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地輿 新增文十聯〇附《職方紀略》

黃帝畫野,始分都邑;夏禹治水,初奠山川。

史:黃帝畫野分州,得百里之國萬區,遂經土設井,立步制畝,使八家為井,井開四道,而分八宅。井一為鄰,鄰三為朋,朋三為里,里五為邑,邑十為都,都十為師,師十為州。

《書》:“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管子曰:“洪水橫流,不辨區域。禹自冀之西,分為荊、豫、梁、雍;冀之東,分為兗、青、徐、揚,為九州之地,定其山之高者與其川之大者,以為之紀綱。”

宇宙音冑之江山不改古今之稱謂各殊

上下四方曰宇,往來古今曰宙。謂宇宙江山雖不改移,古今稱說其名不一也。

北京原屬幽燕,金臺是其異號;南京原為建業,金陵又是別名。

附《職方紀略》:北京,古遼東地,號三韓,今曰北直,別號金臺,古燕、冀域。領九府、二十州、一百二十縣。首府順天,別號燕山。乃《禹貢》冀州之域。周曰幽州,漢曰燕國。〇南京,今曰江南,別號金陵。古徐、揚地。領十四府、十九州、九十六縣。首府江寧,別號建康。乃《禹貢》揚州之域。楚威王以其地有王氣,埋金鎮之,故名金陵。厥后至吳,自京口徙都于此,曰建業。

浙江是武林之區,原為越國;江西是豫章之郡,又曰吳皋。

附《職方紀略》:浙江有江,其源發自歙縣玉山,曲折而東入海,故曰浙江。別號兩浙,古會稽地。領十一府、一州、七十六縣。首府杭州,別號武林。乃《禹貢》揚州之域。春秋屬吳、越。西南有虎林山,因避唐諱,改曰武林。〇江西別號豫章,古柴桑郡地。三面距山,皆沿江、漢。領十三府、一州、七十七縣。首府南昌,別號豫章。乃《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戰國為吳、楚之交。

福建省屬閩音民湖廣地名三楚

附《職方紀略》:福建別號閩中,古閩粵地。領九府、一州、六十縣。首府福州,別號三山。乃《禹貢》揚州之域。周七閩地,秦曰閩中。漢封無諸為閩越王,都此。晉曰晉安。〇湖廣別號三楚,古荊州。領十五府、十七州、一百九縣。首府武昌,別號鄂渚。乃《禹貢》荊州之域。淮以北沛、陳、汝南郡,此西楚也;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此東楚也;九江、江南豫章、長沙,此南楚也,故曰三楚。

東魯西魯,即山東山西之分;東粵西粵,乃廣東廣西之域。

附《職方紀略》:山東別號東魯,《禹貢》青、兗之域,后為三齊地。領六府、十五州、八十九縣。首府濟南,別號臨淄。漢為濟南,唐曰臨淄。〇山西別號西魯,《禹貢》冀州之域。領五府、十九州、七十八縣。首府太原,別號晉陽。〇廣東別號東粵,《禹貢》揚州之南境。領十府、九州、七十八縣。首府廣州,別號羊城。春秋為百粵地,又為南楚。〇廣西別號西粵,《禹貢》荊州之域。領十二府、三十七州、四十六縣。首府桂林,別號建陵。春秋為百粵地,戰國為楚粵之交。

河南在華夏之中,故曰中州;陜西即長安之地,原為秦境。

附《職方紀略》:河南別號中州,《禹貢》兗、豫二州之域。領八府、十二州、九十五縣。首府開封,別號汴州。戰國曰大梁,五代曰東京。中國曰華夏。〇陜西別號關中,《禹貢》雍州之域。領八府、二十二州、一百六縣。首府西安,別號京兆。周王畿地,漢武帝立京兆、馮翊、扶風為三輔。北有長安故城,即秦宮跨渭處。

四川為西蜀云南為古滇音顛。

附《職方紀略》:四川別號西蜀,《禹貢》梁州之域。領十府、二十二州、九十二縣。首府成都,別號益州。古蜀國,晉曰成都,唐曰錦城。〇云南別號古滇,《禹貢》梁州之界。領十九府、二十九州、二十七縣。首府云南,別號滇南。古徼外西南蠻所居,唐南詔地。南有滇池,周五百余里,產千葉蓮。楚威王命莊蹻略定滇池,會秦擊楚,道絕,因自王于滇,號滇國。漢曰益州。武帝朝,彩云見南中,故曰云南。〇《史記》:滇水源廣末狹,有似倒流,故曰滇。

