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57章

  • 鯤鵬于飛
  • 秋風暖陽
  • 5446字
  • 2025-06-10 10:53:47

三月到九月,李世民率大軍經浴血奮戰,一舉攻克高句麗十余城,徙遼、蓋、巖三州戶口七萬人到中國。特別是在新城、建安、駐蹕三大戰中,消滅大量高句麗軍隊,斬獲頗豐。

但高句麗始終頑強抵抗,絕不屈服。特別是總管李勣因久攻安市城不下而盛怒,揚言屠城。更使高句麗人同仇敵愾,上下一心,誓死抵抗。唐軍久攻不克,后又值冬天大雪,嚴寒雪封,糧草不濟。李世民見勞而無功,只得命令班師。

此次征伐高句麗,幾乎是無功而返。

李世民班師回到長安,長安的文武官員在太子的率領下俱出城迎接。李靖也在兒子李德獎的攙扶下出長安城迎接。他見李世民騎馬遠遠過來,連忙走上前去,顫巍巍地拉過李世民的馬韁繩,欲為李世民牽馬墜鐙。

“李卿,不可以!”

李世民趕緊下馬,關切地拉著李靖的手說道:“卿已年老,朕怎么忍心讓卿為朕牽馬呢?”

李靖笑道:“當年臣征討DTZ勝利凱旋時,陛下執意為臣牽馬墜鐙,讓臣享盡殊榮。臣這一次是為了歡迎躍馬沖鋒,為我大唐親自上陣殺敵、開疆拓土的一代明君。臣今天能替陛下牽馬墜鐙,這是臣的無上光榮。”

李世民赧然一笑,感覺有些難為情。

“朕后悔當初沒有聽從李卿的勸告,以致三軍雖然奮力,卻還是勞民傷財,無功而返。”

“誒,陛下太謙虛了!”

李靖笑著安慰李世民道:“陛下怎么能說是勞而無功呢?此次出征,高句麗坐擁山川地利,并兼有天時。我軍勞師遠征,糧草不濟,又豈是人力所能逆轉的?陛下這次出征,雖然沒有使高句麗臣服,但畢竟還是攻占了遼東十余城。這個作用可是很大的啊,等于是為我們大唐在遼東地區打入了一個厚重的楔子,為以后征伐高句麗建立了牢固的前哨陣地。陛下此次親征高句麗,還大量殲滅了高句麗軍隊的有生力量。使高句麗的社會經濟遭受嚴重破壞,國力衰落,使它再也不敢挑釁我大唐了。”

李世民知道李靖這是在群臣面前為自己征伐高句麗失利打圓場。還是自己的老知己體貼自己!聽李靖這么一說,李世民的心中也覺安然。

這時,薛仁貴騎馬過來,見李世民和老師在此,慌忙下馬上前拜見。

“仁貴將軍來的正好。”

李世民見薛仁貴過來,眼中頓時放出光來。他連忙拉過薛仁貴的手,笑著對李靖說道:“此次出征高句麗,仁貴將軍連立奇功,可以說是出盡了風頭啊。特別是在安達那一戰,朕讓英國公(李勣)和趙國公(長孫無忌)分別帶領一萬多人于西嶺和山北出峽谷迎敵。沒想到高句麗大將延壽獨攻趙國公軍,趙國公陷入重圍,危在旦夕。朕看著趙國公軍危險,正自焦急。沒想到仁貴大吼一聲,也不向朕請示,單槍匹馬殺入高句麗陣中,所向無敵。高句麗軍見仁貴如一尊戰神般殺入軍中,人人睚眥俱裂,不敢接戰。朕與英國公大軍乘勢殺出,高句麗軍大潰。那一戰,高句麗人被斬首兩萬多級呢。高句麗上萬人投降,降軍入軍門時,膝行而前,以頭頓地。朕自從虎牢關一戰外,還從來沒有嘗過這樣的勝利呢!仁貴后又單槍戰平壤,挎雙弓大戰駐蹕山。高句麗士兵看到他都驚為天神,望之披靡,黃城和銀城的高句麗人更是望風而走,致數百里沒有人煙。哈哈哈哈,朕此次出征,能不能攻下高句麗倒無所謂,最大的收獲就是看到了一代新人的崛起啊。”

“哦,是嗎?陛下可從來沒有這樣夸過哪位年輕人哦!”

李靖見李世民不住嘴地夸獎自己的愛徒薛仁貴,心中自然高興。

“哈哈哈哈,夸得,夸得的!”

