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學(xué)故事瓊林
- (明)程登吉原編 (清)鄒圣脈增補(bǔ) 谷玉校點(diǎn)
- 4字
- 2020-03-25 15:51:28
◎卷二◎
祖孫父子 新增文十二聯(lián)
何謂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何謂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孫、曾、玄。
舜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zhǎng)幼有序,朋友有信。
自高祖至玄孫,凡九族,亦云九派。《爾雅》:“子之子為孫,孫之子為曾孫,曾孫之子為玄孫,玄孫之子為來(lái)孫,來(lái)孫之子為晜孫,晜孫之子為仍孫,仍孫之子為云孫,云孫之子為耳孫?!?/p>
始祖曰鼻祖,遠(yuǎn)孫曰耳孫。
揚(yáng)子《方言》:凡人懷胎,鼻先受形,故謂鼻祖。
《漢惠紀(jì)》:耳孫,言高祖甚遠(yuǎn),但耳聞之也。
父子創(chuàng)造,曰肯構(gòu)肯堂;父子俱賢,曰是父是子。
《書》:“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構(gòu)?”
《揚(yáng)子》:石奮、石建,父子之美。無(wú)是父,無(wú)是子;無(wú)是子,無(wú)是父。
祖稱王父,父曰嚴(yán)君。
《爾雅》:父之考曰王父,父之妣曰王母。
《易》:家人有嚴(yán)君焉,父母之謂也。
父母俱存,謂之椿萱并茂;子孫發(fā)達(dá),謂之蘭桂騰音滕芳。
《莊子》:山中有椿樹,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故稱父椿庭,《博物志》:萱草食之,令人好歡樂(lè)、忘憂思,故謂忘憂草。婦人有孕,佩其花,則生男,亦名宜男草。故稱母萱堂。
謝玄以芝蘭喻子侄。竇鈞五子,號(hào)“五桂”。顧榮曰:“桂子蘭孫,為家之寶。”
橋木高而仰,似父之道;梓木低而俯,如子之卑。
《世說(shuō)》:伯禽與康叔見周公,三見三笞之。伯禽莫知其故,問(wèn)于商子。商子曰:“南山之陽(yáng),有木名橋,南山之陰,有木名梓,何不往觀?”二子往,見橋木高而仰,梓木低而俯,還告商子。商子曰:“橋者,父道也。梓者,子道也?!?/p>
不癡不聾,不作阿家音姑阿翁;得親順親,方可為人為子。
唐郭子儀子名曖,尚升平公主,琴瑟不調(diào)。曖曰:“汝倚父為天子耶?吾父薄天子而不為耳?!惫魅胱?,代宗曰:“此非汝所知,彼誠(chéng)如是。彼欲為天子,天下豈汝家所有也。”慰諭令歸。儀囚曖待罪,上曰:“不癡不聾,不作阿家阿翁。兒女閨幃之言勿聽?!?/p>
《孟子》:“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p>
蓋父愆,名為干蠱音古;育義子,乃曰螟蛉音明陵。
《易》:“干父之蠱?!?/p>
《詩(shī)》:“螟蛉有子,蜾蠃負(fù)之?!薄册尅趁?,青蟲。蜾蠃,細(xì)腰蜂。無(wú)雌,運(yùn)土作房,負(fù)螟蛉置于其中,祝曰:“似我似我?!逼呷斩癁榧鹤?。
生子當(dāng)如孫仲謀,曹操羨孫權(quán)之語(yǔ);生子須如李亞子,朱溫嘆存勖音旭之詞。
曹操見孫權(quán)軍伍整齊,嘆曰:“生子當(dāng)如孫仲謀!如劉景升兒子,豚犬耳。”
五代李存勖小名亞子,破梁夾寨,梁祖嘆曰:“生子須如李亞子,吾兒豚犬耳。”
菽水承歡,貧士養(yǎng)親之樂(lè);義方是訓(xùn),父親教子之嚴(yán)。
《檀弓》:子路曰:“傷哉,貧也!生無(wú)以為養(yǎng),死無(wú)以為禮也。”孔子曰:“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矣。斂手足形,還葬而無(wú)槨,稱其財(cái),斯之謂禮。貧何傷乎?”
