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五、總結

港珠澳大橋的建立對溝通珠江三角洲東西兩岸的交通互動將起到重要作用,交通的便捷與增長將為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港珠澳大橋的交通流量預測是衡量經濟發展基礎和合作機會、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的互動的重要因素。

本文的交通流量預測模型全面涵蓋了交通需求預測的各方面,以及相關現實因素的修正。通過對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后的需求交通量預測,與相關修正項的修正,得到了2016年、2020年、2030年、2035年幾個重要年份的預測交通量。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后,需求交通量的三部分趨勢交通量、轉移交通量、誘增交通量都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有長期的需求空間,大橋得以充分發揮交通建設對經濟發展聯動輻射的作用。港珠澳大橋客流量的修正主要受到了“三地三檢”通關時間、深中通道建立后分流的影響,車流量的預測主要受到了兩地牌照數量的限制。文中采用了《港珠澳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預測數據,在交通流量預測的基礎上,針對性地給出了相關的有利于港珠澳大橋充分發揮通行作用的政策建議。

附錄:港珠澳大橋交通量預測

港珠澳大橋客流量趨勢交通量預測過程如下。

根據香港規劃署南來北往二零一三至一四跨界旅運統計調查,2013/2014年每日平均香港與內地往來客運情況的區域分布如附表1所示。由于交通通行方便,香港與珠江東岸的往來最為密切,香港居民到珠江東岸的比例達83%,訪港居民中珠江東岸的居民占比為68.8%。

附表1 香港與內地往來客運區域分布情況

資料來源:香港規劃署南來北往二零一三至一四跨界旅運統計調查。

同時根據該統計調查整理并計算香港居民、內地訪港居民從內地起訖點劃分的來往香港的平均每日人流量變化情況、占比情況,如附表2、附表3、附表4所示。

附表2 香港居民往來香港—內地客運區域分布及占比情況

資料來源:香港規劃署南來北往二零一三至一四跨界旅運統計調查

附表3 內地居民往來香港—內地客運區域分布及占比情況

資料來源:香港規劃署南來北往二零一三至一四跨界旅運統計調查。

附表4 香港—內地往來客運區域分布及占比情況

資料來源:香港規劃署南來北往二零一三至一四跨界旅運統計調查。

珠江西岸地區與香港之間的人流量將是港珠澳大橋內地與香港之間客運量的主要部分,在此將珠海、中山、江門、肇慶與香港客運量的情況進行整理,同時計算得出增長率情況(如附表5、附表6、附表7所示)。

附表5 珠江西岸城市與香港之間客運量情況(香港居民)

資料來源:香港規劃署南來北往二零一三至一四跨界旅運統計調查。

附表6 珠江西岸城市與香港之間客運量情況(內地居民)

資料來源:香港規劃署南來北往二零一三至一四跨界旅運統計調查。

附表7 珠江西岸城市與香港之間客運量情況(總客運量)

資料來源:香港規劃署南來北往二零一三至一四跨界旅運統計調查。

港珠澳大橋交通量需求預測的趨勢預測主要集中于珠江西岸地區與香港之間的客運量。

趨勢交通量預測假設:趨勢交通量預測采用交通需求預測中的時間序列預測法。通過收集和整理過去的交通量資料,從中找出交通量隨時間變化的規律。通過趨勢外推模型,表述道路交通發生量隨時間的變化規律,從而對2016年以后的特征年進行預測。

對1999—2014年香港與內地的總客流量的數據,進行回歸預測,擬合如附圖1所示。

附圖1 1999—2014年香港與內地的總客流量回歸擬合

Y=24347.66t-48400000(R2 =0.9845)

用該擬合曲線對香港與內地的總人流量進行預測,得到附表8。

附表8 珠江西岸與香港之間客運量預測總體值(人次/天)

珠江西岸占比取預測估計值:由于占比情況一直處于波動,不適合進行回歸擬合,故預估2016年采用2014年的占比情況,2030和2035年遠期占比取1999—2014年間的平均占比值,2020年取2016—2030年穩定增速增長至2020年的占比值。該占比波動差異較小,故這樣的預估值對整體預測的影響不大,可以采用。

附表8中第三行的數據是珠江西岸與香港之間往來的人流量預測,下面還需要預測公路出行占比的情況。根據香港規劃署南來北往二零一三至一四跨界旅運統計調查,按照交通方式劃分的來往香港的每日平均比例整理見附表9。

