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杰克·倫敦:美國文學的里程碑[112]
- 奧威爾書評全集(中)
- 喬治·奧威爾
- 4069字
- 2020-01-16 16:39:10
我們關于美國文學的探討即將結束,越接近我們所處的時代,要辨清里程碑變得就愈發困難。過去五十年來偉大的美國作家有哪些呢?這個問題并不容易回答,尤其是當我們排除了像亨利·詹姆斯這樣的小說家后——他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歐洲,事實上成為了英國公民。但有幾位美國作家已經舉世聞名,因此,算不算是偉大作家且不論,他們確實具有代表性。其中一位就是杰克·倫敦,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有數百萬讀者,特別是在德國和俄羅斯。因此,今天奧威爾會向你們介紹杰克·倫敦的意義。我不用向你們介紹喬治·奧威爾——他是這個談話節目的制作人,而且比起我的聲音,他的聲音對你們來說更為熟悉。但除了制作這些節目之外,或許你們知道,他是《通往威根碼頭之路》、《緬甸歲月》和幾篇批判性研究的作者,這些作品展現出了尖銳的穿透力和獨立的判斷力。
和埃德加·愛倫·坡一樣,杰克·倫敦是名聲在英語世界之外比在英語世界之內更響亮的作家之一——但事實上,他的名聲比愛倫·坡更響亮,盡管后者至少在英國和美國受到嚴肅的對待,而大部分人,如果他們記得杰克·倫敦的話,會以為他是一個撰寫比那些一便士恐怖刊物好不了多少的冒險故事的作家。
杰克·倫敦在英國和美國受到輕視,但我自己并不會那么看低他,而且我能夠聲稱自己有知音人,因為杰克·倫敦的另一位崇拜者是列寧這個大人物,俄國革命的核心領袖。列寧逝世后,他的遺孀娜杰日達·克魯普斯卡婭撰寫了一部簡短的傳記,在結尾部分,她描寫了她在列寧癱瘓和彌留之際經常讀故事給他聽。她說在列寧臨終那天,她開始給他讀狄更斯的《圣誕頌歌》,但看得出他并不喜歡這個故事,用她的話說:他無法忍受狄更斯的“資產階級情懷”。于是她換成了杰克·倫敦的《熱愛生命》這個故事,而那幾乎就是列寧所聽見的最后的內容。克魯普斯卡婭補充說那是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它確實很精彩,但這里我只想指出一個撰寫驚悚故事的作家——關于太平洋群島、克朗代克的金礦,還有竊賊、拳擊手和野生動物的故事——和當代最偉大的革命家之間的聯系。我不能確定列寧對杰克·倫敦的作品感興趣的首要原因是什么,但我猜想那是基于倫敦的政治化或半政治化作品,因為別的且不論,倫敦是一位熱誠的社會主義者,或許是第一個關注卡爾·馬克思的美國作家。他在歐洲大陸的名氣在很大程度上建立于此,特別是他那本非常了不起的政治預言《鐵蹄》。奇怪的是,倫敦的政治作品在自己的祖國和英國幾乎沒有引起關注。十或十五年前,當《鐵蹄》廣受閱讀并在法國和德國受到推崇時,它在英國卻絕版了,幾乎無從尋覓,即便到了現在,雖然它的英國版依然存在,卻沒有幾個人聽說過它。
