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日間手術的管理與支撐

第一節 日間手術設施建設

近幾年來,日間手術作為一種有利于合理優化醫療資源、緩解病人“入院難、手術遲”的矛盾,有效節省醫療成本、降低醫療費用,兼顧病人、醫院和社會醫療保障體系共同利益的新型醫療模式,在我國大多綜合醫院迅速得以推進和良性發展。
完善的日間手術設施必須適應既能為病人提供方便、快捷、價廉、高效的醫療服務需要,又能在確保提供優質、安全的醫療服務的同時,還要盡可能為病人創造溫馨、舒適、安靜、方便的就醫環境。
一、日間手術服務模式
根據國內外相關資料,日間手術服務模式可歸納為以下三類:
(一)醫院內的日間手術中心
這種模式在國際上較為常見,我國也主要采用這種服務模式。可分為醫院內集中獨立的日間手術中心和分散布局的日間手術中心,后者還可細分為具有專用手術室的日間手術病房和無專用手術室的日間手術病房兩種子模式。
(二)獨立的日間手術中心
這種獨立于大醫院的日間手術中心在美國較為常見,在歐洲除英國的獨立治療中心與此相似外,其他國家均較少見,我國目前也較少采用。
(三)診所的手術室
在“外科醫生辦公室”內的適當區域進行外科手術,這在有些國家較為普遍,但在我國尚不被推薦。
二、醫院內日間手術中心功能布局形式
醫院內日間手術中心通常有以下兩種功能布局形式:
(一)集中獨立的日間手術中心
這種布局形式是將與日間手術治療相關的功能整合在一起,獨立于醫院的門急診、醫技和住院病房三大核心功能區,形成相對獨立的日間手術治療功能區,參見圖2-1-1。
獨立的日間手術中心包括日間手術室、日間病房及與之配套的綜合服務功能區,適用于較大規模的新建醫院。
這種模式能有效地提升醫院的管理效率,但也會適當增加運行成本,同時對醫院的管理要求也相對較高。因這種模式中的日間手術能得到全面的支撐服務,病人能在醫院門診做術前檢查評估,并往往能盡快施行手術,極為方便病人。因而被公認是較為理想的日間手術中心布局形式。
圖2-1-1 集中獨立的日間手術中心功能示意圖
(二)分散布局的日間手術中心
這種布局模式,是將日間手術治療所需的全部或部分功能空間按其原有的功能分散地布置在醫院的門診、醫技和住院病房三大傳統功能區中。如將日間手術與住院手術部合并設置,將日間病房和住院病房或急診留觀室合并建設,將綜合服務功能區與出院功能區合并設置等。這種布局形式又可根據綜合服務、日間手術及日間病房的分散程度派生出若干種子模式。圖2-1-2是將三者完全分散布置(將日間病房設于急診觀察室)的日間手術中心功能分區示意圖。
圖2-1-2 分散布置的日間手術中心功能分區示意圖
這種模式較為適合規模較小的新建醫院,也適合于已建成而通過內部布局的局部改建,達到設置日間手術中心目的的較大規模醫院。其缺點是資源相對分散,管理不夠方便,進而導致日間手術醫療模式的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
需要說明的是:若將日間病房布置在主要病房區域,會因為日間病房的人員流動性更大、出入更加頻繁,給病區的環境、安全帶來不利影響,也增加了病房的交通壓力;若將日間病房布置在門診區域,這樣會因日間病房晝夜開放的特點而使得門診區域無法在夜間進行關閉。此外,若將日間手術室與醫院手術部合并設置,不僅會降低日間手術的效率,而且也會使得對日間手術病人的服務質量有所降低,因而被公認為是最不理想的日間手術中心布局形式,國際日間手術協會也不主張采用這種方式,除非在醫院手術部留出足夠數量的專用日間手術室。
因此,上述兩種布局形式各有其優缺點和不同的適用條件,可根據醫院具體情況合理選擇。新建醫院只要規模不是太小,其日間手術中心一般宜采用獨立布局方式,并設置獨立的出入口,便于夜間管理。
三、獨立集中的日間手術中心各功能區設計
國外目前日間手術中心的設計有兩種最基本的模式:“跑道式”和“無跑道式”。在“跑道式”模式中,病人有一條單一方向的運動路線,依次通過進口、術前區、手術室、術后恢復區域,最后離開日間手術中心。其優點是手術前與手術后的病人不匯合,在病人通道的交叉處或向相反方向運動時的潛在擁擠不會出現;缺點是需要比“無跑道式”有更大的空間來容納相同數量的病人,且需要配備更多的護理人員。在“無跑道式”模式中,手術前和手術后的病人相混合,存在病人通道的交叉處或向相反方向運動時的擁擠情況,但這種模式在空間及人員的需求方面都要比“跑道式”節省許多。
在選擇日間手術中心的模式時,應根據醫院的具體情況來確定適合自己醫院的模式。但無論采用何種模式,遵循的原則都是為病人提供優質、安全、便捷的醫療護理服務。