李世民又轉頭笑著對李靖說道:“仁貴將軍頗具我們當年的雄風,將來定能為大唐建功立業!”

薛仁貴聽李世民這么不住嘴地夸他,臉“騰”地一下紅了。他趕忙躬身說道:“末將哪敢跟陛下和老師比呢。當年陛下和老師馳騁疆場,在百萬軍中如入無人之境。您和老師二人的事跡對于臣來說至今仍還是傳奇,仁貴可是望塵莫及啊!”

李靖見薛仁貴外表雖謙和如平地,內心卻高聳如山,也是非常喜歡。他笑著對李世民道:“陛下,倒不是臣對這個學生有什么偏愛。仁貴這孩子‘心有高山’,果敢驍勇,又謙虛上進,是棵好苗子。嗯,這孩子將來啊,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老師謬贊了,學生哪有這樣的才能?學生的成長還不是因為陛下和老師的庇護而已。陛下和老師的文韜武略,學生可是一輩子也學不來的。”

“是嗎?仁貴這孩子也學會說奉承話了!”

“老師,真的!學生說的是真話。”

李世民和李靖看到薛仁貴滿臉通紅,站在那里一副訥訥不知所措的樣子,俱哈哈大笑。

李世民隨即赦封薛仁貴為中郎將,仍令他鎮守玄武門。

這一日,李世民在宮中無事,詔令李靖入宮相見。此時李靖已經無法下床行走,只得讓家人用車載著送入皇宮。

李世民看到李靖步履蹣跚的樣子后有些后悔地說道:“朕不知愛卿已經行走困難。早知道這樣,朕就親自過府去了,哪里還能讓愛卿過來呢?唉,只是朕多少天沒有見到愛卿了,非常想念,所以請愛卿一起來叨叨家常。”

李靖拱手道:“老臣如今還蒙陛下掛念,真是無上的榮耀啊!”

李世民有點動容道:“愛卿與朕共過生死,是生死不離的同袍,朕哪能忘呢。”

兩人閑談中,李世民忽然問道:“朕率領十萬軍隊去攻打一個小小的高句麗,卻無功而返,這是為什么呢?朕知道愛卿以前給朕說過一些原因,但總不至于朕以我大唐如此龐大的國力、軍力去攻打一個小國而不克吧?”

李靖聽了,連忙笑道:“請恕臣直言。如果認真回想一下,陛下此次出征高句麗,其實還是有機會打敗高句麗的。當時陛下進攻駐蹕山時,高句麗傾國出動,內部空虛。陛下若能命人率精兵五千,奇襲平壤。一旦平壤被占,定能使高句麗大亂,從而一舉而克之矣。”

“哎呀,對啊!”

李世民聽了,用手一捶坐榻,深深地嘆息道:“愛卿的這句話倒是提醒朕了!當初任城王李道宗也曾建議朕這么做。其時仁貴也在朕的旁邊,他聽了任城王的建議后,也極力贊成,并當即表示愿意帶領輕騎兵突襲平壤。可惜朕當時覺得太過冒險沒有采納。唉,上天何至苛待于朕,使愛卿病重呢!若能有愛卿同行,朕定可大勝而還啊!”

“陛下謬贊了,臣哪有那么大的能耐!臣也是這幾天復盤陛下此戰的一些戰況,才有所感悟而已。”

“當時仁貴還找了朕兩次,執意欲率輕騎突襲。唉,可能朕真是越老越保守了。記得當年蜀相諸葛孔明北伐曹魏,大將魏延曾建議效仿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率精兵出子午道直取長安。可惜孔明以為太過冒險而未予采納,成為一大遺憾。人們常說諸葛一生唯謹慎,從不犯險。看來朕也如孔明一般,太過謹慎了!”

“誒,陛下也不要太引以為憾。陛下又豈是保守之人?當年虎牢關之戰,陛下只率三千精騎就敢去迎戰竇建德的數十萬大軍,并數次單騎挑戰,視夏軍如無物。如此膽魄,試論從古至今,又有哪位君王能比?”

“是啊,那時朕可是一個敢在千軍萬馬中縱橫馳騁的人。怎么臨老了,反而越來越膽小了呢?”

“陛下,您敢于御駕親征,就證明您不是那種臨老了反而膽小之人。當年衛青和霍去病一起攻打匈奴,為什么霍去病敢于孤軍深入,取得更大的成就?這是因為年輕人天生就有一種勇往無前,敢于嘗試的闖勁。而年紀大了往往老成持重,反而少了那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魄罷了。”

“是啊,看來朕可真是老了!”

