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吳梅村:『鳳凰男』和秦淮八艷從欲到情的情路歷程
- 筆墨清朝:大清才子圖鑒
- 林河圖
- 7710字
- 2020-01-08 16:39:19
和平讓“鳳凰男”對情欲寸步難行,
戰爭卻叫他在流離失所中心靈相依共鳴。
一個千古尷尬人,只在愛人墓前徘徊時得到憐惜。
亂世前:家道中落的少年、皇榜高中的“鳳凰男”
吳梅村是何許人也?他叫吳偉業,號梅村,江蘇太倉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學家。他和錢謙益、龔鼎孶并稱為“江左三大家”。后來因為這“三大家”都降清,又被列入“江浙五不肖”。他也算是個千古尷尬人。
相對于仕途腰斬,他在詩詞世界里,獨自開創了一個門派——“梅村體”,感懷身世,反映現實,以七言歌行為他的代表作。他的歌行作品都是用詩歌寫歷史,包孕著時代巨變中的人世滄桑和血淚印痕,影響力巨大。
吳梅村最有歷史穿透力的作品是《清涼山贊佛詩》。本詩隱喻董鄂妃去世后順治皇帝因過度傷心而看破紅塵、“西行”到清涼山,暗示順治皇帝并沒有死,只是出家去了。后來,正史記載都敵不過這詩中的傳說,也許是人們愿意選擇這樣的結局。金庸在《鹿鼎記》里也延續了這個傳說。
他名揚天下的詩句是《圓圓曲》中“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就算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也知道這句話說的是吳三桂和陳圓圓那段情事,傳說吳三桂曾經千金求刪稿而遭拒。在這一首史詩中,吳三桂被吳梅村深深嘲諷了??催@句名句,上一句說六軍,下一句說紅顏,這兩句話深深透露出在吳梅村眼里為一個女人如此意氣用事的吳三桂是可笑的,要是我吳梅村,絕不會像吳三桂這樣。
從生平和對待感情的觀念看,吳梅村就是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里陳孝正這種“鳳凰男”,家道中落,又不乏母親期待。陳孝正說他那向上爬的人生,好比大樓,容不得一厘米誤差。所以電影里的陳孝正一定要和女主角鄭微分手,因為鄭微就是阻擋他出國深造迎娶白富美的“一厘米”誤差。同理,吳梅村雖然比陳孝正正派很多、有才很多,可是他的人生中容不得“美人”的一厘米誤差。
從吳梅村的感情和成長故事看,他實在有些容不得一厘米誤差,努力學習,修身齊家,希望成為主流社會跨越階層的“鳳凰男”。如果“鳳凰男”一詞不算貶義詞,只是中性詞的話,那用這個詞形容吳梅村,恰到好處。
他家道中落,自我奮斗,也曾得意。
家道中落分為兩種,一種像吳梅村,一種像曹雪芹。
《紅樓夢》作者曹雪芹是活過了青春期才家道中落的,他見識過從繁華到衰落的悲涼,可身上還有那種富貴公子的“華貴”,也曾有那種“沒有受過欺負”的臉。這種富貴過的公子,才可以創作出“紅樓夢”,才能描繪大觀園富貴生活的細節,塑造出“賈寶玉”這種不熱衷經世致用的公子。吳梅村則不大可能成為《紅樓夢》作者。畢竟,沒有富貴過的書生寫富貴生活,常常有一種“皇帝挑的是金扁擔”的違和感;對于熱衷明朝仕途,又帶著“不得已”的心情加入清朝的人來說,經世致用才應該是人生主旋律。
