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文臣 新增文十三聯(lián)〇附文武食祿須知

帝王有出震向離之象,大臣有補(bǔ)天浴日之功。

《易》:“帝出乎震,相見乎離?!?/p>

《宋史》:趙鼎上疏曰:“張浚出使川陜,國勢百倍于今??S醒a(bǔ)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礪山帶河之誓,君臣相信,古今無二?!?/p>

三公上應(yīng)三臺,郎官上應(yīng)列宿。

《天文志》:“魁下六星,兩兩而比者曰三臺,在人為三公?!保ò矗┲芄僖蕴珟?、太保、太傅為三公。前漢以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為三公。

《漢紀(jì)》:館陶公主為子求郎,明帝不許,謂群臣曰:“郎官上應(yīng)列宿,茍非其人,民受其殃。”

宰相位居臺鉉音泫,吏部職掌銓音詮。

臺,三臺星也。鉉,貫耳以舉鼎者。賢之用舍,君王之舉措耳。舉之臺鉉,如星之臺、鼎之鉉也。潘岳《西征賦》:“納弓旌于臺鉉?!?/p>

銓衡,所以量度人物者。成周凡邦國三歲,稽群臣之事行而進(jìn)退其爵祿,曰銓選,即今吏部。

吏部天官大冢宰,戶部地官大司徒。

稱吏部尚書曰大冢宰,又曰天卿,曰太宰,曰太師。其侍郎曰少宰。名曰天官者,以其總御眾官,猶天道統(tǒng)理萬物也。

稱戶部尚書曰大司徒,又曰地卿,曰農(nóng)師。其侍郎曰少司徒。曰地官者,以其安撫萬民,猶地長養(yǎng)萬物也。

禮部春官大宗伯,兵部夏官大司馬。

稱禮部尚書曰大宗伯,又曰春卿。其侍郎曰少宗伯。曰春官者,禮文繁縟,象春發(fā)生。天子立宗伯,使掌邦典禮。

稱兵部尚書曰大司馬,又曰夏卿,曰司戎太常伯。其侍郎曰少司馬。曰夏官者,兵威震赫,象夏長盛。天子立司馬,使掌邦政。

刑部秋官大司寇,工部冬官大司空。

稱刑部尚書曰大司寇,又曰秋卿,曰士師。其侍郎曰少司寇。曰秋官者,刑罰嚴(yán)厲,象秋肅殺。

稱工部尚書曰大司空,又曰冬卿。其侍郎曰少司空。曰冬官者,奠民攸居,象冬斂藏。

司憲中丞,都御史之號;內(nèi)翰學(xué)士,翰林院之稱。

稱巡撫都御史曰大中丞,曰大司憲,曰開府,曰副相。

稱翰林曰大內(nèi)翰,曰大學(xué)士,又曰太史,曰詞臣,曰國史,曰中秘,曰翰撰。

天使譽(yù)稱行人,司成尊稱祭酒。

稱行人曰天使,又曰皇華,曰上介。

稱祭酒曰大司成,又曰國雍。(按)祭酒之義,古人飲酒,必使長者先祭,始為飲食之人。祭酒為國監(jiān)之師表,凡釋奠必先使之主祭,故曰祭酒。

稱都堂曰大撫臺,稱巡按曰大柱史。

撫臺者,以為欽差巡撫也,又曰大都憲。

稱巡撫曰大柱史,又曰侍御,曰總馬,曰執(zhí)法大夫,曰繡衣使者。

方伯藩侯,左右布政之號;憲臺廉憲,提刑按察之稱。

布政,掌通省戶版賦役之?dāng)?shù)。方伯藩侯者,即古屏藩之諸侯,一方之牧伯也。又稱大方岳、大岳牧、大節(jié)度。

按察,掌通省刑名按劾之事。憲臺廉憲者,以其為執(zhí)法之官也。又稱大總憲、大觀察,又曰天牧、臬司。

宗師稱為大文衡,副使稱為大憲副。

文衡,謂主持文運(yùn)之衡也。又稱大文宗。

憲副,謂其為廉憲之副也。又稱大經(jīng)略、大中憲。

郡侯邦伯,知府名尊;郡丞貳侯,同知譽(yù)美。

秦滅諸侯,以其地為郡,郡置一守,其地廣大等于方伯諸侯。唐改郡為州,改太守為刺史。開元復(fù)舊。又稱曰黃堂,曰五馬大夫。

同知,今清軍廳是也。秦制,每郡置一丞,為郡守之副貳,又稱曰刺郡,曰司馬大夫。

郡宰別駕,乃稱通判;司李豸史,贊美推官。

通判,即今督糧廳,稱曰監(jiān)郡侯,曰郡宰。隋煬帝置郡贊治,即郡宰也。漢制,通判從刺史行郡,別乘一佐車,謂之別駕,亦謂半刺史。

