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 獨自看云
- 禾禾之木
- 2846字
- 2023-05-01 16:18:09
每天晚上王良才都和王曼麗商量好,第二天早上買什么早點。在這一點上,王良才還是足夠重視王曼麗的意見的,因為王良才常常感到?jīng)]什么可吃的,曲青芽覺得什么都不好吃,兩個兒子只想吃肉,只有王曼麗總是對自己想要吃的早點抱定明確的目的。
想念起炸油條的那一大鍋陳菜油的特殊味道,王曼麗就要吃油條;饞了抹在椒鹽燒餅里面的油酥,王曼麗就要買燒餅。
王曼麗越來越不像小時候那樣,吃什么都不香,她現(xiàn)在是吃什么都香,只恨自己的胃不夠大。
確定了第二天要購買的早點的品種,王良才就把相應(yīng)的糧票和鈔票點清楚,放在專門用來裝早點的帶蓋子的竹籃下面。
清早,由于心里裝著重任,王曼麗到時間就自然醒,拿著竹籃和錢去街上的早點鋪排隊。
縣城雖小,可是城里的早點品種很多。
王曼麗最喜歡油條和燒餅。
四牌樓斜對面的早點店的油條,一兩糧票和六分錢可以買兩根,王曼麗吃一根就飽了,但是她會再吃一根,因為王良才給全家人的油條定量一共是七兩,三個小孩一人一兩。
王良才和曲青芽一人二兩油條,曲青芽吃不下二兩,多出來的王良才可以幫忙吃掉。
王曼麗喜歡油條那股特別的油氣,那是一種反復(fù)用來煎炸食材之后才能形成的菜籽油的氣味、一種獨特的香味。
油條吃到嘴里,帶給王曼麗真實的安全感,尤其是一大早排隊買到的剛炸出來的油條,膨松柔軟、油而不膩。
店鋪旁邊有人賣煎餅,是事先攤好的,很多餅皮摞起來擺放在一個墊了紗布的小竹籮里。
王曼麗湊過去看了一眼,其實就是麥面餅。有人把買的油條放在煎餅上,賣煎餅的人就把油條對折,用餅皮卷好。
旁邊有人幫忙收錢,王曼麗問,多少錢一張?
那人回答說,五分錢。
王曼麗心想,兩根油條才要六分錢,一張面餅皮就要五分錢,劃不來。
這家早點店還炸糍粑賣,就是把蒸好的糯米飯弄成長方形狀的一小塊,放到熱油鍋里炸,外面炸得金黃,里面的糯米軟軟的略帶咸味,用一兩糧票加七分錢可以買到兩塊,王曼麗覺得這個價格不劃算,因為她吃兩塊下肚也沒有飽的感覺。
離這家早點店約一百米遠的路口,有一個燒餅攤,燒餅攤的主人是一家三口,兒子二十多歲的樣子,父母看上去有四十多歲近五十歲。全都是曬得暗黑的皮膚,露天和室內(nèi)還是不一樣的。
室外風吹日曬,比不得室內(nèi)舒適,但人家是個體戶,經(jīng)營權(quán)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王曼麗喜歡這家的燒餅,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燒餅味道好,還因為在這家買燒餅不需要糧票。
五分錢一個的燒餅里面加了很多油酥和鹽蔥花,王曼麗一頓可以吃下兩個。在這座縣城里,堪稱酥、軟兼顧的燒餅,當屬這家路邊燒餅攤了。
這家燒餅攤還賣葷油燒餅,但是葷油燒餅價格貴,一角錢一個,而且吃起來感覺沒有素燒餅好吃。葷油燒餅里沒有瘦肉盡是肥肉,肥肉是王曼麗最討厭吃的東西。
王良才每星期會讓王曼麗買一次蒸飯油條,一個蒸飯油條要三兩糧票和一角一分錢,給人的感覺是比較貴的,所以王良才家一星期才吃一次。實際上,吃蒸飯油條是劃算的,因為王良才早上吃一個蒸飯油條,一直到中午都不太餓。
吃一個蒸飯油條下去,王曼麗感覺自己的胃要脹爆了,胃里脹了,嘴上卻停不下來,太好吃了。
這家蒸飯油條做法非常簡單,王曼麗買的次數(shù)多了,早已經(jīng)看明白了。
那就是用蒸好的糯米飯裹緊一根油條而已,但是不知道為什么特別好吃。油條的油氣和咸味跟無油無鹽的糯米白飯同時入口,產(chǎn)生出來的香甜,比單獨吃油條更能讓王曼麗感覺到心里踏實。
王曼麗覺得一個蒸飯油條要三兩的糧票是值得的,值這個價錢。
縣城里只有一家早點鋪子賣蒸飯油條,這家早點鋪是縣城糧食局經(jīng)營的便民早餐店。王曼麗注意到店門口的招牌上寫有糧食局三個字之后,就再也不去四牌樓斜對面的食品店買油條了。
王曼麗在四牌樓斜對面的早點店買油條的時候,遇到了一件讓她耿耿于懷的事情。
炸油條的阿姨和揉面下油條的阿姨邊干活邊聊天,聊的也是與油條有關(guān)的事。
她們說,一兩油條,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一兩重,排隊買油條的長隊里有個阿姨說,那就稱一下嘛!
