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百里奚求官:從奴隸到宰相

“從奴隸到宰相?”一個是沒有自由、任人宰割的奴隸,一個是高高在上、大權在握,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兩者之間有巨大的鴻溝。到底是誰從奴隸奮斗到宰相,他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本講的主人公就是春秋后期的百里奚。百里奚復姓百里,名奚。關于他的身世記載非常少,甚至我們后人都搞不清楚他到底是哪里人。有人說,百里奚是春秋時期虞國人,也就是現在山西省平陸縣一帶人;也有人說,百里奚是楚國宛邑人,也就是現在河南省南陽市人。大家爭論不休,沒有定論。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百里奚是一個平民,而不是貴族。春秋時期是貴族的時代,一個貴族的家族血脈、居住封地都是確定的。百里奚身世模糊,從一個側面證明了他的平民身份。

平民百里奚有一個壞毛病:喜歡讀書。為什么說讀書是壞毛病呢?因為,在貴族時代,貴族世世代代是貴族,平民世世代代是平民。讀書認字是用來傳承文化、治理社會的,那都是貴族壟斷的特權。一個平民不好好地埋頭干活,賺錢生活,有事沒事捧著書讀,就是不務正業。這不是壞毛病是什么?在血統決定命運的時代,讀書是最沒用的。

沾染上“不良嗜好”的百里奚很快自食其果。他家本來就不富裕,因為百里奚不務正業,不干活賺錢,家境越來越窮。百里奚一直到三十多歲才娶妻生子。這個年紀都已經超過了春秋時期中國人的平均壽命了。

還真是“傻人有傻福”,百里奚娶了一位非常堅強、通達的妻子杜氏。杜氏認為丈夫滿腹經綸,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既然在家鄉沒有出路,不能憑借才華提升社會地位,為什么不行走四方、闖蕩天下尋找機會呢?所以,杜氏就鼓勵丈夫百里奚外出謀事,尋找施展才華的機會,謀求政治出路。臨行前,杜氏決定張羅一桌飯菜,讓丈夫吃飽了才有力氣找工作。家里實在太窮了,沒有肉,杜氏就把僅有的一只老母雞殺了。沒有柴,就把家中的門閂燒了。又煮了小米飯,熬了白菜湯,總算是讓百里奚吃了一餐飽飯。臨別時,杜氏叮嚀丈夫茍富貴,勿相忘。百里奚這一去,就是四十年。

那么,百里奚的求職路順利嗎?可以說是極度不順利。我們之前說過,春秋時期是貴族時代,血統決定命運。當時的權力結構也好、社會結構也好,都是建立在宗法基礎之上的。在理論上,周天子是天下宗主,是各諸侯國的大宗。周天子分封叔伯子侄到各地建立諸侯國,建立了小宗。諸侯的叔伯子侄再一步步建立小宗,就是卿、大夫和士。天子統治天下,諸侯治理一方,卿和大夫們不是輔助君主統治,就是治理各自的封地。士是沒有封地和官職的貴族,處于貴族階層的邊緣,同時也是官員的蓄水池、后備軍。權力的擁有者,離不開貴族這個大群體,大家都沾親帶故。平民幾乎沒有分享權力的可能,即便能夠進入統治階層,也只能擔任底層的小吏,不可能躍升到端坐朝堂、參與政治的高層。百里奚不是貴族,是行走他鄉的職場菜鳥,碰壁是正常的,快速應聘成功是不正常的。

百里奚想在黃河中下游地區求職。這個地區在春秋時代,人口密集,諸侯國眾多,百里奚覺得工作機會也多。但是他歷經宋國、齊國等國,沒有一個諸侯或者卿、大夫愿意雇用他。百里奚日子越來越不好過,落得個衣食無著,淪落到街頭乞討的地步。一天,百里奚在討飯吃,遇到了一個叫作蹇叔的隱士。蹇叔也是一個讀過書的待業平民,但是家境殷實,日子過得比百里奚好多了。蹇叔在蕓蕓眾生中,偏偏看中了落魄到極點的百里奚,看好他的才華,蹇叔不僅資助了百里奚,還和他一起踏上了求職路。

齊國是東方大國,百里奚想找齊國國君謀一官職。找工作,誰不想找個大平臺啊!百里奚就是這么想的,但是蹇叔覺得大國未必就是強國。蹇叔勸百里奚說,齊國內政混亂,不適合長期發展。百里奚聽勸,和蹇叔一起離開齊國。齊國不久后果然發生了政變,百里奚成功躲開了一場災難。他們兩個來到了周朝,周王子頹當時有招賢納士的名聲。王子頹喜歡牛,百里奚恰好有一手養牛的本領,就去找王子頹謀求祿位。面試的結果非常好,王子頹想聘請百里奚給自己養牛。在周朝的王子看來,一個平民百姓只配給自己養牛。這已經是天大的機會了,百里奚非常心動,很想接受這份工作。蹇叔又一次勸百里奚,你是有理想、有抱負的讀書人,難道就滿足于給一個王公貴族當飼養員?況且王子頹志大才疏,恐成不了什么大事。百里奚冷靜下來后,覺得很有道理,主動放棄了這次機會。不久,周王室也發生了政變,王子頹被殺,百里奚又躲過了一場災難。