推官,即今理刑廳,稱曰司李,曰豸史,曰士師,曰司刑大夫。

刺史州牧,乃知州之兩號;豸史臺諫,即知縣之尊稱。

《周禮》:“司刺掌三刺?!淮逃嵢撼?,再刺訊郡吏,三刺訊萬民?!贝淌?,漢官名也?!肚Y》:“九州之長入天子之國曰牧?!比○B(yǎng)物之義。又稱知州,曰明使君。

稱知縣曰郎廌史,曰大臺諫。宋制,凡知縣兩任考滿稱最,得升御史。又稱曰明府,曰邑侯,曰邑宰。

鄉(xiāng)宦曰鄉(xiāng)紳,農(nóng)官是田畯音俊。

古之仕者,身衣朝服,束以大帶。鄉(xiāng)紳,一鄉(xiāng)中之束大帶者也。

《詩話》:《周禮》無田畯之職,蓋六遂中鄰、里、鄙、酂、縣、遂之長,高者為大夫,卑者為士,通稱田畯。

鈞座臺座,皆稱仕宦;帳下麾音灰,并美武官。

《詩》:“尹氏大師,維周之氐,秉國之鈞。”〇臺,三臺也。

帳者,帷也。大將行軍則張帷居之,故稱帳下。麾者,旗也。兵卒進(jìn)退以此指麾,故稱麾下?!妒酚洝罚瑚庀聦⑹?。

秩官既分九品,命婦亦有七階。

秩,序也。〇附《文武食祿須知》:文官:正一品,初授特進(jìn)榮祿大夫,升授特進(jìn)光祿大夫,加授特進(jìn)光祿大夫,左右柱國,月俸米八十四石。〇從一品,初授榮祿大夫,升授光祿大夫,加授光祿大夫,相國,月俸米七十二石。〇正二品,初授資善大夫,升授資政大夫,加授資德大夫,正治上卿,月俸米六十一石。〇從二品,初授中奉大夫,升授通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正治卿,月俸米四十八石。〇正三品,初授嘉議大夫,升授通議大夫,加授正議大夫,資治尹,月俸米三十五石。〇從三品,初授亞中大夫,升授正中大夫,加授大中大夫,資治少卿,月俸米三十二石。〇正四品,初授中順大夫,升授中憲大夫,加授中議大夫,資治尹,月俸米二十四石。〇從四品,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議大夫,加授朝請大夫,資治少尹,月俸米二十石。〇正五品,初授奉議大夫,升授奉正大夫,加授奉政大夫,修政庶尹,月俸米十六石。〇從五品,初授奉訓(xùn)大夫,升授奉直大夫,加授奉直大夫,協(xié)正庶尹,月俸米十四石。〇正六品,初授承直郎,升授承德郎,月俸米十石。〇從六品,初授承務(wù)郎,升授儒林郎,儒士出身,宣德郎,吏員才干出身,月俸米八石。〇正七品,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儒士出身,宣議郎,吏員才干出身,月俸米七石五斗。〇從七品,初授從仕郎,升授徵仕郎,月俸米七石。〇正八品,初授迪功郎,升授修職郎,月俸米六石五斗。〇從八品,初授迪功佐郎,升授修職佐郎,月俸米六石。〇正九品,初授將仕郎,升授登仕郎,月俸米五石五斗。〇從九品,初授將仕佐郎,升授登仕佐郎,月俸米五石。〇未入流,月俸米三石。〇武官:正、從一品,與文官同。〇正二品,初授驃騎將軍,升授金吾將軍,加授龍虎將軍,上護(hù)軍。〇從二品,初授鎮(zhèn)國將軍,升授定國將軍,加授奉國將軍,護(hù)國。〇正三品,初授昭勇將軍,升授昭毅將軍,加授昭武將軍,上輕車都尉。〇從三品,初授懷遠(yuǎn)將軍,升授定遠(yuǎn)將軍,加授安遠(yuǎn)將軍,輕車都尉。〇正四品,初授明遠(yuǎn)將軍,升授宣武將軍,加授廣威將軍,騎都尉。〇從四品,初授宣武將軍,升授顯武將軍,加授信武將軍,騎都尉。〇正五品,初授武德將軍,升授武節(jié)將軍,加驍騎尉。〇從五品,初授武備將軍,升授武毅將軍,加飛騎尉。〇正六品,初授昭信校尉,升授承信校尉,加云騎尉。〇從六品,初授忠顯校尉,升授忠武校尉,加武騎尉。〇正七品,初授忠詡校尉,升授忠勇校尉。〇從七品,初授毅武校尉,升授修武校尉。〇正八品,初授進(jìn)義校尉,升授保義校尉。〇從八品,初授進(jìn)義副尉,升授保義副尉。月俸米俱與文官同。