附表9 往來香港客運交通方式分布情況

資料來源:香港規劃署南來北往二零一三至一四跨界旅運統計調查。

公路占比從1999年12.3%上升至2013/14年的42.7%,因1999—2001年的數據連線的斜率較高,2003年后的數據趨于穩定的增長,因此對2003年之后的公路占比數據進行時間上的回歸,見附圖2。

附圖2 香港與內地的客運公路出行占比回歸擬合

Y=1.371239t-2717.655(R2 =0.9035)

通過回歸預測的公路出行占比如附表10所示。

附表10 珠江西岸往來香港公路占比預測

前面預測了珠江西岸與香港之間的人流量,以及這部分人流量的公路出行占比,即經港珠澳大橋的占比(深中通道開通后的分流將在后文修正),港珠澳大橋趨勢交通量的預測如附表11所示。

附表11 港珠澳大橋平均每日客流量趨勢量預測(單位:人/天)

港珠澳大橋客流量誘增交通量預測過程如下。

誘增交通量生長曲線法預測,引入生長曲線的數學模型:

其中,y 指誘增交通的預測量,單位為人/天;

k為誘增交通的上限值,單位為人/天;

t為時間變量;ab為參數。

本文通過上式進行誘增交通量的預測,t為變量。生長曲線中的k 值是誘增交通量的遠期值,本文考慮大嶼山的機場建設、消費場所建設的容納人數。這是本部分預測的范圍值,因為目前對這兩方面的預估值是不完全確切的,對k 值的估計需要考慮大嶼山機場的吞吐量遠期增加值。根據中國民航局和Strategic Access預測,2015年香港機場的客運量為65.5百萬,遠期2022年的客運量為105.2百萬(見附表12)。《香港航空業2022:未來十年的挑戰與機遇》第24頁,表11。

附表12 香港及中國內地部分機場的航空客運吞吐量預測

資料來源:《香港航空業2022:未來十年的挑戰與機遇》第24頁,表11。

根據附表12,計算得從2015—2022年,客運量增長39700000人,平均108767人/天。這是遠期因香港機場吞吐量增加而產生的總誘增交通量,需要考慮珠江西岸與澳門共同占這一比例的多少:2006—2014年澳門與香港之間的客運量平均占香港往來的8.4%,珠江西岸與香港之間的客運量占比為5.4%,兩者總和為13.8%。因而遠期預估占比總值在10%-20%之間,取1999—2014年的平均值16%估算,與108767人/天相乘,得出誘增交通量遠期機場貢獻值為17500人/天。

K 值的第二部分需要考慮大橋建成通車后,大嶼山地區的消費性場所的建設,目前在大嶼山的遠期規劃中,有商場等的建設規劃,對商場的遠期容量取每平方米1人估算,逐層累加面積為1萬平方米的商場,預估遠期產生10000人/天的人流。

因而遠期誘增交通量K值預估為27500人/天,即生長曲線模型中的k取值為27500。

模型中的參數ab 為影響生長曲線形態的參數,具體取值為:a=0.467, b=10.52。ab參數的取值采用京津唐高速公路誘增交通量模型參數,該模型是目前誘增交通量最常引用的計算模型。易文成:《誘增交通量特點、發展階段及計算模型分析》,《交通科技》2007年第02期,第2—3頁。

將上述取值帶入生長曲線函數中得到:

上式中,t為預測時間變量,2015年t=0,2016年t=1,2020年t=5,2030年t=15,2030年t=20。分別帶入上式中,計算出相應結果,即為對應年份的誘增交通量預測值(表13第一列)。誘增交通量部分的客流量預測結果如附表13顯示。

附表13 港珠澳大橋平均每日客流量誘增量預測(單位:人/天)

注:上表中第一列為上文計算所得數值,第二列公路出行占比為本文前文對其的的預測值,第三列為前兩列的乘積,即為港珠澳大橋的誘增交通量。

港珠澳大橋客流量轉移交通量預測過程如下。

從正文可知,轉移交通量的預測與港珠澳大橋的收費標準有比較大的關系,在乘客選擇交通出行方式的時候,會考慮費用成本與時間成本。大橋的收費標準直接影響公路和水路的分擔比例。目前珠江西岸及澳門與香港的跨界運輸主要依靠水運,港珠澳大橋建成后,公路和水運將共同承擔通道的客貨運輸。公路運輸具有明顯的時間優勢,如果大橋的收費標準較低,則在費用上也能具備競爭優勢,使水運轉移到公路方面的運量較多。

