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新經濟學
  • 向松祚
  • 6388字
  • 2020-02-11 11:45:30

第一章
女王之問和主流經濟學的危機

經濟學就像是純數學的一個分支。作為以經濟學基礎理論而著稱的新古典經濟學,已經把這個多姿多彩而又錯綜復雜的世界簡化成了用幾頁紙就能寫盡的一系列狹隘、抽象的法則。所有的教科書都充滿了數學等式。最優秀的年輕經濟學家們好像都在把自己的學術生涯奉獻給對一個個定理的證明,而不顧這些定理和現實世界是否有任何關系。

——沃爾德羅普,《復雜》

從趣聞逸事說起

1999年,我到哥倫比亞大學讀書。恰逢蒙代爾教授榮獲當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國內《經濟學周報》主編高小勇先生委托我專訪蒙代爾。

采訪中我問蒙代爾教授:“您覺得現代經濟學能夠解釋多少真實世界的經濟現象?”蒙代爾答道:“不到30%,或許連10%都不到,不過我的理論能解釋70%!”(大笑)

我又問:“經濟學解釋能力差強人意的原因是什么?”蒙代爾答道:“經濟學許多假設脫離現實,理論過度數學化。”

老教授的回答讓我深感困惑:“高度數學化”不正是現代經濟學的最大優勢嗎?邏輯嚴謹,數學高深,模型優美,預測精準,不正是經濟學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嗎?

蒙代爾出自麻省理工學院大宗師薩繆爾森門下,是薩大師最得意的弟子之一。薩繆爾森是經濟學高度數學化的主要推動者,年紀輕輕就出版《經濟分析基礎》一書,風靡學界數十年。該書也成為推動經濟學高度數學化或模型化的“圣經級”經典著作。薩繆爾森有多位弟子榮獲諾貝爾獎:克萊因、斯蒂格利茨、莫頓等,皆因構造高深數學模型聞名于世。為什么蒙代爾卻批評經濟學的麻煩是過度數學化呢?

以后多年里,只要有機會,我就喜歡向蒙代爾教授請教一些經濟學家的歷史掌故和思想貢獻。有一次我問他:“您怎么評價您的恩師薩繆爾森?”蒙代爾答道:“他應該是有史以來最優秀的數學模型大師,卻缺乏真正具有穿透力的思想(他用的詞是sweeping ideas)!”這個回答讓我大吃一驚,也讓我有了一個疑問:蒙代爾是說恩師的經濟學有漂亮的形式卻無深刻的內容,還是說恩師的經濟學缺乏堅實的理論基礎或者理論基礎不夠寬廣和厚重?

轉眼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掀起驚濤駭浪,數十萬億美元財富灰飛煙滅,隨之灰飛煙滅的是經濟學者及其理論模型的崇高聲譽。那貌似高深莫測和優美嚴謹的經濟學理論模型因為沒能預測到金融危機而飽受詬病。

據說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資產也遭受重大損失。當她視察大名鼎鼎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時,面對眾多知名人士,女王忍不住發問:“為什么沒有人察覺到危機呢?”后來英國科學院于2009年6月17日召開了一場論壇,他們經過深思熟慮,向女王陛下遞交了一份答案。馬丁·沃爾夫(英國《金融時報》資深首席經濟評論員)評論說,“這絕不是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馬丁·沃爾夫.轉型與沖擊:馬丁·沃爾夫談未來全球經濟[M].馮明,程浩,劉悅,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90–191.其他報道里相關細節略有不同。

2010年,剛剛榮獲當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克魯格曼跑到英國發表演講,竟然公開宣稱:過去幾十年的宏觀經濟學,說得好聽一點兒百無一用,說得難聽一點兒貽害無窮!我問蒙代爾如何評價克魯格曼的評論,蒙代爾答道:“言辭雖然尖刻,卻不無道理。不過我的宏觀經濟理論不在此列!”(一笑)