貴州省近蠻方自古名為黔音鉗

附《職方紀略》:貴州別號貴竹,《禹貢》荊、梁二州之南境。領十府、十二州、二十五縣。古西南蠻羅施鬼國地。漢屬牂牁郡。宋置大萬谷落總管府。元改順元路,隸湖廣。明設貴州宣慰使司。永樂間,田酋拒命,削奪其地,開設郡縣,號黔陽。

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音衡中岳嵩此為天下之五岳饒州之鄱音婆岳州之青草潤州之丹陽音諤州之洞庭蘇州之太湖此為天下之五湖

泰山,在山東濟南府泰安州,又曰天孫,又曰岱宗,為五岳之長。王者受命,恒封禪之。高四十余里,山頂東南巖名日觀,雞一鳴時,見日始出。〇華山,在陜西西安華陰縣。上有石池,生千葉蓮花,服之羽化。高五千仞,片石壁立如削成。昔李白登華山落雁峰,曰:“此山最高,呼吸之氣相通帝坐矣。恨不攜謝朓驚人詩來,搔首問青天耳!”〇衡山,在湖廣衡州衡山縣,周八百里,名岣嶁山,軒翔聳拔九千余丈。其峰最高者曰祝融,昔祝融葬此,故名。常有鐵腳道人夜半登此觀日出,仰天大叫曰:“云海蕩吾心胸。”〇恒山,在山西大同府渾源縣,《水經》謂之玄岳。高三千九百丈七尺。有太玄泉,神草十九種,服之可度世。〇嵩山,在河南府登封縣,有三十六峰。有玉女搗帛石,立秋前一日中夜,常聞有杵聲。有吹笙聲,世傳王子晉吹笙處。

鄱陽湖,在江西南康府東南,一名彭蠡,一名揚瀾。闊四十里,長三百里,巨浸彌漫,西抵南昌,東抵饒州,北流入于江。〇青草湖,在湖廣岳州府,一名巴丘。北連洞庭,南接漢湘,東納汨羅之水。南有青草山,故名。〇丹陽湖,又曰練塘,在鎮江。周三百余里,自應天溧陽縣,接太平當涂縣界。〇洞庭湖,在湖廣鄂州。相傳湖中有巨蚌,夜深展一殼如帆,吞吐明珠,與月爭色。〇太湖,在蘇州,乃《禹貢》之震澤。

金城湯池謂城池之鞏音拱音例山帶河乃封建之誓盟

城堅如金則敵不可破,池熱如湯則敵不敢近。北齊唐邕有治世才,文宣帝登童子佛寺,問并州城池。或曰:“金城湯池。”帝曰:“唐邕是金城湯池,此非也。”

《漢書》:高祖封功臣,盟曰:“黃河如帶,泰山如礪,國以永寧,爰及苗裔。”

帝都曰京師,故鄉曰梓里。

都者,天子畿內官民聚會之處也。《公羊傳》:京師者,天子之居也。

《詩》:“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按)梓,楸屬。古者五畝之宅,樹桑、梓二木于墻下,以遺子孫,給蠶食,具器用。

蓬萊弱水惟飛仙可渡方壺員嶠音橋,乃仙子所居

蓬萊,在海中,高千里。仙女謝自然泛海而來,蓬萊一道士曰:“蓬萊弱水三千里,非飛仙不可到。”〇西海之山,有水無力,不能負芥,故曰弱水。

《拾遺記》:渤海東有大壑,中有五山:岱輿、員嶠、方壺、瀛洲、蓬萊。臺觀皆金玉,所居皆仙圣之極。

滄海桑田謂世事之多變河清海晏音燕,兆天下之升平

《韻府》:海上三老人,相遇問年。一曰:“吾憶少時與盤古有中外。”一曰:“滄海變桑田,吾輒下一籌,今已滿十屋矣。”一曰:“吾師食蟠桃,棄其核昆侖之下,今與昆侖齊矣。”

秦莊襄王三年甲寅,黃河清,是年生漢高祖于豐沛。〇海晏,安也。

水神曰馮夷,又曰陽侯;火神曰祝融,又曰回祿。

《說文》:軒轅之子馮夷,為水官,死為水神,曰冰夷,又曰無夷。《博物志》:華陰人,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為河伯,故稱陽侯。

