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從耶魯走出的印度高材生:追逐“美國夢”的起點

1955年10月28日,盧英德出生于南印度港口城市金奈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在祖父和父親的傳統教育方式以及母親的開放式教育相結合的教育背景下,盧英德成長為一名熱情向上、獨立好強的女孩。

1975年,盧英德從印度管理學院畢業,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并很快跳槽到實力雄厚的強生公司。在強生公司的工作經歷使得她迷戀上了這個充滿刺激和挑戰的商業世界,她在心中暗暗樹立起在商場打拼一份屬于自己的天地的夢想。然而,對于當時的她來說,就連順利完成在強生的工作都有些吃力,于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時也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盧英德于1978年懷揣500美元,去耶魯留學。

1 印度女孩為充電懷揣500美元留學耶魯

1955年10月28日,南印度港口城市金奈的婆羅門社區,降生了一位女嬰,她就是后來成為百事CEO的盧英德。盧英德的祖父是一名退休的法官,父親是一名會計師,母親是全職家庭主婦;盧英德姐弟三人,姐姐叫錢德里卡·坦登,弟弟叫納拉揚·克里希納穆爾蒂。盧英德的祖父和父親從小就對盧英德實施嚴格的傳統教育,而她的母親桑塔雖然是位普通的家庭主婦,但對孩子們實施的卻是開放式的教育。在盧英德和錢德里卡小的時候,桑塔在每次晚餐前都會給兩個女兒出題,討論當時的一些時政熱點,讓她們以國家領導人的身份來思考解決方案。盧英德和錢德里卡兩個輪流發言,最后,桑塔會按照兩人的表現評出一位優勝者。不僅如此,桑塔還為優勝者設置了獎品,而獎品就是一小塊巧克力。

在母親獨特的教育方式下,兩姐妹的思維能力和辯論能力得到了鍛煉。而拜母親的教育方式所賜,盧英德還逐漸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以及不服輸、渴望成功的性格。就這樣,盧英德在傳統和開放式相結合的教育環境下慢慢長大。

1975年,盧英德順利地從加爾各答印度管理學院取得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后,告別學校,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由于盧英德的能力突出,所以她頻頻收到外企拋來的橄欖枝。在英國老牌紡織公司托塔爾旗下的一家公司擔任了一段時間的產品經理后,盧英德跳槽到強生公司孟買辦事處任品牌經理。在強生公司工作期間,盧英德的商業智慧逐漸顯露出來,而她也由衷地迷戀上了這個充滿了刺激和挑戰的商業世界,并希望自己能夠在這個商業世界里擁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然而,在工作實踐中,盧英德逐漸意識到,自己在印度管理學院所學到的知識已經不能滿足自己在商場打拼的需求,她明顯感覺到要想真正在跨國公司取得一番作為,僅憑自己在印度管理學院所積累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在這種情況下,她覺得自己迫切需要找到充實自己能力的渠道,以便為自己今后在商場的實踐做足準備。

盧英德平時就有通過翻閱報刊來提升自己經濟、政治、管理、文化等知識的習慣。這不僅使得她的文化素養和視野在無形之中得到了擴展,也使她發現了改變自己命運的道路——有一次,在翻閱報紙的時候,盧英德留意到了一則招生廣告,這則廣告是耶魯大學管理學院刊登的,內容除了耶魯大學的簡介外,還包括對耶魯大學管理學院創始人威廉·唐納森以及他的一個與國際運營和科學管理有關的課程的介紹。看完介紹,盧英德深深地感受到耶魯大學這個崇尚思想與學術自由的圣地,一定會成為她充實和歷練自我的絕佳場所,而且她相信,耶魯大學管理研究生院將幫助她實現夢想。于是,她立即決定要到耶魯大學留學。

盧英德做了去耶魯留學的決定后,立即將這個想法告訴給了自己一位在美國的朋友,這位朋友得知了盧英德的想法后,不斷地鼓勵她向耶魯大學遞交入學申請。在朋友的鼓勵下,盧英德很快將自己的個人資料以及入學申請郵遞到耶魯大學。在忐忑不安的等待中,盧英德終于盼來了耶魯大學的回信,她不只被耶魯大學錄取,而且她還獲得了耶魯大學的獎學金以及當地財政的援助。

