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脾氣小孩
- (美)羅斯·格林(Ross W· Greene)
- 1154字
- 2020-02-24 20:03:22
“這件事我說過多少遍了,你為什么記不住,還要發這么大的火?”“我不知道。”孩子這個回答讓人抓狂,但他說的很可能是實話。暴脾氣小孩并不是故意的,正如有閱讀障礙的孩子自己并不想有障礙一樣。
最讓家長驚嘆和開心的莫過于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親眼見證小寶貝掌握新技能,學會做越來越復雜的事:從滿地亂爬、蹣跚學步到跑來跑去;從咿呀學語到滔滔不絕;從純真的笑容到更為復雜的交流方式;從學習字母到讀出每個詞語、每句話、每段文章和每本書籍。
兒童掌握技能的進程有著巨大差別。有的孩子閱讀能力比算術能力發展得快。有的孩子天生就是運動高手,相較之下,其他孩子在運動方面會弱一些。在有些情況下,孩子對某項技能的缺乏很可能是因為沒有機會接觸相關事物,例如史蒂夫總是打不準棒球,因為從來沒人教過他正確的擊球方法。更為常見的一種情況就是,孩子很想掌握一項技能,也有人教他掌握技能的方法,卻還是做不好。并不是因為他們不想學,而是因為他們還沒有成長到能掌握這項技能的階段。當孩子在某個特定領域的技能發展明顯落后時,我們就要提供特殊的幫助,比如棒球教練為史蒂夫示范擊球方法,學校為肯在閱讀方面提供輔導。
正如有些孩子在閱讀或運動方面發展緩慢一樣,本書所關注的兒童群體在靈活性和挫敗忍耐力方面的發展進程比我們預期的要落后一些。靈活性與挫敗忍耐力的發展對于兒童的成長來說至關重要,因為與外界的適應性互動需要解決問題、化解紛爭、控制焦躁情緒等諸多能力。事實上,在孩子每天的日常行為中,靈活性、適應能力和挫敗忍耐力必不可少。當兩個小孩在玩哪個游戲的問題上產生分歧時,我們希望兩個孩子能掌握一種技巧,用雙方都滿意的方式來解決爭端。當壞天氣迫使家長取消孩子期待已久的主題公園之旅時,我們希望孩子能夠用恰當的方式表達失望的情緒,轉移目標,然后欣然接受另一個方案。當孩子正沉浸在電腦游戲中時到了晚飯時間,我們希望孩子能中斷游戲,管理好自己失落的情緒,并且能想通在吃完飯后還能繼續剛才的游戲。當姐姐想今天吃掉3塊速凍華夫餅、明天早上再吃掉3塊,而弟弟也想今天吃掉3塊同樣的速凍華夫餅時,我們總是希望姐姐能從非黑即白的思維方式“我明天早飯就要吃那3塊華夫餅,偏不給弟弟吃”中跳出來,認識到問題可以有一種折中的解決方式:“我也不一定非吃那3塊華夫餅不可……可以讓媽媽再買點回來……無所謂啦,說不定明天我還不想吃華夫餅了呢。”
有些孩子天生就缺乏處理問題的靈活性,在生活中很容易焦躁不安。例如,有些嬰兒常常會有腹痛,睡眠時間不規律,不愛吃奶,一旦哭鬧起來就不易安撫,對噪音、光線和不適感(饑餓、寒冷、濕尿布等不舒適感)反應過激,對環境的變化也不易適應的表現。另外一類孩子直到幼兒時期開始需要掌握語言、組織、沖動控制、情感規范和社交技巧時,才表現出缺乏靈活性和挫敗忍耐力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