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再版前言

20世紀50年代初,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中醫首次由民間進入國家機構,當時的京都廣安門,全國各地名醫云集,組建了內科、眼科、兒科、骨科、高干外賓門診等科室,堂堂正正地開展中醫學術研究,開創了中醫學術研究的一代新風。作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以蒲輔周、冉雪峰、杜自明等領銜的21位名醫,趙金鐸老師是其中之一。

趙金鐸老師(1916—1990),河北深澤人,全國著名中醫內科專家。曾任中醫研究院醫史研究室副主任、廣安門醫院副院長等職務。趙老一生勤于治學,主編多部著作。他根據中醫學科的特點,確立中醫鑒別診斷學,使中醫基礎與臨床之間產生了一個新的邊緣學科,在中醫診斷學與中醫臨床學的結合上開辟了一個新的探索領域,繁榮了中醫學術,填補了中醫鑒別學科上的空白。他精于內科疑難病的辨治,善于攻克疑難,自出機杼。

趙老的一生具有傳奇色彩,在抗日戰爭時期民族危亡、華北淪陷之際就參加了革命,無償捐贈藥鋪,無償救治傷病員,他的一生是醫學與革命相結合的一生。由于長期的革命生涯形成的性格豪爽、耿直,他一生為中醫吶喊。在20世紀80年代初中醫學術低迷、百廢待興之際,他高瞻遠矚,偕同路志正、謝海洲老師,三老鼎力在廣安門醫院創建內科研究室,身體力行恢復中醫查房、中醫會診制度,創建中醫病歷書寫格式與內容,開創中醫風濕病科研。雖然內科研究室發生了變化,但趙老創建和恢復的中醫特色和舉措在廣安門醫院得到了一定的延續。他主導創建的中醫病歷書寫格式與內容,就是現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向全國中醫醫療機構推廣實行的最早范本。內科研究室延續的風濕病科,已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重點學科。內科研究室培養的人才,均成為中醫屆的學術帶頭人和骨干。

我們永遠懷念趙老,每當看到趙老的遺著、論文等,趙老當年查房、門診、教學的身影好像就在眼前。2015年10月25日,適逢中國中醫科學院建院60周年,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北京市中醫藥學會、北京順天德中醫醫院、中華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分會承辦,舉行了“著名中醫學家趙金鐸教授100年誕辰紀念及學術研討會”,冀以弘揚趙老對中醫的奉獻精神,銘記趙老對中醫的功績,傳承趙老的學術思想。

借此之機,我懷著對先師無限崇敬和感恩的心情,重新收集了趙老的所有學術資料,將已出版30余年的《趙金鐸醫學經驗集》進行修訂整理。

此次修訂,首先將原書稿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臨證經驗,主要是原書稿有論有案的內容部分;另一部分為醫論醫話,主要是原書稿只談理論的內容部分。

臨證經驗部分增加了“治頭痛五法”“少陽膽郁頭痛治驗”“310例血管神經性頭痛的辨證論治與分析”“過敏性哮喘治驗”“肺心病(右心衰竭合并感染)治驗”“肺性腦病治驗”“消渴治驗”“尿毒癥治驗”“克羅恩病治驗”“病毒性壞死性淋巴結炎治驗”“破傷風治驗”“梅核氣治驗”“陽痿遺精治驗”14篇,其中“破傷風治驗”為趙老親自撰寫的手稿,我一直珍藏至今,收入本集首次發表。

醫案醫話部分增加了“漫話治郁與疏肝”“小議溫膽湯”“論溫病治療養陰保津之重要性”“論癥狀鑒別診斷”“腎炎治重濕熱”“陰竭陽厥,至虛有盛候”“陽極似陰,大實有羸狀”“用藥須謹察利弊”8篇。

其次是增加了“習醫治學路”“經驗方”“永恒的紀念”三個部分。原序、跋保留。

跟隨過趙老的弟子李炳文、程昭寰、舒萌達、劉寶生撰寫了部分書稿,由我最后統一編輯整理成冊。根據出版社的建議,本次修訂將書名更改為《趙金鐸臨床經驗集》。

首屆國醫大師路志正老師為本書作序,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書法家王慶其先生題寫書名,奉獻墨寶,在此謹表由衷的謝忱!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朱建貴

丁酉孟春于北京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岫岩| 古浪县| 宁陵县| 鄯善县| 双流县| 蒙阴县| 汾阳市| 疏勒县| 奉节县| 常熟市| 宕昌县| 鄱阳县| 玉门市| 上高县| 宝兴县| 壶关县| 麻江县| 唐海县| 灵川县| 石景山区| 监利县| 秦安县| 彰化市| 南汇区| 尖扎县| 南充市| 察隅县| 通渭县| 沾益县| 蕉岭县| 丰都县| 峡江县| 上犹县| 会同县| 屏山县| 泰顺县| 资源县| 会昌县| 香河县| 马龙县| 海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