命婦,受誥命之婦。凡為官者,母、妻皆授誥命。階,級也。

一品曰夫人,二品亦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

夫,扶也。淑,善也。恭,敬也。宜,當(dāng)也。安,和也。孺,稚也。各有取義,不敢強(qiáng)解。此七階也,與品級封贈同。父歿母存加太字。

婦人受封曰金花誥,狀元報捷曰紫泥封。

《唐明皇退朝錄》:官誥院敕郡夫人,使金花羅紙,七張錦彩,賜以湯沐邑,乃奉親之榮也。

《盧氏雜記》:唐進(jìn)士及第,以泥金帖報喜信。

唐玄宗以金甌音謳覆宰相之名,宋真宗以美珠箝音鉗臣之口

唐玄宗將命相,先書宰相名,以金甌覆之。會太子入,謂:“此宰相名,汝自意之誰乎?”太子曰:“非崔琳、盧從愿乎?”帝曰:“然?!鄙w二人早有重望,故知之。

王欽若勸宋真宗封禪,上曰:“王旦得毋可乎?”欽若曰:“臣諭以圣意,宜無不可?!蹦顺碎g為旦言,旦從之。上召旦飲,甚歡,賜以尊酒,曰:“此酒極佳,歸與妻孥共之?!奔皻w發(fā)封,則皆美珠。旦自后不敢異議。

金馬玉堂,羨翰林之聲價;朱幡音翻皂音曹上聲蓋,仰郡首之威儀。

金馬門,宦者署也,在未央宮。漢武帝得大宛馬,以銅鑄像,立于署門,因名金馬。宋太宗時,蘇易簡累官翰林,上飛白書“玉堂之署”四字賜之。又稱翰林曰蘭臺,曰秘閣。

《漢官儀》:“太守朱幡皂蓋,五馬行春,承寵也?!?/p>

臺輔曰紫閣明公,知府曰黃堂太守。

臺輔,三公也。曰紫禁,曰紫閣。古詩:“平明登紫閣,日晏下彤闈?!?/p>

黃堂,猶天子之黃闥,三公之黃閣,給事舍人之黃扉也。

府尹之祿二千石,太守之馬五花驄音聰。

府尹,京府之尹也。稱曰師表,曰大京兆?!稘h書》:宣帝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無愁怨者,政平訟理也。與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

《禮》:“天子六馬,左右驂。三公九卿駟馬,左驂。”漢制,九卿則二千石,亦右驂。太守駟馬而已,其加秩中二千石,乃右驂,故以五馬為太守美稱。

代天巡狩,贊稱巡按;指日高升,預(yù)賀官僚。

古者天子巡行諸侯之守土,察其政事。后以巡按代之,故曰代天。

指日,謂升遷之日可指而定也。

初到任曰下車,告致仕曰解組。

后漢劉寵為會稽守,及內(nèi)徵,有五六老叟赍百錢以送寵,曰:“明府下車以來,犬不夜吠,民不見吏。今聞棄去,故自扶送?!?/p>

歐陽修《致仕表》:“俾其解組公庭,還車故里。”

藩垣屏翰,方伯猶古諸侯之國;墨綬銅章,令尹即古子男之邦。

《詩》:“介人維藩,大師維垣。大邦維屏,大宗維翰?!?/p>

綬者,印之組也。章者,刊印之文也。古有金印、銀印、銅印之別,其刻曰某官之印。《左雄傳》:今之墨綬,猶古之諸侯。岑參《送李舍人出宰》詩:“縣花迎墨綬,關(guān)柳拂銅章?!暴柦袼追Q縣令曰令尹。

