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化內鏡手術及常見并發癥防治策略
- 姚禮慶 周平紅 鐘蕓詩
- 619字
- 2020-07-10 09:56:57
前 言
近年來,消化內鏡技術蓬勃發展,以治療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變為特色的內鏡黏膜切除術(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ndoscopic submucosal resection, ESD)逐漸在我國開展,并在此基礎上創新出用于治療消化道黏膜下腫瘤(submucosal tumors, SMTs)的內鏡黏膜下挖除術(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內鏡全層切除術(endoscopic full thickness resection, EFTR)、內鏡經黏膜下隧道腫瘤切除術(submucosal tunnel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 STER)和治療賁門失弛緩的內鏡下食管肌層切開術(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隨著新興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如何防止術中和術后的并發癥,提高手術的安全性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作為國內開展ESD技術最早的單位,年完成各類內鏡切除術2500余例,累計超過8000例次,POEM手術累計超過2500例次,在圍術期處理上積累了大量的經驗,為此我們編撰此書,以饗讀者。
本書的編寫以解剖結構為篇章單位,包括了食管、胃、十二指腸和結直腸,而在每個解剖部位的篇章內又按照手術的類型分為了ESD、ESE和隧道內鏡技術,從一個立體的層面介紹了各種常見疾病的內鏡治療原則和并發癥防治策略,具有實用性、科學性、便于檢索等特點。此外,本書在每一章最后增加了病例匯總一節,以生動的病例處理過程,講述了各種情況如穿孔、出血、狹窄等并發癥的預防和處理,深入淺出,結合最新的文獻資料,實現了理論結合實際、臨床經驗結合循證醫學的目的,非常適合于工作于臨床第一線的內鏡醫師、消化科醫師、普外科醫師學習借鑒。
本書編撰過程中得到了中山醫院內鏡科、普外科和消化科同仁的幫助和關心,特此表示感謝。
姚禮慶 周平紅 鐘蕓詩
2015年6月,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