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喘 證
一、概念
喘證是指由于感受外邪、痰濁內蘊、情志失調而致肺氣上逆,或久病氣虛、腎失攝納,以呼吸困難,甚則張口抬肩,鼻翼煽動,不能平臥等主要癥狀的一種常見病證。西醫學的肺炎、喘息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心源性哮喘等均可參考本節辨證施治。
二、診斷要點
(一)診斷依據
1.以氣短喘促,呼吸困難,呼多吸少,甚至張口抬肩,鼻翼煽動,不能平臥,口唇發紺為特征。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癆、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勞累而誘發。
3.體格檢查見三凹征、呼吸音減低,可聞及干、濕性啰音或哮鳴音;或見肝大、下肢浮腫、頸靜脈怒張。
4.可做血常規檢查,并可做血清鉀、鈉、二氧化碳結合力和心電圖檢查,必要時做血氣分析及心肺功能測定。
(二)鑒別診斷
1.哮病 見“哮病”相關內容。
2.氣短 喘證與氣短同為呼吸異常,喘證呼吸困難,張口抬肩,搖身擷肚,實證氣粗聲高,虛證氣弱聲低;短氣亦即少氣,主要表現為呼吸淺促,或短氣不足以息,似喘而無聲,亦不抬肩擷肚。
三、辨證論治
(一)治療原則
喘證應分清虛實邪正,實喘治肺,以祛邪利氣為主。區別寒、熱、痰、氣的不同,分別采用溫化宣肺、清化肅肺、化痰理氣的方法。虛喘以培補攝納為主,或補肺,或健脾,或補腎,陽虛則溫補之,陰虛則滋養之。虛實夾雜,寒熱互見者,當按具體情況分清主次,權衡標本,辨證選方用藥。
(二)分證論治
1.實喘
(1)風寒閉肺證
證候:喘息,胸部脹悶,咳嗽,痰多稀薄色白,兼有頭痛,鼻塞,無汗,惡寒,或伴發熱,口不渴,舌苔薄白而滑,脈浮緊。
治法:疏風散寒,宣肺平喘。
代表方:麻黃湯。
基本處方:麻黃9g,桂枝15g,杏仁10g,炙甘草10g。
(2)痰熱遏肺證
證候:喘咳氣涌,胸部脹痛,痰多黏稠色黃,或痰中帶血,伴胸中煩熱,身熱,有汗或無汗,渴喜冷飲,面紅,咽干,尿赤,或大便秘結,苔黃或膩,脈滑數。
治法:清泄肺熱,化痰平喘。
代表方:桑白皮湯。
基本處方:桑白皮20g,半夏10g,蘇子10g,杏仁15g,浙貝母10g,黃芩10g,黃連10g,梔子10g,生姜10g。
(3)痰濁阻肺證
證候:喘而胸滿悶窒,咳嗽痰多,痰白黏膩,咯吐不利,兼有嘔惡納呆,口黏不渴,苔厚膩,脈滑。
治法:化痰降逆,理肺平喘。
代表方:二陳湯合三子養親湯。
基本處方:半夏15g,陳皮10g,茯苓15g,炙甘草6g,蘇子10g,白芥子10g,萊菔子10g。
(4)水凌心肺證
證候:喘咳倚息,難以平臥,咯痰稀白,心悸,面目肢體浮腫,小便量少,怯寒肢冷,面唇青紫,舌胖暗,苔白滑,脈沉細。
治法:溫陽利水,瀉肺平喘。
代表方:真武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
基本處方:炮附子15g,白術10g,茯苓15g,白芍10g,生姜10g,葶藶子10g,大棗6g。
(5)肝氣乘肺證
證候:每遇情志刺激而誘發,發時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氣憋,胸悶胸痛,咽中如窒,或失眠心悸,平素常多憂思抑郁,苔薄,脈弦。
治法:疏肝解郁,降氣平喘。
代表方:五磨飲子。
基本處方:烏藥15g,沉香15g,檳榔15g,枳實10g,木香10g。
2.虛喘
(1)肺氣虛證
證候:喘促短氣,氣怯聲低,喉有鼾聲,咳聲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風,舌質淡紅,脈弱。
