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雍也篇第六

  • 論語
  • 孔子
  • 3536字
  • 2020-03-18 17:09:19

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1]。”

【注釋】

[1]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為尊位。

【譯文】

孔子說:“雍啊,可以讓他擔起一國君主之任。”

6.2

仲弓問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簡。”仲弓曰:“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子曰:“雍之言然。”

【譯文】

仲弓問到子桑伯子這個人。孔子說:“可以啊,他做事簡要。”

仲弓說:“如果內心嚴肅認真,而行事簡要,這樣來治理百姓,不也可以嗎?如果是內心疏簡而又行事簡單,這不就太簡單了嗎?”孔子說:“雍說得對。”

6.3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譯文】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學生中哪個好學?”孔子答道:“一個叫顏回的學生好學,他有怒氣不會發到別人身上,不會重犯同樣的錯誤。可惜他不幸短命死了。現在則沒有這樣的人了,我沒再聽到有好學的人了。”

6.4

子華使于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1]。”

請益。曰:“與之庾[2]。”

冉子與之粟五秉[3]。

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注釋】

[1]釜:古代量器名。容量六斗四升。

[2]庾(yǔ):古代量名。合二斗四升。

[3]秉:古代量名。一秉為十六斛。一斛十斗。

【譯文】

子華出使到齊國去,冉有替他母親向孔子請求給予一些小米。孔子說:“給她六斗四升。”

冉有請求增加一點。孔子說:“再給她二斗四升。”

冉有卻給了她八百斗小米。

孔子說:“公西赤這次到齊國去,乘坐的是壯馬駕的車,穿的是輕柔的皮袍。我聽說的是:君子周濟窮急的人,而不是為富有的人再增富。”

6.5

原思為之宰[1],與之粟九百,辭。子曰:“毋!以與爾鄰里鄉黨乎!”

【注釋】

[1]原思:孔子學生。姓原,名憲,字子思。

【譯文】

原思在孔子家任總管,孔子給他俸米九百,原思推辭。孔子說:“不要推辭!有多余的就接濟你的鄉鄰!”

6.6

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1],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注釋】

[1]犁牛:耕牛。骍(xīnɡ):赤色。

【譯文】

孔子評論仲弓,說:“耕牛所生的小牛有赤色的皮毛和端正的牛角,即使人們不想把它用于祭祀,但山川之神難道會舍棄它嗎?”

6.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余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譯文】

孔子說:“顏回呀,他的心能夠長久地不背離仁,而其他人只能短時間地做到仁罷了。”

6.8

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于從政乎何有?”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曰:“賜也達,于從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從政也與?”曰:“求也藝,于從政乎何有?”

【譯文】

季康子問:“仲由這個人,可以讓他治理政事嗎?”孔子說:“仲由果敢決斷,讓他治理政事有什么困難呢?”

季康子又問:“賜這個人,可以讓他治理政事嗎?”孔子說:“賜通達事理,治理政事有什么困難呢?”

季康子再問:“冉求這個人,可以讓他治理政事嗎?”孔子說:“冉求多才多藝,讓他治理政事有什么困難呢?”

6.9

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1]。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2]。”

【注釋】

[1]閔子騫:孔子學生。費:地名。

[2]汶上:即汶水以北。

【譯文】

季氏派人請閔子騫擔任費邑的邑宰。閔子騫對來人說:“請好好地替我推辭吧!如果再來召我,那我一定已經逃到汶水北面去了。”

6.10

伯牛有疾[1],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注釋】

[1]伯牛:孔子學生。姓冉,名耕,字伯牛。

【譯文】

伯牛有病,孔子去探望他,從窗戶伸手進去,握著伯牛的手,說:“要失去這個人了,這是命啊!這樣的人竟會得這種病!這樣的人竟會得這種病!”

6.11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1],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注釋】

[1]簞(dān):盛飯的竹器。

【譯文】

孔子說:“顏回多么有修養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別人受不了這種窮困的憂愁,顏回卻沒有改變他的快樂。顏回多么有修養啊!”

6.12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1]。”

【注釋】

[1]畫:同“劃”,停止。

【譯文】

冉求說:“不是我不喜歡您的學說,是我的能力不夠。”孔子說:“如果能力不夠,應是走到中途才停下來。你現在是還未用力就已經停止了。”

6.13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譯文】

孔子對子夏說:“你要做君子式的儒者,而不要做小人式的儒者!”