多年來,我經常有機會向張五常教授請教經濟學,也曾多次向這位老教授請教如何評價經濟學的解釋能力。張教授對大多數經濟學者及其理論的解釋和推測能力評價都比較低,他喜歡用的詞兒是“很蠢的理論”“蠢到死”“毫無解釋力”,但是對自己獨創的“經濟解釋”的解釋力或推測準確性卻信心百倍。據說有追隨者替張教授統計過,他的經濟解釋方法曾經準確推測過至少26件中國經濟大事發生,依推測準確度來看,張教授的經濟解釋高居世界第一!然而,記得有一次主持一個討論會,我當面詢問幾位號稱追隨張教授經濟解釋傳統的學者:你們解釋和推測了多少重要經濟現象或事件?竟無一人回答,場面頗為難堪。難道號稱追隨張五常教授經濟解釋方法的學者只是說說而已?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讓經濟學聲望一落千丈以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深入反思這門學科。像格林斯潘、克魯格曼、斯蒂格利茨、馬丁·沃爾夫等著名人物都紛紛站出來,大聲疾呼經濟學者需要改造自己的理論,尤其要改造宏觀經濟學。一些經濟學者開始致力于將金融部門引入宏觀經濟模型。根據他們的說法,宏觀經濟學之所以缺乏解釋能力,是因為模型里沒有明確引入金融部門,這當然是令人吃驚和非常奇怪的反思。與此同時,新古典經濟學那些完美而嚴格的假設受到越來越深刻的質疑,行為經濟學或行為金融學開始大行其道;所謂非理性、非均衡、動物精神、欺騙訛詐、明斯基時刻等新古典模型無法解釋的現象或行為日益受到重視。

然而,經濟學這門學科的問題僅僅就是高度數學化或解釋能力不足嗎?僅僅是宏觀模型里沒有明確引入金融部門嗎?經濟學的問題究竟出在哪里?

看來是時候從基本哲理上、從整體上來重新思考一下這門社會科學的“顯學”了,是時候系統深入反思主流經濟學的根本理論基礎了。如果這門學科的根本理論基礎確實有重大缺陷或不足,那么我們就應該努力重建它的理論基礎,至少應該去努力尋求如何補充或夯實它的理論基礎。因為,如果一門學科或科學對現實經濟世界的解釋能力受到普遍質疑,那么這門學科的麻煩就絕不是簡單或個別的假設或理論有問題,而是整體或根本的理論基礎存在重大缺陷。

經濟學的根本理論基礎究竟有什么內在缺陷?

以上趣聞逸事告訴了我們什么呢?

首先,它表明當今人們對經濟學這門社會科學中最重要的“顯學”的極度不滿已經不是個別現象,而是一種普遍的失望甚至惱怒。經濟學者包括那些榮獲諾貝爾獎的大師級經濟學者似乎對這門學科的現狀更加不滿,這難道不是很奇怪的現象嗎?難道不是值得深入思考的現象嗎?它還說明,凡是真正嚴肅對待這門學科的人都應該深刻反思和檢討,為這門學科開辟新的方向或開拓新的方法。

其次,它告訴我們,包括經濟學者本身的很多人對經濟學失望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學的解釋力和預測力太差。依照現代實證經濟學的基本信念和方法論,經濟學的解釋能力和推測能力是一回事兒,能夠解釋就是能夠推測,解釋不了就推測不了,解釋能力差就是推測能力差。經濟學者無法推測出金融危機的爆發,就說明經濟學者根本就沒有解釋經濟危機的能力。

如果堅持這樣的看法,那么就會引發幾個更深入的問題。

其一,作為一門社會科學或學問,衡量經濟學思想、理論或模型的試金石難道真的只能是或必須是所謂的解釋能力或推測能力嗎?人們對其他社會科學(如哲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似乎沒有如此嚴格和明確的要求,為什么單單對經濟學提出如此嚴格的要求?經濟學的特殊性究竟在哪里?

其二,解釋和推測真的是一回事兒嗎?解釋和推測真的應該完全等量齊觀嗎?

