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哮 病
一、概念
哮病是由于稟賦異常,遇誘因或感邪引發,以致肺失肅降,痰阻氣道,氣道攣急所致的發作性疾患。發作時以喉中哮鳴有聲,呼吸氣促困難,甚則喘息不能平臥為主要表現。常見于西醫的支氣管哮喘、哮喘性支氣管炎、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引起的哮喘等。
二、診斷要點
(一)診斷依據
1.多與先天稟賦有關,家族中有哮病史。常因氣候突變、飲食不當、情志失調、勞累等因素誘發,呈反復發作性。
2.發作時喉中哮鳴有聲,呼吸困難,甚則張口抬肩,不能平臥,或口唇、指甲紫紺。發作前多有鼻癢、噴嚏、咳嗽、胸悶等先兆。
3.兩肺可聞及哮鳴音,或伴有濕啰音。
4.血嗜酸性粒細胞可增高;痰液涂片可見嗜酸細胞;胸部X線檢查一般無特殊改變,久病可見肺氣腫征。
(二)鑒別診斷
1.喘證 哮病和喘證都有呼吸急促、困難的表現。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聲響言,喉中哮鳴有聲,是一種反復發作的獨立性疾?。淮笟庀⒀?,為呼吸氣促困難,是多種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個癥狀。
2.支飲 支飲亦可表現痰鳴氣喘的癥狀,大多由于慢性咳嗽經久不愈,逐漸加重而成氣喘,病勢時輕時重,發作與間歇的界限不清,以咳嗽和氣喘為主。哮病則間歇發作,突然起病,迅速緩解,喉中哮鳴有聲,輕度咳嗽或不咳。
三、辨證論治
(一)治療原則
發時治標、平時治本為基本原則。發時攻邪治標,祛痰利氣,寒痰宜溫化宣肺,熱痰當清化肅肺,寒熱錯雜者,當溫清并施,表證明顯者兼以解表,屬風痰為患者又當祛風滌痰。反復發作者,正虛邪實,均需兼顧。發生喘脫危候,當急予扶正救脫。平時應扶正治本,陽氣虛者應予溫補,陰虛者應予滋養,分別采用補肺、健脾、益腎等法。
(二)分證論治
1.發作期
(1)寒哮證
證候:呼吸急促,喉中哮鳴有聲,胸膈滿悶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暗帶青,口不渴或渴喜熱飲,天冷或受寒易發,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脈弦緊或浮緊。
治法:溫肺散寒,化痰平喘。
代表方:射干麻黃湯。
基本處方:射干15g,麻黃15g,細辛3g,紫菀10g,款冬花10g,半夏10g,五味子15g,生姜10g,大棗9g。
(2)熱哮證
證候:氣粗息涌,喉中哮鳴,胸高脅脹,咳嗆陣作,咯痰色黃或白,黏濁稠厚,排吐不利,煩悶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飲,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或滑數。
治法:清熱宣肺,化痰定喘。
代表方:定喘湯。
基本處方:白果15g,麻黃15g,桑白皮10g,款冬花10g,半夏10g,杏仁10g,蘇子10g,黃芩10g,甘草6g。
2.緩解期
(1)肺虛證
證候:氣短聲低,咯痰清稀色白,面色白,平素自汗,怕風,常易感冒,每于發前噴嚏頻作、鼻塞流清涕,舌淡苔白,脈細弱或虛大。
治法:補肺固衛。
代表方:玉屏風散。
基本處方:黃芪30g,防風15g,白術15g。