《荒史》:伏羲時,有祝融氏都于鄫,以火為紀,名曰赤帝。《左》:鄭子產禳火于水神玄冥、火神回祿。

海神曰海若,海眼曰尾閭。

《博物志》:天地四方,皆海水相通,地在其中,蓋無幾也。故海曰百谷王,神曰海若。

《金華子》:北海縣因發地得五銖錢,取之不盡。中一石云:“此是海眼,以錢填之。”眾怯,復掩之。《十洲記》:海中沃焦山,即尾閭,一石方圓四萬里,海水悉從其下而泄。

望人包容曰海涵音含,謝人恩澤曰河潤

《文選》:“漢君天下,涵之如海。”

《列女傳》:魯漆室之女,過時未適人,倚柱而哭。鄰婦曰:“汝欲嫁乎?”曰:“非也。予憂者,魯君老,太子幼。”鄰婦曰:“此大夫之憂也。”女曰:“不然。昔有客過,系馬園中,馬逸,踐予葵,使予終歲不飽葵。鄰婦奔,使予兄追之,逢水溺死,使予終身無兄。予聞河潤九里,漸洳三百步。魯國有患,君臣父子皆被其辱,婦人將安所逃乎?”

無系累者,曰江湖散人;負豪氣者,曰湖海之士。

唐陸龜蒙字魯望,時乘小舟,載書一束,茶灶、筆床、釣具,往來煙波上,號曰江湖散人。

《三國志》:漢陳登字元龍。許汜嘗與劉備共論人物,汜曰:“元龍湖海之士,豪氣未除。”備曰:“君言豪,寧有事耶?”汜曰:“昔遭亂過下邳,見元龍,無主客之禮,自上大床臥,使客臥下床。”備曰:“君有國士之名,今四海橫流,帝王失所,而無救世之意,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元龍所諱也,何緣與君語?如我自臥百尺樓,臥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間耶?”

問舍求田原無大志音軒天揭地方是奇才

問舍,問安居之宅。求田,求取腴美之田。注詳于上。

掀揭者,言天地間事,人皆廢墜,而我獨建豎,乃奇才也。

平空起事謂之平地風波獨立不移謂之中流砥音抵

黃山谷詩:“一日風波十二時。”

《文苑》:昌國縣海中有砥柱屹立中流,望之如人拱立。

黑子彈丸,極言至小之邑;咽喉右臂,皆言要害之區。

黑子,痣也。宋趙普對太祖曰:“太原既下,邊郡我獨當之。不如姑俟削平諸國,則黑子彈丸之地,安所逃乎?”《文苑》:城為彈丸,地猶黑子。

《三國志》:劉備率諸將進兵漢中,不利,令發益州兵。孔明問楊洪,洪曰:“漢中,益州咽喉,若無漢中,則無蜀矣,發兵何疑!”〇張儀說趙王曰:“今楚與秦皆昆弟之國,而韓、梁稱東藩之臣,齊進魚鹽之地,是斷趙之右臂也,欲求無危得乎?”

獨立難持曰一木焉能支大廈音下;英雄自恃曰丸泥亦可封函關

宋袁粲與劉秉謀誅蕭道成,褚淵知之,以告道成,遂使戴僧靜攻粲。粲謂其子最曰:“本知一木不能支大廈之崩,但以名義至此。”僧靜逾城獨進,最以身衛粲,粲謂最曰:“我不失忠臣,汝不失孝子。”父子俱死。百姓哀之,謠曰:“寧為袁粲死,不作褚淵生。”秉父子亦被殺。

《后漢書》:王元謂隗囂曰:“請以一丸泥封函關,此萬世一時也。”囂甚壯其言。

事先敗而后成曰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事將成而終止曰為山九仞忍去聲,功虧音奎一簣

漢光武帝《勞馮異書》:“始雖垂翅洄溪,終能奮翼澠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書》:“不矜細行,終累大德,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以蠡音離測海喻人之小見精衛啣石比人之徒勞

《東方朔傳》:以管窺天,以蠡測海。〔釋〕蠡,蚌殼也。

《山海經》:炎帝之女游東海,溺死,化為禽,名曰精衛。嘗啣西山木石,以填東海。

跋涉謂行路艱難,康莊謂道途平坦。

《詩》:“大夫跋涉,我心則憂。”