當盧英德將這個好消息告訴給家里人的時候,她的父母顯得很擔心。按照當時非常保守的社會風氣,盧英德早就過了結婚的年齡,甚至這個事實早已使她的家族在婆羅門社區陷入了尷尬的境地。而如今,這個還在拋頭露面的姑娘又要離開家庭,到遙遠的美國留學,這一行為無疑是和當時的整個社會風氣格格不入的,而且她很有可能會因此失去嫁人的機會。幸運的是,她的父母盡管不支持她的決定,但最終還是同意了她的留學要求。于是,1978年,披著紗麗的盧英德只身前往美國這個遙遠的國度,開始了自己的留學生涯。那一年,盧英德23歲。

剛到美國的時候,盧英德的手中僅有500美元。在印度,這筆錢可以買到很多東西,然而,到了美國,這種情況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于印度和美國這兩個國家在居民消費水平方面的懸殊差異,這幾百美元顯然是微不足道的。但盧英德注意到,耶魯大學提供給她的獎學金剛好能夠與高昂的學費相抵消,而自己剩下的錢,勉強能夠維持幾個月的生活。為了能夠完成在耶魯大學的學業,盧英德不得不利用課余時間尋找各種兼職的機會。她曾經有月底只剩兩美元的經歷,也曾經為了維持生計從午夜打工到凌晨五點。為了省錢,她只穿從印度帶過去的舊衣服。盡管生活是清苦的,但她并沒有后悔自己的選擇,她喜歡美國自由的空氣,她向往自由的天性在這個自由的國度里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釋放;盡管這段時間的生活是窘迫的,但盧英德骨子里具有的那股野性,卻讓她從不逃避困難,而總是學著進行自我調整,以致她很快便融入到了周圍的環境之中。

2 迅速適應環境,彰顯個人魅力

在耶魯大學留學的日子里,盧英德的經濟是拮據的,然而,這遠不足以使她陷入困境,她一邊想辦法解決自己的經濟問題,一邊享受著自由自在的留學生活。

盡管盧英德對自己經濟狀況的擔憂是存在的,但與此同時,她也為自己所處的環境而感到自豪。

耶魯大學非常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在德智體等各方面得到平衡發展。所以,除了那些理論課程外,耶魯大學還設立了各種各樣的課外實踐活動。因此,盧英德的必選課程除了理論課程外,還包括體育運動、娛樂活動、藝術特長、工作學習、道德修養以及生存體驗等各種項目。經過這種學習氛圍的熏陶,學生們絕對不會成為只顧學習的書呆子。而盧英德初入耶魯大學的校門,就體會到了耶魯大學的學生們在讀書時的廢寢忘食甚至近乎癡狂,而在娛樂時又個性張揚,激情四射,這些“學得瘋狂、玩得徹底”的耶魯學長們,使得盧英德更加自信——她確信,耶魯大學就是適合她這棵生命力強的蒲公英生長的最佳土壤。

盧英德非常慶幸自己當初留學的選擇,她一想到自己已經通過努力,置身于倡導學術自由和思想自由的耶魯大學中,就非常開心。因為,在進入耶魯大學管理研究生院之后,盧英德驚喜地發現,她的教授們不但學識淵博,擁有非常扎實的理論知識,而且還有著非常豐富的實戰經驗,很多教授甚至本身就是非常成功的資深企業家。在他們的課堂上,盧英德接受到的不只是理論知識,還有來自商業前線的實踐經驗或者真實案例。盧英德曾經和自己的教授一起親身參與到一個典型的美國企業項目規劃團隊中,經過真槍實彈的練習,經過耶魯大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的洗禮,盧英德擁有了詳細分析問題的能力。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的課程和盧英德以前在印度接受的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在印度,學校比較注重理論知識的培養,而缺乏對人的性格、毅力以及精神等方面的培養和塑造,而在耶魯,盧英德可同時受到兩方面的訓練。這些訓練為她在日后的商業實戰中成為有勇有謀、能夠面對巨大壓力、成功處理各種問題的戰略管理專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盧英德相信,在耶魯大學這種任人張揚的自由國度里,她將學到自己夢寐以求的管理知識,而且她相信,通過在耶魯大學的學習,通過在美國這個超級大國的磨練,她的商業夢想終將會實現。