為了充分發揮日間手術的優勢,為病人提供成功和高水平的醫療護理服務,在日間手術中心的設計中,以下幾個區域是必須重視的。
(一)綜合服務區
綜合服務區是病人辦理入院、出院及家屬在病人手術期間等候的區域。接待服務臺的大小必須能夠容納所有的現代化辦公設備,接待服務臺應包括病人出入院辦理處、醫護工作站等,主要完成病人咨詢、出入院登記、收費等功能。
在等候休閑區域宜設置舒適的座椅,為病人提供一定的私人空間,可以利用小的隔板或裝有植物的花盆進行分開。整個內部的裝潢應精心設計,盡可能在區域內設置書報亭、茶水吧等便民設施及視聽設備等,以便營造平和與親切的氣氛,從而盡可能地減小和舒緩病人焦慮不安的情緒,見圖2-1-3。
圖2-1-3 等候休息區
(二)日間手術區
日間手術區應由衛生通過區、手術區和手術輔助區組成,與住院手術部沒有本質的區別,但規模比住院手術部小。日間手術部的設計應做到手術間數量適當,內部功能完善、流程合理。
1.日間手術室的數量
日間手術室的數量與醫院擬開展的日間手術項目及收治病人的數量密切相關,并應與日間觀察病床數量相匹配,一般可按日間病床數量的1/15~1/10確定,但不宜少于兩間。
2.日間區的設計要點
(1)日間手術室應盡可能和日間病房在同一樓層內。手術室須嚴格劃分為限制區、半限制區和非限制區;應設三條通道——工作人員通道、病人出入通道和器械敷料循環供應通道,并應盡量做到隔離,避免交叉感染。
(2)一個完整的手術室應包括以下幾個部分:①衛生通過區包括換鞋處、更衣室、淋浴間等;②手術用房包括無菌手術間、層流凈化手術間等;③手術輔助用房包括麻醉準備間、洗手間、復蘇室(術后監護室)等;④消毒供應用房包括消毒間、供應間、器械間、敷料間等;⑤其他用房包括醫護辦公室、示教室等。
(3)手術室應有獨立的凈化空調系統,通過采用凈化空調系統,有效地控制室內的溫濕度和塵埃粒子含量,實現理想的手術環境,從而降低手術的感染率,提高手術的質量和效果。手術室凈化等級與擬開展的手術類別相關,可根據《醫院潔凈手術部建筑設計規范》(GB 50333—2013)確定。
(4)手術間內部的設備設施配置與擬開展的日間手術類別有關,一般基本裝備見表2-1-1。
表2-1-1 日間手術室基本裝備
(5)麻醉復蘇室是病人術后恢復知覺所必需的場所,除應配備必需的各類監護儀及各類搶救設備外,尤應注意其面積應與手術間數量相匹配。其他輔助用房(如麻醉準備間等)的面積也需與手術間數量相適應。
(三)日間病房護理單元設計
日間病房護理單元主要由觀察病房、護士站、公共活動空間和輔助用房組成,各自的設計要點如下:
1.觀察病房的平面形式和床位數量
日間病房的平面形式通常可采用大空間,既便于觀察、護理,又節省空間。也可以根據不同的手術類型將病房設置為3人間、4人間及少量的單人間和雙人間。
觀察病房的床位總數與醫院擬開展日間手術的類別及工作量密切相關,并需與手術室間的數量相匹配。通常可考慮為醫院開放床位數的2.5%以上。
2.日間病房護理單元的設計要點
觀察病房設計:無論采用大空間還是采用封閉式病房設計,以下幾點是必須關注的:
(1)個人領域空間的限定:
病人因病入院,希望能遠離外界干擾,按自己的意愿支配環境,維護個體的私密性。在多床間病房或大空間病房內最簡易的做法即用圍簾或小隔板對個人領域空間的限定,為病人提供個人領域空間,滿足病人對私密性的需求。
(2)完善的床頭設施配備:
日間病房每張觀察床位應設有中央供氧、中央吸引、中央呼叫對講和床頭照明系統,病房內各類監護儀器的配置也是日間手術病房所必需的。
(3)良好的視線設計:
病人術后多數時間都在病床上度過,一方面,臥床病人希望方便地觀察到戶外大自然的變化或公共環境中其他人員的活動,另一方面,病人也希望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能夠被他人及時觀察到。因此,保持與室外和室內公共部分的視線聯系,進行良好的視線設計,是觀察病房設計必須重視的問題。
(4)舒適宜人的環境:
為病人創造安靜的康復環境,需在病房內有效地運用建筑裝飾材料與構造手法,采取有效措施減小噪聲的干擾。如采用柔性地面,隔墻、門窗采用隔聲材料等,降低各種擾人響聲,確保病房空間環境質量。
3.護士站設計
護士站的設計在日間護理單元的設計中十分重要,一個成功的護士站設計方案,對提高護理效率、滿足病人的心理需求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1)護士站的位置:
