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道光二十一年十月十九日

男國藩跪稟親大人萬福金安:

十月十七日接奉在縣城所發手諭,知家中老幼安吉,各親戚家并皆如常。七月二十五由黃恕皆處寄信,八月十三由縣附信寄折差,皆未收到。男于八月初三發第十一號家信,十八發第十二號,九月十六發第十三號,不知皆收到否?

男在京身體平安,近因體氣日強,每天發奮用功,早起溫經,早飯后讀《二十三史》,下半日閱詩、古文。每日共可看書八十頁,皆過筆圈點,若有耽擱[1],則止看一半。

九弟體好如常,但不甚讀書。前八月下旬迫切思歸,男再四勸慰,詢其何故,九弟終不明言,惟不讀書,不肯在上房共飯。男因就弟房二人同食,男婦獨在上房飯,九月一月皆如此。弟待男恭敬如常,待男婦和易如常,男夫婦相待亦如常。但不解其思歸之故。男告弟云“凡兄弟有不是處,必須明言,萬不可蓄疑于心。如我有不是,弟當明爭婉諷。我若不聽,弟當寫信稟告堂上。今欲一人獨歸,浪用途費,錯過光陰,道路艱險,爾又年少無知,祖父母、父母聞之,且必食不甘味,寢不安枕,我又安能放心?是萬萬不可也”等語。又寫書一封,詳言不可歸之故,共二千余字,又作詩一首示弟。弟微有悔意,而尚不讀書。十月初九,男及弟等恭慶壽辰。十一日,男三十初度,弟具酒食,肅衣冠,為男祝賀。嗣是復在上房四人共飯,和好無猜。昨接父親手諭,中有示荃男一紙,言“境遇難得,光陰不再”等語,弟始愧悔讀書。男教弟千萬言,而弟不聽,父親教弟數言,而弟遽惶恐改悟,是知非弟之咎,乃男不能友愛,不克修德化導之罪也。伏求更賜手諭,責男之罪,俾男得率教改過。幸甚!

男婦身體如常。孫兒日見結實,皮色較前稍黑,尚不解語。男自六月接管會館公項,每月收房租大錢十五千文,此項例聽經管支用,俟交卸時算出[2],不算利錢。男除用此項外,每月僅用銀十一二兩,若稍省儉,明年尚可不借錢,比家中用度較奢華,祖父母、父母不必懸念。男本月可補國史館協修官,此輪次挨派者。

英夷之事,九月十七大勝,在福建、臺灣生擒夷人一百三十三名,斬首三十二名,大快人心!

許吉齋師放甘肅知府,同鄉何宅盡室南歸,余俱如故。同鄉京官現僅十余人,敬呈近事,余容續稟。男謹稟。

[1] 耽:音單,過樂也。耽擱,猶延滯也。

[2] 卸:司夜切,解脫也。不任其事亦曰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水县| 临城县| 色达县| 肃北| 柞水县| 长宁县| 团风县| 凤阳县| 巴马| 聊城市| 宜良县| 同德县| 潢川县| 瓮安县| 颍上县| 登封市| 镇赉县| 阳春市| 金乡县| 朔州市| 蓝山县| 伊通| 澄迈县| 乌什县| 上饶市| 浦城县| 神木县| 廊坊市| 张掖市| 杭锦旗| 鸡西市| 望谟县| 明水县| 和硕县| 巍山| 池州市| 万安县| 旬邑县| 金塔县| 通江县| 蓝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