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臺樹色陰陰見。春風(fēng)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靜逐游絲轉(zhuǎn)。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譯文
小路旁,花已稀少;芳草綠遍了郊原;樹叢中高臺的身影,隱約可見。春風(fēng)不懂得應(yīng)該阻止柳絮的飛揚,讓它白漾漾地向過路行人的臉上亂撲過來。
黃鶯深藏在綠葉中啼囀,燕子被隔在紅色的簾外呢喃,香爐的煙裊裊上升,靜靜地隨著飄蕩的游絲旋轉(zhuǎn)。我醉里愁中經(jīng)歷午夢一場,待到酒和夢都醒來時,落日的余暉已映照著深深的庭院。
注釋
①紅稀:花少。綠遍:草多。陰陰見:隱約顯現(xiàn)。②游絲:春天里小蟲所吐的飛揚在空中的細(xì)絲。
賞析
這首詞在其所描寫的景物間是否另有寄托,是一個可以探討的問題;但我們還是先不深求,只將它當(dāng)作通常的傷春詞來讀。
上片寫外界的春景。頭三句說春光漸老,以“紅”“綠”指代花、草,說花逐漸稀少了,草已長滿郊野;遣詞造句,講究色彩,作必要的修飾,恰到好處。樹的枝葉茂密起來,所以遠(yuǎn)處綠樹叢中的高臺也只隱約顯現(xiàn)。視線由近及遠(yuǎn)。柳絮本被風(fēng)吹卷而起,現(xiàn)在反過來說“春風(fēng)不解禁楊花”,倒像是楊柳的花絮太無情,自己要別枝而離去,春風(fēng)也阻止不了它,說得頗有詩趣。“濛濛亂撲行人面”,這一句給人造成春光將去的最直接最強烈的感受。
下片換作從室內(nèi)角度來寫春景。仿佛詞人怕見到外界春殘的景象而引起傷感,故獨自悶坐房中飲酒遣愁。然而春將逝去的消息還是微微地透了進來,“翠葉藏鶯,朱簾隔燕”二句就含有這層意思;只是鶯啼燕語隱隱約約,它們在訴說什么,聽不真切而已。“爐香”句為靜觀所見,寫出一種漠然無聊的精神狀態(tài)。“游絲”緊扣住春天的特征。室內(nèi)爐香細(xì)煙隨游絲裊裊飄轉(zhuǎn),而一縷愁緒當(dāng)亦于此時縈繞心頭。寫到最后才出“愁夢酒醒”字樣,以明惜春傷懷主題。此時,正夕陽返照,院落深深,一片好景難留、黃昏將臨景象。沈際飛曰:“結(jié)‘深深’妙,著不得實字。”(《草堂詩余正集》)這話說得不錯,“深深院”三字,神理俱到,令人發(fā)悠然之遐想,沒有其他字可以代替。
這首詞以為另有寄托的詞家頗多,如張惠言曰:“此詞亦有所興,其歐公《蝶戀花》之流乎?”(張惠言《詞選》)譚獻曰:“刺詞。‘高臺樹色陰陰見’,正與‘斜陽’相近。”(《譚評詞辨》)黃蓼園更落實其所指曰:“首三句言花稀葉盛,喻君子少、小人多也。高臺指帝閽。‘東風(fēng)’二句,言小人如楊花輕薄,易動搖君心也。‘翠葉’二句,喻事多阻隔。‘爐香’句,喻己心郁紆也。斜陽照深深院,言不明之日,難照此淵也。”(《蓼園詞選》)如此等等。但微言大義,畢竟只是一種猜測和可能性,并非已有確切的佐證可以落實。求深固好,若穿鑿附會,也是解詞所應(yīng)該盡量避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