《爾雅》: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

音敲地曰不毛之地美田曰膏腴之田

《賈山傳》:地之磽者,雖有善種,不能生焉。《出師表》:“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張禹內殖貨財,乃富貴,買田至四百頃,皆通涇渭灌溉,極膏腴。

得物無所用,曰如獲石田;為學已大成,曰誕登道岸。

《左》:吳將伐齊,越子率眾以朝焉,王及列士皆有饋賂。吳人皆喜,惟伍子胥懼曰:“是豢吳也。”乃諫曰:“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于我,夫其柔服,求濟其欲也,不如早從事焉。得志于齊,猶獲石田,無所用也。越不為沼,吳其泯矣。”

《詩》:“誕先登于岸。”〔釋〕岸,指道之極至而言。

音滋音繩之滋味可辨音京渭之清濁當分

《梁父恪傳》:禹治水功畢,土石黑,數里之中,波若漆,故曰淄。澠水,在臨淄,其水味極甘。齊易牙善調滋味,能辨二水。

《詩》:“涇以渭濁。”(按)涇水出陜西平涼府鎮原縣笄頭山東南,至西安府高陵縣入渭。渭水亦出陜西鳥鼠山。涇水清,渭水濁,合流三百里,清濁不雜。

兵媚切水樂饑隱居不仕東山高臥謝職求安

《詩》:“泌之洋洋,可以樂饑。”

晉謝安字安石,少有重名,征辟皆不至,筑室會稽之東山,以山水文籍自娛。人皆曰:“安石不出,如蒼生何!”嚴命屢臻,勢不獲已,始就桓溫為司馬。

圣人出則黃河清,太守廉則越石見。

經曰:黃河五百年一清,圣人出焉。此圣人受命,王者革命之象。

福州府城南海邊有越王石,嘗隱云霧中,太守貪者不得見。惟五代宋虞愿字士恭,為晉安守,節儉愛民,以廉能著,獨見之。

音純俗曰仁里惡俗曰互音護

《論語》:“里仁為美。”〇淳,質樸也。二十五家為里。仁里,里有仁厚之俗也。

《論語》:“互鄉難與言。”〇互鄉,交相為惡之鄉也,今河南商水縣。

里名勝母曾子不入邑號朝歌墨翟音宅回車

《子華子》:水名盜泉,尼父不飲。邑號朝歌,顏回不舍。里名勝母,曾子還軺。亭名柏人,漢高宵遁。以其名害義也。而鄒陽以朝歌不入為墨子,未知孰是。(按)墨子,宋人,姓翟。其母夢烏而生,因名為烏,以墨為號。今以墨為姓,以翟為名。〔釋〕朝歌,以歌不及時。勝母則不孝。

擊壤而歌,堯帝黎民之自得;讓畔而耕,文王百姓之相推。

《史》:堯游于康衢,有老人含鼓腹,擊壤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

虞、芮二國爭田,連年不決,相謂曰:“西伯仁人也,盍往質之。”入其境,耕者讓畔,行者讓路。乃嘆曰:“吾儕小人也。”退而以所爭田為閑田。

費長房有縮音宿地之方秦始皇有鞭石之法

《神仙傳》:費長房學術于壺公,公問所欲,曰:“欲觀盡世界耳。”公與之以縮地鞭,欲至其處,縮之即在目前。

《三齊略》:秦始皇欲渡海觀日出處,有神人鞭石作橋,石行不速,鞭之流血。

堯有九年之水患,湯有七年之旱災。

(按)堯使鯀治水,九載績用弗成。禹乃嗣興,三過其門而不入。此乃洪荒一向未平之水。

《史記》:湯時,大旱七年。太史占之曰:“當以人禱。”湯曰:“禱為民耳,若以人,請自當。”遂剪發斷爪,身嬰白茅,以為犧牲,禱于桑林。大雨數千里。

商鞅音映不仁而阡陌音千麥夏桀無道而伊洛竭

《蔡澤傳》:商鞅為秦孝公決裂阡陌,乃廢其經界而壞井田,計畝起科稅以病民。

《老子》: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川源塞,塞必竭。大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徵也。