太監(jiān)掌閹音奄門之禁令故名閹宦;朝臣皆搢笏音忽于紳,故曰搢紳。

《周禮》:“閽人,掌守宮中門之禁?!遍庨T,禁門也。

凡朝臣皆搢笏于紳,而后乘馬,獨(dú)張九齡體弱,常使人持之,因?yàn)轶四?,自九齡始。

蕭曹相漢高,曾為刀筆吏汲黯乙漢切相漢武真是社稷臣。

漢史:蕭何、曹參為沛吏,率沛子弟歸高祖,立為沛公。乃起兵,拜何為相。史遷贊曰:“蕭何、曹參,起秦刀筆吏?!?/p>

汲黯字長孺,面折人過,多病。莊助為請休假,武帝曰:“汲黯何如人?”助曰:“使黯任職居官,無以愈人。其輔少主,守城深堅,招之不來,麾之不去。雖自謂賁、育,亦不能奪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臣,如黯近之矣?!?/p>

召伯布文王之政,嘗舍甘棠之下,后人思其遺愛,不忍伐其樹;孔明有王佐之才,嘗隱草廬之中,先主慕其芳名,乃三顧其廬。

(按)召公奭,周同姓,食采于召,謂之召康公,又稱召伯。嘗布政南國,偶舍甘棠樹下。及卒,后人思之,為之賦《甘棠》詩:“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諸葛亮字孔明,避亂耕南陽,自比管仲、樂毅,好為《梁父吟》。徐庶曰:“孔明,臥龍也?!毕戎魅櫭],乃見。

魚頭參政,魯宗道秉性骨鯁音梗;伴食宰相,盧懷慎居位無能。

《歸田錄》:宋魯宗道為參政,剛正嫉惡,遇事敢言,時貴戚用事者莫不憚之,人目為“魚頭參政”。

唐盧懷慎為人清儉,與姚崇同相玄宗,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讓,不敢自專,人議之為“伴食宰相”。

王德用,人稱黑王相公;趙清獻(xiàn),世號鐵面御史。

《宋史》:王德用習(xí)知軍中情偽,以恩撫下,未嘗親督攻戰(zhàn),而名聞四方,雖婦人女子,亦呼為“黑王相公”。

趙抃謚清獻(xiàn),宋仁宗時為殿中侍御史,彈劾不避權(quán)幸,聲凜京師,咸目為“鐵面御史”。

漢劉寬責(zé)民,蒲鞭示辱;項(xiàng)仲山潔己,飲馬投錢。

漢劉寬為南陽太守,歷典三郡。為人溫仁多恕,吏人有過,但用蒲鞭罰之,示辱而已。

《世說》:安陵人項(xiàng)仲山,清節(jié)不妄取,每飲馬渭水,必投錢三文。郝子廉亦然。

李善感直言不諱競稱鳴鳳朝陽;漢張綱彈劾音核無私,直斥豺狼當(dāng)?shù)?/span>。

唐李善感為監(jiān)察御史,帝欲封五岳,善感力諫。蓋自褚遂良、韓瑗死后,中外忌諱凡二十年。及善感始諫,天下謂之鳴鳳朝陽?!对姟罚骸傍P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漢張綱為御史,按行風(fēng)俗,埋其車輪于洛陽都亭,曰:“豺狼當(dāng)?shù)溃矄柡?!”遂入朝,劾奏大將軍梁冀兄弟不法?/p>

民愛鄧侯之政,挽之不留;人嫌謝令之貪,推之不去。

《吳錄》:晉鄧攸為吳郡太守,為人清廉,離郡之日,百姓攀其船,不得進(jìn)。夜中乃遁去。先任謝令守此,民苦其貪。吳人歌曰:“如打五鼓,雞鳴天欲曙。鄧侯挽不留,謝令推不去?!?/p>

廉范守蜀郡,民歌五袴音庫;張堪守漁陽,麥穗音遂兩歧音奇。

漢廉范為蜀郡太守。舊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災(zāi)。范乃毀削先令,嚴(yán)使儲水而已。民以為便,歌曰:“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昔無襦,今五袴?!?/p>

