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譯文
小山眉已模糊重疊,金色的額黃也褪得或明或暗,幾縷鬢發下垂,如將掩蓋住雪白的腮幫子。慵懶地起了床去描畫眉毛,慢慢地打扮妝飾花了好長時間。
用前后兩面鏡子照看插在頭上的花朵,花朵與美麗的臉面交相輝映。穿上新貼繡的綾羅短襖,上面繡著雙雙成對的金色鷓鴣鳥。
注釋
①“小山”句:舊注有以日照屏風作解者,未妥。應與下句相連,皆寫臥時殘妝。小山,作小山狀的眉樣,因拭散而重疊。金明滅,謂額黃,因色褪淡而或明或暗。②“鬢云”句:謂鬢發下垂,覆蓋于腮頰上。③帖:通“貼”,指貼金,唐人刺繡方法的一種。④鷓鴣:其鳴聲似叫“行不得也哥哥”。
賞析
據專家考證,《菩薩蠻》是唐玄宗時代始傳入的曲調,故所謂李白為始創者,其詞實非出自李白手筆,乃晚唐人所假托。中晚唐時期則已流行,溫庭筠所作特多,同調詞有二十首,現存十四首,皆寫閨中情事,此即其一。
《西京雜記》謂“卓文君眉色如望遠山”,則唐時女子黛眉作“小山”狀亦如作“新月”、“柳葉”之普通。詞一、二句即寫該女子臥床未起時之殘妝容貌。只是作者為求辭藻秾麗反而詞意隱晦費解。你看次句“鬢云欲度香腮雪”,無非說數縷鬢發將下垂到腮幫上,卻用自然界的云飄移來寫,一個“腮”字便加上“香”和“雪”來形容。這是作者最典型的藝術表現特色。“欲度”,是以動感來寫靜態。“懶起”二句,則寫其起床后的梳妝打扮。“畫蛾眉”,應首句“小山重疊”。一個“懶”字、一個“遲”字,表現她的困慵神態和心理。下片寫妝成:“照花”二句,借鏡中所見寫其美麗容顏。花映襯人,人類似花,自不免引起自憐。末了轉入寫服飾:“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在這里,“鷓鴣”的含義與鴛鴦差不多,雌雄成對,反襯著衣者的形單影只,故“雙雙”是其“眼”。詞至此結束,再無一語揭示作意。女子的身份、處境及其心理活動,全憑讀者去想象和補充。說她是等待情郎外出不歸的自我哀憐吧,固然可以;說她日復一日地過著迎接新歡的日子,早已身心疲憊了,懶怠了,現在又不知將到來的是誰,也并非絕對不可以。這就是溫庭筠所作的詞,其風格與內涵往往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