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6章 天心我心

  • 螳螂刀
  • 鳥飛梨落
  • 3521字
  • 2020-02-20 11:08:09

夜深。

人杰恐今日練刀會驚擾彩蝶安寢,百無聊賴之際,念及已通文墨,遂用神眼于書房深處尋得父親所藏功法——《天心我心決(入門篇)》,潛心研摩。

父親曾言,此心法口訣非天生盲聾啞者不能修習,然當初為遮掩神眼之秘,對外只稱人杰修此訣小成,方得視物如常人。

他揣摩此訣,首要之務便是熟稔其內容,以防他日有人問詢時露了馬腳。

再者,如今已拜蕭無生為師,正欲修煉《雕木刀法》,人杰心憂此刀法或由《天心我心決》衍生而來,是以彼時提出希望休整一段時間學習識字。若真如他所想,那他非但無緣踏入天心宗,恐連這新學刀法也練不成了。

念及此節,人杰愈發專注研讀,看自己是否真的無法修煉。

《天心我心決(入門篇)》共有三本。

其一封皮之下注有“心眼篇”三字,其一注有“心耳篇”,另一注有“心口篇”,分別適用于盲人、聾者與啞人。

人杰將目光落于“心眼篇”上。

這本功法顯然較其余兩冊明顯大上一圈,也更為厚重。并非因功法內容繁多,而是因書中每一字、每一幅圖皆為凸起,便于以手觸摸辨識。

透過封面向內透視,見頭兩頁皆是扉頁寄語,其上寫道:

天地萬物之理,皆始于天心,卒于我心。

天心既是天道,一朝塑金身;我心既是人道,一念墮無生。

天心立于眉睫之上,我心坐于胸腹之中。

常人有肉眼,可視虛妄寸土。吾等有心眼,可視光明人間。

心眼上通天心,下達我心,其身處幽閉,自開戶牖。

心眼雖無血肉,卻有因有果,無垢無障,遙見世尊。

心眼若成,萬法歸于靜,萬法生于心,天心明我意,天心如我心。

人杰讀罷這段寄語,霎時明了,修煉《天心我心決(入門篇)》的目的,說白了便是借由天心與我心,修得一個心眼,且這心眼較之肉眼更為厲害。

遂繼續往下讀。

第三、四頁是入門篇的心法總綱,抬頭寫著“若達其意,若得其形,可指先天。”內容分綱、法、謂、注、釋五部分。

綱:無望之以眼而望之以心,無望之以心而望之以氣。望止于眼,心止于符。念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能睜能閉,唯道集虛。

法:

心須靜息,目須觀光。收斂情緒,入微入內。

照入泥丸,降至氣穴。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丹田氣暖,腑如日照。氣行經脈,感俱身外。

聚念于心,升凝化眼。聚念于氣,念氣化靈。

謂:摒除雜念,使心境純一,悟我心所想,明天心大道。

注:疏淪其心,摒棄智欲,澡雪精神,除卻穢累,掊擊其智,斷絕思慮。

釋:由外而內,收天生微光。由上而下,用心神歸氣。由下而上,造眉中心眼。由內而外,探黑暗路行。

閱畢心法總綱,人杰心中已有所悟,知曉了修煉《天心我心決》的原理,也明白了為何非得是天生盲人不可。

通觀此功,欲練此功需得三要素。

第一要素是靜心,第二要素是意志力強大,第三要素是天生盲人所能見到的一種極其微弱的光芒。此微光乃開啟心法入門的鑰匙,是以后天自殘者難以修習。

人杰雖有遺憾,然此刻對功法的興趣卻愈發濃厚,皆因總綱開篇所書“能睜能閉”四字。

顯然,此處的睜與閉并非指肉眼,而是心眼。人杰心中一動,暗自揣測,若能練成,可否解決自己那雙神眼無法控制閉合的難題?

懷揣著這般念頭,他繼續往后翻看。正文對整篇功法的闡釋更為詳盡、通俗易懂,分為三個篇章:靜息、觀光、聚念。

首篇為“靜息”。

開篇便言:“靜息”的過程,即是除雜念的過程,猶如將屋內雜物清理干凈,方得容納更多的東西。

放下,只為更好地拿起。

繼而便是諸多消除雜念的法門,諸如聽氣、坐忘、守一、數息等。其中,篇幅最多的便是“聽氣”。

盲人雖目不能視,卻可聽聞,且因目不能視,其他五感較常人更為敏銳,是以功法中首推此法門。

人杰自然而然地坐于凳上,依著功法所述法門修習。

他的視力自不必說,有神眼相助,雖視距遠不及“千里眼”,視物卻細致得多。相較之下,他的聽覺便顯得相對尋常。

得益于神眼,人杰雖無法控制視線范圍,卻輕易完成了常人難以自控的第一步:停止思考。他先是止住大腦對其他事務的思索,繼而將所有注意力聚于耳邊,使兩耳返聽于內。

摒除自身與外界的一切干擾后,人杰只覺萬籟俱寂。他生平首次這般全神貫注地傾聽自己的呼吸之聲,發現自己氣息徐緩,間隔均勻,吸氣深沉,呼氣細微。

他很快便集中了精神,達到了“靜息”的效果。

未久,人杰滿意地睜開雙眼。他并非對自己的修煉速度滿意,而是對適才的狀態深感滿足,他發現自己竟十分適應這無一絲雜念的感覺。

隨后他逐一嘗試坐忘、守一、數息等法門,皆達靜息之效,遂凝定心神,預備研讀第二章。

接下來要修煉的,是對他而言最為困難、幾乎不可能實現的“觀光”。

為達“觀光”之境,功法中傳授了兩種輔助法門。第一種是最為簡單的法門,也是絕大多數天心宗弟子“觀光”所修之法,即“回光”。

天生盲人似能看到外界一種極其微弱的光芒。所謂“回光”,便是在“靜息”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將那極其微弱的光點,由小至大,由弱至強,在體內化作一片光芒,此為“由外而內”。

