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誰
黃鈔這些年販賣私鹽,再經營其他產業,雖然有時碰上天災年景不好,但有之前積累的積蓄,尚可度日。曹芬主持家務,很是賢惠,兩人很是恩愛默契。
在販鹽的某一年,黃鈔和王仙芝在販鹽的路上遇見一怪力少年,大家都叫他虎娃,餓了便搶東西吃,有人說他從小被老虎養大,從小和老虎一樣生食血肉,才力大無比。
其實他生的確被老虎養大,因遠離社會的真實,性格異常的質樸,可以和史前人類有的一比。所謂生活在封閉的環境并不是代表人一定善良,要知道,天之生人,稟性不同,有人善良有人邪惡,當然還有環境的作用,也會改變人的性格。
而正因為如此,他的心智仍同幾歲的孩童一般,天真無邪,不得不說,這便是天緣,他偶遇一異人,機緣巧合,異人便傳了他幾句呼吸口訣以御風寒,這口訣是正宗道家全真小周天功法,因其質樸,心不被外緣所擾,也不被內在人欲所困。
幾年功夫,已初見成效,在寒冷的冬天,一件單衣也不胃寒,丹田氣暖如三春,他對此也頗不在意,其實是他根本就沒有這些想法。這天真恰好完美的配合了這功法的最高境界。
黃鈔見后便決定收服他,黃鈔對王仙芝等人講了他的想法,于是王仙芝帶領大家繼續販鹽,黃鈔留下來收服怪力少年。此時黃鈔功夫已成,黃鈔費了一番氣力才制住怪力少年,后來慢慢感化,最終收服己用。
怪力少年心智未成熟,發現跟著黃鈔便可吃飽,于是也不怎么反抗,以至后來漸通人事,智慧漸長。黃鈔特意給他取了一個名字叫黃猛。
有時黃鈔販鹽在家也會指點下黃文明的功課,某天,黃文明在讀蘇秦連橫之策身佩六國相印,還有張儀的合縱之計。黃鈔問了些,便道: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黃文明道:父親言語中本字何解?黃鈔伸開雙手,握住拳頭,然后伸出一指,指向黃文明的腦袋,道:這便是本。
如今黃鈔收到王仙芝的書信,信中王仙芝邀請黃鈔一起起義。黃鈔之前也知道不少農民起義都被鎮壓了,這起兵不是兒戲,黃鈔為此思索幾日,無法決斷。
這幾日他想到了歷朝歷代末年起義者的故事,發現他的勝算不是很大,雖是師出有名,但是大歷國兵馬尚強,而一旦失敗,這妻兒以及家族中人如何安置。正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黃鈔晚上做了一個夢。
有一人坐在案邊在讀太平經,晝夜不息,而后和他的兩位兄弟,創立了太平道。他持九節杖,自稱大賢良師,以太平要術為指引,宣揚人人平等互敬互愛,反對權貴的剝削壓榨,無端刻意斂財。又廣閱傳統醫典,結合道家秘術,以符水咒語為人治病,取信眾人。
而后派出親信,廣傳教義,發展教眾,轉眼十年,太平道聚眾數十萬,因天災不斷,政治黑暗,社會腐敗,他提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向權貴們發出了挑戰,期間萬人廝殺,血流漂杵,他手持九節杖,站在玄壇,呼風喚雨,撒豆成兵,最終失敗,而后退居深山,心力交瘁,最終病死。
黃鈔莫名奇妙的做了一個黃粱夢,他總感覺這夢和他應該有些關系,這些天他一直在后院閉門憂慮沉思,家中事務多教給他兒子黃元寶和他侄子林言等來打理。這天黃鈔偶有所得,便向前院走去。這一走便聽到有人在前院大聲嚷嚷:快叫你們家家主出來。
自菏澤縣換了縣官,便提高了三成賦稅,又新立什么名目,叫人頭稅,每家每戶按人頭繳稅。加上天時不好,百姓多流離失所,城內大戶也敢怒不敢言。因這新換縣官是宦官田令孜的干兒子,這田令孜一手掌握朝綱,口出不二,一手遮天。
其屬下的人自也囂張跋扈,目中無人。根本不知體恤百姓,只把下轄百姓看作奴隸,是稅收斂財的來源。杜召芬是縣官帶來的家丁,因要用人,便提拔他作為縣衙稅收小頭目,抓管全縣稅賦。這奴才,也是和縣官一丘之貉,只管斂財,那關百姓死活,更和縣官一樣不知廉恥,縣官拜了閹人做義父,他便拜了閹人的義子做義父。
原故吏張全義,本屬黃鈔他們家族一遠支,這天和杜召芬一起幾個小吏來到黃鈔家里,催要稅賦。正好碰到黃鈔,黃鈔說到,前幾天不是已經交過了嗎?
