美……”看到這一評語,大明的媽媽由衷地笑了!
中心議題:書寫習慣的養成
書寫習慣是人們通過反復練習和書寫實踐形成的固定的書寫活動方式。在成長過程中,有不少孩子養成了不良的書寫習慣。據統計,目前書寫規范、美觀、工整、清晰的人數占到初中生總人數的40%;書寫不夠認真、難看潦草、不易辨認的約占60%。一個不好的習慣一旦養成,改正是非常困難的。面對孩子的壞習慣,教師和家長常常缺乏必要的耐心與智慧,更多的是希望讓孩子以最快的速度改掉壞習慣、養成好的習慣,但是卻沒有意識到一個壞習慣形成后并不是那么容易改掉的。要讓孩子改正,首先要讓孩子意識到為什么要改掉壞習慣,在思想上有深刻的認識與觸動。其次是鼓勵孩子堅持下去,不斷給予他鼓勵和肯定,這樣才能有所成效。在改掉壞習慣、養成好習慣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讓孩子能夠逐漸體會到成長的快樂與意義,能夠遇到更好的自己。
一、這個故事為什么會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1.幫助孩子意識到書寫的重要性
態度的形成是指人對某些事物從不曾有態度到出現某種態度,而態度的改變是指人在對事物已有態度的基礎上發生一定的變化。個體形成一定態度后,由于接受新的信息或意見而發生變化,這個過程叫態度改變。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海德認為,當認知系統出現不平衡、不一致時會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從而讓人們的態度發生變化。他特別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影響在態度轉變中的影響。大明的媽媽為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通過和孩子一起寫作文、互相批改作文的方法,讓孩子體驗到書寫潦草的壞處,從而改變了孩子對待書寫的態度。
2.媽媽身體力行樹立榜樣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人的行為可以通過觀察學習過程獲得,獲得什么樣的行為以及行為的表現如何,則有賴于榜樣的作用。榜樣是否具有魅力、是否擁有獎賞,榜樣行為的復雜程度,榜樣行為的結果及榜樣與觀察者的關系都將影響觀察者的行為表現。為了讓孩子養成書寫好習慣,媽媽和大明一起堅持練字,互相監督、互相欣賞,給孩子起到了非常好的榜樣作用,可以說是媽媽的堅持帶來了孩子的堅持。
3.不斷給孩子表揚鼓勵
陽性強化法是建立、訓練某種良好行為的治療技術或矯正方法,也稱“正強化法”或“積極強化法”。這種方法通過及時獎勵目標行為,忽視或淡化異常行為,促進目標行為的產生。在大明良好書寫習慣的形成過程中,媽媽想方設法讓孩子獲得了很多的正向反饋,比如作文獲得優秀、堅持練字過程中母子間的互相鼓勵、把書法作品發到朋友圈等,都非常好地維持了大明堅持練字的行為。
4.不斷堅持養成良好習慣
心理學認為,任何習慣的形成,都是在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建立的。最低層次就是不自覺階段,依靠外力的督促教育,不斷強化已形成的條件反射形成了習慣。第二個層次則是自覺行為,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靠內部的自我監督而不是外部監督。第三個層次就是自動化,達到類似本能的程度。到了自動化層次以后,不需要監督,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而形成了行為習慣。
案例故事中,大明的媽媽先是通過和兒子大明一起寫一篇作文,讓孩子意識到問題,然后通過鼓勵,不斷刺激強化大明的行程習慣,再進一步引導大明深化對書寫的認識,并將書寫與做人做事聯系起來。在大明有進一步的理解后,媽媽堅持陪伴大明書寫,通過發朋友圈打卡督促,使得兒子由外力逐步轉化為自覺行為。接著,她又引導大明進一步享受書寫的樂趣,提高自我修養。
二、為媽媽點贊
1.媽媽看到孩子書寫受到批評,克制住自己的怒火,思考分析具體原因。
2.媽媽沒有直接批評孩子,而是通過互相進行作業批改引導孩子發現存在的問題。
3.媽媽通過引導孩子了解中國書法歷程、欣賞書法作品以及講述書法家顏真卿的故事,讓孩子進一步理解書法的深刻內涵。