吳梅村祖上也曾為高官,但到他出生時家道早已中落,父母將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待到讀書年紀,父母花掉大部分家底,幫他遍尋名師。想象一下,體弱的吳梅村在這種期待中長大,不會與家道中落的賈寶玉感同身受吧。類似你身邊有個人還沒出生,爺爺的公司就倒閉了,爹媽每月收入幾千塊,卻報最貴的補習班。他娘對他苦口婆心:孩子啊,以前爺爺是清華畢業的技術人才,住湯臣一品的;爹媽花再多錢也要送你去最好的補習班學奧數;孩子,要爭氣啊,清華畢業后內環線買學區房啊。
吳梅村天賦異秉,皇榜高中,當朝榜眼,差不多以當今某區高考狀元的身份考入清華。批卷人還是明朝崇禎皇帝,據說當天崇禎皇帝擔心有舞弊行為,親自御覽。崇禎皇帝看了吳梅村的卷子后,提筆批了八個字“正大博雅,足式詭靡”,欽定吳梅村為榜眼。
他成功了,在艱辛求學后,成為主流觀念認可的人生贏家。
鳳凰男怎么會因為一點“欲”就娶名妓
發達以后的吳梅村,好比陳孝正學會吸煙,也開始跟著其他人狎妓。拋開今天文化觀念,他這不算過分,不過是和現代男人酒桌上帶幾瓶酒,或者請幾個年輕姑娘類似。那時候青樓女子會在酒桌上表演才藝或者進行文學創作,都是酒席上的暖場罷了。
清軍入關以后,不知道吳梅村將會如何想起,在清軍未入關的明朝崇禎十五年,也就是1642年的某一天,與卞玉京的相遇。二人的相遇算是晚明才子佳人的典型情境。江南水鄉,暖風吹得才子醉。在一次風流雅聚的文人聚會上,文士名伎圍坐,推杯問盞,酒杯見酒杯,吳梅村遇見了玉京及其姐妹。
卞玉京,秦淮八艷之一,本名卞賽,后因自號“玉京道人”,所以人稱玉京。卞玉京出生于秦淮官宦之家,因父早亡淪落為歌伎。玉京詩琴書畫無所不能,通文史,擅小楷,畫蘭更是一絕,落筆如行云流水,“一落筆盡十余紙”。
據說卞玉京本來是不擅應酬的,遇到吳梅村她才敞開心扉,口吐蓮花,歌唱中如云朵飄過一般吐出一個個漢字,真是令人傾倒。據說她對初次見面的吳梅村一見傾心,吳梅村也為玉京的脫俗氣質所打動,飯桌上相談甚歡,飯桌過后更是曖昧不已。
有一天,酒桌又遇,酒酣時候,卞玉京借酒力壯膽,帶著曖昧含蓄意味問吳梅村:“亦有意乎?”
但吳梅村這種世俗的精致男人,佯裝不解。卞玉京也是高情商的人,也許她也知道自己身份卑微,她凝視了吳梅村良久,然后長嘆一聲,再不提這個話題。
長嘆凝睇,后亦竟弗復言。
吳梅村不敢答應卞玉京,據說有三個原因。一是他聽說崇禎皇帝的寵妃田氏的父親田畹來南京為皇上選妃,已相中卞玉京與陳圓圓等人。作為臣子,他怎么可以爭皇帝的女人。其實對于吳梅村來說,更可信的另一個理由應該是,他可不想有一厘米誤差,按當時的規矩,官員不得在就任地娶姬妾。當然還有第三個非常符合他拒絕一厘米誤差的理由:崇禎皇帝曾賜假,讓其回鄉成婚,他不想為一個風塵女子而破壞了光榮的“賜婚”。
以上三個理由,都是一個努力學習走正路求功名、精致的利國利民主義者不可能和秦淮名伎在一起的理由。