李世民聽到這里,不無惆悵地嘆道。

“陛下,您不敢以身犯險,卻也不完全是因為老了。您還是龍馬精神,比臣可強多了!您是因為身居高位,需要各方面權衡考慮的東西太多了。事情就是這樣,位置越高,責任越大,反而越會更趨于保守謹慎。陛下一身所系,乃是大唐國脈,黎民安危,又豈能輕易地以身犯險呢。這也正是蜀相孔明雖精于謀算,卻不敢以身犯險的原因所在啊!”

“唉,這一次朕御駕親征都沒有征服高麗。要想徹底讓其臣服,不知又要等到何時了!”

“陛下放心。那淵蓋蘇文窮兵黷武,又不能體恤民情。其結果也必如煬帝一樣,最終走向滅亡。我們可坐觀其勢盡,再收拾他也不遲啊。”

“唉,看來也只好如此了!”

李世民沉吟了一會,又道:“對了,玄奘法師回來了,你見到他了嗎?”

“臣在他剛一回來時見過他一次,不知陛下怎么突然問起這事來了?”

“玄奘法師天竺取經回來以后,朕倒見過他幾次。朕觀法師詞論典雅,高風亮節,談吐修養更遠超古人。朕覺得他有王佐之才,曾多次勸他還俗,入閣助朕公務,但都被他婉然拒絕了。朕知道卿與他乃是至交,卿不妨再替朕勸勸他如何?”

“這個……”

“怎么了,這事還能難住李卿么?”

李世民見李靖有些猶豫,不解地問道。

“陛下!”

李靖顫巍巍地站起身來,誠懇地說道:“臣記得《論語》有云:‘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人各有志,不能強求。正如陛下所言,臣對玄奘法師確實比較了解。他立志一生潛心佛法,雖千難萬阻不能易其志也。當年他歷盡艱辛,前往天竺取經,可謂是九死一生。而他始終面不改色,義無反顧,可見其心之誠,其心之堅也。況且他年少時即遁入空門,伏膺佛道,精研佛理。或許他在佛法上鉆研頗深,但于孔孟之道則涉獵較少。今陛下若勸他從俗,無異于強使舟棄水上岸,不但無功,亦徒勞無益啊。愿陛下能讓他畢身行道,以報國恩。則這不僅是玄奘之幸,也是佛門之幸,更是大唐之幸也。”

“這……”

“唉,既然愛卿也這么說,那也就作罷吧。只是朕覺得這樣的一個曠世大才遁入空門之中,整日與枯燈為伴,實在是可惜了!”

李世民見李靖也這么說,覺得有理。但他始終覺得像玄奘這樣的人才隱于佛門,非常可惜。后來他還是忍不住又對玄奘數次相邀,但都被玄奘婉拒。

玄奘潛心佛學。他從天竺歸來后,長期從事翻譯佛經的工作。他和他的弟子共翻譯出佛學經典75部(1335卷)。玄奘還將他西游親身經歷的國家和地區的山川、地邑、物產、習俗編寫成《大唐西域記》共十二卷,成為今天研究這些國家和地區歷史的重要資料。

雖然有藥王老神仙親自幫助調理,李靖的身體終究還是一天不如一天。貞觀二十三年(649年)七月,李靖病情急劇惡化。李勣、程知節、李道宗等昔日同袍戰友也都到病榻前問候。蘇定方、薛仁貴等更是每日至榻前殷勤侍候,端茶倒水。

“定方!”

“老師,您叫學生?”

李靖點點頭,蘇定方走上前來。李靖拉著蘇定方的手,示意他坐到自己的床榻旁。

“定方,你雖是十幾歲才跟著老師,但老師可以說是看著你長大的。老師一直視你如己出,對你愛護有加。可惜饒是如此,當年征DTZ一戰,還是給你帶來了一生的污點。這是老師督師不嚴的結果,卻讓你背了一生的包袱。老師至今思來,仍是耿耿于懷啊!”

“老師,這是學生自己的責任,怎么能怪您老人家呢!”

蘇定方聽到李靖提起往事,心中也非常難受。自從征伐DTZ自己有縱兵搶掠之嫌后,自己就一直被李世民雪藏,至今沒能重新帶兵上陣,思來想去他自己的心里也非常難受。但這與老師又有什么關系呢!怪只能是怪自己沒有預先注意到這一點。

蘇定方想到這里,感動和委屈的心理同時涌上心頭。他看著李靖自責的神情,淚水不禁奪眶而出。

“老師,您安心養病。這些事早已經過去了,我們何必再去想它呢。學生這一輩子,深得老師和師母的照顧,學生視您們二老如親生父母。如今,師母已經不在了,學生正想和德獎、仁貴一起,在您面前好好盡孝!老師您好好養病,等您病好了,學生還有好多問題要問您呢!”