道不拾遺,由在上者善政;海不揚波,知中國有圣人。

《家語》:孔子初仕,為魯中都宰,長幼異食,強弱異任,男女別途,道不拾遺,器不雕飾。

周成王時,交趾越裳氏重三譯來獻白雉,周公曰:“德澤不加,君子不享其質;政令不施,君子不臣其人。”譯曰:“吾受命吾國之黃耈,曰:‘天無烈風淫雨,海不揚波三年矣,意者中國有圣人乎,盍往朝之。’”使者還,迷歸途,周公賜以指南車,常為先導。

【增】

神州曰赤縣,邊地曰穹廬。

《地輿志》:昆侖東南方五千里曰神州,中有和美鄉,帝王之宅,圣人所居。

白鷺洲,二水中分吳壯麗;金牛路,五丁鑿破蜀空虛。

李白詩:“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史記》:秦惠王欲吞蜀,詭言牛能糞金,欲獻蜀無路。蜀使五丁力士開路,秦得伐蜀。故史詩云:“五丁不鑿金牛路,秦惠何由得并吞。”

瀑布嶺頭懸,蒼碧空中垂白練;君山湖內草,水晶盤里擁青螺。

李白《詠廬山瀑布泉》詩:“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劉禹錫詩:“湖光秋色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浩蕩吳江險稱天塹簽去聲;嵯峨秦嶺高謂坤維

《藝文志》:長江之險曰天塹。〔釋〕言若天設坑塹,界限域中也。

李白《秦嶺賦》:“為天之樞,為坤之維。”

雪浪涌鞋山,洗清步武;彩云籠筆岫,絢出文章。

鞋山,在鄱陽湖中。宋人有詩云:“飛瓊乘醉出天閽,墮下弓鞋千古存。若使當年添一只,雪花浪里浴雙鴛。”

涿郡有筆山,宛然若筆。宋人詩云:“紫霧凝成應濡墨,彩云籠處便生花。一天星斗晴光岫,絢出文章自一家。”

金谷園中花卉音毀俱備平泉莊上木石皆奇

石崇金谷園在洛陽,去洛城六十里。

唐李德裕平泉莊花石俱奇,而醉石醒石尤珍重。自作記云:“以平泉莊與人者,非吾子弟也。以一木一石與人者,非佳子弟。”

灘之兇無如虎臂,路之險莫若羊腸。

《水經注》:江水東流魚腹縣南,又經羊腸虎臂灘。漢楊亮為益州刺史,至此而覆舟。蜀人又名為使君灘。〇羊腸,狹小之徑。

煙樹晴嵐音蘭,瀟湘可紀武鄉文里漢郡堪夸

瀟湘有八景,謂:山市晴嵐、漁村落照、江天暮雪、煙寺晚鐘、平沙落雁、遠浦歸帆、瀟湘夜雨、洞庭秋月。

《南史》:范柏年,漢中人。宋明帝因與論廣州貪泉,適問曰:“卿鄉中有此水否?”對曰:“臣漢中惟有文里、武鄉,廉泉、讓水。”帝問:“卿之居何在?”對曰:“臣在廉讓之間。”

七里灘是嚴光樂地,九折坂乃王陽畏途。

七里灘在浙江,嚴光隱釣之處。

九折坂最險。王陽為益州刺史,至其處,嘆曰:“奉先人遺體,奈何數乘此險。”后王尊過其處,叱御進,曰:“此非王陽所畏處耶?”人謂王陽孝子,王尊忠臣。

將軍征戰之場,雁門紫塞;仙子遨游之境,玄圃閬風。

秦筑長城,其土紫,亦曰紫塞。

昆侖山有閬風苑,神仙所居,有玉樓十二,玄室九層,左瑤池,右翠水,環以弱水九重,非飚車羽輪不可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沭县| 玉环县| 南澳县| 金山区| 滨海县| 肥东县| 崇仁县| 太谷县| 白水县| 平顺县| 红桥区| 铜梁县| 顺昌县| 永春县| 宁城县| 龙州县| 龙井市| 甘洛县| 娄烦县| 年辖:市辖区| 沭阳县| 北流市| 武功县| 济南市| 嘉定区| 洪雅县| 呼伦贝尔市| 白银市| 溧水县| 鄂托克旗| 象山县| 沅陵县| 中方县| 禹州市| 定陶县| 仁化县| 永定县| 沂南县| 隆化县| 集贤县| 陵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