除了學習,盧英德廣泛發展了自己的興趣愛好。盧英德是一位板球運動愛好者,來到耶魯大學后,脫離了父母以及祖父的約束,盧英德更加熱情地玩著喜愛的板球,并踴躍地加入到了女子板球隊中,成為一名較為活躍的板球隊隊員。在球場上,盧英德一改平日身穿紗麗、舉止矜持的形象,將自己對板球運動的熱愛展露無遺。無論是負責擊球、投球還是接球,盧英德都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為球隊的榮耀奮戰。球場上的盧英德不只活力四射,而且具有非常好的團隊精神——她從不一個人出風頭,總是和隊友默契地配合,為整支球隊的勝利不遺余力。板球運動,不僅讓盧英德的運動細胞得到釋放,也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們打開了一個了解盧英德的窗口。盧英德的活力讓很多同學感到不可思議,因為在平時的時候,盧英德給人的印象是典型的東方淑女,而球場上踴躍沖鋒的盧英德,顯然和平日判若兩人。不過,經過在球場上的互相了解,盧英德和隊友們培養了深厚的感情,而她也很快和很多同學都熟絡起來。

玩板球這件事顯示了盧英德能夠迅速適應陌生環境,勇于克服困難的優良品質。而這也體現了盧英德的魅力所在,她總是通過自己的能力讓周圍的人對她刮目相看,并通過展露自己的才華,以及和周圍人的配合,最終在陌生環境中得以適應,甚至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除了板球運動外,盧英德還積極地融入到其他社團之中,盡情地從社團里吸收著營養,同時也在團體活動中盡情彰顯著個人的風采。

在耶魯大學,與人溝通的能力成為盧英德得到的最寶貴的財富之一。由于盧英德處在一個國際化的大環境中,她所接觸的與人溝通的能力,既包括人際溝通、心靈溝通和團隊溝通,也包括文化溝通。無疑,無論是哪種形式的溝通,都必須以嫻熟的國際化語言作為媒介,而盧英德就在和同學、教授甚至社會的廣泛接觸和溝通中,練就了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語。盧英德認為,能夠和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溝通,對她來說是一個非常寶貴的機會。盡管這種溝通能力并不是當時商業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然而在盧英德的人生中,這種溝通的意義是不同尋常的。就是在這種溝通中,盧英德發展了自己的社交能力,也由于她善于溝通,使得她擁有了非常多的親密朋友。這些朋友喜歡和盧英德在學習以及人生等各種問題上展開熱烈的討論。在朋友的眼中,盧英德不僅是一個非常好的溝通者,也是一個值得信任的知心朋友。

在課堂上,盧英德盡情學習著商業知識,而在課下,盧英德則毫不掩飾自己好玩的天性,積極投身到各種社團活動中。她就像一只展翅待飛的鳥兒,竭盡全力地為自己的振翅做著充足的準備。而美國,這個自由的國度,將很快成為盧英德振翅高飛的地方。

3 挑戰生存訓練,領導魅力凸顯

耶魯大學管理研究生院每年都會開設獨特的領袖教育課程,并挑選那些具有領導能力以及發展潛力的學生參與其中。這種具有耶魯特色的領袖教育課程,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們在管理方面的潛能,提升他們成長為各個領域的世界頂級領袖人物的可能性。這些領袖教育課程從個人魅力、溝通力、意志力、號召力、影響力、領導力、決策力、控制力、洞察力、創新力等成功管理者必備的素質入手,對學生展開訓練。學生通過接受這種訓練,個人能力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可以說,接受這種訓練所獲得的知識,足以影響一個人的整個人生。

基于課程的非凡魅力,學校總是在謹慎地對學生進行觀察之后,才從所有的學生中選擇出有領導才能以及潛力的學生進行培訓。他們選擇的是具有領導藝術,在學生社團以及競賽,特別是在演講和辯論中有突出表現、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踴躍參加當地社區活動鍛煉自己的人。無疑,盧英德這個在各種社團都表現得游刃有余的姑娘,是符合這些甄選條件的,而她也自然就有幸參與到這種領袖教育的培訓項目之中。

在接受這些訓練的過程中,盧英德極大地開闊了自己的視野,也提升了自己的綜合素質。她意識到,具有努力吃苦的精神可以幫助自己提升學習成績,但對于提升自己的領導魅力,則遠遠不夠,她必須通過在個人魅力、意志力、控制力、洞察力、影響力等方面的訓練,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領導型人才。

在接受的所有培訓中,給盧英德留下非常深刻印象的當屬她接受的兩個極端殘酷的室內模擬訓練。這兩個模擬訓練分別是沙漠生存和北極生存訓練。

盡管只是一種模擬訓練,但整個訓練環境卻十分逼真。這兩個挑戰生存測驗對挑戰者可以使用的工具有嚴格的規定。換句話說,在整個挑戰過程中,盧英德和她的同學們只可以攜帶非常有限的現代化工具。

