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大文化中的政治、藝術、文學

以宮廷文化為中心的大文化圈的形成,意味著先秦南北文化、眾家學術思潮和漢初藩國思想的三重意義的組合。而此組合本身,又以大一統思想為凝聚核心,這又是考察其時政治、藝術文學之特征的關鍵。

政治思想理論之一統與帝國實踐行為之一統輔成相應,構成漢代盛世罕見的兩極拓展現象:一方面充分顯示一人專制的威力,一方面充分表現兼容并包的氣勢;前者被視為文化專制,后者被視為文化開放。我以為,這大一統局面形成的兩個方面,正是政治思想在變化、差異和對立統一中的和諧。因為在當時,只有以高度的中央集權(一人專制)才能完成漢王朝統一大業(如削藩、鞏固封建宗法制等);又只有以兼容并包的開放思想,才能在強權基礎上保證王朝統一大業的形成、穩固、延續。緣此,董仲舒所倡導的、漢武帝所推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政策,亦出此需要。董仲舒的建議被武帝采納,關鍵在于他的政治思想正適應漢代政治大一統局面形成的需要。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發展史》(秦漢卷)指出武帝采納董仲舒而不采納劉安建議的三點原因:其一,鞏固封建宗法制,道家不及儒家;其二,武帝時國力強盛,政權鞏固,統治者轉而好大喜功,謀求宏業,故《淮南子》君道無為說不合其口味;其三,董仲舒主張君權下的大一統,劉安則贊成分封。在學術上,所謂“罷黜”,實質是對“百家”舊學的兼綜揚棄;所謂“獨尊”,又是依托先秦六藝文化樹立新儒思想。公孫弘《請為博士置弟子員議》倡“明天人分際,通古今之義,文章爾雅,訓辭深厚,恩澤甚美”;孔安國《古文孝經訓傳序》稱“省萬邦之風,以知其盛衰”,“云集而龍興,虎嘯而風起……胡笳吟動,馬蹀而悲;黃老之彈,嬰兒起舞。庶民之愚,愈于胡馬與嬰兒也。何為不可以樂化之”;皆取文化兼容之勢。同時,武帝朝伐匈奴、通西域、平兩越、擊朝鮮等重大的政治、軍事舉動,拓開了地理屏障:諸如匈奴休屠王金日附漢,漸啟外族南下交易方物、獻樂玩藝之風;張騫出使西域,遂開西方商旅之路;而中西人員之頻繁交往,各族語言之密切交流,以及外來宗教、語言、藝術、樂器一時充斥漢廷,均為漢代外向型文化的形成作出貢獻。

從政治看藝術,漢代藝術思想成熟期那種既粗獷雄勁,又俊逸明快的特色,也是與國力、文化不可分割的。這一點在代表漢代藝術的畫像藝術中有鮮明表現。緣于疆域的拓張,漢代畫像能夠兼括南北藝術風格。如以秦嶺和長江中下游為界的北方,因“高上氣力,以射獵為先”和“其俗夸奢、上氣力、好商賈漁獵,藏匿難制御”(《漢書·地理志》),故畫像題材多戰爭、狩獵等尚武內容,體現了雄渾豪放,剛健有力的北方藝術風格;四川江浙一帶的南方,則由于“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疏食果實之饒……民食稻魚,亡兇年憂,俗不愁苦”(《漢書·地理志》),故畫像題材又多生產勞作、宴樂出巡等內容,體現了情采俊秀、筆意流韻的南方風格;合此二者,又充分說明了漢畫藝術以大一統政治思想為背景,兼容南北藝術的結果。在創作構思方面,漢畫藝術又表現出囊括天人的氣勢,這一點除了與南方文化之神話巫術思想有關,還與當時方士文化和陰陽五行學說的興盛有重要聯系。史載:漢武帝曾命人畫云氣車“各以勝日駕車,辟惡鬼”。這種神怪思想已廣泛滲透于壁畫和陶器、銅器雕刻藝術之中,使漢畫藝術達致一激越 飛動、跨越時空境界。漢代畫像藝術風格或以古樸粗獷逞勢,或以蟠屈隱約見趣,或以巧妙構思抒情,或以技法嫻熟為美;然其間最深層的主題,卻是來自生活的寫實精神和發自幻想的人神模式,構成現實浪漫交互的二重組合的藝術世界。而從漢代畫像藝術風格的演變觀其成就,這一藝術雖經西漢中、后期發展而至東漢時代達致高峰,但其所展示的漢文化特征又顯然發軔于武帝時期完成的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理論思想。

漢代文學思想與漢代藝術思想在大文化背景下的特征是一致的。劉熙載《藝概·文概》云:“西漢文無體不備,言大道則董仲舒,該百家則《淮南子》,敘事則司馬遷,論事則賈誼,辭章則司馬相如。人知數子之文,純粹、旁礴、窈眇、昭晰、雍容,各有所至。”此就文體而言,且兼涉漢初作家,然其重點亦在武帝時期。而文體的并興,文風的多樣,又是文化包容開放的結果。在這一時期的作家與理論家中,雖然董仲舒素被后人目之為以經術顯稱的代表,汪藻《鮑吏部欽止集序》:“漢公孫弘、董仲舒、蕭望之、匡衡,以經術顯者也;司馬遷、相如、枚乘、王褒以文章著者也。當是時,已不能合而為一,況陵夷至于后世,流別而為六七,靡靡然入于流連光景之文哉?其去經也遠矣!”但其所倡導之政治思想、學術思想對當時文學思想的形成發展,卻具有非凡的威力,起了劃時代的推動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边县| 社旗县| 衡阳县| 固原市| 北川| 东源县| 于都县| 宣武区| 六盘水市| 阜阳市| 甘谷县| 襄樊市| 栾城县| 扶绥县| 嵊州市| 平安县| 武川县| 张家界市| 宁夏| 澎湖县| 交城县| 长沙县| 民丰县| 平度市| 同仁县| 贺兰县| 乳山市| 来宾市| 剑川县| 阿图什市| 慈溪市| 开封县| 应城市| 兴业县| 文昌市| 云林县| 高雄县| 安塞县| 丹棱县| 那坡县| 平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