護士站的位置選擇原則如下:
1)合理的護理半徑,方便照顧各間病房。
2)視線通達,方便觀察護理單元內各病人的活動情況。
3)與治療室貼鄰。
一個護理單元原則上只設一處護士站,當一個護理單元觀察床位太多,導致護理半徑過大時,可考慮設兩處護士站。
(2)護士站設計要點
1)護士站一般應采用開放式(或半開放式),不宜采用封閉式。
2)護士站柜臺高度應符合人體工程學要求,既要方便正常病人站立與護理人員交流,又要兼顧肢殘病人坐在輪椅上與醫護人員溝通,通常可設計成高低結合式柜臺,見圖2-1-4。
3)護士站柜臺內應有足夠的空間,能容納足夠的護理人員在其間進行工作。
4)護士站處通風采光應良好,滿足護理人員書寫及使用電腦的要求。
圖2-1-4 日間病房護士站
4.公共活動空間設計
病人是社會的人,需要與他人進行溝通,人在患病的情況下,更需要與他人(家屬、病友)進行交流,這樣可以減輕病痛的困擾,緩解心理壓力,對病患的身心康復極為有利。在病區設計時可在適當區域設置病人活動區,擺放桌椅并提供書報雜志等,使病人之間或病人與家屬之間有交流活動的空間條件,可以促進疾病的痊愈。
5.輔助用房設計
輔助用房主要包括治療室、配藥室、處置室、配餐室、醫生辦公室、示教室、醫護人員更衣室、值班室、衛生間、污洗室、庫房及被服室等。
輔助用房的設計時,首先應保證不遺漏,同時要根據這些房間的使用功能進行合理的布置。如處置室、污洗室因有一定的污染,最好設置于通風良好且相對隱蔽的地方,庫房和被服室的位置應以方便取用為原則等。
四、 日間手術設施改造要點
鑒于日間手術模式具有高效、經濟的特點,隨著醫療體系對效率與安全要求的日益提高,必將被各類醫院廣泛采用,而我國較多醫院在建設時均沒考慮開展日間手術業務的設施。可以預見,在未來一定時間內,對既有醫院進行局部改造而開展日間手術業務將會相當普遍。下面簡要介紹既有醫院改建日間手術設施的要點。
(一)改建日間手術中心的布局形式
既有醫院改建日間手術中心,因其較難騰出足夠的完整空間來建設集中獨立的日間手術中心,因而采用分散布局的模式相對較易實現,即將日間手術中心的三大功能區(綜合服務區、日間手術室、日間病房)相對分散地植入醫院的不同功能用房內將是一種常用的布局模式。
(二)各功能選址注意事項
1. 綜合服務區
綜合服務區的選址較日間手術室和日間病房的選址相對靈活,因其功能相對簡單、所需空間相對較小,且對環境條件要求相對較低。一般可選在醫院出入院辦理處附近或其他有適當空間的地方,但需注意宜在一層,且是病人及家屬易識別易到達的地方。
2. 日間手術室
日間手術室最好選在臨近門診手術室或醫院手術中心(部)附近的可騰空利用的空間,對其進行全面改造而形成專門的日間手術室。若門診手術室和住院手術部附近均無可利用的空間,也可考慮在醫院其他環境相對安靜、遠離污染源的建筑物內進行改造,但需注意應有足夠的建筑層高(≥3.9m),并不應跨越結構變形縫,且其上層不應有衛生間、污洗間等用水房間,其下層房間功能應是可以進行結構加固及排水管道安裝操作的房間。
若確無建設獨立日間手術室的空間條件,也可考慮利用門診手術室或住院部手術室進行日間手術,但宜劃定專做日間手術的手術間,且手術室內的設備配置及凈化條件應滿足開展日間手術的需要,若不能滿足要求應進行必要的改造。
3. 日間觀察病房
日間觀察病房也宜對醫院既有建筑內的次要空間進行必要的改造而形成專門的日間病房,且最好靠近急診留觀室,但不宜在門診區域內開辟專門的日間病房,因為日間病房的運行模式是晝夜開放,這樣會導致醫院門診區域不能實行夜間關閉,造成管理不便。
若醫院確無合適的可利用空間,也可在住院病房內調劑出適當的病區作日間手術觀察病房,但最好在較低樓層,因日間觀察病房人員流動頻繁,且人流量相對普通病房更大,若選在較高樓層會增加住院病房的交通壓力,并影響病區的住院環境。
(譚西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本溪| 遵义市| 定安县| 金川县| 儋州市| 车致| 共和县| 成武县| 汉沽区| 休宁县| 镇坪县| 龙江县| 会同县| 屏山县| 赤水市| 合阳县| 大石桥市| 安吉县| 河津市| 永新县| 鹤壁市| 永城市| 奉节县| 南雄市| 平南县| 武宣县| 新建县| 东海县| 仪征市| 迁西县| 垦利县| 漳平市| 宜昌市| 绵阳市| 洪洞县| 乌恰县| 余庆县| 海盐县| 若羌县| 松溪县| 砚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