至此,盧英德這才意識到,野外生存的環境是如此的惡劣;沒有了現代化工具的輔助,盧英德深深感受到了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無知和渺小。總之,這兩個訓練對個人的毅力、溝通力以及領導力提出了嚴峻的考驗。無論是對當時的訓練,還是對日后參與社會的實踐來說,這種考驗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是鍛煉一個領袖影響團隊命運能力的良好途徑。這是因為,惡劣的環境對每個人的毅力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如果由于環境的艱苦,很多缺乏意志力的學生表現出消極的情緒,那么這種情緒就會不斷傳染、擴散,從而使整個小組的情緒都變得低落,小組的團結性也將受到消極的影響。而按照訓練規定,如果一個小組中有超過一半的人在中途就退出,那么,就意味著整個小組的挑戰都沒有取得成功。這些參加訓練的學生們要想挑戰成功,就必須要保證整個小組的大部分成員都要堅持下去,將訓練進行到底。這時候,團隊精神以及溝通的重要性就凸顯了出來。如果一個小組當中的一位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優秀學生負責和小組成員們溝通,鼓勵他們堅持走到最后,通過鼓勵他們將整個團隊的團隊意識都激發出來,那么,整個團隊就很有可能取得最后的勝利。

訓練開始了,這種模擬的生存環境的嚴酷性與沙漠和北極的真實情況比起來,簡直毫不遜色。由于他們僅僅帶著非常有限的水和食物,再加上模擬出來的“沙漠”和“北極”存在很大的溫度差異,參加訓練的學生們在“沙漠”里熱得汗流浹背,在“北極”時又凍得渾身發抖。而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們還要身負重物前進,以致有些同學剛出發沒多久就感覺堅持不下去了,于是索性坐在原地,決定放棄這場訓練。而盧英德也正被惡劣的環境折磨著,但由于她平時經常參加鍛煉,所以她的情況比有些同學要好一些。盧英德非常清楚地意識到,照這樣下去,整個小組成員的意志力馬上就會被消磨殆盡,而小組大部分成員的失敗,就意味著整個團隊的失敗。這樣一來,即使自己能夠堅持到最后,也代表不了什么。而要想完成這次訓練,重要的顯然不是凸顯自己的優秀,而是要想辦法和所有的團隊成員溝通,鼓勵大部分同學都能夠堅持到最后。于是,在大部分成員都累得一句話都不想說的時候,盧英德強打起精神,開始鼓勵同學們堅持下去。她首先以簡短有力的語言向所有小組成員申明了這次訓練的意義,趁著同學們的斗志還沒有完全衰退之際,她不斷給那些坐在原地不想前行的同學們打氣,鼓勵他們拿出自己的實力,拿出自己堅毅的忍耐力,堅持下去。

盧英德是一個溝通的高手,也是一個具有非凡洞察力的隊友,她總是邊鼓勵同學們邊觀察他們的表情,通過他們的眼神來揣摩自己的話是否起到了作用,判斷最能夠激勵同學們斗志的東西是什么。為了使同學們重燃斗志,盧英德不顧疲憊,堅持讓自己保持著樂觀的笑容。在盧英德的帶動下,那些坐在地上的同學們又重新站了起來,繼續前行。而盧英德在艱苦前進的同時,還不時說些使人感到快樂的話,從而保證整個團隊的活力,使小組成員們將注意力轉移到快樂的事情而不是眼前惡劣的環境上,使他們暫時忘掉痛苦,帶著較少的壓力前進。為了幫助那些沒有信心走到最后的同學,盧英德可以說使出了渾身解數,她時而走到最前邊,鼓勵所有的成員,時而跑到隊尾,鼓勵那些快要掉隊的同學。由于環境的惡劣,以及跑前跑后消耗的體力過多,再加上說的話太多,盧英德的嗓子都啞了,但她并沒有因此而放棄對同學們的鼓勵——不能說話,她就用微笑、堅定的眼神、勝利的手勢、相互攙扶以及熱情擁抱的方式來鼓舞整個小組的斗志。