治法:補肺益氣。
代表方:補肺湯合玉屏風散。
基本處方:人參20g,黃芪20g,熟地黃15g,五味子15g,紫菀15g,桑白皮15g,白術10g,防風10g。
(2)腎氣虛證
證候:喘促日久,氣息短促,呼多吸少,動則喘甚,氣不得續,小便常因咳甚而失禁,或尿后余瀝,面青肢冷,舌淡苔薄,脈微細或沉弱。
治法:補腎納氣。
代表方:金匱腎氣丸合參蛤散。
基本處方:桂枝15g,附子15g,熟地黃15g,山萸肉10g,山藥15g,茯苓10g,丹皮10g,澤瀉10g,人參15g,蛤蚧10g。
(3)喘脫證
證候:喘逆劇甚,張口抬肩,鼻翼煽動,端坐不能平臥,稍動則喘劇欲絕,心慌動悸,煩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四肢厥冷,脈浮大無根,或見結代,甚或脈微欲絕。
治法:回陽固脫,固攝腎氣。
代表方:參附湯合黑錫丹。
基本處方:人參20g,炮附子15g。黑錫丹1.5g,用姜湯或淡鹽水送服,每日2次。
四、中醫適宜技術治療
(一)針刺療法
取穴:定喘、膻中、肺俞、大椎、合谷。體虛畏寒加足三里、腎俞,痰多加豐隆,咳嗽頻繁加天突。
操作:常規進針,其中膻中順經斜刺0.5~1寸,肺俞45°向脊柱方向斜刺1寸左右,其他穴位常規針刺1寸左右,手法皆用補法。每日1次,10~15次為1療程。
(二)艾灸療法
選取部位:背部足太陽膀胱經、督脈和小腹部。
操作:根據患者不同的部位選取不同的體位,先在經脈上用溫姜汁涂抹,然后鋪上厚度為1cm左右的絞碎且加熱過的溫生姜蓉,然后再加上點燃的艾灸盒。每個部位的施治時間為40分鐘左右。注意艾灸溫度的控制及其他部位皮膚的保暖,施灸后注意避風寒、少食寒涼的食物。
(三)中藥霧化吸入療法
配藥:炙麻黃15g、石膏15g、黃芩10g、蘇子10g、款冬花15g、炙桑白皮15g、地龍10g、白果10g、半夏10g、葶藶子10g、丹參10g、女貞子10g、枸杞10g。水煎后霧化吸入。
五、藥膳食療
(一)魚腥草豬肺湯
適用于痰熱遏肺證。
原料:魚腥草30g,紅棗4枚,豬肺250g。
制法:豬肺反復清洗干凈,切塊,放入鍋中爆干水分,再放入水中漂洗,擠干水后再次放入鍋中,加水適量,下紅棗,文火煮至豬肺熟后,下魚腥草,再煮20分鐘左右,調味食用。
(二)蛤蚧豬肺湯
適用于虛喘證。
原料:蛤蚧半只,豬肺100克。
制法:蛤蚧與豬肺洗凈后同煮,服用湯水,每周1次。
(三)川貝雪梨粥
適用于肺虛證。
原料:雪梨2個,川貝母10g,粳米50g。
制法:先將雪梨洗凈搗碎取汁,川貝母研細末,粳米煮稀粥。粥將熟時,加入梨汁與川貝母末,稍煮即成。
六、運動與情志治療
(一)運動療法
緩解期可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有助于預防喘病的發生。讓患者放松,經常進行縮唇呼吸的練習。幫助患者咳嗽、用力呼氣以促進分泌物的清除。
(二)情志療法
平素宜調暢情志,因情志致喘者,尤須怡情悅志,避免不良情緒的刺激。喘證患者多病情纏綿,反復發作,情緒易焦慮抑郁,應做好開導工作,解除患者的顧慮,鼓勵患者的多參加社交活動,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七、預防與保健
慎風寒,戒煙酒,飲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及甜黏肥膩之物。喘病發作時,應臥床休息,或取半臥位休息,充分給氧。密切觀察病情的變化,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避免理化因素的刺激。
(劉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