其實就算沒有以上原因,吳梅村拒絕卞玉京也屬正常。說到底,一個不折不扣的“鳳凰男”,通過奮斗,一步步爬進了上流社會,他怎么會舍得放棄付出諸多努力贏來的好日子。文人狎妓正常,可是說到娶名伎回家,在當時會受到很多阻力。陳子龍因為受不了鄉里非議和家中阻撓,退婚柳如是。錢謙益迎娶柳如是之時,還被鄉民砸過屋。類比一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再看看吳梅村:作為一個艱苦奮斗的保爾·柯察金,放棄初戀冬妮婭都不稀奇;那吳梅村作為一個濃眉大眼的好青年,一個皇帝眼里的好臣子,一個同僚眼里的好官員、好同事,一個父母眼里的好兒子,是不會因名伎付出就同意的。因為這種“鳳凰男”常常需要顧全大局,顧社會聲望、顧三觀正確。基于這個出發點,他說的話、做的事,太容易理解。何況,“鳳凰男”的經濟實力,真的不如世家官宦子弟如錢謙益、冒辟疆、龔鼎孳,畢竟世家子弟更可以負擔娶名伎的贖金。總之,吳梅村拒絕卞玉京,主要是因為他“生平規言矩行,尺寸無所逾越”的性情使然。他的“鳳凰男”性情叫他一直都較謹慎,缺乏大氣,這在不久以后的國變中同樣有所表現。
所以,卞玉京這個溫情款款的名伎,終究不過是吳梅村生命中一段風雅的偶遇罷了。對于她的美好和情意,他既不拒絕,也從沒打算真心付出。
所以,在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變時,也就是中國影視作品中常設定的標志性事件——“清軍入關”的前兩年,吳梅村筆下多首有關卞氏的詞作,只是記錄了二人的香艷生活,這些詞屬于艷詞,香艷得不像平時吳梅村那正派主流的一面。也許只有想到卞玉京,他才釋放了生命里難得的欲。
《西江月·春思》:嬌眼斜回帳底,酥胸緊貼燈前。匆匆歸去五更天,小膽怯誰瞧見?臂枕余香猶膩,口脂微印方鮮。云蹤雨跡故依然,掉下一床花片。
《西江月·詠別》:烏鵲橋頭夜話,櫻桃花下春愁。廉纖細雨綠楊舟,畫閣玉人垂手。紅袖盈盈粉淚,青山剪剪明眸。今宵好夢倩誰收,一枕別時殘酒。
《醉春風·春思》(其一):門外青驄騎,山外斜陽樹。蕭郎何事苦思歸,去。去。去。燕子無情,落花多恨,一天憔悴。私語牽衣淚,醉眼畏人覷。今宵微雨怯春愁,住。住。住。笑整鸞衾,重添香獸,別離還未。
《醉春風·春思》(其二):眼底桃花媚,羅襪鉤人處。四肢紅玉軟無言,醉。醉。醉。小閣回廊,玉壺茶暖,水沈香細。重整蘭膏膩,偷解羅襦系。知心侍女下簾鉤,睡。睡。睡。皓腕頻移,云鬟低擁,羞眸斜睇。
用現在的話來說,這幾首詞很“污”;用文學一點的話說,就是這些詞很艷,“艷”畢竟比“污”多了好幾分優雅和美感。
這四首詞中器物精致,如“鸞衾”“香獸”“玉壺”“簾鉤”。鸞衾是繡有鸞鳳花飾的衾被。香獸指的是獸形的香爐,南唐李后主李煜曾寫“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玉壺可以指酒瓶,就是美玉制成的壺,也可以指明月。無論是喝酒后微微紅潤的臉,還是月光下的美人臉,都攝人心魄。簾鉤更是香艷物,那種布簾的鉤,到底有沒有鉤了簾子,鉤住簾子,這樣子可以看到床帳內的美人;沒有鉤簾子,那么看不見的小空間里,又是如何?若有若無,引發遐想。加上精巧的閨范“畫閣”“回廊”“帳底”“燈前”烘托,從而鋪陳出一派紅香暖玉的純粹女性空間。