更讓同學們感動的是,盧英德還將自己節約下來的水和食物,分給那些看起來快要堅持不下去的同學。在盧英德的鼓勵和堅持下,除了極個別同學因為體力原因實在難以堅持到底外,盧英德所在小組的大部分成員都圓滿完成了任務。而通過監控設備,教授們清楚地看到,這個看起來有些文靜的東方女孩,是怎樣用自己堅強的意志力以及優秀的溝通力,來鼓勵同學們,幫助同學們取得成功的。盧英德以自己的實力,贏得了一個很高的分數,也贏得了同學們對她的支持和喜愛。而教授們,也對這名來自印度的學生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他們相信,這個學生,將來必將會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名無可爭議的杰出的領導者。

分數顯然不是盧英德最大的收獲,在這次訓練當中,鼓勵同學取得成功的過程,使得盧英德對溝通有了更為深刻的體會。在她成為百事公司首席財務官后,曾經在一次接受記者采訪時回憶了這次訓練的情景,也總結了這次訓練中最大的收獲。盧英德說,每當自己坐下來討論如何讓別人與自己并肩前行時,就會想到從這兩個訓練中所總結出來的生存法則。你怎樣將一項崇高的事業闡釋清楚?如果你希望帶動他人一起抵達勝利的彼岸,那么你該怎樣為這些人來描繪前景?這些事情可并不容易做到,因為要想讓別人和你攜手共進,就一定要確保你所描繪的前景是符合他人期許的,否則,這個前景就根本起不到激勵他人的作用,也難以確保他人能夠和你齊心協力。而要想描繪出符合他人的愿景,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他們每個人內心的想法,盡管有時候看起來有些過度溝通的意味,但這一步,的確是非常重要的……

總之,在耶魯大學的求學經歷使得盧英德收獲了很多。然而,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兩年的歲月很快就要過去了,盧英德的留學生活即將接近尾聲,而在耶魯大學的學習生活也將成為盧英德記憶中的一幅色彩斑斕的圖畫。一扇新的大門即將在盧英德的面前開啟,而門內的生活,顯然要比學校里接受的訓練要殘酷許多。

4 初次面試受挫,穿上紗麗做自己

1980年,盧英德以優異的成績取得耶魯大學公共和私營企業管理碩士學位,結束了為期兩年的留學之路。其實,早在奔向美國之前,盧英德就下定決心在美國闖出一番事業,經過在美國耶魯大學兩年的學習,盧英德更加熱愛美國這片充滿自由的天空,也更堅定了自己要留在美國打拼的決心。因此,盧英德的畢業也就意味著,她在美國的職業生涯即將開啟。

無論是窘迫的經濟現狀,還是急需施展偉大抱負的心理,都對盧英德迅速開始一份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然而,盡管帶著耶魯高材生的光環,盧英德這個只身在外闖蕩的女孩,還是面臨著許多現實的困難。而她要過的第一關,就是如何通過面試。盧英德對自己的能力信心十足,然而,她的第一次面試,不是輸在自己的能力不足,更不是輸在自己的信心不足,她甚至還來不及做自我介紹,就被面試官趕出了辦公室。

事情還要從她接到面試通知開始說起。參加面試,自然需要一身得體的服裝,而問題也正是出在了服裝上。在參加面試之前,盧英德就開始為面試時的著裝問題而苦惱。她實在不知道應該穿著什么樣的衣服去參加面試。如果是在印度,著裝當然不會成為問題,她的母親會為她準備好合適的衣服,而她只要按照母親的準備,穿上恰當的紗麗即可。然而在美國,盧英德不能再依靠母親,她必須靠自己的眼光,為自己選擇一身合適的行頭。

盡管在美國大街上,走在路上的行人穿著各種各樣的怪異服裝,但在正式場合或者是上班時間,大部分人還是會規規矩矩地穿上職業套裝。盧英德當然也想像其他上班族一樣,為自己選一套職業裝。但在當時的美國,職業女裝中短裙占的比例很大。那些短裙展示了女性曼妙的身姿以及修長的大腿,而由于多年養成的穿衣習慣,來自印度這個保守國度的盧英德,從來沒有穿過短裙,所以為了避免穿露著腿部的短裙,盧英德決定買一套男性穿的套裝給自己穿。

盧英德的腿的比例比上身長很多,而在買衣服的時候,她又想到了母親對她的教導——盧英德小的時候,她的母親總是告訴她,買衣服的時候要買大一些的,這樣就不至于過一段時間,衣服就不能穿了。盧英德試穿了一套職業男裝的外套后,發現大小剛好合適,于是,按照小時候媽媽對她的教導,她買了一套略大一號的衣服。這套衣服整整花去了她45美元。由于她估量著這套衣服自己應該能穿得下,于是便沒有再次試穿,就直接拿回了家。