炸油條的阿姨去找了一個鋁盆,放在秤盤上,往盆里面放了十四根油條,就是王曼麗要買的七兩油條。
王曼麗捏著手上已經(jīng)買好的油條票,神情堅定地耐心等待著。
兩個阿姨計算著盆的重量,站在買油條的隊伍里建議她們給油條稱重的阿姨熱心地幫她們復(fù)核數(shù)據(jù)。
結(jié)果算出來了,兩個阿姨興奮地說,剛好七兩,果然說一兩就是一兩,沒有錯的,不會錯的!
炸油條的阿姨帶著一臉的愉悅對王曼麗說,把籃子拿過來呀!
王曼麗面無表情地說,我不要這個油條!
炸油條的阿姨懷疑自己沒有聽清楚,楞了一下,又說,籃子拿過來!
王曼麗依然面無表情,重復(fù)說道,我不要這個油條!
揉面下油條的阿姨和炸油條的阿姨都顯出一臉尷尬。
排在隊伍里、建議她們給油條上秤、還幫她們核算數(shù)據(jù)的阿姨說,她是嫌臟,我不嫌,賣給我吧,我正好也是要七兩。
揉面下油條的阿姨和炸油條的阿姨看了看王曼麗,想說什么,卻什么也沒有說。
王曼麗心里明白,她們雖然對自己有不滿,可是也不得不承認自己是個講究的人吧。那個盆是從哪里來的,那個盆干不干凈,直接吃到肚子里面的東西,怎么可以隨便擺放。
還有,大清早買油條的人排成長隊,這個時候給油條稱重是會耽誤大家時間的,這家早點店,不專業(yè)嘛!王曼麗心里抱怨著。
有頭銜的店鋪就是不一樣,縣糧食局屬下的早餐店,服務(wù)人員看上去就很專業(yè),每個服務(wù)員都不說話,互相之間連一個交流的眼神都沒有,和顧客也沒有任何交流。
王曼麗喜歡這樣的食品店,買賣雙方都不要說話,免得口水濺到食物上。顧客把買好的早點票放到柜臺上,服務(wù)員看一眼早點票的顏色,就知道要拿什么拿多少給顧客。
顧客進了店,要先到售票柜臺買早點票。
售票柜臺和取餐柜臺一個在右邊一個在左邊,這樣設(shè)計,買早點票的顧客和取早點的顧客就得到了分流,避免擁堵。
售票柜臺四周用玻璃隔出一方空間,售票的年輕女服務(wù)員從面前的窗口收錢、退錢并遞出早點票。售票員是這家早餐店唯一和顧客有語言交流的服務(wù)員了。
這家店的早餐品種樣式比其他的早餐店多一些,除了蒸飯油條,還有黃橋燒餅、豆沙包子、咸豆腐腦,當然,還有油條。
吃豆腐腦的人是坐在店里的餐桌上吃的。店鋪不大,桌子是兩張八仙桌拼的,沒有買豆腐腦的人,都自覺不去餐桌邊。買早點帶回家的,拿了早點就匆忙往家趕;上學、上班路上買早點的人,一邊走一邊吃。
王曼麗一直惦記這家早點鋪子的豆腐腦,可惜王良才和曲青芽一分零用錢都不會給她,并且也不會讓豆腐腦登上王家的早餐桌。
王良才和曲青芽都對早餐吃豆腐腦有一種不屑的態(tài)度,王良才說,豆腐腦是下飯菜,是湯菜。
機會有的時候還是會自己降臨的,但是機會也是需要付出代價來換取的。
這一天,王曼麗不小心弄掉了一兩糧票,她問柜臺上負責收錢開票的服務(wù)員,買蒸飯油條差一兩糧票行不行?
那位年輕的女服務(wù)員很同情地看著王曼麗,對她說,不行,你也可以不用糧票,不用糧票買,一個蒸飯油條二角三分錢。
王良才數(shù)給王曼麗的錢都是剛剛好的,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王曼麗心一橫,干脆少買一個蒸飯油條,把這個錢省下來,留著自己哪天上學的路上可以吃一碗豆腐腦。
她把四個蒸飯油條買回家,王良才問她,怎么只有四個?你吃了一個?王曼麗說,我在路上餓得堅持不住,就先吃了,王良才罵到,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