后來,百里奚和蹇叔一起來到了虞國,虞國的君臣覺得百里奚是一個人才,決定授予他大夫的官職。蹇叔又勸百里奚說:“虞國的國君素質低下,不僅不會重用你,而且虞國的前途堪憂。”百里奚知道蹇叔的話有道理,但是實在是漂泊多年,經不住官位、利祿的誘惑,他決定留在虞國,當了一個大夫。

按說,百里奚實現了從平民到大夫的跨越,也有了施展才華的機會。但是就像蹇叔說的那樣,虞國國君并不重視百里奚,只是把他當作一個可有可無的官員而已。而且,虞國國君貪財好利,是個沒有長遠眼光的小人。虞國的北方是強大的晉國。晉獻公一直想吞并周邊弱小的鄰國。為了吞并虞國,晉獻公投虞君之所好,用千里馬和白璧作誘餌,向虞國借路去攻打南邊的虢國。大夫宮之奇勸諫虞君說:“虢亡,虞必從之……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可是虞君不聽。宮之奇料定虞國必亡,攜帶全家老小逃亡去了。百里奚見狀,知道多說無益,便默不作聲。果然,晉國軍隊滅亡了虢國后,在凱旋途中順便滅亡了毫無防備的虞國,虞君和百里奚都成了晉國的俘虜。成語“假道伐虢”“唇亡齒寒”就出自這個故事。

虞國滅亡后,百里奚拒絕在晉國做官,晉獻公也不強留。當時晉國和秦國頻繁聯姻,史稱“秦晉之好”。剛好晉國公主要嫁到秦國去,晉獻公就把百里奚充作媵人,也就是陪嫁的奴隸,和嫁妝一起送到秦國去。百里奚此時已經年過半百,須發皆白,背井離鄉闖蕩多年,好不容易謀了個一官半職,如今又跌落到谷底,連平民都當不了了,而且還變成了奴隸。一般的奴隸也就算了,還是一個陪嫁的奴隸。百里奚覺得,這簡直就是一種侮辱,自己空有一身才學和滿腔熱血,最后只落得成為一件“嫁妝”。百里奚實在接受不了,中途逃走,跑到了南方的楚國。這是公元前655年的事。

事情若是就這么過去了,百里奚極有可能變成一個淹沒在歷史大潮中的無名人物。然而,偶然事件往往影響了歷史大局。當時秦國的國君秦穆公,突然對晉國送來的嫁妝發生了興趣,接著又翻看了嫁妝目錄,發現少了一個陪嫁的奴隸。當時奴隸逃亡的現象應該普遍存在,但是秦穆公偏偏對眼前的這個奴隸興趣濃厚,調查了一番,結果發現百里奚極有可能是一個有才學、有抱負的政治人才,秦穆公想把百里奚找回來。百里奚已經流落到楚國,以放牛養馬為生。秦穆公就想派遣使節,拿著厚禮請楚國把百里奚送回來。可是轉念一想,不行!如果這么大張旗鼓,楚國肯定會懷疑秦國為什么這么重視一個逃亡的奴隸。等楚國明白過來后,他們就會搶先重用百里奚,秦國就相當于白白把一個人才送給了楚國。那怎樣才能把百里奚要回來呢?

秦穆公想到了一個好辦法。當時,一個奴隸的價格等于五張公羊皮。秦穆公就派了一個小官,拿著五張公羊皮到楚國去,告訴楚國人說,現在奴隸逃亡很嚴重,我們有一個晉國送來的陪嫁奴隸逃到了貴國,為了殺一儆百,我們用五張羊皮把他要回來,押回國內嚴加處置。楚國人相信了,覺得沒有必要因為一個奴隸得罪秦國,把百里奚押上囚車,將他歸還了秦國。

秦穆公終于見到了百里奚。他看到自己寄予厚望的人才竟然是一個步履蹣跚、須發皆白的糟老頭,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太大了,心里肯定是失望的。所以,秦穆公首先就問百里奚:“您今年多大了?”百里奚老實回答:“七十歲了。”秦穆公說:“年紀有點大了。”百里奚不服老,說:“國君如果要我去上山打虎、下海擒龍,我的確年紀太大了。但是治理國家,我比姜子牙還要小幾歲呢!”百里奚把自己和西周開國元勛姜子牙相提并論,秦穆公一下子對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想看看他到底有什么真才實學。于是,秦穆公跟百里奚談論天下局勢、國家大事。不談不要緊,一談嚇一跳。秦穆公驚喜地發現,百里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舉凡軍事外交、財政法律、行政管理,樣樣都有獨到的見解,百里奚不是普通的人才,而是安邦定國的大才。秦穆公知人善用,馬上就要任命百里奚為上大夫。這是品級很高的官位,是輔佐國君的重臣。