除了靜態陳設,不乏動態,如“玉人垂手”“紅袖盈盈粉淚,青山剪剪明眸”“嬌眼斜回”“酥胸緊貼”“臂枕余香猶膩,口脂微印方鮮”“眼底桃花媚,羅襪鉤人處”“四肢紅玉”“皓腕頻移,云鬟低擁”。在眉目傳情中,“笑整鸞衾”“重整蘭膏膩,偷解羅襦系”,還有一些“小膽怯”,如“醉眼畏人覷”“羞眸斜睇”。
吳梅村詞里的這種欲,卻不足以讓他迎娶玉京。對于三觀正派的人來說,也許只有在亂世這種舊秩序全面坍塌、新秩序有所不容的情況下,才能偎依著真情,承認人性不完美后的真情。
亂世之后:流離失所,再見是情,是憐惜
明朝滅亡后,他想自縊殉國,可是因擔心家人無人照料而放棄。
清廷征召他去做官。朋友王翰鼓動他做和尚、做遺民不做貳臣。吳梅村怕牽連家眷沒有答應王翰。
做清廷官員,那是背叛明朝皇帝崇禎的知遇之恩,背叛當年主流人生贏家的信念。在忠君報國的年代,站在明末而非今人角度,去非漢人統治的朝廷做官,是對過去信念的違背??墒撬荒懿活櫦靶量鄵狃B他的老父母,他希望給家人安穩的人生。忠孝難以兩全,他左右為難,最后還是“不情愿”地做了清朝的官。這成為他一生最為痛悔之事。其實也怪他不得,少年時被父母寄予厚望,青年時深受皇恩,一個這樣的人,有的只是難以顧全大局的無奈。
江山都改了,他前朝官員人生贏家的設定早已經沒有意義,還因為歸附了清廷,連忠臣這種人設也沒有做到底。這時候他才想起,當年自己對玉京也是有愛的吧!清順治七年(1650年),吳梅村在常熟錢謙益家得知卞玉京也在附近,這時候的吳梅村特別想見卞玉京,同為“貳臣”的錢謙益和秦淮八艷之一柳如是也想撮合吳梅村與卞玉京。
可惜,卞玉京來了,卻沒有理會吳梅村,徑直走到柳如是的閨房。也許,她真的被這種不拒絕不付出的男人傷透了心。在清兵南下,一個弱女子最需要人保護的時候,吳梅村只守在自己家眷身旁。卞玉京有充足的理由不再見吳梅村,吳梅村也如當初的卞玉京一樣,被拒絕后不敢再見卞玉京。
此時,吳梅村寫下《琴河感舊》四首詩,懷念這個女子,也期待這一次可以和這個女子再續前緣。
余本恨人,傷心往事。江頭燕子,都非舊壘;山上蘼蕪,故人安在?久絕鉛華之夢,況當搖落之辰?相遇則惟看楊柳,我亦何堪;為別已屢見櫻桃,君還未嫁。聽琵琶而不響,隔團扇以猶憐,能無杜秋之感、江州之泣也!(《琴河感舊四首序》)
“余本恨人,傷心往事。江頭燕子,都非舊壘;山上蘼蕪,故人安在?”這寥寥數語是四首詩之旨。那時候卞玉京“已托病痁,遷延不出”,不想見吳梅村,可是,吳梅村理解的決絕里,也許是“近鄉情更怯”,比迫不及待相見有更深的情。江頭的燕子,不在的舊窩,山上蘼蕪開著,曾經的卞玉京姑娘,是否還在?
《琴河感舊四首序》也傾訴著一個經歷戰亂流離的人希望舊愛能夠接納自己:“相遇則惟看楊柳,我亦何堪;為別已屢見櫻桃,君還未嫁?!碑敵跸嘤?,只能看著那帶有離別含義的楊柳枝,四目相看淚眼,卻只有折柳作別,“我”又能怎么辦呢?如今,經歷戰亂,再也無須在乎別人的期待,再也不用循規蹈矩地活著了,經歷了戰亂的顛沛流離,誠知生命可貴。當初,“櫻桃花下春愁”,如今,櫻桃都結果了,玉京你還未嫁,那么,“我”吳梅村是否還有機會和你再續前緣呢?
