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十三五”時期深化合作的趨勢和目標

以建設廣東自貿區為契機,以推進服務貿易自由化為主線,采取“重點突破,點面結合,以點帶面,整體推進”的策略,依托橫琴、前海和南沙三個粵港澳合作示范區,創新合作體制和機制,提供可以全面復制和推廣的經驗,然后在全省推廣。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廣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打造優質營商環境,形成與港澳相匹配的營商模式與規則;在企業設立經營許可、人才引進、產權等方面實行一站式服務,為港澳提供適宜創業發展的軟環境。爭取率先在粵港澳示范區內實現三地法律制度和相關規則的對接,充分借鑒港澳法律制度中與營商環境直接相關的商事、民事、契約法律,探索推進與港澳在法律制度、商事仲裁等方面的合作,加快推進與港澳商事調解機制的對接,待時機成熟爭取向全省進行推廣。逐步構建粵港澳現代服務業分工體系,加快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建設。加強社會和生態環境領域合作,使合作成果惠及三地民生,構建粵港澳民眾的共同家園。

(一)“十三五”時期粵港澳合作發展趨勢

1.經貿合作不斷深化

服務貿易快速增長,服務業合作的重要性不斷提升,服務貿易自由化成為粵港澳深化經貿合作的重點。廣東與港澳雙邊服務貿易額均保持快速增長,服務業合作將成為未來粵港澳合作的重中之重,其中廣東對港澳的服務輸出在服務貿易中的份額進一步提升。商業存在(即投資)仍是服務貿易的主要形式,而以服務外包和自然人流動形式進行的服務貿易顯著增加、比重逐漸增大。金融服務的合作進一步深化,跨境人民幣貿易和跨境資本流動規模繼續擴大、自由度不斷提升,粵港澳金融市場加速融合;專業服務相關資格互認繼續推進,粵港澳專業人才流動愈加頻繁,越來越多的廣東專業人士進入港澳提供服務。

雙向投資增加,企業整合與產業融合加速。港澳保持對廣東投資增長的同時,廣東對港澳的投資也顯著增加;通過企業收購、兼并重組等形式粵港澳三地企業進一步整合,出現更多的聯合企業和大型企業。粵港澳在技術創新、企業管理創新方面的合作不斷增加,產業鏈進一步優化,現代產業進一步集聚,廣州、深圳與香港三地逐漸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服務產業集群。

2.合作領域不斷拓展

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合作內容不斷豐富。在經貿合作的基礎之上,粵港澳在社會、民生、安全等多方面的合作內容不斷豐富。教育合作進一步發展,粵港、粵澳合辦學校不斷增加,學術交流與人才交流日益頻繁;港澳獨資職業培訓機構顯著增多,職業教育合作與專業人才聯合培養取得長足進步;產學研合作更加緊密,教育、研發與產業進一步對接。養老、醫療方面的合作有望取得重大突破,港澳投資養老院、療養院、綜合性醫院數量不斷增加,醫療保險有望實現對接。粵港澳安全防控體系進一步升級和完善,在食品安全、公共衛生、社會治安等方面實現信息全面共享,形成共同監管、聯合防控、協同處理的社會安全合作體系。

合作區域不斷擴大。粵港澳合作由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地區擴大到整個廣東省,粵東、粵西和粵北區域與港澳的合作得到進一步加強;港澳對上述區域的投資不斷增加,制造業轉移的同時完成轉型升級,充分利用不同地區的優勢,在旅游、生態農業等方面開展更多的合作。

3.合作機制不斷完善

建立政府、企業和市場有機結合的多層次合作機制。首先,發揮市場在區域合作和區域資源配置中的主導作用。市場在合作中的重要性不斷提升。粵港澳合作逐漸由市場主導,合作形式、合作對象等基本由市場決定,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逐漸形成粵港澳統一的資本、知識、技術、信息、產權等要素市場;土地使用權交易、跨境產權交易等不斷發展,形成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競爭機制。其次,企業成為深化粵港澳經貿合作的主體。發揮企業在經貿合作中的主體作用,促進區域內投資貿易自由化,營商環境的國際化。再次,政府為深化合作提供制度保障。政府作用體現在提供服務、維護市場正常運轉、解決市場爭端方面。政府按照市場的要求,提供合作所需信息、服務和制度保障,降低市場主體的交易成本;逐漸形成統一的市場監管體系和社會信用體系,實現違法違規信息、征信信息的對接和共享,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市場監督;粵港澳爭端解決機制進一步完善,政府之間的對話和協商進一步加強,共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實現公平競爭和司法公正。

