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三角區域發展報告(2015)
- 梁慶寅 陳廣漢
- 4582字
- 2020-08-07 15:43:06
五、政策建議
十八大報告提出,必須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起來”;從過去十多年來內地對港澳的政策來看,“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后盾作用”方面得到了較好的體現,而“提高港澳自身競爭力”方面則有待加強,表現在對港澳進行多方面的經濟政策傾斜以促進合作和港澳經濟發展,但從結果來看未必達到了當初設想的效果。
在中央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形勢下,粵港澳合作亦應在過去的基礎之上創新合作方式,以提高粵港澳各方的國際競爭力為共同目標形成更緊密的合作關系,以經濟合作促社會、文化等全方位合作,推動粵港澳經濟社會的對接和融合。
(一)著眼整體和長遠,構建深化區域合作的利益共同體
粵港澳均需要通過合作提高競爭力,拓寬國際市場。隨著經濟實力的不斷提高以及服務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廣東與港澳過去“前店后廠”的經濟互補關系逐漸減弱,服務業的競爭態勢愈發明顯。然而,若縱觀全局、放眼長遠則可發現,無論是廣東還是港澳,最終目標都應該是提升自身的國際競爭力,積極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尤其是國際市場,此兩者符合粵港澳之間的共同利益和長遠利益。從長遠來看,單靠內地市場來“養活”港澳顯然是不夠的,而廣東也不能單單依賴港澳來發展自身,因此雙方都需要尋求開拓更廣闊的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在國內國外市場上都保持較高水準。
粵港澳之間應通過對話協商達成共識,明確三方的共同利益,關注長遠利益。須知,要實現提升國際競爭力、開拓國內外市場這兩個目標,粵港澳的潛在競爭對手在粵港澳之外,靠粵港澳各自的單打獨斗恐力不從心,只有齊心協力、優勢互補方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在經貿合作空前緊密的今天,粵港澳實乃利益共同體,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因此,從全局來看、從長遠來看,粵港澳之間仍是合作大于競爭的關系;即使競爭也應是良性競爭,不應通過削弱一方的競爭力來促進另一方的發展?!笆濉逼陂g,粵港澳仍應加強各方的對話、交流與全方位的合作,在各方利益之間、在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之間尋找平衡點,促進共同發展。
(二)加強市場的作用,促進政府職能轉變
在粵港澳合作中三地政府扮演的角色存在差異。在過去的粵港澳合作中,政府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很多情況下,市場的反應并不強烈,合作常常出現“雷聲大,雨點小”的現象。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內地和港澳政府在經濟發展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內地的“大政府、有限的開放市場”與香港的“小政府、大市場”營商文化有著本質的差別,內地的商業文化傾向于以國家意志打造產業體系,而香港則更多地是企業和個人以經濟效益建立產業體系。
粵港澳合作應強化市場功能。事實上,根據不同行業的特點,上述兩種做法各有優劣;但對于大多數行業而言,減少政府的干預、強調市場的作用更為有利,同時也是國際發展的趨勢。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積極穩妥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币虼?,為減少粵港澳市場管理的差異,主要應是廣東依據中央精神、根據與國際接軌和與港澳接軌的需要,切實實現政府職能轉變,在粵港澳合作當中更多地發揮市場的作用。
明確政府職責,著實實現政府職能轉變。在粵港澳合作當中,政府的主要職責應是維護和完善市場規則,為產業發展提供指引,為企業提供服務,創造合作條件,解決合作中的問題和爭端,以及支持和鼓勵創新、研究和開發活動;至于資源配置以及企業之間是否合作、如何合作、在哪些方面合作等盡可能交由市場來決定。具體而言,廣東應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在已有負面清單的基礎上,港澳企業可依法進入已開放領域,并與內地企業開展公平競爭;清理和廢除妨礙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嚴禁和懲處各類違法實行優惠政策的行為,反對地方保護,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合理制定發展規劃,在落實規劃過程中亦應審時度勢,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靈活執行。開展各類合作促進會,給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創造條件,為粵港澳企業的合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服務,并建立爭端解決機制,降低企業合作與交易成本。對于創新性活動可通過稅收優惠、補貼等形式給予大力支持,鼓勵粵港澳在創新領域的合作,同時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要素價格、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
