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鄒志為老中醫臨證治驗
- 曾志 劉凌鷹
- 1218字
- 2020-07-08 17:20:36
中西醫結合搶救急性心肌梗死1例肝利膽湯治療慢性膽囊炎
一、病例簡介
陳某,男,57歲,1993年5月28日因心前區劇烈疼痛入院。
查體:體溫36℃,脈搏6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壓90/80mmHg,神志清晰,精神疲乏,呈急性重病容,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靈敏,頸軟,胸廓對稱,雙肺呼吸音清晰,未聞及干濕啰音。心率64次/分,心律整齊,無雜音。脊柱四肢無畸形,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實驗室檢查:紅細胞4.10×10 12/ L,白細胞11.4×10 9 /L,中性粒細胞79%,淋巴細胞18%,嗜酸性粒細胞3%,鉀2.67mmol/L,鈉144mmol/L,氯116mmol/L,鈣2.61mmol/L,尿素氮5.03mmol/L,碳酸氫鹽24mmol/L,谷草轉氨酶41IU/L,乳酸脫氫酶258IU/L,肌酸磷酸激酶164IU/L。心電圖:急性前間壁心肌梗死。入院中醫診斷:真心痛。西醫診斷:急性心肌梗死?;颊呷朐?小時后病情進一步加劇,心前區劇烈疼痛放射至背部,血壓70/45mmHg,冷汗淋漓,四肢冰冷,惡心嘔吐頻作,病情危重,屬心源性休克。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進行搶救。
二、治療經過
加強護理,絕對臥床休息,保持大便通暢。中高流量供氧,硝酸甘油靜滴擴張冠脈,并給能量合劑,鉀鎂極化液,果糖靜滴;心前區劇痛時肌注杜冷丁,血壓下降時予以多巴胺靜滴,煩躁時給予安定。患者入院2天后,心前區劇痛仍未能緩解,大汗淋漓,脈象微細沉弱,舌質淡,四質冰冷,病情殆危。中醫辨證屬于亡陽之候。治以溫陽益氣、回陽救逆合活血化瘀之法。
處方:制附子12g,干姜10g,炙甘草10g,紅參10g(另燉),當歸10g,白芍15g,川芎6g。每天1劑,連服4天。
患者入院7天后,心前區疼痛明顯減輕,已無大汗淋漓,血壓100/70mmHg,口干苦,舌質轉紅,苔黃膩,有痰,脈弦有力。中醫辨證為陽氣回復,證已轉化為痰熱與瘀血痹阻心脈。治以清熱化痰兼活血化瘀法。
處方:丹參30g,郁金15g,降香15g,姜半夏10g,桃仁8g,黃芩10g,瓜蔞皮12g,紅花6g,赤芍15g,當歸5g,川芎5g,葛根25g。每天1劑,連服3天。
患者入院9天后,日間自覺心前區仍有隱痛,晚上未發生絞痛,舌質淡紅,光嫩苔凈,脈象細弱,血壓120/80mmHg。中醫辨證屬于氣陰兩虛,心血瘀阻。治以補氣益陰活血化瘀法。
處方:桃仁8g,紅花6g,當歸10g,赤芍15g,川芎6g,生地30g,丹參30g,五味子6g,太子參25g,麥冬10g,降香15g,姜半夏10g。每日1劑,連服6日。
患者入院11天后,心前區絞痛完全消失,唯覺頭暈、氣短、聲音低怯,舌光紅,苔凈,脈象細澀。中醫辨證屬氣血虧虛,心血瘀阻。治以補氣養血兼活血化瘀法以善后。
處方:八珍湯加黃芪、丹參、紅花、降香等。每日1劑,連服8天。
住院29天治愈出院。復查心電圖示:陳舊性心肌梗死。
三、體會
心肌梗死屬于中醫真心痛范疇,從本病例的辨證治療來看,真心痛在亡陽階段應治以溫陽益氣、回陽救逆法;屬于痰熱內蘊階段應治以清化痰熱法;病至后期階段呈現氣陰兩虛,治當益氣養陰法;倘若屬于氣血兩虛時,應治以補氣養血法。然而心肌梗死總屬心血瘀阻,因此活血化瘀法貫穿著整個治療過程。由此可見,心肌梗死的中醫治療不能一方到底。癥狀轉變,方法也要變,這就是中醫的隨證施治。該患者隨訪3年未見復發,仍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