杜召芬神色倨傲的大聲道:兀那老兒,休得多嘴,這是新的稅賦,人頭稅,官文在此,速速拿錢來,辦完差,小爺還有事要做。黃鈔忍住怒氣看向張全義,張全義一副無奈的表情,忙向前對杜召芬說道:這黃家在本地素有聲望,一向都按時交稅,不如過幾天等他們統計好,再來催繳。
杜召芬一腳踹開張全義,道:你這廝和他們什么關系,竟來說情。于是對黃鈔說道:速速拿錢來,不然官兵來封家抓人,到時哭求都無用。
黃鈔一聽,心底無明火大,一巴掌把杜召芬打的半張臉鐘了起來,杜召芬殺豬般的叫道:你敢打我,你想謀反,你不知道我家老爺是當朝田公公的干兒子,來人,把他抓起來。
他們的吵鬧,驚起了不少黃家販鹽之人,黃鈔立刻大喝一聲:來人,把他們綁起來。杜召芬忙道:你敢綁我,你可知私綁官員是什么罪?還未講完,黃鈔又一巴掌打得他滿臉是血趴在地上。黃鈔道:誰給你的膽子如此揚武揚威,誰給你的權力在此作威作福。
黃家人把這幾個小吏綁了,張全義忙呼,黃老爺我娘是黃家家族某一支的,黃鈔于是問清緣故,把他放了。對家人們講,全部捆在柱子上,一人抽二十鞭。于是院子里響起了殺豬般的叫聲。
今天的事,昨天的黃粱夢,難道這便是我的宿命,黃鈔決定效法王仙芝一同起義。
黃鈔召集族眾,說如今天下大亂,天災頻繁,我欲效法王仙芝起義,有的族人熱烈響應,有的卻反對,有的中立。黃鈔道:如今賦稅益重,又出了什么人頭稅,再加上天災,民不聊生。此事若成,將有不盡的富貴,此事若敗,和如今這狀況等死也無兩樣。若追隨我的留下,不追隨的就收拾輜重去他鄉改名換姓生活吧。
家族中人和販鹽隊伍中人大多響應,黃鈔讓黃文明留下照顧曹芬。當晚,黃鈔手持鋼刀殺了杜召芬和那兩個小吏,這叫殺人祭天,以示心誠。張全義作為小吏被欺壓,此時也決定參加起義軍。
王仙芝開始攻打曹州,黃鈔也率眾響應,曹州縣令聽到消息,連夜竟然逃跑了。王仙芝和黃鈔回合后,王仙芝讓黃鈔做了第二把交椅。
王仙芝道:有黃兄弟響應,我們義軍聲勢更加浩大,屆時榮華富貴你我兄弟共享。黃鈔對王仙芝說了歷代農民起兵需要合理的理由,還需要響當當的口號,于是他們計議,提出了“金色蛤蟆努睜眼,翻卻曹州天下反。
這口號迅速傳遍了曹州。黃鈔與王仙芝計議,攻打山東各州縣,掠奪財物糧草以作起兵之資,一時間,他們橫行山東,好多因賦稅吃不飽飯的百姓也紛紛加入,幾個月時間,竟然有了數萬人。
天災人禍接踵而至,劉崇家生活愈發困難。朱溫兄弟混吃混喝便有些不自在,畢竟他們已經長大。朱溫兄弟聽到鄰省三百里左右曹州有人起義,便商議道:去博一場富貴也好,總比在家空耗青春,無所事事強些。
于是便讓朱家大郎在家看顧其母,老二朱存老三朱溫兩兄弟收拾行囊去投奔黃鈔去了。黃鈔見到朱溫兄弟很是歡喜,特意給了朱存一個小頭目。