(三)拓展合作領域,促進粵港澳社會經濟融合
借鑒和引入港澳的優秀制度和經驗,加強與港澳同行合作,提升社會管理和服務水平。在粵港澳示范區內進行粵港澳社保服務對接的充分試驗,支持區內企業與聘用的港澳人員簽訂勞動合同并按照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實現港澳與區內社保服務對接,并盡快推廣到全省。探索新型醫療保障制度,允許廣東醫療機構試行對接港澳醫療保險,率先探索完善粵港澳居民轉診制度,推進三地互認檢驗檢查結果,使港澳居民享受更加便利的醫療服務。為港澳社會服務提供者提供便利。鼓勵、引導港澳服務提供者舉辦養老機構和從事居家養老服務,并允許港澳注冊社會工作者在當地執業,合作開展社會工作服務、督導及人才培養,促進粵港澳養老服務合作發展。
加快在全省范圍內放寬專業服務人士準入條件,為專業服務人士提供便捷通道和服務,為港澳專業人士在廣東工作創造有利條件。參照國際標準建立職業資格互認機制,率先實施內地、港澳與國際職業資格“一試三證”的模式,實現三地職業資格互認?;浉郯娜貞诨ダ糙A的前提下,相互開放更多專業領域。進一步擴大港澳人士參加廣東專業資格考試的范圍,逐漸將范圍擴大至所有的專業服務業,并盡可能在港澳設立各專業資格考試考場。盡快實現更多專業資格的互認,尤其是對差異較小的建筑設計及其他技術專業,包括屋宇裝備工程師、電機工程師、園境師、土木工程師等加快互認。盡快解決已取得內地專業資格的人士在港澳的執業資格問題,廣東監理工程師已獲資格互認的會員可優先獲得職業印章,并盡量以技術水平考核港澳工程師。
深入推進行政管理與公共服務相分離,同時把事務性和輔助性工作交由社會組織承擔,借鑒并進一步完善前海新區采用法定機構進行管理的經驗,成立行政化管理與企業化運作相結合的公共管理機構;創新社會治理結構,借鑒港澳社會管理經驗,轉變政府職能,強化公共服務,提升服務效率。探索建立以人為本、協商民主、多元參與的治理機制,形成公開透明、辦事高效的社會管理體制。探索建立各級政府職能分層、社會自治體系。理順管理體制機制,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提高服務管理效能。廣泛動員和組織群眾依法有序參與社會管理,培養公民意識,強化社會自治精神,健全基層人民調解機制,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努力形成支撐粵港澳更緊密合作的良好社會環境,不斷拓展與港澳社會管理合作的領域,積極引入港澳社會管理機構和人才,打造與港澳建設標準接軌、社會保障服務銜接的優質國際化社區,打造粵港澳優質生活圈。
(四)完善中央主導與協調,粵港澳平等參與的合作機制
由于港澳有著與內地不同的政治、經濟和法律制度,并且屬于同一個國家內的不同關稅區,因此粵港澳三地都具有一定的相對獨立性,從而使區域的總體利益并不能代表個體的利益,即總體利益實現了最大化,但是個體的利益可能得不到實現;因此,須以中央政府為主導,建立區域利益協調機制,這樣方能有效解決地區間的利益沖突,實現各地區的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在實現路徑上,粵港澳區域經濟一體化行為不只是地方政府間的協調行為,而應該更進一步由中央政府主導建立法律框架下的契約行為。這種法律框架下的契約行為,需要采取政府主導、企業跟進和協會生成的多頭并進方式,逐步完成?;浉郯闹g的具體協調機制應體現在各自中長期經濟發展規劃、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和對接、區域產業轉移和產業升級、政府間產業政策等方面。另外,粵港澳之間地區經濟政策和相關措施要盡可能公開,這樣可使任何一個地區增加經濟合作中的可預測性,最大限度地減少由于信息封鎖而導致的合作風險。中央政府應擔當起制定粵港澳績效激勵機制的主體功能,要用國家戰略、具體政策對粵港澳的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給予鼓勵和支持。
在此基礎上,由中央政府牽頭,創新粵港澳合作組織模式,實現包容性發展。包容性發展背景下粵港澳合作的參與主體應由目前的企業主導與政府、社會輔助,演變為政府主導、市場與社會協同參與的格局。具體而言,粵港澳合作的組織機制安排均由這么幾個部分組成:
(1)高層會晤機制?;浉郯娜卣邔討m時舉行會晤,研究重大合作事項,共同探討粵港澳發展的定向,坦誠交流各自利益訴求,達成戰略性共識,分析并探求各方均能接受的發展思路形成合作綱領性文件,并爭取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
(2)合作辦公室制度。完善粵港澳合作工作制度,爭取建立粵港澳三地合作辦公室,合作辦公室負責制定粵港澳區域一體化的相應政策,從粵港澳的合作大局出發,提升政府間交流合作層次,并且在三地都設有辦事處,對當地政府相應部門具有一定的約束力。
