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版序
我于1956年初由四川重慶中醫進修學校來首都,參加中醫研究院內科研究所第一治療室門診工作,始識趙老金鐸。當時由全國征調來京的西醫大夫須學習中醫基本理論,趙老為彼等講授,言簡意賅,聽者欽佩。其后因工作需要,趙老或任門診醫療兼會診住院疑難危重患者,或為來京外賓、醫家介紹中醫學的整體療法。總之,趙老為中醫研究院的籌備、建設及發展做了許多工作,成績斐然可觀。
我院在上級部門領導下,決定編寫《中醫癥狀鑒別診斷學》《中醫證候鑒別診斷學》及《中醫疾病鑒別診斷學》,由各地醫療機構分工合作,均由趙老總其成。第一部《中醫癥狀鑒別診斷學》已于1984年出版,趙老在“前言”中說:“癥狀鑒別診斷,就是運用中醫的基本理論和辨證方法,對癥狀進行分析,分析同一癥狀在不同證候中出現的特點,以及同一癥狀可能在哪種證候中出現……例如舌麻這一癥狀,有‘血虛舌麻’‘肝風舌麻’‘痰阻舌麻’等證候。”按上述三種舌麻,各有兼癥可資辨別。因此該書關于癥狀鑒別診斷之論述,對提高城鎮鄉村中醫辨證論治水平做出了可貴貢獻。
趙老治療中風、咳嗽、肺心病、胃脘痛、消渴、痿痹、婦人調經等病經驗豐富,每有良效。試以咳嗽為例,略述我的淺見。外感咳嗽有風寒、風熱、燥熱之不同,內傷咳嗽有痰濕、肝火之差異。風寒咳嗽宜疏風散寒,風熱咳嗽宜清熱宣肺,燥熱咳嗽宜清肺潤燥。內傷咳嗽,痰濕犯肺者宜燥濕化痰,肝火犯肺者宜平肝降火。至于久咳不愈成為肺氣腫者,往往難以根治。以上所舉,均是常規治療,無突出經驗可言。趙老治咳七法,乃治咳經驗之結晶,遵古中有創新,創新中有根據,即此一篇,已可見趙老學術經驗并擅勝場,不愧為現代名老中醫矣。趙老之書即將付梓,囑為序言以留紀念,爰拉雜言之如上。
時在農歷甲子孟冬
武林 沈仲圭謹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