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億贊
- 劉三叔
- 3731字
- 2020-02-21 15:36:17
我的“零經驗”轉行之路
我今年29歲,畢業7年,前6年一直在傳統的石油行業,今年“零經驗”“零基礎”轉行到互聯網行業:在錯誤的道路上走了近7年才艱難轉行!
所以這次轉行,我非常慎重,為了找到正確的方向,我幾乎看遍了知乎上所有關于轉行的高贊回答,并且花錢咨詢了職業規劃專家。最終花費近2個月時間、幾千元鈔票,得出自己的職場轉型方法論。在這里分享給各位,希望能有所幫助。
一、你為什么要轉行?
——你為什么要轉行?
——因為我想有更好的發展。
這就好比問“你為什么要吃飯?”而回答“因為我要長個子”。
難道你吃飯不是因為餓嗎?
長個子是你吃飯的目的,不是原因。
所以很多人其實根本就沒有認真想過自己轉行的原因,而是直奔目的去了。
轉行的原因有很多,諸如發展空間小、收入低、行業發展有局限等。但歸根結底只有兩種:
第一,沒有上升平臺,目前的行業不能滿足自己學習的需求。
第二,自己在目前的行業混不下去了,希望去其他行業找安慰(雖然很少有人承認)。
捫心自問,自己到底是哪一種?
是想有更高的追求?還是逃避現在工作中的諸多問題?如果是后者,那可能你的轉行之路不會很順,你做不好這份工作,下份工作也未必能駕馭得了。沒有哪個行業比其他行業更輕松的說法。
我自2011年畢業后就在一家央企石油公司的省級子公司做銷售,公司規模不大,幾十個人。在國企做銷售還是比較輕松的,就是利用公司資源維護一下客戶。我干了4年,進步真的很小。2014年我就有了轉行的想法,可惜當時好日子過習慣了,吃不了苦,就一直待在舒適區不想動,加上自己膽小,不知道轉行能干嗎,不敢輕易嘗試,行動力很差,結果心態就成了挨一天是一天。
2015年8月,公司出現了一些變動,我成了銷售部門負責人。開始帶團隊的時候,沒人教,自己整日渾渾噩噩,面對部門十幾個人根本不知道該怎么管理、調動、激勵。跟小心眼的上司關系也很差,整天紅臉、爭執、沖突,基本上整個2016年就在這種糾結、對立、混亂中度過,又浪費了一年!
2017年,公司換了位領導,我和新領導關系很和諧,工作也相對順利很多。但是石油行業,畢竟是夕陽產業,往往吭哧吭哧累死累活,也拼不過行業發展趨勢的下滑。一方面對工作缺乏興趣,另一方面業績毫無起色,上半年我的工作相當煎熬。總經理一看業績不好,便要進行人員調整,出乎意料的是,他想把我調到另外一個部門做經理,算是升職。我內心非常感激,因為雖然我沒業績,但是領導卻很照顧我。
但是在這個夕陽行業浸淫6年,目睹這個行業的混亂、死氣沉沉,我已經徹底失去了耐心。如果不走,我未來幾十年的人生都可以“腦補”出來!這難道就是我以后要過的日子?這百余人的小公司就是我全部的天地?我以后的人生就要按照這種模式不斷地復制粘貼?想到這里,我再也無法忍受,這種情緒促使我戰勝了我的懦弱、懶惰,我咬咬牙,一跺腳,“裸辭”了!
此時我已28歲!
當時離職的時候,我在公司已屬中層,稅后收入有20萬左右,自我感覺良好。但準備轉行到互聯網行業找工作的時候,我卻連面試機會都很少。一開始我還很納悶,我有這么豐富的工作經驗,原來的單位還是大型央企,位列世界500強,怎么到了市場上卻無人問津?
我非常迷茫,不知道下一步怎么走。我已經28歲了,一起畢業的同學,有同學創業拿到投資身價上億,很多同學做到公司中層,大家基本上都結婚成家。反觀我,個人生活上還是“單身狗”一只,事業上也一事無成,處于待業狀態。在這種落差的折磨下,我非常焦慮。
然而沒解決的問題不會自動消失,只會堆在心里越來越壓迫人!
二、我是如何轉行的?
我在原來單位時自我感覺良好,是因為在那樣的溫室中,你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的,不知道市場上真實的競爭多么殘酷。
投遞出去那么多簡歷都石沉大海,這對我來說是很沉重的打擊。感覺人生第一次遇到了很難跨過的低谷,這促使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靜下心來思考:我到底要做什么工作?
我在知乎上面搜索和查看各種關于職業規劃和轉行的話題,在其中也看到了很多轉行至互聯網行業的小伙伴的經歷。
為什么不嘗試轉到互聯網行業呢?這個想法開始冒出來。
我不是受夠了跑銷售,受夠了傳統行業的沉悶與安穩嗎?
我想去杭州,杭州不是互聯網行業很發達嗎?
互聯網行業在我看來是很遙遠、高高在上的,也是自己之前從來沒有想過的。但是那么多小伙伴都成功了,我為什么就不行呢?
我開始瘋狂地上網查資料。互聯網行業到底是什么樣子?有哪些崗位?崗位要求、發展前景是什么樣的?自己到底能不能干?