(2)脾虛證
證候:平素痰多,倦怠乏力,脘腹脹滿,食少便溏,面色萎黃,舌質淡,苔薄膩或白滑,脈沉緩或弱。
治法:健脾化痰。
代表方:六君子湯。
基本處方:黨參20g,白術15g,茯苓15g,陳皮10g,法半夏10g,炙甘草6g。
(3)腎虛證
證候:平素短氣息促,動則為甚,吸氣不利,腰酸腿軟,腦轉耳鳴?;蛭泛洌嫔n白,舌淡苔白,質胖嫩,脈沉弱;或顴紅,煩熱,汗出黏手,舌紅苔少,脈細數。
治法:補腎納氣。
代表方:七味都氣丸。
基本處方:熟地黃10g,山萸肉10g,山藥10g,澤瀉10g,丹皮10g,茯苓15g,五味子10g。腎陽虛加附子15g、肉桂5g、鹿角片6g;腎陰虛加沙參15g、麥冬15g、生地黃10g、當歸10g。
四、中醫適宜技術治療
(一)針刺療法
1.體針
(1)實哮
取穴:膻中、孔最、肺俞、尺澤、氣海俞、三焦俞、大椎。
操作:常規進針,膻中應順經斜刺做補法;孔最、尺澤做瀉法;肺俞、氣海俞、三焦俞皆為背俞穴,針刺時要斜刺、淺刺,手法皆用捻轉補法。留針20分鐘(如若使用電針,請調至疏密波),每日1次。
(2)虛哮
取穴:太淵、足三里、曲池、風門、肺俞、大椎、豐隆、定喘。
操作:常規進針,太淵、足三里、風門、肺俞、大椎皆用補法,曲池、定喘用平補平瀉法,豐隆用提插瀉法。留針20分鐘左右,每日1次。
2.耳針
(1)發作期
取穴:定喘、內分泌、皮質下。
操作:毫針淺刺,強刺激,留針30分鐘,每日治療1~2次。
(2)緩解期
取穴:脾、腎、內分泌、肝、皮質下、交感。
操作:毫針淺刺,中等強度刺激,留針20分鐘,每日治療1~2次,或者用王不留行貼壓,3日1次。
(二)艾灸療法
選取部位:背部足太陽膀胱經和督脈。
操作:患者俯臥位,先在經脈上用溫姜汁涂抹,然后鋪上厚度為1cm左右的絞碎且加熱過的溫生姜蓉,然后再加上點燃的艾灸盒。施治時間為40分鐘左右。注意溫度控制在患者適合的范圍內,并注意其他部位皮膚的保暖。施灸后注意要避風寒,少食寒涼的食物。
(三)拔罐療法
選取部位:背部足太陽膀胱經。
操作:根據患者體型,選取大小合適的火罐,用排罐留罐法進行施治,施治時間為10分鐘,3日1次。
五、藥膳食療
(一)干姜茯苓粥
適用于寒哮證。
原料:干姜5g,茯苓20g,甘草10g,粳米120g。
制法:將干姜、茯苓、甘草煎汁去渣,與粳米同煮成粥。
(二)鮮蘆根粥
適用于熱哮證。
原料:鮮蘆根20g,竹茹10g,桑白皮10g,粳米120g。
制法:將蘆根洗凈切碎,前三味同煮,去渣取汁,與粳米同煮成粥。
(三)白果豬肺湯
適用于肺虛證。
原料:白果10g,豬肺100g。
制法:燉湯服用。
六、運動與情志療法
(一)運動療法
發作期以休息為主;緩解期可參加乒乓球、羽毛球、爬山等運動以增強心肺功能、增強體質,以減少支氣管哮喘的發作。運動強度控制在運動時的最高心率為170減去年齡數字的水平,主觀感覺以稍感氣急、尚能言談為宜。
(二)情志療法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不良情緒的影響;勞逸適當,防止過度疲勞。
七、預防與保健
1.注意氣候變化,避免受寒,防止外邪誘發。避免異常氣味、灰塵、花粉等的刺激,積極戒煙。避免接觸可誘發哮喘的各種因素及過度勞累。
2.飲食宜清淡,節厚味,忌生冷、辛辣、肥甘之品。平時可常服用玉屏風散、腎氣丸等藥物,以扶正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