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間手術
- 馬洪升
- 1866字
- 2020-08-13 19:42:14
第一節 日間手術的定義與特性
一、日間手術定義
由于各國對日間手術概念的不同理解和各國醫療系統運行的不同,日間手術在全世界有著多種定義。
1995年國際日間手術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mbulatory Surgery,IAAS)成立之初,對日間手術的定義為:日間手術涉及外科手術與診斷性介入,大部分病人夜間不需要住在醫院而且能夠和住院病人一樣得到尖端的技術和設施服務,同時有嚴格的術后隨訪觀察。
在美國,不同組織對日間手術給出了各自的定義。美國外科醫師學會將日間手術定義為:在全麻、區域麻醉或局麻條件下開展的不需要在醫院過夜的手術。美國退伍軍人健康部對日間手術的定義為:由有資質的醫師在日間手術中心或專門的外科手術室施行的外科手術或侵襲性檢查操作,施行手術當天,在手術或操作的前后均有適當的護理或在院觀察,但不留院。美國醫院協會日間護理分會對日間手術的定義為:為擇期手術病人提供不需要在醫院過夜的手術治療。幾個定義都強調病人不在醫院過夜,為非住院治療模式。
歐洲的大多數國家,如英國、法國、丹麥、荷蘭、西班牙、瑞典、葡萄牙、芬蘭、挪威,亞洲的印度、新加坡、日本,北美的加拿大等國家,日間手術都界定為病人在手術當天入院、手術、離院,不在醫院過夜。在實際實施中,也有延長恢復期的日間手術模式應用,即提供1個工作日的留院治療、支持過夜留觀的模式。
范疇上,多數定義未就門診手術、內鏡與日間手術的關系做出明確界定,以美國2009年的日間手術統計報告為例,包含了部分門診手術和內鏡檢查,如無痛結腸鏡檢查。正因為如此,又衍生出了“真正”的日間手術這一概念,英國的日間手術指南界定為:需要在具有完備設施的手術室內完成的手術,且只應包含那些以前是住院治療,現在以日間方式完成的手術,不包括那些從來沒有住院治療過的門診手術和內鏡檢查。
另外一些國家,如澳大利亞,日間手術和門診手術存在明顯的區別,門診手術病人根本不需要或不提供病床,日間手術病人則需要使用醫院病床至少一段時間,但不在醫院過夜。
在2003年,國際日間手術協會推薦日間手術定義為:病人入院、手術和出院在1個工作日中完成的手術,除外在醫師診所或醫院開展的門診手術。對需要過夜觀察的病人,則建議稱為“日間手術——延期恢復病人”,其定義是“在日間手術中心/單元(獨立的或者在醫院內的)治療的病人,需要延期過夜恢復,次日出院”。此外,定義對醫療服務和設施做了相關界定,包括:具備一定資質和設備的日間手術中心;有專門的手術室;具備必要的麻醉監護設施;具備術后恢復病床;有經驗豐富的外科醫師和麻醉醫師的密切協作;有溝通能力較強的專業護士做好術前、術后護理和隨訪;保證24小時急救體制等。
鑒于日間手術定義的復雜性,國際日間手術協會(IAAS)對治療模式的相關術語、縮寫和定義要點做了推薦,見表1-1-1。
表1-1-1 國際日間手術協會推薦的術語、縮寫和定義

目前國際上通用的日間手術定義是國際日間手術協會2003年的定義。
二、日間手術的特性
日間手術診療模式在實施中,有著區別于門診或住院手術治療的特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準入篩選、評估
日間手術模式對手術病種、手術術式、手術醫生、麻醉醫生和病人都有嚴格的準入篩選標準,對病人術后、出復蘇室、出院前亦有嚴格的評估標準。
(二)診療過程細分整合
日間手術實施中診療過程被細分為多個環節,多學科多部門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共同在病人短暫的住院時間內為他們提供與住院病人一樣技術和設施服務,包括護理、巡查、診治等醫療服務,以及病床、復蘇室和診治需要的其他設施、設備的服務。
(三)保護性離院
通過出院評估、出院后照護指導及出院后隨訪計劃,以確保日間手術病人的出院后安全,已經成為日間手術模式的重要特征和標準程序。
(四)術后隨訪、指導
由于在醫院醫護直接監護下的時間縮短,日間手術病人有著出院后醫療需求得不到醫生及時處理的風險。因此,隨訪被廣泛地用于日間手術,業已成為日間手術模式的常規性工作,以指導和處理存在的或潛在的并發癥、不安全感、焦慮;同時,隨訪也是評價日間手術治療效果的重要途徑。
(五)病人不同去向的通道暢通
在國外,日間手術的病人術后在恢復室或病房恢復,大部分病人于手術當天離開醫院,不在醫院過夜。但日間手術病人除了安全離院外,也有少部分病人存在延期出院(短期留觀)、非計劃入院(轉為專科治療)的情況。因此,除了安全離院回家以外,日間手術模式還需要轉科/院、急救等各類通道的暢通,以確保病人的安全。以美國2006年為例,93.1%的病人當天回到住所,0.8%的病人轉為住院治療,其他的去向有醫院賓館(無醫療服務提供),家庭護理機構、康復科室或獨立康復機構等有醫療照顧的機構。
(稅章林 馬洪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