4.合作平臺不斷提升

合作示范區上升為自貿區,以點帶面、點面結合推動合作發展。粵港澳合作由最初的CEPA先行先試到粵港澳率先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由前海、橫琴、南沙三大合作平臺作為合作示范區升級成為廣東自貿區,體現了通過合作平臺探索創新合作經驗然后推而廣之、合作平臺繼續提升深化合作的發展趨勢。服務貿易自由化與自貿區形成疊加效應,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合作新機制的探索與創新。自貿區通過不斷打破阻礙合作的體制機制桎梏,逐步實現經貿規則與國際對接,將成為粵港澳合作開拓國際市場、合作參與全球競爭、合作面對全球挑戰的重大平臺;自貿區的成功經驗則不斷推廣至全廣東,形成制度擴散,自貿區繼續承擔進一步制度創新的功能,粵港澳呈現出波浪式的合作推進態勢。

(二)合作的目標

1.貿易自由化

按照負面清單模式、采取“點”和“面”相結合的方式推進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進程。從“點”看,主要建設廣東自貿區。廣東自貿試驗區的范圍涵蓋了廣州南沙、深圳前海蛇口、珠海橫琴三個片區,在體制上一定要實施統一的管理體制;要明晰自己的任務,做好頂層設計,對廣東未來的經濟發展起到支撐作用,同時借力廣東自貿區,構建出具有廣東特色的貿易產業鏈,推動粵港澳三地開放性貿易體系建設。從“面”上看,推進CEPA落實先行先試的措施,將“面”上的經驗推廣。逐步減少直至取消三地貿易間實質上所有歧視性措施,粵港澳服務業可根據各自的專業技術和管理經驗進行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為廣東培育現代服務業提供重要支持。通過三地服務業深度合作,廣東發展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相配套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建設與港澳地區錯位發展的國際航運、物流、貿易、會展、旅游和創新中心。

2.投資便利化

提高投資便利化水平,除內地鼓勵類項目和限制類項目需核準外,對港澳資本實施國民待遇和最惠待遇。“海納百川”,擴大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對港澳資本的開放領域;同時“揚帆出海”,加快構建對外投資合作政策體系,服務廣東企業聯合港澳“走出去”。探索創新投資管理模式,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用“負面清單”的形式賦予三地投資便利,將資源配置的功能交由市場,給予企業充分的自由度,營造開放流動的市場氛圍。用“正面清單”的形式界定政府職能范圍,做到將“權力”關進籠子里,發揮“正面清單”對政府的監督功能,明確政府對“正面清單”之外的投資事宜不能干涉,避免港澳資本投資內地面臨“彈簧門”和“玻璃門”的問題。

3.通關快捷化

進一步增加邊檢自助查驗通道,并擴大其適用范圍。將自助通關的辦理擴展至:持有有效的《往來港澳通行證》、未辦理多次簽注的居民;同時取消年齡和身高限制,進一步方便居民通關,提高通關效率。增設粵港、粵澳出入境口岸,加快實現口岸與區域一體化。加快建設粵港之間的蓮塘—香源圍口岸、西部快速通道口岸、廣深港高鐵口岸,改造粵澳之間的橫琴、灣仔等口岸,并適時延長通關時間。在三地的通關口岸全面樹立以客戶為導向的管理理念,精簡通關手續。一方面各地口岸要明確自身各部門的檢查范圍,減少重復檢查,大力推行“一站式”通關服務;另一方面三地海關、邊檢使用相同的數據交換標準和交換方式,認同彼此的監察結果,實行內地與港澳往來的一次性通關。

4.經濟一體化

從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中把握粵港澳合作的方向;從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平衡中不斷提升粵港澳合作的水平;從長遠利益和短期利益兼顧中推進粵港澳合作的進程;從政府行為和市場機制結合中構建粵港澳合作的機制。以解放思想和體制創新為動力,以服務貿易自由化和投資貿易便利化為主要內容,全面推進粵港澳經濟一體化;以加強城市功能規劃為目標,以產業發展定位為抓手,融合推進城市化建設與產業發展,打造粵港澳三地城市分工體系;以嶺南粵語文化為橋梁,以經濟繁榮與社會和諧相互統一為原則,使合作成果惠及三地民生,推進粵港澳關系從經濟合作走向社會融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郸城县| 定边县| 辽宁省| 雅安市| 威海市| 莱芜市| 枞阳县| 中宁县| 怀化市| 康平县| 廉江市| 涟水县| 临桂县| 湖北省| 民丰县| 南漳县| 台江县| 汤原县| 湾仔区| 枝江市| 台中市| 大丰市| 万年县| 伽师县| 南和县| 阜南县| 台前县| 乌兰察布市| 青铜峡市| 彭阳县| 桓仁| 永年县| 广灵县| 青冈县| 米泉市| 万源市| 蒙自县| 丰都县| 玉溪市| 炉霍县| 彭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