這里有幾個原因,其中一個是杰克·倫敦是一個非常多產的作家。他是那種每天會固定寫點東西的作家——他每天寫一千字——在他短暫的生命里(他生于1876年,卒于1916年),他寫出了許多本不同類型的書。如果你去研究杰克·倫敦的全部作品的話,你會發現里面有三個突出的特征,乍一看似乎彼此之間并沒有聯系。第一個特征很傻帽,那就是動物崇拜,關于它我不想多說什么,這個特征催生了他最廣為人知的作品《森森白牙》和《野性的呼喚》。對于動物的情懷是說英語的民族所獨有的,而這根本不是令人羨慕的事情。英國和美國許多有思想的人對此感到羞愧,而如果杰克·倫敦沒有寫出《森森白牙》和《野性的呼喚》的話,他的短篇小說或許會受到更多的批評。杰克·倫敦引起關注的另一個特征是他對殘暴、肉體暴力和通常所說的“冒險”的鐘愛。他是美國式的吉卜林,究其本質是一個活躍的、不善思考的作家。他選擇描寫像淘金者、航海的船長、陷阱獵人和牛仔這樣的人,他最好的作品講述了美國大都市的流浪漢、竊賊、拳擊手和其他底層人士。我剛剛提及的故事《熱愛生命》就屬于他的這一面。關于這個故事我會作進一步的講述,因為它催生了幾乎所有他仍然值得一讀的作品。但除此之外他還有一個特征,那就是他對社會學和經濟理論的興趣,而這引導他寫出了極其準確地預言法西斯主義崛起的《鐵蹄》。
現在讓我回到《熱愛生命》和其它短篇小說,它們是杰克·倫敦最重要的成就。他主要是一位短篇小說作家,雖然他寫過一本有趣的長篇小說《月亮谷》,但他特別的才華在于他描寫孤立的殘暴事件。我傾向于用“殘暴”這個詞。你從杰克·倫敦最好而且最有個人特征的故事中得出的印象是一種可怕的殘忍。杰克·倫敦本人并不是一個殘忍的人或鐘情痛苦的人——恰恰相反,正如他的動物故事所體現的,他甚至是一個太有人道主義色彩的人——但他的生命觀是殘忍的。他認為這個世界是一個苦難之地,與盲目而殘忍的命運作斗爭的地方。這就是為什么他喜歡描寫冰封極地的原因,在那里,大自然是人類掙扎求存時面對的敵人。《熱愛生命》描寫了一個體現杰克·倫敦的獨特觀點的典型故事。一個想要淘金發財的人在加拿大的冰封荒原迷路了,絕望地掙扎著前往大海邊,就快慢慢餓死了,但靠著意志的力量繼續往前走。一頭由于饑餓和疾病而奄奄一息的狼尾隨著那個男人,希望遲早他會虛弱得沒有力氣,然后就攻擊他。一人一狼走啊走啊,日復一日,直到他們來到看得見大海的地方。他們都虛弱得站不起身,只能匍匐而行。但這個男人的意志更加堅強,故事的結局不是那頭狼吃掉那個男人,而是那個男人吃掉了那頭狼。這就一個典型的杰克·倫敦的故事,雖然它有一個在某種意義上的快樂結局。如果你去分析他最好的故事題材,你會發現同樣的情景。他寫過的最好的故事是《我為魚肉》。它描寫了兩個竊賊偷到了一大筆珠寶,然后逃之夭夭。兩人帶著贓物一回到家就都想到,如果自己把對方干掉的話,就能獨吞這筆財富。結果,他們在同一頓飯里下了同一樣毒藥——士的寧,雙雙被毒死了。兩人有一點芥末,用作催吐劑的話或許能夠救下一個人的命。故事的結局是兩個人痛苦地在地上蠕動,虛弱地互相扭打,想要搶得最后一杯芥末。另一個非常好的故事描寫了太平洋一個法屬島嶼上對一個中國籍囚犯的處決。他因為在監獄里殺了人而將被處決。原來典獄長出于筆誤,把名字給寫錯了,結果,那個被帶出牢房的囚犯是無辜的。獄卒把他押解到刑場后才發現這件事情,而那里離監獄足有二十英里遠。獄卒不知道該怎么辦,但似乎根本不值得費事走那么遠的路回去,于是他們將那個無辜的囚犯送上斷頭臺了事。我可以再舉幾個例子,但我想要闡明的是杰克·倫敦最特別的作品總是在描寫殘忍和災難。大自然與命運的本質都是邪惡的,人類只能依賴自己的勇氣和力量與它們作斗爭。