漢張堪為漁陽太守,開稻田八千余頃,勸民耕稼,以致殷富。民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歧?!?/p>

魯恭為中牟令,桑下有馴雉之異;郭伋為并州守,童兒有竹馬之迎。

漢魯恭為中牟令,蝗不入境。河南尹袁安遣使往察之,值恭息桑陰下,雉雛馴擾。使者謂小兒曰:“何不捕之?”兒曰:“雉將雛,不可?!笔拐咭愿姘苍唬骸肮檎腥悾夯炔蝗刖?;化及禽獸;童子有仁心,不捕將雛之雉。”遂表薦恭為大司徒。

漢郭伋前為并州守,素結(jié)恩德。后行部到西河,童兒數(shù)百騎竹馬,迎拜道次。徵為大中大夫。

鮮于子駿,寧非一路福星;司馬溫公,真是萬家生佛。

宋鮮于子駿名侁,為京中轉(zhuǎn)運(yùn)使。司馬光語人曰:“以侁之賢,不宜使居外。顧齊魯之區(qū),凋殘已甚,須侁往救之,此一路福星也?!?/p>

司馬光為相,封溫國公,德惠及人,咸稱之為“萬家生佛”。

鸞鳳不棲枳棘,羨仇香之為主簿;河陽遍種桃花,乃潘岳之為縣官。

漢仇香初任蒲亭長,有陳元者,母訟其不孝。香曰:“守寡養(yǎng)孤,奈何致子于法?”母感悟去。香因親至其家,諭元以大義,卒成孝子。邑令王渙署為主簿,曰:“不罪陳元而化之,得毋少鷹鹯之志乎?”香曰:“以為鷹鹯,不如鸞鳳?!睖o曰:“枳棘非鸞鳳所棲?!蹦艘栽沦簽橘Y,使入太學(xué),其名大振。

《晉書》:潘岳字安仁,為河陽尹,民有逋負(fù)者,令植桃一株,官為之輸。及任滿去,一縣皆花,人號花縣。

劉昆宰江陵昔日反風(fēng)滅火;音恭遂守渤音孛,令民賣刀買牛。

漢劉昆為江陵令,有火災(zāi),昆向火叩頭,反風(fēng)滅火。

漢渤海郡歲饑盜起,宣帝敕龔遂為守,往撫輯之。遂至郡界,傳令勿捕盜。盜喜,竟佩劍帶刀來迎。遂勸其賣刀買犢,賣劍買牛,力務(wù)農(nóng)本,改過遷善。

此皆德政可歌,是以令名攸著。

【增】

太守稱為紫馬,邑宰地號雷封。

《晉書》:謝靈運(yùn)出守永嘉,人語曰:“騎紫馬者,太守也。”今稱太守曰紫馬。

《初學(xué)記》:雷震百里。古者制縣,地止百里,故曰雷封。

槐位棘垣三公及孤卿異秩;冷平聲官緊職拾遺與御史別稱。

《周禮·秋官》:“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面三槐,三公位焉;左九棘,孤卿位焉。”〔釋〕棘,取其心赤外刺義。

《漢官儀》:御史執(zhí)法稱棱官?!段骶╇s記》:拾遺功緊,以其在北省之次,獻(xiàn)可替否,故名緊職。

給事謂之夕郎,黃門批敕;翰林名為仙掖,紫禁宣麻。

《漢官儀》:黃門屬黃門令,日暮入對青瑣門拜,謂之夕郎。

《東軒事錄》:翰林清要,謂之仙掖?!短茣罚禾谟命S麻紙寫詔敕文。玄宗別置學(xué)士院掌內(nèi)命,凡拜免將相,皆用白麻。〔釋〕拜,受官也。免,罷官也。

飽卿睡卿,名號自別;銓部祠部,政事攸分。

蘇長公詩注:“衛(wèi)尉為暖卿,宗正為冷卿,光祿為飽卿,鴻臚為睡卿。”

晉有六曹尚書。隋改吏部為銓部,戶曰版部,兵曰武部,禮曰祠部,刑曰憲部,工曰起部。至唐武德三年復(fù)舊。

俗美化醇,尹翁歸去思蜀郡;名高望重,汲長孺臥治淮陽。

《漢·循吏傳》:黃霸治潁川,龔遂治渤海,尹翁歸治蜀郡,召信臣治南陽,所居民富,所去見思,生有榮號,死有奉祀。

《漢書》:武帝拜汲黯為淮陽太守,黯謝不受。上曰:“君薄淮陽耶?顧淮陽吏民不相得,吾欲得君之重,臥而治之。”

