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傳承文化基因 堅定文化自信

中共青島市嶗山區委黨校 臧文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礎、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幾千年的歷史流變中,世世代代中華兒女培育和發展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

文化自信,我們有充分理由和充足的底氣。博大精深、燦爛輝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了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礎。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礎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在這樣一種傳統文化的支撐之下,歷史上的中國在經濟、科技、文化各個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經濟方面,麥迪森曾對中國經濟做過一個統計表。在公元元年,中國處于西漢末年,當時我們國家的GDP占世界的26.2%,居于世界第一位。1820年,當時中國處于清朝,GDP總量占到了世界總量的32.9%,同一年的日本和美國,僅占到3%和1.8%。

就像20多年前,我們都很向往美國一樣。其實,200多年以前,世界人民向往著中國。就像馬可·波羅在他的書中所說那樣,中國的皇宮是黃金做頂、金磚鋪地,中國就是遍地黃金的理想之國。

科技方面,四大發明極大推動了世界的發展,特別是為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就像馬克思所說:火藥、指南針、印刷術、是預示著資產階級到來的三項發明。火藥讓資產階級有了新的武器,打敗騎士階級。指南針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的航海能力,可以走得更遠,從而發現了美洲新大陸,開始全球經濟貿易。印刷術、造紙術擺脫了以往要在羊皮上寫字的束縛,讓資產階級思想得以快速傳播。從這種意義上說,四大發明推動了世界歷史。

我們不僅有四大發明,科技方面的成就還有很多。比如說,我們最早發現并記載了哈雷彗星,比歐洲早了600多年;我們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臺地動儀,比歐洲早了1700多年;我們最早推算出了圓周率;我們有世界上第一座石拱橋趙州橋,等等。

文化方面,中華文化對整個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東亞南亞很多國家,朝鮮、韓國、越南、日本,在沒有進行去漢化運動之前,使用的都是中國的漢字。在立法上東南亞很多國家的法律體系,依然是建立在唐朝立法的基礎上的。中華文化對歐洲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歐洲啟蒙運動之父伏爾泰的屋子里常年掛著孔子像,他說,在孔子的著作里,他學到了最純粹的道德。魁奈,馬克思稱他是政治經濟學的創始人,他自己卻一直說,自己是孔子的學生。

中國也是四大文明古國當中唯一一個延續至今的國家。我們可以延續至今,就是因為我們背后有一種特別的力量,這個力量就是中華優秀文化的支撐,一種精神的強大力量。所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文化自信的基礎。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精神力量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今天,中華文化中蘊含的精神力量依然可以為我們提供精神指導。

第一,中華文化中自強不息的人生觀。

在4000多年以前的《易經》當中,就記載了這樣一種觀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們的先輩很早就認識到了,天地四時流轉不息,日月星辰東升西落,山川大河都在不斷地變化,人也要像天地一樣,不斷地完善自己,不斷地成長,追求更好的自己,這就叫自強不息。

《大學》篇中“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所謂的湯之《盤銘》。我們今天所說的:照照鏡子扯扯袖子,紅紅臉出出汗,在思想上也同樣傳承了這樣一種觀念,自強不息,不斷地反省自己,追求更好的自己。

中國的近代史,更是一部自強不息的斗爭史。從1840年,一百多年的時間,中華民族從來就沒有放棄過。虎門銷煙、公車上書、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從李大釗高高舉起馬克思主義的大旗到毛澤東主席欲與天公試比高,面對一次次的失敗,中國人民從來都沒有放棄過探尋救國復興的道路。因為,我們的基因里有這樣一種文化,有這樣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

第二,中華文化中和諧包容的價值觀。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君子是要像大地一樣有著寬廣的胸懷,海納百川,包容萬物,要不斷吸納新鮮的外部的資源,來成長自己,壯大自己。所以,這種和諧包容的價值觀是中華文化非常重要的特征。習近平總書記給世界貢獻了一個理論,用來解決世界各國之間的矛盾沖突,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被稱為中國智慧。共同體,這個理念的文化根源,就源于中華傳統文化,“四海之內皆兄弟”,天下的萬物都和我一樣是共同的存在。正是基于這樣的一種文化理念,有了“一帶一路”倡議。在青島召開的上合峰會,在北京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不久前結束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都體現了中華文化和諧包容精神。我們愿意把周邊的國家團結起來,共存共榮,共同發展。

第三,中華文化中窮變通久的歷史觀。

事物總是在不斷向前發展的,總是在變化的。所以,以前我們所形成的那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說法,隨著時代的發展,在遇到新問題、新困難、新挑戰的時候,可能就會失效,這就叫窮。窮怎么辦?就要變,就要改變,你自己的說法,你自己的想法,你自己的做法,必須適應這個時代新的挑戰。如果你變得到位,解決了新的困難和挑戰,那么這條路你就走通了,走通你才能走得長久。所以,中華民族很早就認識到,保持一個民族的長久生命力,保持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不是靠固守祖宗之法,而是一定要因時因勢隨機去變化。正是基于這樣一種歷史觀念,我們才有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有了改革開放,有了今天這樣的成就。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轉化與發展

堅定文化自信,傳承好優秀的傳統文化,并不是要把過去的傳統文化全部復活,照抄照搬,而是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一是要審視傳統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自不同歷史時期,有明顯的時代特征,相對于人類進步的腳步來說,有些文化內核必然存在歷史局限性。首先我們要認識到,傳承優秀文化到底要傳承什么,對傳統文化做好梳理和審視,取其精華,真正實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要用蘊含其中的精髓精華滋養當代中國人的精神,提振當代中國人的精神力量。

二是要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價值。挖掘傳統文化中符合當前時代發展的內容,使之真正發揚光大。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對有借鑒價值的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

三是要用喜聞樂見的形式,推廣優秀文化。人的思想是很復雜的,絕對不是發一個文件,單純去執行這么簡單。所以,在推廣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不能是政府的自娛自樂、自拉自唱,要引起老百姓的興趣,才能形成有效的對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需要形成合力,讓老百姓主動參與進來。

這些也恰恰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把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更好地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凯里市| 泉州市| 嵊州市| 哈巴河县| 宜良县| 固始县| 临颍县| 青浦区| 离岛区| 宁乡县| 阜城县| 南江县| 长岭县| 榕江县| 响水县| 当雄县| 龙井市| 奇台县| 湟源县| 台山市| 富民县| 黑山县| 怀化市| 吉木萨尔县| 开鲁县| 嘉祥县| 昆山市| 新野县| 增城市| 揭阳市| 平谷区| 突泉县| 东明县| 日照市| 祁东县| 昌吉市| 合肥市| 英山县| 乡宁县| 讷河市| 中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