根據攜程旅行網上對外銷售的澳門與香港之間的船票,目前澳門與香港之間的通行水運收費平均約為150元/人;行船時間約為1小時。

港珠澳大橋的收費標準未定,根據《港珠澳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港珠澳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交通需求專題分析,可能采取的收費情況見附表14,通行時間約為0.5小時。

附表14 港珠澳大橋擬收費方案

廣義的個體差異化費用由綜合因素:時間、費用、舒適度等確定,根據正文中的模型,需要將廣義的費用轉換為經濟費用(單位:元)。目前主要考慮通行費、時間的差異,舒適度的差異假設相同。

通行費用的差異利用水運每人的收費150元/人與收費方案中小客車的過路費的差值確定,時間差異利用人均GDP轉換估算:香港2013年人均GDP為310113港元,澳門2014年人均GDP 713514澳門元。用人均GDP以每年365天、每天24小時進行計算,得到香港平均28元/h,澳門平均65元/h,兩者平均為46.5元/h。上文中的數據表明利用水運、與利用港珠澳大橋通行相差0.5h,也就是說相差23元,取20元帶入計算。那么廣義的個體差異費用,

方案一的差值為:150-60+20=110元

方案二的差值為:150-150+20=20元

根據上述內容分析,差異預估在20-110元/人,將廣義費用差異20、110分別帶入正文中的轉移比例計算式(3.9),計算得出下列轉移比例(見附表15)。

附表15 不同收費方案下的轉移交通量比例

參考文獻

[1]劉洹宇.港珠澳大橋對區域發展及交通運輸的影響分析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81—83.

[2]田豐、宋曉云,港珠澳大橋交通量預測不確定性分析[J],《公路》2009(07).

[3]羅萍、尹震,“港珠澳大橋對珠海市的影響與對策”,《綜合運輸》,2013(12).

[4]《南來北往二零一三至一四跨界旅運統計調查》,香港規劃署,2014.

[5]《港珠澳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之交通需求專題分析(共37專題),2009.

[6]《香港航空業2022:未來十年的挑戰與機遇》Strategic Access Ltd2012.12.

[7]張樹建,高速公路的交通流量構成與增長分析[J],《天津建設科技》,2000(02).

[8]向前忠,生長曲線模型在高速公路誘增交通量預測中的應用[J],《公路交通科技》,2007(02).

[9]易文成,誘增交通量特點、發展階段及計算模型分析[J],《交通科技》, 2007(02).

[10]瞿炳華,城市新建道路交通量誘增模式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06.

[11]王煒、過秀成,《交通工程學》,東南大學出版社(第一版):200—211.

[12]柳智毅、蘇振輝、周平等,港珠澳大橋對澳門經濟發展的影響報告:22—23.

[13]《港珠澳大橋建設對珠海城市空間格局的影響研究》,珠海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30—31.

[14]呂高騰 鄭全成,新建道路的交通量預測數學模型分析[J]《交通科技與經濟》,2011(05).


The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of 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

Yao Xuej iao, Chen Guanghan

Abstract: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 being situated at the waters of Lingdingyang of Pearl River Estuary, is a mega-size sea crossing linking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HKSAR), Zhuhai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d Macao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to meet the traffic demand, to establish a new land transport link between the east and west banks of the Pearl River, and to enhance the economic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places.This paper will forecast the traffic flow using the data of the Survey Report on Cross-boundary Travel Survey 2013—2014 by the Planning Department in HK.The forecasting value of traffic flow is composed by the prediction of traffic demand and correction.The prediction of traffic demand contains trend traffic, transferring traffic, and induced traffic volume.Then obtain the forecasting values in 2016,2020,2030, and 2035.

Key Words: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 traffic flow forecasting, trend traffic volume, transferring traffic volume, induced traffic volume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川省| 保康县| 故城县| 平泉县| 承德县| 阿克陶县| 宁夏| 宁安市| 黔东| 马尔康县| 渑池县| 佳木斯市| 平乡县| 镇安县| 林周县| 汤原县| 临湘市| 田林县| 三明市| 区。| 新余市| 马尔康县| 韩城市| 仪陇县| 新民市| 修水县| 拜泉县| 襄城县| 新沂市| 长沙县| 柞水县| 五华县| 宁远县| 凤庆县| 嘉义市| 交城县| 宣化县| 法库县| 滁州市| 普陀区| 农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