盧英德本來還想再買一雙皮鞋的,但由于這套衣服的花費太高,她實在拿不出多余的錢來為自己添置一雙新鞋,就只好從自己帶過來的鞋子中選擇一雙來配自己新買的衣服。可是她帶過來的鞋子大多具有明艷亮麗的色彩。然而,盧英德實在沒有更好的辦法,她最終決定,穿著那雙色澤艷麗的橘黃色靴子去參加面試。

到真正面試之前,盧英德將這套衣服穿在身上,才知道這套衣服有多么不得體:她的上衣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大袋子,褲腳反而比腳踝還要高,雖然明知衣服很不合適,但由于實在沒有其他的職業裝,盧英德只能硬著頭皮穿著這身衣服去參加面試。想象一下,一件像大袋子一樣的上衣,配上一件褲腳勉強到腳踝上方的褲子,還有一雙明艷亮麗的橘黃色印度靴子,該是怎樣一副滑稽的情景?然而,盧英德別無選擇,她克服心中的窘迫感,用對自己能力的自信對自己進行鼓勵后,便向著面試地點出發了。

無疑,盧英德的面試不會一帆風順,只是她沒有想到,她一出場,就讓負責面試的幾位面試官驚訝得面容失色。盡管這些美國人也見識過很多不走尋常路的面試者,但在如此正式的面試場合,一個面試者居然穿著男性套裝(顯然衣服極度不合適)、色彩艷麗的鞋子來面試,還是讓三個面試官大吃一驚。三個西服革履的面試官中,沒有一個人有翻閱盧英德簡歷的意思,其中一個更是在說出“這里可不是能夠為她修改衣服的裁縫店”的同時,指著門的方向讓盧英德離開。這是盧英德來到美國后的第一場面試,經過在耶魯大學兩年的歷練,盧英德本來對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但當她懷著志在必得的心來到面試地點時,卻因自己怪異的著裝而失去了接受面試的資格。

離開面試官的辦公室后,盧英德沮喪地回到了自己住的地方。身為一個女孩子,居然被面試官趕出門,這種經歷使她感覺到了恥辱。強烈的羞恥感使得她淚流滿面,但她并沒有因此而頹廢,在印度的工作經驗以及在耶魯大學的學習經歷都告訴她,社會的本質是殘酷的,無論是印度還是美國,都不會憐憫弱者。于是,她顧不上擦拭臉上的淚水,就直奔職業發展咨詢顧問的辦公室。

在職業發展咨詢顧問的辦公室,盧英德眼淚汪汪地講述了自己的第一次面試經歷,她講到了自己的著裝,講到了面試官見到她后的反應,講到了自己居然連自我介紹都沒做就被面試官趕了出來。在聽到盧英德的著裝介紹時,在場的人無一例外地笑了。伴隨著辦公室里的人們的笑聲,盧英德的職業發展咨詢顧問問道:“如果你在自己的國家接受面試,那么你會穿什么樣的衣服?”盧英德不假思索地回答說:“當然是紗麗。我以前在印度面試都是穿紗麗。”這位職業發展咨詢顧問微笑著回答說:“那么,下次找工作的時候,就像在印度一樣,把你的紗麗穿上吧。如果他們沒有錄用穿著紗麗的你,那么,承受損失的將是他們,而不是你。”

盧英德認真思考了職業發展咨詢顧問的話,她心里明白,職業發展咨詢顧問的意思是讓她相信自己,讓她勇敢地承認來自性格、背景以及文化身份等方面的差異,以自己最熟悉的方式來增強自己的自信,從容地接受挑戰。盧英德認同了職業發展咨詢顧問的觀點,所以她從帶來的印度服裝中選出自己最喜歡的那件紗麗,作為自己日后面試的“戰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涡阳县| 福清市| 黄龙县| 平凉市| 神池县| 惠水县| 西盟| 友谊县| 平阴县| 崇阳县| 蓬安县| 定边县| 大同市| 庄河市| 郧西县| 什邡市| 深水埗区| 新密市| 遂溪县| 双鸭山市| 凤凰县| 湖南省| 耒阳市| 潍坊市| 徐州市| 农安县| 岳普湖县| 温泉县| 寻甸| 荔波县| 阳春市| 额济纳旗| 玉树县| 肇庆市| 大新县| 高邮市| 家居| 宜川县| 九江市| 察哈| 陆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