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健康新7點:打開糖尿病人高品質生活的鑰匙
- 向紅丁 李景仁
- 1215字
- 2019-12-27 12:14:26
做駕馭糖尿病的主人
知識改變命運。得了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對糖尿病的無知。
糖尿病教育就是讓患者學會自我管理,成為駕馭自己健康的主人。
在一次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有位外國專家在談到對中國糖尿病防治現狀的看法時直言不諱地說:單就臨床治療水平而言,中國與先進國家沒什么差距,說到差距,主要體現在糖尿病教育方面,這從中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島素的比例偏低、虛假廣告大行其道上便可略見一斑。
(1)教育滯后,貽害無窮:
這位外國朋友的諫言可謂一針見血,切中了要害。筆者對此深有同感。難道不是嗎?許多糖尿病患者,不去接受正規治療,而是盲目輕信虛假廣告,到頭來不但沒能“根治”,而且還賠錢搭命;有些患者,把胰島素視為“毒品”,擔心使用后會形成“依賴”,當用而不用,結果血糖長期居高不下,最終落得個慢性并發癥纏身的結局;有些患者只顧悶頭吃藥,不懂得需要定期監測復查,結果長期治不達標,還吃壞了肝腎;還有些患者用保健品代替藥品,或者只依賴藥物而不注重飲食治療……凡此種種,不勝枚舉,所有這些無一不是缺乏糖尿病教育的后果。
(2)綜合防治,教育為本:
糖尿病治療目前還沒有藥到病除的捷徑可走,需要長期的綜合治療——糖尿病教育、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和自我監測,這就是我們熟知的“五駕馬車”理論,糖尿病教育是綜合治療的核心和統帥,是五駕馬車中當之無愧的駕轅之馬。只有先把教育搞好,讓患者明白為什么、怎么辦,才能真正將其余四匹馬駕馭自如,形成一股合力。
有位中年婦女,在查出自己有糖尿病以后,非常注意控制飲食,肉、蛋、奶從此不碰,一日三餐就吃點粗糧窩頭和少量青菜,也不知道應當加餐。結果整日饑腸轆轆,頭暈目眩,不到半年,體重就下降了20多公斤,但血糖控制得并不理想,老是忽高忽低,還多次出現低血糖。患者體質明顯下降,感冒發燒成了家常便飯,甚至還出現了營養不良性貧血。后來她聽了醫院的糖尿病教育講座后,才弄明白糖尿病飲食治療的原則和方法,并學會了科學配餐,吃得既有營養又豐盛,而且血糖比以前更平穩,徹底告別了過去苦行僧式的生活,重新享受到生活的樂趣。
還有位老年糖尿病患者,吃了一年多的拜唐蘋,血糖老是降不下來,于是來專家門診讓我給他開點“好藥”,我一問才知道,原來患者的用藥方法不對。拜唐蘋本應與第一口飯一起嚼碎服用,而這位患者每次都是飯后整片吞服。患者改正了服藥方法之后,血糖很快就降下來了。因此說,五駕馬車,教育為先,沒有良好的糖尿病教育,其他一切都是空談。
古語說:授人以魚,三餐之需;授人以漁,終身之用。糖尿病教育工作就是授人以漁,讓患者學會自我管理,成為駕馭自己健康的主人,受益終身。
(3)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遠:
目前我國的糖尿病教育還處在起步階段,普及程度不高,存在許多教育盲區和盲點。不僅如此,由于監管力度不夠,虛假廣告泛濫,真假李逵讓患者難以辨別。在糖尿病教育這塊陣地上,科學與偽科學、先進和愚昧、正確和錯誤無時無刻不在激烈斗爭,糖尿病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