王仙芝黃鈔率軍繼續南下,一些州縣節度使為了自保竟然坐視不理,同年七月,大歷朝竟然發生了前所未遇的蝗災,蝗蟲遮天蔽日,黑壓壓的一片,從東至西,所過之地谷苗皆被蝗蟲吞噬。
有地方官員上奏章,言此慘狀:蝗蟲自東而西,所過皆赤地。此時的唐儇仍在宮中日以繼夜的游樂,賭博,圍棋,歌舞,舞劍,賞鵝等,玩的不亦樂乎。飲酒必是那百年珍藏老酒,衣袍定要蠶絲精繡,所食豈止山珍海味,還有那飛禽走獸,龍肝鳳髓。飲食所用器具務要精美,這叫賞心悅目。
奏章傳到田令孜手中,其竟視其為廢紙。翰林學士劉允章曾上奏:皇上,青州至冀州正發生大的蝗災,請皇上減免賦稅,以安天下百姓之心。
翰林學士盧攜也上奏:關東前年去年旱災,百姓流離失所,今又發生蝗災,百姓禾苗近毀,衣食不周,面有饑色。請皇上發糧賑濟受災百姓,停征農桑之稅。唐儇不知所謂,還好沒有說出那句何不食肉糜的話,只是看了下田令孜。
此時京兆尹楊知至上奏道:稟皇上,雖然蝗蟲進入長安地域,但皆被皇上的仁義所感,竟然不食莊稼,全部抱著荊棘而死。
宰相蕭方也上奏道:蝗蟲不食而死,這全是皇上誠心感動上天所致,天佑我大歷朝,皇上洪福齊天。
宦官田令孜也道:恭喜皇上,賀喜皇上,皇上仁義動天地,福德照四海。于是大歷朝朝堂之上響起了一片贊美之聲。一些正直的官員互相對面后,羞愧低頭只好明哲保身閉嘴不言。
王仙芝黃鈔隊伍日益擴大,攻鄆州襲沂州,又連續攻下了十幾個州,一時天下震動,部分人紛紛響應。后來,起義軍兵分兩路,王仙芝這一支從河南南下到湖北,黃鈔率領一支沿江淮流動作戰。他們的策略是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于是王仙芝和黃鈔在戰爭中學習,在戰爭中成長。
后來黃鈔和王仙芝在湖北蘄州會和,決定攻打蘄州,蘄州刺史裴倔不敢抵抗,于是開門請降,并上表朝廷希望招安王仙芝黃鈔等起義軍。
奏折傳達到朝廷,朝廷策反招安王仙芝,決定給他一個神策軍押牙兼監察御史的官做,此時王仙芝的部屬不過一兩萬人,朝廷認為擒賊先擒王,給他一個官做,其他乃烏合之眾自然散去。
為什么大歷朝廷招安只任命王仙芝一人,有人說了是二桃殺三士的計謀,也就是策反,制造敵對勢力內部矛盾,發動群眾斗群眾。讓起義軍內部分化,最好自相殘殺,這樣不廢一兵一卒就可以消弱對方的力量。果真是妙計,量起義軍內部那些草包白丁莽漢不識此中奧秘,相反卻容易墜入其中。
王仙芝人已老邁,聽到有官可以做,心里美滋滋的,王仙芝心想自己起義不就是活不下去了嗎,不就是為了吃飽飯享受榮華富貴嗎,現在有了機會。都說利令智昏,就是因貪利而失去理智,不顧一切。
再加上王仙芝已老,眼中只有自己,忽視了跟隨他的兄弟怎么辦,能怎么辦,散伙唄,或者跟隨我一起歸順大歷國,待官職定下后,我自然會向皇帝請求此事的。
