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節 創傷應激與創傷后應激障礙

在前面我們已提到負性生活事件(不良性生活事件)在特定的場合、特定發生的時間、對特定的人群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心身傷害,但這種傷害對當事人可以是暫時性的,許多受到創傷的個體恢復正常生活所需的時間并不長,一旦解除了外界的不良性生活事件的刺激,消除了機體自身的負向情感變化,加之當事人及時得到了社會支持系統的幫助,短時間內即可從創傷應激中解脫出來,使當事人能及時回到正常的生活次序和情緒穩定的狀態中。但如果負性生活事件持續高強度地存在,或當事人親身經歷了一些超乎尋常的災難性事件,如大地震、洪水、大礦難以及遭受過歹徒惡性襲擊、被奸污、目睹他人慘死等嚴重的創傷性體驗,則均可對當事人造成嚴重的精神創傷。甚至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一提到惡性事件的事發經過,就會使當事人產生嚴重驚嚇反應,這就是我們提到的創傷后應激障礙(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PTSD是創傷應激后延遲出現的一類精神心理障礙,它是指個體對創傷(不良刺激)等嚴重應激因素產生的一種異常的、對機體傷害極大的精神反應,也是一種延遲性、持續性的心身疾病。1980年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3版DSM-Ⅲ首次將PTSD定義為:暴露于超過正常人所能承受的創傷事件所表現的與創傷有關的插入性思維和記憶,持續地逃避創傷有關的刺激,與創傷有關的持續增長的警覺狀態。并將其列為焦慮障礙的一種,臨床表現主要為恐懼和害怕。創傷應激所引發PTSD的診斷標準在DSM-Ⅳ中也有所界定,明確了創傷應激的性質,包括①當事者親身經歷、耳聞目睹危及生命或生理功能完整的應激事件;②由該創傷應激誘發的驚恐、無助或嚴重驚嚇等反應。
人們對PTSD某些易感因素進行了研究,發現家族史、性別、個性特征、心理既往史、生理創傷史、生活環境影響、受教育程度以及某些與之相關的危險因素“候選”基因等,都可能成為PTSD的易感因素,但這些易感因素與PTSD的相互關系還有待進一步闡明。對PTSD神經生物學病理機制的研究揭示,PTSD患者體內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紊亂,內源性阿片肽、單胺類代謝產物、各種神經遞質(興奮性氨基酸、乙酰膽堿、一氧化氮)出現適時增減和靶向運動。無論是PET還是功能性磁共振(fMRI)的研究均提示,患者海馬與海馬旁回、杏仁核、內側前額葉區域均有某些異常變化,杏仁核是神經網絡系統的重要節點,起調節恐懼反射和非條件反射作用,且具有分辨潛在危險的能力。創傷應激條件下杏仁核的活性增強是神經影像學研究中的一致發現。目前對海馬的神經影像學研究主要針對海馬的結構變化,發現PTSD患者海馬體積與對照組比較縮小了8%左右,海馬主要參與陳述性記憶和新的記憶的儲存,海馬體積的縮小與PTSD患者的陳述性記憶的缺乏可能有關。最近一項結構磁共振研究也提示海馬體積縮小可能是PTSD的危險因素。這提示PTSD可能存在中樞神經系統(CNS)的病理生理基礎。因此,有人提出PTSD可能存在前額葉-杏仁核-海馬環路。前額葉調控杏仁核對驚恐刺激的過度反應,當前額葉功能減弱時,前額葉對杏仁核調控作用也減弱,導致杏仁核對驚恐反應過度增強,使神經環路上的海馬、海馬旁回也受到影響。動物實驗研究揭示,在創傷應激條件下,CNS雖未直接受損,但下丘腦、海馬區域的神經元可出現可塑性改變,、微循環障礙及神經纖維受損,這些區域可能是CNS應激反應敏感區。應該說對于精神創傷性事件,機體所有的組織器官都會發生相應的生理變化,其中神經-內分泌系統的應激變化總是發生在其他組織器官變化之前,但這種改變應該是在一定的可塑性變化范圍之內,在可塑性變化范圍即應激代償期可能有利于機體從容應對應激,不至于對機體造成傷害,但超出可塑性范圍即失代償期則對機體是有極大傷害的。動物實驗還發現,應激狀態下杏仁核、海馬、藍斑等處皮質類固醇、多巴胺、C-氨基丁酸、N-甲基-D-門冬氨酸受體及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表達異常,加深了我們對應激狀態發生紊亂時所導致的認知功能障礙機制的進一步認識。
PTSD發生的病理生理機制還可以通過大腦事件相關電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s,ERPs)來進行研究。ERP是從患者頭皮上記錄到的一種長潛伏期的神經誘發電位活動,它可以展現出腦神經細胞活動的整個認知過程。臨床上研究最多的是P300波,P300與大腦顳區、頂區和前額部腦區的皮質功能以及海馬的功能有關,根據潛伏期和起源的不同,可將P300分為P3a和P3b兩組波群。在非創傷性干擾刺激中,PTSD患者對中性靶刺激的P3b波幅降低,潛伏期有所延長,這反映了對非威脅因素的認知加工過程減弱。而在創傷相關特異刺激中,對中性靶刺激的P3b波幅有所增大,波幅增大程度與刺激強度相關,反映出PTSD患者在被威脅因素干擾的情況下,電位反應增大,同時在創傷相關刺激下的認知加工過程也增強。P3b波幅增高也可反映出面對創傷應激的焦慮增加,警覺性增強。與同樣有創傷暴露的非PTSD個體相比,PTSD患者的P3a波幅增高,提示PTSD患者偏向注意創傷相關性刺激。P300的檢測結果提示,在創傷相關性刺激情景下,對中性刺激的信息加工是增強的。這反映了神經解剖功能和情緒刺激編碼的相互關系。對PTSD患者ERP的其他成分也有一些研究報道,但各項研究的結論還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證實。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岛县| 彭阳县| 祥云县| 开阳县| 宁安市| 常熟市| 定日县| 巴马| 金坛市| 乌审旗| 贵阳市| 周口市| 韶关市| 高雄县| 灌南县| 界首市| 无锡市| 太仆寺旗| 莒南县| 榆树市| 永济市| 肃宁县| 阿克陶县| 资溪县| 呼玛县| 中宁县| 西峡县| 金秀| 盐边县| 柘城县| 关岭| 北碚区| 定州市| 益阳市| 新昌县| 成都市| 星座| 余干县| 靖安县| 墨竹工卡县| 攀枝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