《左》:衛(wèi)莊公之子州吁,嬖人之子,有寵而好兵,公弗禁。石碏諫曰:“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p>
紹箕裘,子承父業(yè);恢先緒,子振家聲。
《禮》:“良冶之子,必學(xué)為裘。良弓之子,必學(xué)為箕。”
恢,大也。先緒,先人之業(yè)也。
具慶下,父母皆存;重慶下,祖父俱在。
具慶者,父母在堂,皆可歡也。若母亡父在,曰嚴(yán)侍下。父亡母在,曰慈侍下。父母俱亡,曰永感下。
燕翼詒謀,乃稱裕后之祖;克繩祖武,是稱象賢之孫。
《詩(shī)》:“詒厥孫謀,以燕翼子?!?/p>
《詩(shī)》:“繩其祖武?!薄稌罚骸耙笸踉?,惟稽古崇德象賢,統(tǒng)承先王?!?/p>
稱人有令子,曰麟趾呈祥;稱宦有賢郎,曰鳳毛濟(jì)美。
《詩(shī)》:“麟之趾,振振公子?!薄册尅潮任耐鹾箦滦抻谏?,皆化于善也。
宋謝鳳有才名,子超宗,作《殷淑妃誄》。孝武嘆賞曰:“超宗殊有鳳毛?!?/p>
弒父自立,隋楊廣之天性何存;殺子媚君,齊易牙之人心奚在。
《隋史》:文帝之子楊廣,乘上寢疾,盡遣后宮出就別室,俄而上崩。中外頗有議論。
《史記》:易牙名巫,善調(diào)味。齊桓公北伐中山還,嘆曰:“天下異味皆嘗,但未得食人肉耳。”巫歸,斷兒兩手以啖公。自是有寵于公,所言多從。
分甘以?shī)誓?,王羲之弄孫自樂(lè);問(wèn)安惟點(diǎn)頷,郭子儀厥孫最多。
王羲之書:牽諸子,抱弱孫,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shī)誓壳啊?/p>
唐郭子儀八子七婿,皆顯官。孫數(shù)十,每問(wèn)安,儀不能盡辨,但點(diǎn)頷而已。
和丸教子,仲郢音穎母之賢;戲彩娛親,老萊子之孝。
唐柳公綽妻韓氏訓(xùn)其子仲郢,嘗和熊膽為丸,使夜嚼,以助勤苦。
《高士傳》:老萊子,楚人。行年七十有三,其親尚存,言不稱老。嘗著五色斑爛衣,作嬰兒戲;為親取食堂上,佯跌臥地,為兒啼;時(shí)取雞雛弄于親側(cè),以取親悅。
毛義捧芳勇切檄,為親之存;伯俞泣杖,因母之老。
漢毛義以孝行稱,府檄至,以義守安陽(yáng),義捧檄而喜,張奉薄之。及義母亡,遂不仕。奉嘆曰:“義往日之喜為親也。”
漢韓伯俞至孝,有過(guò),母笞之,忽然下泣。母曰:“往者杖汝,悅受之,今何以泣?”俞曰:“往日杖痛,知母康健。今母力衰,不能使痛,是以泣?!?/p>
慈母望子,倚門倚閭;游子思親,陟岵胡上聲陟屺音起。
《史記》:王孫賈事齊湣王,齊為燕破,湣王奔莒。齊將淖齒作亂弒之,賈失王之處。其母曰:“汝朝出而晚來(lái),則吾倚門而望。汝暮出而不還,吾倚閭而望?!?/p>
《詩(shī)》:“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愛無(wú)差等,曰兄子如鄰子;分有相同,曰吾翁即若翁。
孟子曰:“夫夷子信以為人之親其兄之子,為若親其鄰之赤子乎?”