6.14

子游為武城宰[1]。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于偃之室也。”

【注釋】

[1]武城:魯國邑名。

【譯文】

子游任武城邑宰。孔子說:“你在那里得到什么人才了嗎?”子游說:“有一個叫澹臺滅明的人,他走路時不穿小道捷徑,如不是公事,就從不到我屋里來。”

6.15

子曰:“孟之反不伐[1],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后也,馬不進也。’”

【注釋】

[1]孟之反:魯國大夫。名側。伐:自夸。

【譯文】

孔子說:“孟之反不夸耀自己,軍隊打仗敗退,他留在最后作掩護,快進城門時,他卻鞭打自己的馬,說:‘不是我敢于殿后,是我的馬不肯快跑。’”

6.16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1],而有宋朝之美[2],難乎免于今之世矣。”

【注釋】

[1]祝鮀(tuó):衛國大夫。字子魚。佞:有口才。

[2]宋朝:宋國公子朝,容貌美麗。

【譯文】

孔子說:“如果沒有祝鮀那樣的口才,而有宋朝那樣的美貌,那在當今之世是難免災禍的。”

6.17

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

【譯文】

孔子說:“有誰能不經過門戶而走到屋外去呀?可為什么沒有人按著我的道行走呢?”

6.18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1]。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注釋】

[1]史:指文辭浮夸。

【譯文】

孔子說:“樸實多過文采就會顯得粗野,文采多過樸實就會顯得浮夸。只有文采與樸實兼備,這才是君子。”

6.19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1]。”

【注釋】

[1]罔:枉曲,指不正直的人。

【譯文】

孔子說:“人能生存于世上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是他僥幸地避開了禍患。”

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

孔子說:“對于學問事業,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而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6.21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譯文】

孔子說:“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對他講高深的道理;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可以對他講高深的道理。”

6.22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

【譯文】

樊遲問怎樣才算聰明。孔子說:“把精力用在人事方面的道義之上,敬畏鬼神而遠離它,這就可說是聰明的。”

樊遲又問什么是仁。孔子說:“有仁德的人遇到困難時做在人前,獲取成果時退在人后,這可說是仁。”

6.23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譯文】

孔子說:“智者喜愛水,仁者喜愛山。智者好動,仁者沉靜。智者快樂,仁者長壽。”

6.24

子曰:“齊一變,至于魯;魯一變,至于道。”

【譯文】

孔子說:“齊國一經變革,就可以達到魯國的程度;魯國一經變革,則可以達到與道相合的程度。”

6.25

子曰:“觚不觚[1],觚哉!觚哉!”

【注釋】

[1]觚(ɡū):古代酒器。

【譯文】

孔子說:“觚沒有觚的樣子,觚啊!觚啊!”

6.26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譯文】

宰我問道:“一個有仁德的人,如告訴他‘井里掉下去一個人’,他會跟著跳下去嗎?”孔子說:“為什么這樣做呢?君子可以到井邊去救人,但不可自己也陷入井中;可能受騙前往,但不可被迷惑而跳入井中。”

6.27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譯文】

孔子說:“君子廣泛地學習文獻典籍,并用禮法約束自己,也就能不背離道了。”

6.28

子見南子[1],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2]:“予所否者[3],天厭之!天厭之!”

【注釋】

[1]南子:衛靈公夫人。

[2]矢:發誓。

[3]所:假如。否:不對,意謂不合道義。

【譯文】

孔子去見了南子,子路對此不高興。孔子發誓說:“假如我做了不正當的事,天會厭棄我!天會厭棄我!”

6.29

子曰:“中庸之為德也[1],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注釋】

[1]中庸:即中和可常行之道。

【譯文】

孔子說:“中庸這一道德,應該是至高無上的了!人民缺乏這一道德已經很久了。”

6.30

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1]!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注釋】

[1]事:止,僅。

[2]病:難,不易。

【譯文】

子貢說:“如果有人能對民眾施恩惠,能周濟民眾,怎么樣?可以算仁嗎?”孔子說:“這豈止是仁!一定是圣德!恐怕連堯、舜也會覺得難!那仁者,自己想立身,就也使別人立身,自己想通達,就也使別人通達。能從眼前的事情這樣去做,可說是實行仁道的途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辰区| 广水市| 三原县| 南陵县| 富顺县| 青神县| 西安市| 深水埗区| 太湖县| 博兴县| 巫溪县| 眉山市| 宿迁市| 石狮市| 临泽县| 桂平市| 贵溪市| 广宗县| 观塘区| 昌都县| 枣庄市| 白山市| 孝感市| 朝阳区| 万宁市| 奉新县| 台湾省| 西平县| 高台县| 南宫市| 苍南县| 从江县| 和平县| 洛川县| 乌苏市| 昌图县| 万州区| 垦利县| 遂宁市| 都兰县| 阿拉善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