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行·吟
- 聶紺弩詩全注全解
- 方瞳
- 1654字
- 2020-03-18 12:58:19
武漢大橋(九首)
聶紺弩1978年7月11日給舒蕪的信:“武漢大橋卅余首,曾抄以示人,其人了不措意,謂僅一聯(lián)可取。旋被搜去,亦未念之。今思是亦有可憶存之處,憶之三日,僅得十余首。荒吟一盤散沙,可多可少。組詩則為整體,不及一半,缺欠自多,當(dāng)更追憶,然亦苦矣。”
橋上(二首)
一
抽刀斷水水還流,十里長廊窈窕浮。
頭上周行[68]春試馬,胸中正軌夜飛辀。
長身尺蠖量天塹,短線針神補(bǔ)地球。
江入楚宮腰自細(xì),非關(guān)束帶女兒愁。
二
更利長驅(qū)百萬兵,拔河兩岸戲龍爭。
西憐白帝劉玄德,東賞摩天聶士成[69]。
人物江天供俯仰,車船舟馬自縱橫。
倚欄心事無沉苦,不羨遙空一雁輕。
望橋
驅(qū)炎昨夜雨傾盆,百二闌干宿雨痕。
游女漢皋遙指點(diǎn),老人圯上[70]互溫存。
伊誰作畫天開榜,似我題詩雁過村。
當(dāng)戶天孫微嘆息:人間有此不銷魂。
橋夜(二首)
一
尤物江東大小喬,為誰風(fēng)露立中宵。
空中車馬驚馳走,水底星燈眩動搖。
兩兩花開橋堡月,雙雙人到月宮橋。
天街夜肅華清暖,旖旎云屏各自嬌。
二
單衣涼露夜吹簫,橋劃水天兩把瓢。
星爛月空銀噴嚏,月泅星海玉身腰。
平生光景誰今夕,美死狂奴定此橋。
只恨長江非止水,流將星月許多嬌。
橋上望江(二首)
一
長江橋上望長江,勢挾巴巫過武昌。
卷土穿山真氣力,兼天寫地大文章。
青吳上下九千里,楚蜀縱橫三萬行。
漢水來歸欽廣闊,黃河遠(yuǎn)避畏清滄。
二
楚尾吳頭眺望開,更思橋上起樓臺。
蛟龍得水騰身去,日月經(jīng)天耀眼來。
無數(shù)名城燈火岸,幾多沃土稻粱杯。
雷霆風(fēng)雨千波立,一洗丘原涸鮒哀。
橋夜想起赤壁
不是星稀是月明,南來烏鵲懔秋聲。
周郎火快船江晝,孟德詩高柄槊橫。
使我紅橋能贈古,知他赤壁怎鏖兵。
江山自是今時美,夜夜東風(fēng)吻水情。
橋上有詢黃鶴樓遺址不得而惆悵者
黃鶴早沖白云去,破樓時引黑風(fēng)來。
樓頭春色傳佳句,江上宏圖費(fèi)匠才。
萬里橋興天下小,千年樓死世夫哀。
橋樓代謝當(dāng)狂樂,贈爾長江作酒杯。
頤和園
倘以舳艫資赤壁,何如郊藪起雕闌。
吾民易有觀音土[71],太后難無萬壽山。
開得一池春水闊,呈教八國聯(lián)軍看。
此園撤盡千關(guān)鎖,今義和團(tuán)血尚斑。
釣臺
五月羊裘一釣竿,扁舟容與[72]下江灘。
昔時朋友今時帝,你占朝廷我占山。
有客才眠天象動[73],無人不羨御床寬。
臺前學(xué)釣先生柳[74],卻以纖腰傲世間。
琴臺[75]
漢陽秋樹落匆匆,果否牙期此地逢?
一曲高山流水后,千年長嘆永思中。
風(fēng)云際會知何似,兒女情緣訝許同。
我自無琴音不識,臺邊癡立雨迷濛。
華清池
少女玩過又賜死,居然多情圣天子。
長生殿同長恨歌,不及華清一勺水。
華清池水今尚溫,書已封建鬼道理。
我見華清感更深,中有馬嵬陳玄禮[76]。
雨中瞻屈原像
東湖湖畔甚愁予,屈子渾身萬顆珠。
往日回風(fēng)悲不死,此時煙雨沒將無。
我思為像張黃蓋[77],君早投身飽鱷魚。
天下是非誰管得,彼皆人主[78]咱其奴。
屈原像下(像在東湖行吟閣前)[79]
投詩我欲贈東湖,為仰行吟屈大夫。
楚水燕山偶來此,淡煙微雨渺愁予。
牢騷腸肺誰千古,莽蕩乾坤一左徒[80]。
悲汝回風(fēng)思往日[81],自應(yīng)骨相永清癯。
九女墩
東湖東畔雨紛紛,九女墩前吊昔民。
罵賊同聲并同死,殺身成我更成仁。
剛腸玉骨滄浪水,兒女英雄百戰(zhàn)身。
多少太平天國事,未留抔土竟沉淪。
魯肅墓
三四皆小說語,所謂孔明祭風(fēng)尤不經(jīng),茲取其說明通俗耳。
既不降曹便拒曹,孤軍合力計(jì)誰高。
周郎赤壁東風(fēng)便,呂子[82]白衣江水號。
敵我友間恒此理,蜀吳魏有幾人豪。
何因歌哭儕今古,魯肅墓鄰武漢橋。
鸚鵡洲
浪沙淘盡古風(fēng)流,剩有文章壽此洲。
才士兒郎分大小[83],英雄天下藐曹劉[84]。
一刀黃祖朱弦絕,萬里滄江白荻秋。
幾度思量終不解,三番兩次要輸頭[85]。
臨潼古跡,次壁間郭沫若[86]韻(1964)
樓臺萬樹蒼,一水禍[87]前唐。
秦冢無胡亥,鴻門惜項(xiàng)王。
亡幽因舉火,捉蔣似牽羊。
誰可方扁鵲,使人壽且康。
詩事
郭沫若《華清池》詩:“驪山云樹郁蒼蒼,歷盡周秦與漢唐;一脈溫泉流日夜,幾抔荒冢掩皇王;已驅(qū)碩鼠歌麟鳳,定復(fù)臺澎系犬羊;捉蔣亭邊新有路,游春士女樂而康。”
1964年9月17日起,聶紺弩以普通話推行委員會委員身份,參加在西安舉行的普通話教學(xué)成績觀摩會十余日。這期間游覽臨潼古跡,郭沫若《華清池》詩刻石鑲嵌在墻壁間,按郭詩韻及韻腳次序?qū)懥诉@首詩。此首見于陳邇冬存作者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