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輝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逄先知
- 2194字
- 2020-02-19 17:57:08
一、關于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十四年偉大實踐的總結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十四年是極不平凡的十四年。我們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們國家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在世界風云變幻,許多社會主義國家一個接連一個地演變甚至解體的情況下,社會主義的中國卻朝氣蓬勃,欣欣向榮,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這不論就中國本身的發展來說,還是就其世界意義來說,都是了不起的事情。十四大報告稱這十四年“開始了一場新的革命”,并將之同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所領導的革命相并列。我認為這是一個深刻的概括和恰當的評價。
毛澤東同志領導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這是兩種不同性質的革命。由于這兩種革命相隔的時間很短,而它們完成的歷史任務,歸結起來,就是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變成獨立的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新中國,從這個意義上說,可以統稱為一次革命。從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其歷史任務則是把中國由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變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國家,可以稱為又一次革命或第二次革命。這個革命過程的內容是很廣泛的,不僅包括經濟體制、政治體制和其他體制的改革,而且包括生產力的發展、人民文化素質的提高等等。這場革命不是要改變社會主義制度,而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不是要削弱社會主義,而是要使社會主義變得更有活力,更有吸引力,更加強大。
十四年的歷程,大體上可以分為三段。
第一段,十一屆三中全會至十二大。這是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進行全面撥亂反正的階段,是改革開放偉大事業開始起步并在農村取得巨大成功的階段;反映在黨的思想理論上,就是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奠定基礎的階段。這期間的重大決策有:沖破個人崇拜和“兩個凡是”的束縛,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拋棄“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左”的錯誤方針,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提出改革開放的新方針、新政策;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發展鄉鎮企業;興辦深圳等四個經濟特區;針對撥亂反正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思潮,強調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提出干部的“四化”方針,廢除干部領導職務實際存在的終身制;清理重大歷史是非,作出建國以來的歷史決議,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維護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肯定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作用;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思想,確定分兩步走在本世紀末達到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的目標。
第二段,十二大之后至十三大之前。這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全面展開的階段,也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展開的階段。這期間作出的重大決策有:通過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開放沿海十幾個城市;開辟長江三角洲等幾個經濟開放區;批準海南建省并將海南島劃為經濟特區;提出“兩手抓”的方針,作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決定;強調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都要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
第三段,十三大以來的五年。這五年,在國際國內復雜困難的情況下,黨領導全國人民,克服重重困難,實現了社會穩定、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這期間,黨的十三大系統論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明確概括“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黨的基本路線;由于經濟的加速發展,整個國民經濟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同時也出現物價波動、重復建設等缺點,黨作出治理整頓的決定;在1989年發生的政治風波中,黨作出制止動亂和平息在北京發生的反革命暴亂的決定,同時宣布黨的基本路線和十三大的決策是正確的,不因發生政治風波而動搖。十三屆四中全會產生新的中央領導集體,繼續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糾正“一手比較硬,一手比較軟”的現象,并相繼作出關于進一步治理整頓、深化改革的決定,關于加強同人民群眾聯系的決定,關于搞好國營大中型企業的決定,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決定等。今年初鄧小平同志巡視南方發表的重要談話,對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以南方談話和三月中央政治局會議為標志,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縱觀三中全會以來的十四年,這是我們黨真正集中精力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十四年,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十四年。有這么長的時間集中力量搞建設,這在建國以來的歷史上是沒有過的。這十四年,最鮮明、最突出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沒有改革開放,要取得這么大的成就是不可想象的。
一般說來,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是總結上一次代表大會到這一次代表大會期間的工作。那么,十四大報告為什么要總結十四年的經驗,并對一系列重大決策作出鄭重結論重新加以肯定呢?這里有兩重意義,一方面,通過對十四年的總結,寫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提出和形成的過程,為這一理論作出新概括提供事實依據。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為了進一步統一全黨的思想,使全黨對三中全會以來的一系列重大決策有一致的認識,為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三中全會以來十四年間,黨作出每一項重大決策,并不都是一帆風順的,有時是很不容易的。人們對待新事物、新政策,開始往往有不同的意見。我們黨按照鄧小平同志不搞強迫,不搞爭論,允許看,由群眾的實踐來檢驗的方針,最后全黨終于取得一致或者基本一致的認識。這是解決黨內意見分歧,統一全黨思想的新方法、新經驗,既有利于黨內團結,又能爭取時間,不致貽誤四化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