《史記》:項(xiàng)羽圍漢高祖于滎陽(yáng)。王之父太公,從間道求王,為羽所獲。羽使人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王曰:“吾與若俱北面受命懷王,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p>
長(zhǎng)男為主器,令子可克家。
《易》:“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長(zhǎng)子,故受之以震?!?/p>
《易》:“子克家。”唐鄭余慶子涵,為右補(bǔ)闕,直言不諱。憲宗謂余慶曰:“涵,卿之令子,而朕之直臣也,可更相賀?!?/p>
子光前曰充閭,子過(guò)父曰跨灶。
晉賈充始生,其父曰:“后當(dāng)有充閭之慶。”因名充,字公閭。
《字匯》:灶,馬足跡也。駒行每越老馬之跡,故子勝父曰跨灶。吳崇《賀生子》詩(shī):“寄語(yǔ)王渾防跨灶,阿戎清賞只須臾?!?/p>
寧馨音新英畏,皆是羨人之兒;國(guó)器掌珠,悉是稱人之子。
晉王衍少時(shí),山濤見其豐姿如瑤林瓊樹,既出,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嫗,生此寧馨兒。然誤天下蒼生者,未必非此人。”〇晉桓溫生,溫嶠見之曰:“此兒有奇骨,可使之啼?!奔奥勂渎?,曰:“真英物也?!庇⑽氛?,言英俊可畏也。
隋高孝基見房玄齡,曰:“仆閱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當(dāng)為國(guó)器?!倍鸥Α都臐h中王》詩(shī):“掌中貪見一珠新。”
可愛者子孫之多,若螽音中斯之蟄蟄直尺切;堪羨者后人之盛,如瓜瓞音绖之綿綿。
《詩(shī)》:“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p>
《詩(shī)》:“綿綿瓜瓞?!?/p>
【增】
經(jīng)遺世訓(xùn),韋玄成樂(lè)有賢父兄;書擅時(shí)名,王羲之卻是佳子弟。
漢韋賢字長(zhǎng)孺,子玄成,俱以明經(jīng)位至丞相。人語(yǔ)曰:“遺子黃金滿,不如教子一經(jīng)。”
晉王羲之自幼能文章,且善隸書草書,深為從伯敦所器,嘗謂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當(dāng)不減阮主簿?!保ò矗┤?,即阮裕。
敬則應(yīng)得鳴鼓角,母覘諂平聲子榮;宗武更勿帶羅囊,父規(guī)兒怠。
北齊王敬則母嘗謂人曰:“敬則應(yīng)得鳴鼓角?!比诵χ唬骸叭曜拥脼槿舜倒慕强梢印!焙蠊夂?,給鼓吹。
杜甫《示子宗武》詩(shī):“覓句新知律,攤書解滿床。試吟青玉案,莫帶紫羅囊?!?/p>
宋之問(wèn)能分父絕,作述重光;狄兼謨綽有祖風(fēng),后先輝映。
唐宋之問(wèn)父令文,富文辭,且工書,有力絕人,世謂之三絕。后之問(wèn)以文章名,弟之悌以驍勇聞,之遜精草隸書,世謂皆得父之一絕。
《唐書》:狄仁杰孫兼謨,有祖風(fēng),遷御史中丞。帝曰:“卿狄梁公后,能不墜家聲?!?/p>
焚裘伏劍,羅母與陵母俱賢;躍鯉殺雞,姜生與茅生并孝。
《晉書》:桓玄既破殷荊州,羅企生遂見殺。訃聞?dòng)谀?,母泣曰:“忠臣也,死?fù)何恨!”桓玄先曾以羔裘贈(zèng)羅母,母哭畢,即自焚裘。〇《漢書》:王陵以兵屬漢,項(xiàng)羽取陵母置軍中,欲以招陵。陵母私向使者曰:“愿為老妾語(yǔ)陵:漢王長(zhǎng)者,吾兒毋以老妾故生二心?!彼旆鼊λ?。陵卒從漢。
