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狀動脈CTA臨床應用
- 林社章
- 462字
- 2019-12-29 18:35:25
(四)低放射劑量掃描策略
1.嚴格控制心率<60次/分,穩(wěn)定心律,以保證低放射劑量掃描。雖然新的CT技術(shù)可以檢查較快心率(>60次/分),都可能相對降低影像質(zhì)量或提高輻射劑量。
2.根據(jù)患者體形決定
(1)球管電流(mA):可以使用自動電流調(diào)節(jié)方式。
(2)球管電壓(kV):常用的電壓為120kV。雖然現(xiàn)有的科研推薦對體重≤90kg的患者選擇100kV管電壓,對于體重>90kg的患者則通常選擇120kV,但是需要根據(jù)具體的CT設備和影像質(zhì)量要求決定。
3.新的CT重建算法可減少20%~30%的輻射劑量。這決定于CT設備的先進性。
4.根據(jù)臨床需要決定掃描方式和參數(shù):
(1)鈣化積分掃描:
門控螺旋掃描(65%~85% R-R間期)
影像時相:75%
層厚:2.5mm
視野:25cm
(2)冠狀動脈造影掃描:
門控螺旋掃描(55%~95% R-R間期)
影像時相:65%~85%間隔5%
層厚0.625mm
視野 <25cm
(3)冠狀動脈造影+左室射血功能掃描:
1)非門控螺旋掃描或門控劑量調(diào)節(jié)螺旋掃描
從多方面考慮降低放射劑量。
影像時相:
冠狀動脈造影65%~85%間隔5%
射血功能0~90%間隔10%
2)層厚:
冠狀動脈造影0.625mm
射血功能1.25mm
3)視野 <25cm
5.減低輻射劑量應權(quán)衡以下三者的關(guān)系:
(1)檢查給患者診療帶來的益處。
(2)未來隨機事件的潛在風險。
(3)過分降低輻射劑量可能導致圖像無法用于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