秦淮八艷的故事中,柳如是最后晚景凄清收場,縱然和錢謙益也曾經擁有過姻緣。顧橫波更是從良得所,龔鼎孳最后把夫人的尊榮給了她。吳卞這一對,卻是說不盡的幽怨和訴不盡的愁懷。也許,因為沒能在一起的憂愁與怨恨,才叫吳梅村寫了許多比李商隱明朗得多的《無題》詩?!肚俸痈信f》便是其中四首組詩,其中第三首最為動人。
《琴河感舊》(其三)
休將消息恨層城,猶有羅敷未嫁情。車過卷簾勞悵望,夢來攜袖費逢迎。
青山憔悴卿憐我,紅粉飄零我憶卿。記得橫塘秋夜好,玉釵恩重是前生。
“車過卷簾勞悵望”,驅車而過,只是看著你,卻不敢上前,遠遠看著你,徒勞也愿意。卷簾一次次落下,惆悵枉然,千言萬語說不出。只有在夢里,才能和你攜手嗎?“青山憔悴”“紅粉飄零”,從文學鑒賞角度看是對仗工整,從感情角度看是感慨戰亂和到新的朝廷中,無論是廟堂中的吳梅村,還是江湖中的卞玉京,都是落魄流離,不復當年風光,是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共鳴?!坝疋O恩重是前生”,這一句寫盡了亂離時代的時光流逝。當時的“恩”意近今日的“愛”,青山已經憔悴,早已不是當初意氣風發的樣子,當年的舊愛,能否給“我”一些憐惜。戰亂易代的時期,女子生命也飄零如浮萍,就在這年代里,“我”也一直記得當年的你。當年,秋天的夜,湖面上的畫舫,那些愛情仿佛是前世的美好,讓今世的“我”懷念。
卞姑娘,這么多年了,原來你也在這里。前塵舊影,往事云煙,山河國破,“我”對你的思念深入骨髓,“我”真想和你,和你盡情傾訴這些年戰爭的殘酷,以及被戰爭折磨的內心。
你不愿見“我”,是“我”最可悲最沉重的現實,一腔情愫付于決絕。
三重意象在五十六字中婉轉悱惻,表現得淋漓盡致,吳梅村綺思藻合的才情因此而出。錢謙益大贊《琴河感舊》“聲律妍秀,風懷惻愴”,作《書梅村宮詹艷詩后》唱和,“凄斷禁垣芳草地,滴殘清淚到蘼蕪”,認為吳詩兼有家國身世之感,而不只是戰爭前的小情緒小情欲的艷詞。
這首詩含蓄地向卞玉京表白,希望得到她陪伴,反復詠嘆,卿憐“我”,“我”憶卿。
可是,這一次,卞玉京始終不見吳梅村。
也許上天憐憫,他們一年后再度相逢。
此時,卞玉京一身道裝,一葉扁舟,泛舟曾經初遇的橫塘上,為吳梅村彈琴。
嘗著黃衣道人裝,為梅村敘南明舊事,彈了一兩支琴曲。
這時候的暖風,不知道還是不是如初見時候。這時候清廷的統治也漸漸被百姓接受,人間似乎又進入了和平年代。經歷過戰亂的人,彈琴敘說往事,在弦聲中,心中的情思被傾訴出來。王朝傾覆,只身飄零,生命如浮萍一般凄涼。南京陷落時,清廷隨即在南京廣征樂籍歌女,卞玉京也在被征之列。有時候,青樓女子比背負著期待的文人更有對舊王朝的忠心,她比改仕清廷的吳梅村顯得更有氣節。她改道士衣冠,避開清軍搜捕逃走。這次相遇,這些感情和離亂就在她一彈三嘆中,兩人再相見,但已今非昔比,有情人,終也未能成為眷屬。
雖未成連理,可是離亂中共鳴的感情,比當初的情欲更深。吳梅村把這次謀面的經過寫成《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歷經易代、戰亂,兩人都已不再是當年的榜眼和秦淮名伎。滄桑變幻、家愁國悲,小個體在時代面前的無力感以及亂離的愁和永別的恨,摻雜著對往日綺夢的回憶,使《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這首靈魂之作成為“梅村體”代表作。
鴐鵝逢天風,北向驚飛鳴。
飛鳴入夜急,側聽彈琴聲。
借問彈者誰?云是當年卞玉京。
玉京與我南中遇,家近大功坊底路。
小院青樓大道邊,對門卻是中山住。
