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傷后應激障礙
- 王慶松 譚慶榮
- 2043字
- 2019-12-27 12:11:36
第六節 對應激的處置方法
由于應激反應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客觀地存在,對人們的心身健康以及社會的穩定性都將產生極大的影響。因此,有必要對應激處境采取對策進行干預,盡量引導良性應激因素對人們的激勵,避免不良應激因素對機體健康的不利影響。對應激的處置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大自然、社會應激現象的思想準備
人們生活在變幻莫測的大自然環境中,生活在萬象眾生的社會環境中,隨時都面臨著大自然和社會發出的各種挑戰,各種應激因素不斷地發生,人們也在不斷地應對、不斷地克服各種應激而改造著大自然、促使社會向前發展。縱觀社會歷史的變遷,人類社會的發展是離不開大自然和社會應激性環境的。既然應激因素在社會環境中隨時存在,我們就要充分做好隨時面對應激性環境挑戰的思想準備,在突發性應激事件中,有無充分的思想準備是大不一樣的。我們要做到有備無患,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就能使突發性應激事件造成的損失減小到最低程度。
(二)作好自我調節、保持內環境穩定
世界衛生組織對現代健康的定義是:健康不僅僅是機體沒有疾病,而是軀體、心理和社會功能都處于至臻完善、良好的一種狀態。說明一個人不但要有強壯的體魄,更需要有穩定的心理狀態和善于處世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在緊張、繁忙的生活、學習中作好自我調節,做到有張有弛,保持內環境的穩定,減少生活中各種應激帶來的壓力,提高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
(三)積極參加社會實踐
一個人如能經常在充滿各種應激因素的社會實踐中磨煉自己,就能不斷積累處置應激環境的經驗,提高自己適應各種應激的閾值水平,同一應激事件,不同的人其反應是不一樣的,關鍵就在于個人的整體素質和經驗,而素質和經驗是可以通過鍛煉來強化的。一個人只要經常實踐、不斷學習、善于總結,就能在突發的應激事件中做到遇事不驚、險中求穩、穩中求勝。而極少參加社會實踐的人,在突發的應激事件中,則必然驚慌失措、亂中出險而致成大禍。
(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價值觀能真實地反映出一個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也能決定一個人對突發應激事件作出什么樣的認知和評價,不同的價值觀,對事件就有不同的評價,也就會引起不同的應激反應和結果。正確的價值觀能使人顧全大局,善于解決應激事件中的各種困難和矛盾。在突發的災難性事件環境中使人能樹立起堅定必勝的信念,它可以使受災人員在救助人員到來之前不失去信心。在處理家庭環境因素(父子關系、婆媳關系)和社會環境因素(鄰里關系、同事關系、上下級關系)時更顯得尤為重要。
(五)發揮社會支持系統的調節作用
家庭社會支持系統,是指當個人遇到突發的不良性應激事件或困境時,他的家庭成員、親戚朋友、他所在的工作單位、黨團組織、工會婦聯以及其他一些社會團體、福利組織,或當地政府部門等給予物質上的支持,特別是給予精神上、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
在一項社會支持與分娩后并發癥的研究中發現,單獨研究妊娠、生活事件、社會支持時,三者之間的關聯并不明顯,而將三者聯系在一起進行分析時,則會發現社會支持少的一組患者90%會出現并發癥,而社會支持多的一組患者則只有33%出現并發癥。說明在個體遇到突發應激事件時,善于調節自我固然重要,但離開群體、離開家庭社會支持網的幫助,是不可能真正應對好社會應激環境的。一個人在絕境中如能及時得到他人的幫助,特別是在精神上的幫助和支持,就能使他萌發出十倍的動力,百倍的信心,產生出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家庭、社會支持系統可以說是一個立體多維的結構,它包括了物質上的支持、道義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支持,這些多維的家庭、社會支持系統對個人的創傷應激反應能起到極大的緩沖作用,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軀體與精神上的應激創傷。
(六)求醫問診
在應激反應中,每一個人都在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和手段來進行減壓,以盡快脫離不良性的應激環境。如通過積極努力和自我調節仍不能擺脫困境時,或已出現一些疾病先兆,特別是出現自己無法解決的心理問題時,一定要積極地尋求心理咨詢,進行心理治療和干預,防止受到嚴重的心理創傷和不應有的生理性疾病。
(七)政府行為
在大自然災害(海嘯、地震、火災、洪災)、各種突發災難事故(車禍、房屋垮塌、礦難)、傳染病(SARS、禽流感)流行的時期,各級政府進行積極救助是非常必要的。政府部門管理范圍寬、協調能力強、資金及物質來源充足,對災后的群眾轉移,災民生活問題和醫療問題的解決,清理和保護災難現場的國家財產,恢復生產、生活設施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國家在2006年1月8日公布了《國家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該預案總結了歷次災難事件的救治經驗,并借鑒國外的一些成功作法,將突發公共事件分為四大類: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預案的實施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突發公共事件對受災群眾所造成的危害,保護了受災群眾的生命財產,維護了國家的安全和社會穩定。從應激的層面分析,各級地方政府實際上是一個范圍廣泛的、非常重要的社會支持系統,各級政府的救助行為對創傷應激環境中人們的精神、心理狀態起到了重要的穩定、減壓、緩解調節的作用。
(吳渝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