4.媽媽在孩子意識到問題后,緊接著付諸具體行動,和孩子相互監督練字。
5.媽媽注意在練字過程中不斷鼓勵孩子,通過陪伴或是朋友圈打卡等方式鼓勵孩子堅持。
6.媽媽通過尋求老師幫助,讓孩子意識到他的努力會有效果。
7.媽媽陪伴孩子一起練字,給孩子樹立榜樣。
8.媽媽引導大明享受寫字的樂趣。
三、教育方法
1.掌握書寫習慣養成的方法
習慣是個人與環境、行為相互影響的結果。要培養良好的習慣不可以等待“習以為常”,而應該能動地以社會的價值取向引導孩子有意識地加以訓練,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案例中的媽媽善于反思,她意識到孩子書寫出現問題是因為自己工作較忙,過早地放手,對孩子的書寫沒有加以引導和培養,缺乏環境和行為影響,發現問題后也沒有有效地加以訓練,使得孩子沒有養成認真書寫的好習慣造成的。當孩子書寫問題逐漸變成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后,媽媽能夠自我反省,認識到自己在孩子習慣養成方面的欠缺,認真分析造成孩子書寫習慣的原因。
2.找到符合孩子年齡特征的教育方法
青春期的孩子,由于身心的逐漸發展和漸趨成熟,很多人在這個時期往往對生活采取消極反抗的態度,因此他們常常會反抗父母、學校以及社會生活要求和規范。和青少年交流的時候,家長和老師盡量不能使用說教、嘮叨等方式,要使用符合這個年齡特征的教育方法。
案例中,媽媽曾經暴跳如雷地撕過兒子的作業,也曾經絮絮叨叨不斷強調兒子注意書寫,結果導致兒子非常逆反。最終媽媽是使用什么樣的方法收到成效的呢?首先是讓孩子感同身受地體會到書寫的重要,通過母子共寫一次作業,讓兒子發現書寫問題,從態度上先發生改變。其次,進一步讓孩子理解書法藝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書法對人的品德修行有深刻影響。再次是讓孩子學會堅持,一個壞習慣的改變是長期堅持的結果,要不斷給孩子希望,不斷激勵孩子堅持下去。
3.給孩子樹立書寫規范的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身教重于言傳。給孩子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家長也要做到書寫規范認真、不潦草。媽媽和大明一起寫作文,通過潦草的書寫讓孩子意識到問題所在,再通過和孩子一起堅持練字,堅持每天在朋友圈發練字作品等都給孩子樹立了非常好的榜樣。
4.及時鼓勵和肯定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中,大人的鼓勵和肯定會對孩子產生積極的作用,所以作為家長不要吝惜自己的贊美,要在恰當的時機肯定自己的孩子。即使是面對有問題的孩子時,也應該在他有所改進的時候及時肯定孩子,使孩子受到鼓舞繼續努力。案例中的大明媽媽不僅善于肯定孩子,比如“你作文思路非常好,媽媽很喜歡你寫的故事”,“媽媽看到你的書寫也比原來認真”,而且還提醒老師看到兒子書寫進步給予鼓勵。正是媽媽對孩子的及時鼓勵,使得孩子能夠非常自覺地養成良好的習慣。
四、引以為戒
很多學生的書寫非常潦草,而且一直不重視書寫,認為只要成績好其他一切都不是事兒。在中考時,因為書寫潦草嚴重失分,很多學生沒能考上心儀的高中。還有一部分學生不在意書寫,性格急躁,學習不認真,做事往往半途而廢,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舉一反三
從培養書寫習慣著手,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預習和復習的習慣、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按時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等。然后,由此延伸到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如衛生習慣、作息習慣、運動的習慣等。
六、家長小作業
每天和孩子一起堅持練字二十分鐘,以此培養孩子的耐心和專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