寫代碼、研發產品對我來說門檻太高,短時間內入門難。而且,我這大齡青年做這行相比那些小年輕也拼不過吧。做設計我也是小白一個,毫無概念。最后發現,除了互聯網市場運營這個崗位,我貌似沒有其他選擇了。
喜歡與人打交道,自認為對人性有一定的洞察能力,細心且邏輯思考能力強,這是我當時對自己的綜合分析。有這樣的優勢,好像做市場和運營也是可以的,不如試試看!
在有了初步想法之后,我還是非常慎重的。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我幾乎看遍了知乎上所有關于轉行的高贊回答,并且花錢咨詢了職業規劃專家,最終花費近2個月時間,投入了不少金錢,才明確了自己的轉行方向。
于是接下來就開始瘋狂地找資料學習。上知乎、網易云課堂、搜索引擎等各種平臺,花了10天左右時間查了各種資料,也試聽了四五種課程,最后找到了一個比較適合零基礎小白轉行互聯網市場運營的課程。試聽了幾節課,我就果斷付費購買了。
要知道,人在悲觀、迷茫的時候,稍微給自己一個盼頭就立馬像打了雞血一樣,舉個不恰當的例子,付費那一刻,我仿佛找到了一個可以托付未來的對象一樣!
付費后,我就開始了閉關學習時期。沒有經濟來源,沒有社交,有的只是對一個陌生行業的期盼和隨之而來的壓力。
我每天的日常就是刷課,實操,刷課,實操,還開了個微信公眾號記錄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學了1個多月,中間也有過懈怠期,不想學習。有十來天時間,我每天的學習時間只有4個小時。要知道,和我一起轉行的同學,年齡都比我小好幾歲,可人家每天都學習8~12個小時。我在年齡上已經落后這么多了,還沒人家努力,精力也沒有年輕人充沛,真的是處處落后!
一想到這些,我的頭就要炸了!
焦慮、壓力、自責,這些負面情緒和能量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怎么辦?還能怎么辦?繼續刷課唄!到了后期,我基本上不逼自己了,能學多久就學多久,因為我知道,再怎么逼自己、再怎么焦慮,現實也無法有太大的改變,盡力就好。
三、零基礎小白如何快速轉行?
做到兩點即可:
其一,具備新行業、新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的知識框架和思維方法。
其二,準備一個面試作品,證明你具備這個知識框架和思維方法。
1.快速學習新行業、新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的知識框架和思維方法
看到這個你可能有些頭疼,因為你根本不知道怎么入手。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找一個靠譜的老師。
當然,這里的“老師”非實指,準確地說是“請行業前輩一對一地跟你聊”+“找一個靠譜的課程學習”。
我當初剛確定方向那會兒,不知道怎么入行,偶然發現一個教互聯網營銷的網站,我試聽了不到十節課,覺得靠譜,眼都沒眨,直接付了全款買了會員。
等你入職成功,一個月月薪起碼都夠你買上兩套這樣的課程、咨詢十個專家。
簡單聊聊怎么鑒別課程靠不靠譜。你去試聽一下,壞的課程,喜歡用各種概念砸暈你,會跟你扯行業趨勢。好的課程,幫你把復雜概念簡化,幫你梳理知識結構,能用大白話告訴你從事這個職業必須會什么。
通過“請行業前輩一對一地跟你聊”+“找一個靠譜的課程學習”,每天學習幾個小時,你一定可以在2個月內快速掌握新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的知識框架和思維方法。
2.精心準備面試作品
零經驗的情況下,轉行找工作,你必須寫好你的簡歷。簡歷是敲門磚,門都敲不開,面試機會都得不到,你有再大的本事也無處可使。一個面試作品,雖然不能借以預判未來你能做多好,但是卻可以告訴面試官,你最差能做到什么地步。
以下5點是關于一個面試作品的結構的:
① 工作內容調查:目標崗位當前做了什么事情,是怎么做的。
比如目標公司正在運營一個公眾號,你可以調查他們一共發布了多少篇文章,文章是如何引導別人關注的,又是如何引導別人購買產品的。
② 競品調查分析:優質的同類運營者,都做了什么事情。
比如目標公司運營的公眾號是旅游行業的,你就可以去找一些旅游行業的優質公眾號,盤點優質公眾號做了哪些效果好的工作,并進行分析和整理。這樣就可以跟目標公司的公眾號做對比,分析他們跟優質大號差在哪里。
③ 提出當前工作存在的問題:總結出目前崗位工作存在什么問題需要解決。
通過調查目標崗位的公眾號內容以及優質大號的內容,說明目前崗位工作存在哪些問題,有哪些可以改進的地方。
④ 提出解決方案:如果你來做這個工作,你會怎么做(入職后你會怎么做)。列出你入職后會做哪些嘗試來改進不足的地方。
⑤ 數據展現:你整個調查過程都做了什么,數據依據從哪來(數據展示)。
把你調查過的公眾號的數據用Excel表格進行整理,附在工作建議里展示給面試官。這能證明你確實做了很多調查工作,而不是空口無憑。
總結:準備面試作品的過程,其實就相當于入職演練,面試作品中提出的這些工作建議,可以向面試官證明,你具備新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的知識框架和思維方法,并且能給這個工作帶來優化。
有了這個,你打敗競爭者的概率在80%以上。大部分面試者是不會準備這個的,你準備了,你就贏在了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