其三,最麻煩的是:解釋到底是什么意思?推測又是什么意思?實證經濟學方法論當然有一個答案:從現象里提煉或歸納出一個假說或一個理論,該假說或理論又能推導或演繹出可被證偽的結論或可被驗證的推測,那么此現象就算是被解釋或者被推測了。

然而,所謂解釋和推測難道就必須是這個意思嗎?人們對歷史學、哲學、心理學、政治學等的要求似乎不是這樣,這些學科不也是致力于解釋和推測人類的歷史現象、政治現象、心理現象、社會現象嗎?為什么單單給經濟學的“解釋”以如此這般的要求?

對經濟學過度數學化的批評尤其顯得奇怪。高度數學化不是任何學科應該追求的最高目標嗎?如果說經濟學這門學科真的有很大問題,那么,過度數學化應該是結果而不是原因。換句話說,過度數學化是經濟學更深層次問題所必然導致的結果。數學化甚至過度數學化本身并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這門學科的根本理論基礎有內在缺陷。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必須從根本理論基礎上來重新審視這門學科。

投資大師對經濟學的辛辣諷刺和尖銳批判

我曾讀過投資大師查理·芒格的一個長篇演講稿,題為《論學院派經濟學:考慮跨學科需求之后的優點和缺點》。坦率地說,這個演講稿給我很大震動,同時更加堅定了我為經濟學尋求一個新的理論基礎的決心和意志。

查理·芒格是舉世知名的投資大師,也是沃倫·巴菲特的黃金搭檔。他不是畢業于經濟學專業(他畢業于哈佛大學法學院),更不是職業經濟學家,然而,通過數十年非凡的成功投資經歷,芒格接觸了許許多多頂級的經濟學者,自然對經濟學的那些理論耳熟能詳。他還通讀了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曼昆那本風靡全球的教科書。通讀的理由是,芒格聽說曼昆寫這本教科書拿了一大筆預付稿費,他想知道曼昆憑什么拿這么一大筆預付稿酬!20世紀90年代曼昆開始撰寫教科書時,拿到出版社高達140萬美元的預付稿酬,這在當時算是天文數字的預付稿酬了。英國《經濟學家》雜志對此還有過報道。

芒格對主流經濟學的那些理論有過辛辣的諷刺,對那些商學院奉為圭臬的經典金融理論的抨擊更是毫不留情,諸如有效市場假說和資產定價理論。

他舉的例子就是他和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幾十年投資獲得驚人成功的傳奇故事。該公司數十年投資很少失敗,市值從最初的1000萬美元上漲數萬倍,達到數千億美元。經濟學者如何解釋它的成功故事呢?

芒格說:“曾經有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如此解釋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成功:起初,他說伯克希爾能夠在流通股投資上打敗市場,是由于一個運氣西格瑪,因為在他看來,除了靠運氣,沒有人能夠打敗市場。這種僵化的有效市場理論在當時各個經濟學院非常流行。人們學到的理論是沒有人能夠打敗市場。接下來,這位教授隨后又引入了第二個西格瑪、第三個西格瑪、第四個西格瑪,到最后,他總共用到了六個運氣西格瑪,引起了人們的嘲笑,于是他終于不再這么做了。然后呢,他的解釋扭轉了180度。他說:‘仍然是六個西格瑪,但那是六個技藝西格瑪。’”彼得·考夫曼.窮查理寶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錄[M]. 李繼宏,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392–393.

芒格接著說:“伯克希爾取得了非凡的業績,但我們從來毫不留意僵化的有效市場理論,我們也從來不曾留意從這種思想派生出來的各種理論。人們將這些學院派經濟學理論用于公司理財,進而演變出諸如資產定價模型等等荒謬的理論,我們從來不去注意。鬼才相信只要投資高波動性的股票,每年就能獲得比市場平均回報率高七個百分點的收益。”