張魏公作沖天羽翼,李長吉為瑞世瓊瑤。

《翰苑新書》:《朱晦庵集》云:張魏公除禮部侍郎,召對便殿,上慰勞宣諭曰:“朕將有為,正欲一飛沖天而無羽翼,卿為朕留意,當(dāng)專任用。”

唐史:李賀字長吉,為承旨,韓昌黎美之曰:“瑞世之瓊瑤也?!?/p>

士仰直聲,漢世喜多二鮑;民歌善政,江東聞有三岑音涔。

漢鮑永、鮑恢為御史,抗直,貴戚斂手,時號“二鮑”。

《唐書》:岑羲為金壇令,弟仲翔為長洲令,仲休為溧水令,皆有治績,世號“三岑”。宰相宗楚客語本道巡察御史曰:“毋違江東三岑。”

棠棣理政多能,劉氏兄弟守南郡;橋梓治縣有譜,傅家父子宰山陰。

《南史》:劉之遴除南郡太守,有惠愛及民。遴死,弟之亨代,亦仁愛。吏民愛之,因呼曰大南郡、小南郡。

南宋傅僧祐、子傅琰相繼為山陰令尹,父子并著奇績,人稱其父子有治縣譜。

政簡刑清姜謩音模號太平官府;身修行潔,裴俠稱獨(dú)立使君。

《唐書》:姜謩為秦州刺史,吏民喜曰:“不意今日見太平官府。”

《周書》:裴俠守河北,入朝,周太祖命獨(dú)立,曰:“裴俠清慎奉公,為天下最,有如俠者,與之俱立?!北娔?,時號為“獨(dú)立使君”。

袁尚書學(xué)問深宏,不愧魏朝杜預(yù);寇丞相事功彪炳,真為宋代謝安。

《北史》:后魏肅宗舉觴謂群臣曰:“袁尚書,朕之杜預(yù),故以杯屬元凱?!笔套吣谎隽w。(按)晉杜預(yù)字元凱。預(yù)為尚書,損益萬幾,不可勝數(shù),號曰“杜武庫”。

《宋史》:寇公澶淵之役,契丹不得志而歸。時人以其功比晉之謝安。

熙寧三舍人,乃一朝碩彥;慶歷四諫士,實(shí)千古良臣。

宋李定附王安石,除御史,知制誥宋敏求、蘇頌、李大臨封還制書,執(zhí)奏不已,并落職。世稱為熙寧三舍人。

《東都事略》:仁宗朝,余靖、歐陽修、王素、蔡襄共為諫官,皆善于其職,號“慶歷四諫”。

宰相必用讀書人,舍竇可象誰當(dāng)鼎軸;狀元曾是渴睡漢,惟呂文穆乃占魁名。

《宋史》:太祖踐位,詔無得用舊代年號,建元乾德。一日,見宮人有鏡,曰乾德四年鑄,臣下無一諭者。問于竇儀,儀曰:“此宮人必蜀女也,蜀王有乾德年號。”太祖嘆曰:“宰相須用讀書人。”

《歸田錄》:呂蒙正未達(dá)時,作詩云:“挑盡寒燈夢不成?!焙┬υ唬骸耙豢仕瘽h耳。”次年呂及第,因寄聲于胡曰:“渴睡漢今中狀元。”胡大慚。

誰云公種生公,或謂相門有相。

晉王況云:“公門有公,卿門有卿。”

《梁書》:王訓(xùn)召見,帝曰:“可謂相門出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春市| 澄江县| 和平区| 乐至县| 兴业县| 和田县| 浦城县| 额尔古纳市| 莱州市| 铜川市| 榆林市| 合山市| 吉安市| 沙河市| 南部县| 阿巴嘎旗| 右玉县| 靖西县| 邹平县| 甘德县| 鹤壁市| 页游| 新河县| 铅山县| 沧源| 黎川县| 拉萨市| 怀仁县| 缙云县| 镇原县| 牡丹江市| 林芝县| 灵石县| 新巴尔虎右旗| 察隅县| 镇安县| 承德县| 同德县| 安新县| 铁岭县| 彭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