接著收斂自己的七情六欲,以意志力引導情緒之力,將光芒收于兩眼中間,再從兩眼中心控制光芒照向丹田,同時配合吐納之法,按特定路線照通全身經脈,此為“由上而下”。

功法中對具體的吐納法與人體經脈圖皆有詳細的文字與圖案說明。

當經脈盡皆通暢時,便控制體內所有光芒逆流而上,于兩眼中央聚合為一點,從而形成“心眼”,此為“由下而上”。

“心眼”形成后,這些光芒將不受控制地向外照射,使修煉者得以初步看見外面的世界,此為“由內而外”。

待這一切完成,“觀光”便算練成。

十位盲人中,有八位可通過刻苦修煉完成第一步“靜息”。而十個完成“靜息”的人中,最多僅有半數能成功“觀光”,且此人通常需身懷靈根。

剩余九人則只能兩眼漆黑,畢生除了那微光,再難見到更多光明。

只要練成“觀光”,這《天心我心決(入門篇)》便算成功了大半,剩余第三篇章的成功率頗高,即便意志力稍差之人,亦可通過刻苦鍛煉得以改善。

第二篇章除“回光”之法外,另有一法門。然此法門艱難至極,堪稱變態之難。

功法中言,一萬個修成“觀光”的天生盲人,僅有一人是通過這第二法門煉成。此法門無需借助天生微光,是以理論上后天盲人亦可修煉,然因其難度更高,至今未有后天盲人練成。

此事傳至不懂之人耳中,便成了自殘的后天盲人無法修煉。

就像某部極負盛名的法門,世人皆以為“欲練此功,揮刀自宮”,實則研讀過的人都知曉,“若不自宮,亦能成功”,只是條件極為苛刻罷了。

功法還言,非盲人亦能通過此法門練成,只是難度比后天盲人還要高出十倍。然偏偏練成此法門的普通人不在少數,因這法門本就非天心宗自創,而是古今聞名的秘法。

盲人終究受先天所限,數量不多。

然古往今來,天資卓絕的正常人卻是極多。據載,練成此功法的普通人有數十位,其中儒功、佛功及傳統仙門子弟皆有,而修煉妖功與魔功者鮮少有成,據說與德行、智慧相關。

天心宗發現,此秘法經改良后,格外適合盲人修煉,盲人成功的幾率相較普通人要高上許多。

一旦有弟子通過第二種法門開啟“心眼”,便可直接成為天心宗的當代首席弟子。若其中有能保留光圈者,更是板上釘釘的當代宗主,可與各大仙門宗主平起平坐,甚至備受禮遇。

當然,這般天才很可能在正式拜入天心宗前,便被其他仙門挖走。

此法門之名,便是“聚性之功”,又稱“性功”。

看到此處,人杰只覺柳暗花明、撥云見日,終是尋得一線希望。“回光”法門他看過便知無法修煉。

當下唯有將希望寄托于“性功”。

“性功”介紹中言,人初生時還有一種光,與天生盲人所見的微光相似,卻比那微光更難捉摸,名曰“性光”。

“性功”,就是修煉這“性光”。

修煉法門為:先進入“靜息”狀態,然后將兩目似觀非觀,停于眼前約一寸二分的“祖竅”之前。此為第一步。

第二步是個小坎,需將心神微微置于“祖竅”之前。心神這等物事難以言說,乃是凝聚情欲與心力的體現,全憑天賦、機緣與感悟。

除非已練成元嬰,屆時只需將注意力集中過去,自然便是心神。

修煉者于心神成功置于“祖竅”之后,再以兩目緩緩觀察,便能看見自己的“性光”。一發現“性光”,即刻著手第三步:

“聚性”!

“聚性”才是最大的門檻,便是元嬰期修士也未必能成。

“性光”起初只是極小極小的一點,飄忽不定,極為微弱,此時需用心神收攝凝定。此為第一個難點。

接著要將其由點凝聚成面,在此過程中,“性光”會四處漂移,難以固定。此為第二個難。

最后需將這面“性光”凝聚成完美的圓形。書中描述其形狀為“圓陀陀,光灼灼”。只要有一絲瑕疵,這圓便會消散。此為第三個難點。

三大難題盡皆克服,方算“聚性”成功。

功法中說,“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修煉“性功”唯有一次機會。一旦中途失敗,此生便再難見到“性光”。若能成功,“光明”便永不消失,直至身死。

完成第三步,接下來便與“回光”之后的步驟相同,控制“性光”由上而下打通經脈,由下而上形成“心眼”,由內而外得以視物行動,而后開始修煉最后一章。

此時窗外傳來一聲雞鳴,人杰深吸一口氣:

是成是敗,唯有一次機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拜泉县| 土默特左旗| 靖远县| 梓潼县| 元氏县| 卢龙县| 通山县| 北宁市| 潞西市| 石阡县| 赤壁市| 类乌齐县| 迁安市| 广水市| 望谟县| 金昌市| 武鸣县| 南平市| 景德镇市| 得荣县| 沈阳市| 苏州市| 海南省| 秀山| 盘锦市| 布拖县| 舟山市| 吴川市| 彩票| 兴安盟| 高尔夫| 武陟县| 都匀市| 观塘区| 武宣县| 罗甸县| 勐海县| 台中市| 湖口县| 乐山市| 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