投資大師對新古典經濟學登峰造極的理論——有效市場理論——的辛辣諷刺和批評可算是無以復加了。

芒格詳細指出學院派經濟學,也就是新古典經濟學的9個基本缺陷。

第一個缺陷:致命的自閉,也就是經濟學的“鐵錘人綜合征”。這種綜合征導致經濟學者過度強調某些可以量化的變量或因素,卻往往忽視那些原本更加重要卻無法量化的因素。

第二個缺陷:沒有采用硬科學(物理學)基本的全歸因治學方法。易言之,經濟學借鑒了許多其他學科的知識和方法(譬如物理學),卻沒有說明這些知識和方法的來源,也沒有明確說明這些知識和方法是否適用于研究經濟行為。經濟學方法論始終還是一筆糊涂賬。經濟學應該吸收其他學科的精華或方法,卻更應該明白經濟學與其他學科的不同之處在哪里。

第三個缺陷:物理學妒忌。也就是經濟學者盲目追求像物理學那樣的精確或準確,結果就只能采取掛一漏萬的極端簡化的模型方法。實際上,經濟系統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經濟學者渴望做到像物理學那樣精確不會給經濟學研究帶來任何好處,只會讓經濟學者陷入無限麻煩而不可自拔。

第四個缺陷:經濟學者過度強調和重視宏觀經濟學,對真正重要的微觀經濟現象卻研究不夠。實際上,經濟學者至今也沒有真正理解宏觀經濟現象,因為那是一種最復雜的現象。

第五個缺陷:經濟學過度強調某些因素或部分均衡,沒有綜合經濟學之外的知識,也沒有綜合經濟學內部的知識。易言之,經濟學者將經濟體系內部各種因素的相互影響及其因果關系處理或想象得太簡單了。通常,經濟學者總是從一個線性模型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但是實際經濟現象卻完全不是線性關系。

第六個缺陷:經濟學者對心理學的極度無知,造成很多負面后果。

第七個缺陷:經濟學者對經濟體系各種變量所產生的二級或更高級別的效應關注太少,這依然是經濟學習慣使用簡單線性模型思維方式的結果。然而經濟體系的正反饋或負反饋現象不是簡單的線性效應,而是二級或更高級別的效應或反饋。

第八個缺陷:經濟學者對灰色經濟或地下經濟現象(芒格稱之為“撈灰金”現象)關注太少。

第九個缺陷:經濟學者對美德效應和惡行效應不夠重視。易言之,經濟學者從來不重視人的道德素質(善行還是惡行)對經濟行為具有決定性。彼得·考夫曼.窮查理寶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錄[M]. 李繼宏,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398–428.

阿羅的反戈一擊

20多年前,我曾經讀過一本有趣而富有啟發性的著作《復雜——誕生于秩序與混沌邊緣的科學》,該書是美國《科學》雜志編輯米歇爾·沃爾德羅普記錄和描寫美國桑塔菲研究所的創辦歷史和趣聞逸事的著作。米歇爾·沃爾德羅普.復雜:誕生于秩序與混沌邊緣的科學[M]. 陳玲,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

桑塔菲研究所創辦于1984年,致力于探索21世紀的新科學,致力于改變或顛覆統治人類數百年的科學思維方式,致力于創造以復雜性、演化、混沌、非線性為關鍵詞的新科學。

桑塔菲研究所的創辦人和研究人員來自多個領域,包括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默里·蓋爾曼和菲利普·安德森,經濟學諾獎得主肯尼斯·阿羅,致力于研究經濟體系里規模收益遞增和鎖定效應的經濟學者布萊恩·阿瑟,計算機科學家約翰·霍蘭德,演化生物學家和混沌理論家斯圖亞特·考夫曼,等等。

肯尼斯·阿羅如此積極參與桑塔菲研究所的創辦尤其引人注目,因為眾所周知,與薩繆爾森一樣,肯尼斯·阿羅是現代數理經濟學的首要開創者之一。高度數學化的阿羅—德布魯數理經濟學模型是一切新古典經濟學模型的基準模型,據說阿羅榮獲諾獎的弟子比薩繆爾森榮獲諾獎的弟子還要多。順便說一句,阿羅和薩繆爾森是郎舅關系(阿羅娶了薩繆爾森的妹妹),他們二人主導了20世紀經濟學數理化的進程,真算是一件奇事。像阿羅這樣一位殿堂級的現代經濟學家竟然積極參與創辦致力于創造新科學的桑塔菲研究所,難道是阿羅早就洞察到經濟學具有不可救藥的內在缺陷,決心反戈一擊來徹底改造它嗎?