李靖痛苦地搖了搖頭,自從蘇定方歸唐以來,一直跟在自己的身邊。他知道蘇定方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好苗子,完全應該有更大的建樹。他隨自己南征北戰,哪一次不是建立了莫大的功勛?可惜那一次遠征,一次小小的失誤卻令他抱憾至今。所以這一直是李靖心中的一個痛,使他常常感到自責。

“德獎,把東西拿來。”

李靖對站在身邊的李德獎吩咐道。

“是,父親!”

李德獎從櫥中捧出李靖的橫刀和《伏虎心經》來,拿到李靖的面前。

“定方,老師也沒有什么更好的東西贈給你。這是當年慧文大師贈給老師的一把寶刀和武功秘籍,你帶在身邊或許還有用。”

“老師,您……”

蘇定方含著眼淚還想說什么,李靖擺了擺手,對他慈愛地說道:“定方,相信不久的將來,你一定會重有出頭之日的。”

李靖抬頭看看薛仁貴,又看看身邊的蘇定方,說道:“老師別無什么貴重之物,唯有長槍鎧甲受之于老師的一位故交,寶刀密籍受之于另一位前輩。前番長槍鎧甲已贈予仁貴了,今番這寶刀密籍傳授給你。今后你和仁貴兩人一定要相互提攜,相互照顧,為大唐建立不世的功勛,以撫慰老師和你師母的在天之靈!”

“老師!”

蘇定方和薛仁貴都非常傷心地叫道。他們雙雙跪在李靖的面前,早已是泣不成聲。

“恩師對我們二人恩同再造。我們二人一定謹記恩師的教導,報效朝廷。為大唐披肝瀝膽,在所不惜!”

“你們都起來吧!”

李靖叫蘇定方和薛仁貴兩人起來。他又對蘇定方和薛仁貴兩人說道:“定方,老師的這把寶刀名叫‘飛虎’,是由當年的‘項羽劍’重鑄而成的。當時慧文大師將那把項羽劍一分為二,先是鑄了一把刀叫‘龍吟’,交給了老師的那位故交。今后,你們若是看到有人手握一把叫做‘龍吟’的橫刀,那就一定是老師的故交之后了。不管他將來是敵是友,你們都要好好地善待于他。因為他的先人曾有大恩于你們的老師啊!”

“是,老師放心,學生知道了。我們聽師母說過您與您的故交大俠虬髯客的故事,知道您和他的深情厚誼。今后若有幸見到他的后人,我們一定會將您對故交的思念和情誼講給他聽的。”

“好,好,甚好!”

李靖聽了非常欣慰,微笑著點了點頭。

“德獎,你過來。”

他又喚李德獎過來,拉著德獎的手對蘇定方和薛仁貴說道:“不是老師自私,老師這病體,可能將不久于人世。老師對德獎和尚被流放在吳郡的德謇這兩個孩子一直放心不下。他們本來就資質愚鈍,老師又一直忙于軍務,耽誤了對他們的教導。老師現在把他們兩人托付于你們。老師不在后,希望你們能像兄弟一樣相處,在他們窮困時也能時常提攜他們兩人一下!”

李靖說罷淚如雨下。他一直忙于軍務,疏于對自己的兩個孩子的教導,使他們一個成就不高,一個至今還被流放在外。這也是他一直感到深深地自責和覺得對不起紅拂女的地方。

“父親!”

“老師!”

李德獎和蘇定方、薛仁貴三人一齊跪在地上,啜泣不已,哭得跟淚人似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台区| 太仆寺旗| 五台县| 新竹县| 漳州市| 保德县| 肇州县| 峨眉山市| 柘城县| 日土县| 海晏县| 故城县| 集贤县| 寿光市| 登封市| 长汀县| 永定县| 鄂伦春自治旗| 京山县| 依兰县| 拜城县| 乌鲁木齐县| 准格尔旗| 阜阳市| 泰宁县| 望都县| 思南县| 平湖市| 十堰市| 桂阳县| 曲周县| 宜良县| 彰化县| 遂昌县| 德钦县| 舞钢市| 五原县| 龙川县| 南皮县| 内乡县| 中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