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健全的心智
- 當下的力量
- (美)約瑟夫·紐頓
- 2031字
- 2020-03-09 13:47:15
如果被人問及:“你是否心智健全?”在聽到這一問題之后,我們大可不必氣憤難忍,甚至暴跳如雷,東摔西摔。這一問題真正想說的,并不是指“你是否有知覺”,也并非如同街邊頑童對路人的戲弄:“你是不是傻瓜啊?”這個問題所要表達的,全然不是如此。
這個問題所要表述的關鍵點,并不是說我們的心理機能是否存在缺陷,或者即便沒有任何缺點也可能不正常。這個問題的目的在于,要我們對自己有一個真正徹底的了解。它就如問題本身所反應的內容那樣,要求我們認真地自省一番,然后得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來。
面對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就要提出:“健全的心智,其具體所指是什么?”而它的真正含義,有位科學家曾為我們給出了明確的定義。心智健全,就是指一個人能保持性情平和,思維活躍,心境快樂,對社會定位的思慮周到合理。
假設上面這一定義被我們設計成溫度計上的刻度,那么如果我們用這一溫度計來丈量自己心智的溫度,又會得出什么樣的結果呢?我們會發現,自己的心智會隨著場合和時間的變動而不穩定,在某些時間地點,我們的心智非常健全;而在某些時刻,它又會鬧出很大的毛病和問題。
在這里,請注意這一點,以上對健全心智的定義中,排在首位的是平和的性情。我們必須要在此反省,為什么我們總是時常亂發脾氣,心里不高興而撂下傷害別人的狠話,時不時地就無法控制自己?我們是否失去了這種自我控制的能力?當我們沒有被任何事所觸犯時,我們能夠保持平和的性情,而一旦有什么觸犯了自己,或是某件事不合心意,我們又該如何保持性情平和?這一情況該如何應對?
現在來看第二點:思維靈活。這一點大部分人都能夠做到,但是也難免會遇到失重的時候。當我們無法把握住重點,以偏概全,本末倒置,對某人某事了解不夠而存有偏見,匆忙之中武斷評判之時,又該怎樣處理呢?
至于快樂的心境。快樂時常在我們心底涌動,但這種奇妙的快樂感往往都很短暫,而余下的日子便充斥在一片尖酸刻薄、沮喪氣餒、頑固執拗的情緒當中,甚至在自我抱怨和憎恨他人的心態下度過。他的身上一定出現了什么問題,否則不會表現出這樣一種消極的心緒。
最后談談行為方式。在社會交往中,總是忽略別人的感覺,一切以自我為中心,這是一種病態行為。另外,由于某種害羞、過于敏感的性格作祟,我們常常因對自己不滿而心生憤恨,這就導致自己的所作所為顯得不合規矩,窘態百出。而另一些時候,固執地堅持己見,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絲毫不顧他人的感受,這又該如何應對?
以上我們所闡述的定義中,“保持”之前反省過的四個條件,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同時也是一種最嚴格苛刻的考驗。我們要如同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一樣,悉心保持著我們心智的平和、靈活、寧靜、健全。一切惡劣的思想都會腐蝕人心,像腐爛的食物一樣毒害生命。
那么,我們如何才能避免被心中的恐懼、欲望、以自我為中心而拉入深淵之中?我們如何才能抵御惡劣的情緒、暗淡的志向,防止免罪惡損害健全的心智呢?我們應該從何處找尋出路,讓自己重獲平衡協調,保證心智健康,恢復仁慈堅強呢?
事實上,這些問題只要我們略為用心,就能找到一個簡單的答案——保持單純的信仰。對于治療這種病態來說,好好運用信仰的辦法,比任何藥方都靈。當然,我們所說的信仰,并非是指信任,也不是指見解,而是一種實事求是的做法,一種絕不退縮的信念,帶著一種永恒的信心上路。
“性靈的防腐劑,便是信心。”美國詩人惠特曼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對待憎恨、嫉妒、煩惱和一切罪惡,最有效的武器便是信心。信心能夠使我們遠離一切破壞性情、毒害性靈、耗費生命、讓人疲憊不堪的消極情緒。
相比善的感染力而言,罪惡的傳染性遠遠及不上它的影響。勇氣這種品質尤為如此。它就仿佛電流一般,在人們的心中來回傳遞,閃爍出力量的火花,消滅所有的沮喪、疲憊和恐懼。勇敢的人可以轉危為安,反敗為勝。
為了戰勝內心的種種消極因素,我們如何才能擁有信心、獲得勇氣呢?然而,問題也就隨之而來:如果我們有了勇氣和信心,又該如何運用它?你是否敢于運用它?答案便是,我們的確可以在毫無意識的狀態下,運用信心的力量。
信心讓我們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能夠堅定地活下去。這一切在不知不覺間自然發生,甚至連我們自己都尚未意識到。我們的一切日常行為,外出,穿過街道,在餐廳里吃一餐飯,搭乘火車出一趟遠門,乃至于成家立業,這一切行為都依靠著信心的支撐。做任何事時,我們多少都還有一絲冒險的意味,我們無從得知街道是否安全,火車是否平安到達目的地,婚后是否幸福,事業是否成功。這一點未知的冒險成分,讓我們完成這些事,否則我們就什么也做不了。我們懂得這一點,而后能夠虔誠謙卑地去實踐,這樣就能得到健全的性靈。
人生如果不能體會這種信心,那么就會籠罩在一片恐懼的烏云之下,困擾于各種庸碌的煩瑣之事,從而導致內心的孤寂,最終落得悲慘的境地。倘若我們能擁有一種真正的信仰,那么它就會轉化為仁慈和愛,而愛就意味著最崇高的信心。
當然,我們不僅要擁有信心,同樣也要具備友愛、仁慈、憐憫、忍耐和品德。而這樣,“仁愛、剛強、虔誠之心”便為我們所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