《復雜》一書對經濟學的批評非常精彩,這里引述兩段文字:“經濟學就像是純數學的一個分支。作為經濟學基礎理論而著稱的‘新古典’經濟學,已經把這個多姿多彩而又錯綜復雜的世界簡化成了用幾頁紙就能寫盡的一系列狹隘、抽象的法則。所有的教科書都充滿了數學等式。最優秀的年輕經濟學家們好像都在把自己的學術生涯獻給對一個個定理的證明,而不顧這些定理和現實世界是否有任何關系。

“經濟學理論過于簡化了……經濟學的不可理喻的非現實性。計量經濟學家們如此成功地把他們的學科轉變成了假扮的物理學,在他們的理論中,人類所有的弱點和激情都被濾去了。他們的理論把具有動物本能的人描繪成了像粒子那樣的東西:‘經濟人’,就像神一樣的存在物。這些存在物的理性思維永遠是完美無缺的,永遠是冷靜地追求可以預測的自我利益。就像一個物理學家可以預測一個粒子對任何一組特定的力會作(做)出何種反應那樣,經濟學家也可以預測經濟人會對怎樣的特定的經濟形勢作(做)出何種反應:他(或它)會正好把自己的‘實用功能’發揮到極致。

“同樣,新古典經濟學把經濟狀況描繪成永遠處于完美的均衡之中,供總是正好等于求,股票市場永遠不會被瘋癲和狂瀉所覆沒,任何一家公司都不會強大到能夠壟斷市場,十全十美的自由市場的魔術總是能夠把經濟效益發揮到最大值。沒有比這種觀點更能使阿瑟想到十八世紀的啟蒙運動了。啟蒙運動時期的哲學家們把宇宙看成是艾薩卡·牛頓完美運行定律下的一種巨大的、精確有如時鐘的裝置。唯一的區別是,經濟學家們似乎把人類社會看成是在亞當·斯密那只看不見的手操縱下的一個上足了潤滑油的機器。”米歇爾·沃爾德羅普.復雜:誕生于秩序與混沌邊緣的科學[M].陳玲,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12–13.

上述批評直指主流經濟學的核心觀念或假設:

一是理性經濟人假設;

二是均衡假設;

三是機械假設,即將人類經濟體系看作一個類似于牛頓力學所能夠描述的機械體系或物理體系;

四是經濟學的高度數學化。

三個基礎假設和精致的數學模型共同構造起巍峨莊嚴的現代經濟學大廈,即新古典經濟學基礎理論所完全主導的學術體系。

三個基礎假設是新古典經濟學最基本的哲學理念,代表著經濟學者對人類行為本質和人類經濟體系本質的基本觀念。數學化模型則是三個假設必然會推演出的結果。

本卷所倡導的“新經濟學”正是試圖從基本哲理上顛覆主流經濟學的三個基礎假設:以面向未來無限可能的創造性或面向未來的價值創造取代理性經濟人的效用最大化假設;以動態、演化、自組織等演化理念取代均衡假設;以作為演化生命體系的經濟體系取代主流經濟學將經濟體系看作機械體系的假設。至于數學模型方法則無須取代,只不過經濟學不需要也不可能完全數學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江口市| 拉萨市| 津市市| 龙海市| 铜鼓县| 昌黎县| 荆州市| 当阳市| 扶绥县| 绥德县| 崇文区| 繁昌县| 绥江县| 新绛县| 营口市| 高安市| 浦县| 丰台区| 台北市| 澄城县| 卓尼县| 留坝县| 沿河| 通州区| 东莞市| 河池市| 西充县| 望都县| 额敏县| 怀安县| 湘乡市| 阳谷县| 双鸭山市| 长子县| 水富县| 柘城县| 丰城市| 吉水县| 冀州市| 华亭县| 和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