秦穆公這么大的動作,倒是把百里奚給嚇著了。百里奚推辭自己是“亡國之臣”,恐怕不適合擔任這么重要的職位。春秋時代的人們,還是比較迷信的,覺得起用亡國的大臣不吉利。但是秦穆公堅持說:“虞國國君不能重用您,所以亡國了。這不是您的罪過。”他堅持要把國家大事托付給百里奚,拜他為上大夫。秦國人稱百里奚為“五羖大夫”,意思是五張羊皮換回來的大夫。百里奚還幸運地找到了失散四十年的妻子杜氏和兒子,一家人在秦國團聚。他成功實現了“從奴隸到宰相”的逆襲。

百里奚向秦穆公推薦了好朋友蹇叔,說自己比不上蹇叔。他講述了自己的經歷,認為蹇叔的才能也被埋沒了。秦穆公果斷地派人迎請蹇叔,也任命他為秦國的上大夫,蹇叔也完成了人生逆襲。之后幾年間,秦國在百里奚、蹇叔等人的治理謀劃下,吞并了西北二十多個小國,使秦國站穩了腳跟,然后向東擴張,打敗晉國,把領土擴展到黃河西岸,成為了西方大國。秦穆公也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百里奚死后,“秦國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謠,舂者不相杵。”這反映出秦國君臣對百里奚的深切哀悼,也反映了百里奚在秦國的施政,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百里奚的故事能夠流傳下來,一方面固然是因為他是秦國崛起的重要功臣,更重要的原因是百里奚傳奇的人生經歷。他的傳奇,是春秋時代的一個奇跡。在貴族政治下,官職是世襲的,普通人家的子弟想當官是極其困難的,百里奚、蹇叔這樣的例子實屬鳳毛麟角。正是因為罕見,所以人們才津津樂道、千古傳誦。幾乎同時期,鄭國也有一個叫作燭之武的人,有著類似的傳奇經歷。

燭之武,嚴格來說,并不是一個人的名字。“燭”是鄭國的一個地名,“燭之武”直譯就是“燭那個地方一個叫作‘武’的人”,和“天津衛張三”“王府井李四”類似。秦晉兩國聯軍,猛攻鄭國。大兵壓境,鄭國沒有還手之力,首都被圍得水泄不通。鄭國眼看就要亡國了。這時候有人推薦燭之武,鄭伯無奈之下,召見燭之武要破格使用。其實就是想讓燭之武去擊退秦晉聯軍。燭之武很有意思,先抱怨了一通:“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意思是,我年輕的時候,國家不用我;現在我老了,干不動了。害得鄭伯趕緊道歉:“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那一年,燭之武也是七十歲。

燭之武、百里奚這樣的傳奇故事,在貴族政治下實屬罕見,成功的案例屈指可數。然而,他們的出現,標志著血統決定命運、貴族世襲官職的政治制度開始松動了。極少數有才華的平民百姓,有可能獲得權力,進入統治階層。這是因為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動蕩的時代,戰亂頻繁,幾乎是三年一小戰、五年一大戰。各國都在全力應付戰爭,圖強爭霸。在這樣的情況下,原有的貴族階層就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迸發出強烈的生存欲望。可是,個人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當個人能力不足以自保、自強的時候,最現實的選擇就是把一部分權力讓渡給有能力的人。現有的貴族階層通過與其他人分享權力,來實現既得利益的“保值”“增值”。我們看到,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變法”“求賢”“養士”等行為,都包含著類似的考慮。這就給百里奚、燭之武等平民提供了上升的渠道。所以才會出現“從奴隸到宰相”的傳奇故事。

一旦開放了政權,想要把分享出去的權力重新收回來,是不現實的。歷史的發展表明,貴族階層同意分享權力后,這種趨勢迅猛發展起來,速度越來越快,最終沖擊到了貴族政治本身。中國歷史慢慢從貴族政治向賢能政治轉化。百里奚的人生經歷,正好是這個偉大歷史轉折的閃亮見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尼玛县| 克拉玛依市| 始兴县| 毕节市| 江西省| 延寿县| 三亚市| 宣化县| 罗山县| 酒泉市| 彭泽县| 镇巴县| 辽源市| 阿坝县| 鹤庆县| 长沙县| 两当县| 略阳县| 雷山县| 同心县| 教育| 资讯 | 炎陵县| 六安市| 沙坪坝区| 工布江达县| 镇平县| 沙洋县| 铜山县| 庆安县| 灌阳县| 日照市| 武川县| 古浪县| 公安县| 乌拉特中旗| 东光县| 饶阳县| 岑巩县| 襄城县| 阿克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