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忘初心: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永葆朝氣(增訂本)
- 黃相懷等
- 1873字
- 2020-05-09 18:37:30
三、不斷增強指導思想的親和力
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曾指出:“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任何一種理論,無論多么科學,多么正確,一旦遠離人民群眾,不為人民群眾所掌握,就無法成為人民群眾手中強大的思想武器,就無法說服人民群眾,無法親近群眾,從而也就失去了其意義所在,變成了純粹的書齋里的學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發展的基本路徑,是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中國改革開放實際相結合,而這個結合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廣大人民群眾從思想上接受并在行為中踐行的過程,因此,滲透、影響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行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在理論品格和原則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只有為廣大人民群眾真正掌握和運用,才能深刻影響實踐;而廣大人民群眾的認知、評價和實踐結果,又反過來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創新發展的不竭動力,這是一個雙向互動、相互加強的過程。正是在這一有機互動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中國改革開放偉大實踐同生共長,水乳交融,成為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
中國共產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思想上脫離群眾,是我們黨脫離群眾最有可能發生的首要危險。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中,始終特別重視重大戰略思想的理論宣傳普及工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已經走過了40年的歷程,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理念、主要內容和具體提法,已深深鐫刻在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為全黨全國人民廣泛認知、理解和傳播,在認可度、覆蓋面和影響力方面已經達到了相當廣泛的程度。“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中國夢”等具有時代標志性的政治思想口號,即便是處于最偏遠落后地方的人們,也都明白其內涵,都能夠從中感受到巨大的鼓舞力量。
伴隨著改革開放進程,中國的經濟社會結構出現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出現了多樣化的趨勢,與之相適應,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社會思想文化呈現出多樣、多元、多變的特點。社會思想意識環境的變化,反映在黨內,必然會對黨員干部的思想狀況造成較大的影響:部分黨員干部黨性意識淡薄,淡忘了黨的性質、宗旨、使命,以及黨的綱領和任務;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理解不深,對社會發展現狀了解不夠,對社會主流和積極因素認可不高,從而對黨的事業喪失信心,或耽于享樂、沉迷于權力,或滿腹牢騷,不能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黨的理論武裝工作,主要就這些薄弱、淡化乃至負面的思想情緒進行有針對性的批駁、教育和強化。
有一種看法認為,理論武裝工作是一種“虛”的工作,它既不投入任何實際的物質性的材料,同時也不產出任何實際的物質性的東西,因而對理論武裝工作大加抵觸、抵制。形成這樣一種看法,原因不在理論武裝工作自身,而在于做理論武裝工作的人,他們沒有恰當地把握理論武裝工作的定位,認為理論武裝工作僅僅是“聽報告,念文件,寫體會”。實際上,理論武裝工作完全可以“虛功實做”,成為一種很“實”的工作。突出的一條,就是“與中心工作結合起來,不搞兩張皮”,以活動的開展促進工作的開展,以工作的實績檢驗活動的成績,從而使得理論武裝工作扎扎實實地落地生根、實實在在地取得效果。“不搞兩張皮”是極其寶貴的理論武裝工作經驗,今后我們還要牢牢把握這一條。
實際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是自說自話、閉門造車的理論說教,而是中國共產黨人在對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回答中形成發展起來的具有高度的理論創造性和強烈的現實針對性的科學理論。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這一優勢,著力解答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關心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是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的寶貴經驗和成熟做法。《理論熱點面對面》等優秀讀物接連不斷地推出,解答了人民群眾的疑問困惑,對于人們正確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實,起到了有益的作用;積極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逐步形成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使黨的理論創新成果轉化為強大的思想之力。正是在宣傳普及的大眾化過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親和力得到了最充分的強化和展現,廣大干部群眾從感情上與之接近,從內心深處愿意對其接納,黨的指導思想也就為他們真學真信、真懂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