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唐宋詞鑒賞課
  • 蔡義江
  • 722字
  • 2020-03-13 19:34:21

更漏子

溫庭筠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云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譯文

玉爐子點著香,紅蠟燭淌著淚,燭光偏照著畫堂中滿懷秋思的人。她眉毛上的翠色已經淡薄,如云的鬢發已經散亂,秋夜漫長,被子和枕頭都覺寒冷了。

梧桐樹上,半夜三更下起雨來,它也不管離人正心上痛苦著呢,一葉葉,一聲聲,在空空的臺階上直滴到天亮。

注釋

①更漏子:今人吳藕汀《詞名索引》:“調見《花間集》,始于唐溫庭筠。”②不道:不管,不顧。言風雨不管離人的痛苦。

賞析

溫庭筠的《更漏子》共有六首,這是最后的一首,也是最好的一首。之所以好是它區別于溫詞中常見的那種辭藻密集、濃得化不開的風格,寫一個婦女在午夜孤獨的環境中對自己“秋思”、“離情”的直接傾訴,明白流暢,朗朗上口,真切感人。

上片從“玉爐”“紅蠟”“畫堂”等語,可知其是富家女子;“蠟淚”又是自身悲哀的象征。“偏照”二字,怨恨之情畢露。眉翠淡薄,鬢云散亂,寫其無心梳理飾容,所謂“豈無膏沐,誰適為容”。“夜長衾枕寒”,夜漫長而難寐,引起下片聽雨。下片全從聽覺上寫,想是在枕上的情景。譚獻評《詞辨》謂:“似直下語,正從‘夜長’逗出。”“不道離情正苦”,“不道”二字亦同上片“偏照”一樣,是怨及無知覺的風雨。下片雖直瀉,而一夜無眠卻終未說破,依然含蓄。

溫庭筠(812? —866?)

字飛卿。太原祁縣(今屬山西)人。因辭章敏捷,凡八叉手而八韻成,故稱“溫八叉”。貌丑,號“溫鐘馗”。常出入歌樓妓館,儇薄無行,仕途蹭蹬,做過隨縣和方城縣尉,官終國子助教。其詩設色秾麗,辭藻繁密。多數作品格調不高,為北宋初西昆體詩人所取法。其詞秾麗側艷,被“花間派”詞人奉為鼻祖。后人輯有《溫庭筠集》《金奩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涪陵区| 紫金县| 龙州县| 龙泉市| 遂平县| 三明市| 安平县| 宣威市| 礼泉县| 军事| 六盘水市| 福州市| 政和县| 香河县| 瓦房店市| 达尔| 襄汾县| 江西省| 乌拉特前旗| 察雅县| 芜湖市| 新巴尔虎右旗| 汨罗市| 新安县| 寻乌县| 珲春市| 葵青区| 兴海县| 通道| 攀枝花市| 龙海市| 石嘴山市| 福泉市| 长泰县| 拜城县| 抚远县| 永寿县| 政和县| 错那县| 佛教| 平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