王仙芝如此安慰跟隨自己的兄弟,再說,打仗這么辛苦,一不小心小命就沒了,跟隨王仙芝的窮苦人也沒什么見識,更沒有什么長遠規劃,因為沒飯吃才參加起義軍的。這幾年也搶了一些財物,正好回鄉,大歷國都冊封了王仙芝大將軍做官,我們散伙,朝廷估計也不會追究,何樂不為那,起義軍有些人是這樣的想法。
于是有些人開始打包行李準備回鄉。此事傳到了黃鈔的耳中,黃鈔問清了原由,心想大歷國那幫人智謀用的挺好的,這是要分化我們啊。黃鈔問:王仙芝將軍答應了。兵士甲回道:答應了,而且很高興。
黃鈔問道:那我們其他人都有什么官職?士兵甲說:只有王將軍一人有官職,其他人都沒有。黃鈔一聽,怒火中燒,立刻把此事告訴了其他起義軍將領,這些頭目尚君長尚讓等一聽也很生氣,便跟隨黃鈔去找王仙芝理論。
到了王仙芝那里,王仙芝便說:黃兄莫急,此事需從長計議,說不定晚些時候大家都會封官的。黃鈔問道:朝廷封的你什么官?王仙芝說:神策軍押牙兼監察御史。
黃鈔道:這是一個小官,我們尚在你下,就算封官也會更小,如今未封,估計也不會再有。
王仙芝道:我已經答應了劉宦官。大家就散伙吧。黃鈔大怒,狠狠的說:當初大家起義,誓要同甘苦同富貴同生死,同心協力打江山,現在你想去做官,我們兄弟要去哪里?回鄉繼續挨餓嗎?
王仙芝道:我接受官職后自然會讓朝廷也封各位官職的。黃鈔道:這綠豆大的小官,誰稀罕,現在沒有就是沒把我們放在眼里。旁邊其他的起義軍頭目也憤怒了,大聲嚷嚷道:王將軍你這是言而無信,說好的同富貴,如今你只顧自己,你有沒有想過我們兄弟。之前結義都是虛假的,王仙芝你就是一個虛偽的人,見利忘義。
王仙芝還想搪塞,說什么需要時間之類的。黃鈔大怒,掄起拳頭對王仙芝一頓狠揍,邊揍便說:我打你這個老糊涂蛋,你這個只顧自己不顧兄弟的傻瓜蠢貨。
黃鈔武藝高超,其他人見自己也沒什么官職封賞,都袖手旁觀,黃鈔幾拳打得王仙芝滿臉血,王仙芝被揍后,忙求饒:黃兄弟住手,我錯了,我錯了。旁邊的起義軍頭目說,黃大哥繼續打,把這老糊涂蛋打醒。
王仙芝被揍后,稍微恢復了些理智,忙向黃鈔等起義軍頭目道歉,說:我王仙芝不是人,辜負了兄弟們的信任,我錯了。于是把大歷國劉宦官趕跑了。
待劉宦官被趕跑后,黃鈔和王仙芝等起義軍將領一起分析了此事件的原由,并對以后如何進軍進行了部署,可是大家心里有了嫌隙裂痕,最后決定兵分兩路,愿跟隨黃鈔的向東去,跟隨王仙芝的向西邊走。尚讓不滿王仙芝的自私,便對尚君長道:哥哥,不如我們加入黃大哥那一支隊伍吧。尚君長道:王大哥對我們有恩,我不忍背棄他,兄弟你自己去吧。于是尚讓跟隨了黃鈔。
劉宦官回長安把此事告訴了皇帝唐儇,唐儇問眾官員怎么看。盧攜說:這等賊人不足為慮,我們的計策已經成功。田令孜也說:一個神策軍押牙官職竟然讓草軍窩里斗,如今他們兵分,正好各個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