杰克·倫敦的社會政治性和社會性作品得放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考察。正如我所說過的,杰克·倫敦在歐洲大陸的名聲建立在《鐵蹄》之上,在這本書中——在1910年前后——他預言了法西斯主義的崛起。硬要說作為一本書《鐵蹄》是優秀的作品并沒有意義。它是一本非常糟糕的書,遠遠低于杰克·倫敦的平均水準,而且它所預言的演變并不貼近歐洲實際發生的事情。但杰克·倫敦確實預見到了幾乎所有思想流派的社會主義者們令人驚詫地未能預見的事情,那就是,當勞工運動聲勢浩大似乎就要席卷世界的時候,資產階級將會發起反擊。他們不會像許多社會主義者所想象的那樣放棄抵抗,由得自己被剝奪財產。事實上,卡爾·馬克思從來沒有說過從資本主義轉變到社會主義不經過一番斗爭就會實現,但他確實說過這個轉變是不可避免的,而他的大部分追隨者認為這番話的意思是轉變會自動發生。資本主義由于所謂的內部矛盾無法捍衛自己被視為天經地義的事情,直到希特勒穩坐權力寶座。
大部分社會主義者不僅沒有預見到法西斯主義的崛起,甚至直到希特勒掌權兩年之后才知道他是一個危險人物。杰克·倫敦就不會犯這種錯誤。在他的書里,他描寫了浩大的勞工運動的崛起,然后老板階層自發組織起來發起反擊,獲得了勝利,繼而建立起一個殘暴的專制體制,推行切實的奴隸制,統治持續了數百年之久。現在誰敢說像這樣的事情沒有在世界上的廣袤地區發生,而且還會繼續下去,除非軸心國被打垮?《鐵蹄》的內容并不止這些。里面還體現了杰克·倫敦認為追求享樂的社會無法維系的思想,而這一認識是許多所謂的進步思想家所缺乏的。除了蘇俄之外,左翼思想通常都是享樂主義思想,而社會主義運動的缺陷在一部分程度上正源于此。但杰克·倫敦的主要成就在于,早在事件發生的二十年前就預見到受到威脅的資產階級會發起反擊,不會像馬克思主義教科書的作家們所說的那樣悄然死去。
為什么像杰克·倫敦這樣的區區一個短篇小說作家能夠預見到這一幕,而如此多的博學的社會主義者卻做不到呢?我認為我對這個問題的答案蘊含于我剛剛對杰克·倫敦的故事題材的探討中。他能預見到法西斯主義的崛起和不得不經歷的殘酷斗爭,是因為他自己就擁有殘暴的性情。如果你喜歡夸張一點的說法,你或許可以說他能夠理解法西斯主義是因為他本身就擁有法西斯分子的特征。與一般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家不同,那些人會精致地在紙上論證資產階級注定會因為自身的矛盾而滅亡,而他知道資產階級會很頑強,而且會發起反擊。他知道這一點,因為他自己就很頑強。這就是為什么杰克·倫敦的故事題材與他的政治理論有關聯。他最好的故事描寫的是監獄、擂臺、大海和加拿大的冰封荒原——在那樣的情景中,堅強便是一切。作為一個社會主義作家,這是不同尋常的背景。社會主義思想幾乎完全依托于都市工業化社會而成長,沒有去考慮人類的原始本性,因此受到了嚴重的戕害。杰克·倫敦對人性的原始一面的了解使他成為比知識更豐富邏輯更嚴密的人更準確的預言家。
我沒有時間去談論杰克·倫敦的其它政治性和社會性作品,里面有幾部要比《鐵蹄》更出色。我只想說,他在美國流浪的回憶錄《在路上》這本書是同類作品中最好的一本。還有《深淵中的人》,它描寫的是倫敦的貧民窟——里面的事實如今已經過時了,但許多后來的作品都受到它的啟發。還有《星游人》,那是一本故事集,開頭就是一篇描寫美國監獄生活的精彩故事。杰克·倫敦最值得銘記的身份是一位故事作家。如果你能夠買到他的書的話,我強烈建議你去讀一讀那本書名為《當上帝發笑時》的故事集。杰克·倫敦最好的作品都在里面,從其中六七個故事,你能夠充分了解這位很有才華的作家,他曾經廣受歡迎、影響深遠,但我認為他從未享有本應擁有的文壇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