姜詩(shī)事母孝,母愛飲江水,忽舍旁涌出江水,而雙鯉躍出。〇郭泰留寓茅容家,容殺雞作饌,泰意為己設(shè)。既而供母,自以果蔬與客同飲。泰起拜曰:“卿賢乎哉!”因勸令學(xué),卒以成德。
靈運(yùn)子孫多是鳳,豈是阿私;僧虔后嗣半為龍,原非自侈。
蘇東坡《答馬忠王》詩(shī):“靈運(yùn)子孫多是鳳,荀明兄弟孰非龍?!?/p>
王僧虔《戒子書》:“吾門中優(yōu)者為龍鳳,劣者為虎豹。失蔭之后,豈龍虎之謂哉?正宜各自努力耳?!?/p>
馬援得璘能耀武,畢竟孫賢;祁奚舉午不避親,皆因子肖。
馬璘,后漢馬援之裔孫。嘗讀援傳,至“大丈夫死于邊,以馬革裹尸”,慨然曰:“令吾祖勛業(yè)墜地下乎?”遂奮發(fā)而為名將。
《左》:祁奚請(qǐng)老,晉侯問(wèn)其所嗣,曰:“午也可?!?/p>
觸詟詹入聲猶憐少子,乞清要于君前;蕭儆喜見曾孫,效傳呼于階下。
《戰(zhàn)國(guó)策》:趙左師觸詟見太后,曰:“老臣賤息舒祺最少,臣竊憐之,愿補(bǔ)黑衣之?dāng)?shù)。”太后曰:“丈夫亦愛少子乎?!睂?duì)曰:“甚于婦人。”
五代周蕭愿,梁宰相頎之子。曾祖儆,唐時(shí)入相,愿為兒戲,效傳呼之聲。儆語(yǔ)客曰:“我不以得相為喜,所幸壽考,又見曾孫。”
王霸則曾慚音讒貴客,張憑則戲說(shuō)佳兒。
《逸民傳》:王霸少立高節(jié),與令狐子伯為友。后子伯為楚相,令子奉書于霸。霸子方耕于野,投耒而歸,見令狐,俯怍不能仰視,霸目之有愧容??腿?,妻曰:“子伯之貴,孰與君之高,奈何忘宿志而慚兒女子乎?”霸笑曰:“有是哉!”
《世說(shuō)》:張蒼梧是張憑之祖,嘗語(yǔ)憑父曰:“我不如汝?!睉{父不解,蒼梧曰:“汝有佳兒?!睉{時(shí)年數(shù)歲,斂手曰:“阿翁詎宜以子戲父?”
李嶠貽譏,甘羅堪羨。
《松窗雜錄》:蘇瓌、李嶠子俱童年,入見。上命誦《書》,颋應(yīng)曰:“木從繩則正,后從諫則圣。”嶠子曰:“斮朝涉之脛,剖賢人之心?!鄙显唬骸疤K瓌?dòng)凶?,李嶠無(wú)兒。”
《史記》:呂不韋言于始皇曰:“昔甘茂之孫甘羅,一少年耳,然自是名家之子孫。”
公才公望,喜說(shuō)云仍;率祖率親,寧云委蛻音退。
《南史》:王儉作宰相,賓客盈門,見其孫暕,年數(shù)歲而風(fēng)神聳拔,曰:“公才公望,復(fù)在此乎?!?/p>
《禮》:“自仁率親,等而上之至于祖,名曰輕。自義率祖,順而下至于禰,名曰重。一輕一重,其義然也。”〔釋〕用恩則父母重,祖輕;用義則祖重,父母輕?!肚f子》:“子孫非吾有,天地之委蛻也?!?/p>
杜氏之寶田斯在,薛家之磐石猶存。
《合璧》:宋四川杜孟游太學(xué),因蔡京用事,幡然而歸,曰:“忠孝吾家之寶,經(jīng)史吾家之田?!睍r(shí)人號(hào)為“寶田杜氏”。
《唐書》:薛元超轉(zhuǎn)中書舍人,省中有磐石,祖道衡為侍郎時(shí),常據(jù)以草制。元超每見石思祖,輒泫然流涕。
詞辨既見淵源,強(qiáng)項(xiàng)亦征風(fēng)烈。
《合璧事類》:?jiǎn)T俶九歲升坐,詞辨注射。帝異之,曰:“半千孫固當(dāng)然?!?/p>
《漢書》:靈帝謂楊震孫奇曰:“卿強(qiáng)項(xiàng),真楊震子孫,有祖風(fēng)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