“鴐鵝”被天上來的風吹散,在往北飛的時候被驚嚇。在清兵攻陷南京時,四散逃逸,流離失所。
“云是當年卞玉京”一句,是多年以后,原來你也在這里,此時此刻吳梅村與卞玉京似曾相識,又分隔多年。“玉京與我南中遇”,只說兩人曾相識,并沒有直接提到他們的關系,更有欲道還休的味道。此時,他們的感情不只是男女小情愛。亂世中,用琴聲敘說,將諸多往事含而不露地表現出來,是兩人難舍難分的一段苦戀,也是互相敘述亂世中的坎坷,互相取暖,抱頭痛哭。
這個開頭里,吳梅村喚了兩次卞玉京名字,都是淡淡地喚,不是《琴河感舊》中的纏綿和入骨。也許深情到刻骨銘心之后,也許在歷經多少人間酸楚后,塵埃落定,是“卻道天涼好個秋”的淡然。兒女情長,因為戰亂流離,摻入了人間苦難,所以顯得厚重質實。從此之后,兩個人再未謀面,各自流浪天涯。
在你的墓前徘徊
最后,卞玉京與一大夫相依為命。大夫去世后,卞玉京以道姑身份隱居十年后去世。
降清以后的吳梅村,不過是統治者用以籠絡人心的工具而已,對其并沒有真正的信任,令其苦惱萬分。
不僅失意官場,吳梅村在民間也不受待見,還和“錢牧齋(錢謙益,娶秦淮八艷之一柳如是)、龔芝麓(龔鼎孳,娶秦淮八艷之一顧橫波)、陳素庵、曹倦圃”五人并稱“江浙五不肖”,是沒臉出門的人(皆蒙面灌將人也)。
接近花甲之年、垂垂老矣的吳梅村,再不是科場得意的榜眼,再不是崇禎年間意氣風發好像前途遠大的有為青年,官場落敗,又賠光氣節??傊斈昃芙^了娶名伎這種“一厘米”誤差,抵擋不過時代給他的人生的全盤否認——一種十萬八千里的“差”。
一輩子謹慎,一輩子希望有情有義有操守,卻終究負了明朝,負了崇禎,負了愛人。
他負了人,也被時代負了。目睹過戰爭、自然災害等重大創傷的人,常常會有PTSD(創傷后應激障礙)。此時此刻,吳梅村就是其中一個患者。
清康熙七年(1668年),被軟禁的吳梅村終于獲得釋放。他連家都沒回,直接到無錫惠山祗陀庵錦樹林,來到了卞玉京墓前。對他來說,父母家眷期待他,依賴他,而他心靈可以放下“期待”和“依賴”包袱去面對的,只有卞玉京。
站在卞玉京墓前,他寫下《過錦樹林玉京道人墓》。
斯人已逝,卞玉京已成為過去式。這首詩承載著吳梅村對時光流逝、時代變化的心境。從開篇來看:
龍山山下茱萸節,泉響琤淙流不竭。但洗鉛華不洗愁,形影空潭照離別。
離別沉吟幾回顧,游絲夢斷花枝悟。翻笑行人怨落花,從前總被春風誤。
用象征著永恒的“山”、不竭的“泉”、不變的“空潭”這些自然景物來感嘆人間的瞬間多變,再用“游絲”“花枝”“落花”“春風”這些容易變幻、容易凋零、容易流逝的意象反襯心境。
金粟堆邊烏鵲橋,玉娘湖上蘼蕪路。油壁曾聞此地游,誰知即是西陵墓。
烏桕霜來映夕曛,錦城如錦葬文君。紅樓歷亂燕支雨,繡嶺迷離石鏡云。
烏鵲橋、西陵墓,一個個歷史典故,敘說著一種興衰變換的歷史滄桑感,既是對卞玉京的追憶,也是對一生的回憶。這種回憶不只是一時愴痛,也是人類永恒的感受。
相逢盡說東風柳,燕子樓高今在否?枉拋心力付蛾眉,身去相隨復何有?
獨有瀟湘九畹蘭,幽香妙結同心友。十色箋翻貝葉文,五條弦拂銀鉤手。生死栴檀祗樹林,青蓮舌在知難朽。
吳梅村在卞玉京墓前的感情,似乎超越了性別,不只是情人,也是情感的全面宣泄,一個男人對女人的痛哭,兩個人共同經歷戰亂的同悲。他不是撒嬌,比撒嬌更加悲憫,是跨越了性別之愛,達到了深層人格的相依。
吳梅村被稱為千古尷尬人,本為明代高官、備受皇恩之寵卻變節降清,降清之后又痛悔不已,一生活在不尷不尬的境地里。除了卞玉京,他的情感無人傾訴。
在她的墓前,他感覺被人憐惜。
不帶著期待,不帶著負擔,只是被人簡單地,憐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