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
六曲欄桿偎(wēi)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雙飛去。
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譯文
六曲形的欄桿緊挨著碧玉似的綠樹,風輕輕地吹,楊柳盡情舒展開它黃金般的絲縷。是誰撫弄著銅箏彈奏起一曲?驚動了梁上燕子雙雙穿簾飛去。
眼前到處有游絲和飛絮在飄揚。紅杏花開,正值清明,下了片刻的陣雨。午間熟睡醒過來時,只聽得黃鶯在四處亂叫,是它驚破了我的好夢,這夢中的一切再也無處尋找了!
注釋
①偎:緊貼;挨著。②黃金縷:喻新長嫩葉的柳條。③鈿箏:用金銀、貝殼鑲嵌的箏。移玉柱:即彈奏箏。④海燕:即燕子,古人因其春天自南方渡海而至,故謂;非今動物學上所說的筑巢于海濱懸崖上、形似燕子的另一種鳥。⑤一霎:很短的時間。
賞析
詩詞中常見有一首作品同列于幾人名下的,如這首《蝶戀花》詞,在馮延巳和歐陽修的詞集中都有,也不知究竟該屬于誰的。光從題材、風格上判斷是不大靠得住的。因為一個詞人的作品,可以彼此有一定的差異;而唐五代至北宋間,此類題材、風格相近的詞作又太多,所以最好的辦法只有存疑。
我們還是來看看這首寫春景的詞的本身吧。
景中有情,人所共知,但也應知,不論通過景物所表現的是何種情,情之抒發成功與否,是寫景成功與否之關鍵。此詞上片所寫,便能成功地傳達出一種面對春天景象時所產生的愉悅暢快情緒。首句中的“碧樹”,應該就是楊柳。賀知章《詠柳》絕句中就有“碧玉妝成一樹高”之句。六曲形的欄桿旁邊,配上千萬條金碧絲帶在風中搖曳的垂柳,這畫面多么瑰麗動人!“展盡黃金縷”,說的是柳葉全都舒展開了,而我們讀著這樣的詞句,心神又何嘗不為之舒展呢?這時,傳來幾聲悅耳的箏聲,隨即便見有燕子雙雙穿簾而出,掠過眼前飛去。這一切組合得何等巧妙,而“誰”字尤問得好,它把詞人當時驚喜興奮的心態都躍然紙上。所用詞句之意象,都是一般詞作中所常見的,并無特別神奇之處,但一經寫出,詩意便清新多致,這樣的詞,自非大手筆不能作。
下片仍多姿多態。“滿眼游絲兼落絮”,詞人固然會因此而產生憐惜春光的感情,但并不是哀傷。這一句寫出了一種對景而呼奈何的心情,因而反加濃了春意。“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這是很受稱道的佳句,季節、氣候、景物,一一點清。“一霎”二字,把握準確;若久雨不止,便大煞風景,亦與前后描寫不相稱了。陣雨片時.忽然吹散,這景象人心中所有,亦平添多少詩情畫意!昔人有以此二句題畫者,可見其歷來為人所喜愛。全詞以鶯語驚夢作結,但與“愁夢酒醒”自有不同。雖好夢難尋,不無遺憾,但畢竟覺來之時,所聽到的只有鶯聲盈耳,仍歸于一片大好春光。

晏殊(991—1055)
字同叔,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七歲能文,真宗時以神童薦,賜進士出身。官至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院使。為相引進賢才,當世名臣如范仲淹、韓琦、富弼等都蒙擢用。卒謚元獻。詞風蘊藉和婉,溫潤秀潔,為宋初第一大家。有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及《珠玉詞》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