(3)工作小組制度。建立合作創新的長效機制,可以由中央政府牽頭,粵港澳三地借鑒APEC專業工作組的運行機制,成立貿易工作組、金融工作組、投資工作組、能源工作組、交通運輸工作組、旅游會展工作組、教育科技工作組等,根據合作的實際情況,建立相應的工作組,建立各個專業部門的銜接落實制度,制定相應的合作原則、合作目標、合作內容和合作機制,使各個部門能夠更好地協調與溝通。
(4)咨詢機制。吸納內地及港澳各界代表和專家智庫參與粵港澳三地合作政策的制定,形成政府、業界和研究機構互動機制,研究探討各領域合作發展策略、方式及問題,舉辦合作發展論壇,向粵港澳高層提供政策建議。
(5)民間合作機制。支持粵港澳工商企業建立聯系機制,設立行業協會合作平臺,促進建立統一的服務市場;支持雙方工商企業界、專業服務界、學術界等社會各界加強交流與合作;支持雙方行業協會開展人員培訓、資格互認、行業自律等工作,共同制定區域行業規則。
參考文獻
[1]陳廣漢等,廣東企業通過香港“走出去”的戰略與對策研究,珠三角區域發展報告(2012),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2]陳廣漢主編,港澳珠三角區域經濟整合與制度創新,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3]毛艷華、肖延兵,CEPA十年來內地與香港服務貿易開放效應評析.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6).
[4]《粵港合作框架協議》,南方網,2010-04-07, http://news.southcn.com/g/2010-04/07/content_10828241.htm
[5]《粵澳合作框架協議》,新華網,2011-03-06,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3/06/c_121154874.htm
[6]《內地與香港CEPA關于內地在廣東與香港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協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2014-12-18, 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ae/ai/201412/20141200837788.shtml
[7]《內地與澳門CEPA關于內地在廣東與澳門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協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2014-12-18, 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ae/ai/201412/20141200838808.shtml
[8]張光南,《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Strategic Research on Cooperation between Guangdong, Hong Kong & Macao in 13th Five-year-plan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of 12th five-year-plan, cooperation between Guangdong, Hong Kong &Macao improved well in the field of innovation in institutions and mechanism, economic relation, key areas etc.Based on the retrospect of the experience from cooperation between Guangdong, Hong Kong &Macao during the period of 12th five-year-plan, this paper plans and looks ahea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ooperation between Guangdong, Hong Kong &Macao in the period of 13th five-year-plan.Carefully analyzing the pros and cons and pointing out the trend of further cooperation, sets forth the goal, task and measure of the cooperation in the period of 13th five-year-plan.Based on all above, offers the policy proposals for cooperation between Guangdong, Hong Kong & Macao in a higher level.
Key Words:cooperation between Guangdong, Hong Kong & Macao,13th five-year-plan, strategic plan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