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導論

第一節 研究的緣起

一、現實背景:電視會終結嗎?

1924年,英國人貝爾德研制成功了機電掃描黑白電視機,當他將強度不同的電流發射給一米以外、事先準備好的接收機時,接收機將電流變成了圖像。從此,貝爾德打開了人類認知世界的一個窗口,實現了“坐家不出門,便知天下事”的夢想。作為20世紀最重要的發明之一,電視不僅為受眾提供了娛樂,更主要的是成為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最主要新聞媒體。和誕生在它之前的其他新聞媒體相比,有人發出感嘆:“電視讓我們可以以一個公民的姿態來見證偉大的歷史時刻和運動,不光是現在,更是無盡的未來?!?img alt="保羅·M·萊斯特:《視覺傳播:形象載動信息》, 387頁,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D379DD/15653230504955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2614872-bkGaoFiQ8w4FagTnEfkVkUd5ue4TfkVK-0-8fbe084f55f25c263f71bbd18a276d06">

可誰也沒有想到,這種認識世界的方式是如此短暫,僅僅過去了九十年,站在2015年的時刻,我們不但來不及思考電視媒體的未來,相反,我們面臨一個更緊迫的問題:電視會終結嗎?

這是伴隨著新媒體時代到來擺在所有電視新聞人面前的一個迫切問題,但即使最精準的預言家,最睿智的業界同仁也無法給出答案,亦或是一個方向。不過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大家比較認同的是,傳統電視必將面臨著一場顛覆性的變革?!敖裉?,受眾的時間正被越來越多的媒介、頻道,平臺所瓜分,受眾群體因此變得也越來越碎片化……集電視,電信和互聯網于一體的受眾將使電視工業面臨新的競爭,復雜而充滿活力的變化、壓力促使其必須改革。”Berman, S. J. , The End of Television as We Know It, http: // www-935. ibm.com/services/us/imc/pdf/ge510-6248-end-of-tv-full. pdf, 2011-01-30.

和以往任何一次傳播技術的革命動輒要經過幾千年甚至上百萬年的推進歷程相比,這次從電子媒介發展到互聯網的傳播,人類只經過了短短百年,它具備了從前任何媒體都不具備的力度,足以顯示互聯網傳播的強大生命力。在新媒體傳播環境下,新聞信息的傳播數量、速度、廣度、深度和路徑都發生了質的飛躍,人們困惑的已經不再是如何獲取信息,而是困惑于如何從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信息,新媒體的技術優勢使得很多人轉移了從電視媒體獲取信息的傳統路徑。對于很多人來說,電視新聞已經不是新聞的第一落點。一種更普遍的新聞獲取路徑是這樣的:手機知信(第一時間、第一落點)——門戶網站新聞頻道和專業網站(進步的詳細信息、新聞背景、聯動反應)——電視和報紙(求證這條新聞的真實性和權威說法)。在2010年的青海玉樹地震中,第一組災情照片是一位中圍移動用戶通過彩信從地震災區傳出的,這組照片通過新華社向全世界播發,經國內外眾多知名媒體轉載,全球關注中國玉樹的人們第一時間知曉了當地的災情,這樣的傳播實例現在每天都在上演,這就對傳統電視媒體提出了新的要求,單靠“搶新聞”已經很難在媒體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

盡管新媒體環境下,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受到了沖擊,但其第一現場、權威、深度、體系的專題報道和豐富的影像媒體資源庫仍然是無可替代的。James Bennett認為,把電視作為一種“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的討論陷入了一種誤導。而將新媒體過分夸大也不必要,只不過是電視進入了數字時代,雖然逐步與新媒體元素融合,電視還是電視。Bennett James, 2008, Television Studies Goes Digital, Cinema Journal, Vol.47, No.3(Spring,2008), pp.158-166而且縱觀以往任何一次傳播技術的變革,新媒體的技術從來不是顛覆性的,它的核心是新,而不是媒體本身。因為,新媒體應用了新的介質、平臺、渠道和新的傳播手法,但在媒體方面的屬性并沒有超出傳統媒體的范疇。它的傳播手法、方式很新,但并沒有給新聞報道本身帶來突破性的變化,也沒有對新聞的屬性、媒體的本質定義做出實質性的豐富和突破,只是在平臺和介質上有突破性的變革,因而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和新媒體必定是一個融合發展的過程。這個媒介融合的趨勢無論將其歸類為媒介所有權融合、媒介技術、媒介組織融合,還是媒介資源融合,媒介融合最終影響的是媒介的新聞生產。

而世界主流電視媒體已經開始了這方面的嘗試。一是采編流程再造,打造全媒體傳播平臺。堅持內容為王,增強傳統媒體的傳播能力,仍然是國際一流媒體應對媒介融合發展的不變王牌。2014年,在內容生產策略上,很多國際媒體都注重改革傳統新聞制作方式和流程,打造跨平臺的多媒體中心,著力推動基于全媒體技術的產品生產方式,內容產品實現多次開發,一個平臺生產多樣化的傳播產品。與此同時,大數據新聞、集成互動報道、可視化新聞等創新試驗也成為可行性路徑。二是以用戶為中心,打造定制化服務。在互聯網時代,媒介生產過程融入了媒介消費者的參與,“用戶”成為了媒體融合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因素,也成為驅動內部產品變革的關鍵力量,這也使得傳統的內容生產模式正在發生重大改變。以服務用戶為核心,以互動為內容生產動力,借助多媒體,滿足用戶個性化、定制化的消費需求,成為過去一年許多國際媒體融合戰略中的主打牌。2014年,一直想要努力躋身主流視頻領域的美國奈飛(Netflix)的自制劇《紙牌屋》大受歡迎,《紙牌屋》的成功幫助Netflix縮小了與時代華納、維亞康姆這些傳統娛樂業巨頭的差距。而Netflix產品的生產基本策略便是,從用戶處獲取大量、即時、大眾視角的信息,并將這些信息融入內容生產中,最終形成用戶的深度參與。以《紙牌屋》為例,其從主題風格到導演、主演的選定,都有賴于用戶分析為基礎——工程師們事先研究了近3000萬用戶的播放行為、相關評價、搜索詞等信息。2014年,維亞康姆推出定制頻道“我的尼克兒童頻道”。這個定制化平臺會依據父母的喜好設置和調整節目內容,還會根據播出后兒童觀眾的反饋及時對節目單進行修改、調整。當下,傳統電視觀眾收視選擇僅限于收看線性電視頻道或點播節目,而新推出的“我的尼克兒童頻道”則為用戶增加了第三種選擇,即根據個人需求或喜好對電視頻道進行定制。據悉,維亞康姆還有意向其他美國付費電視運營商力推該頻道。應該說,全媒體傳播和社會化營銷的基本模式,已經讓“用戶至上”、“體驗為王”成為行事準則,尊重受眾意見和喜好愈發成為媒介決勝的關鍵。第三是擴張互聯網版圖,完善運營策略。以今日俄羅斯(RT)等為代表的國際媒體,始終堅持在新媒體領域實行“借船出?!辈呗浴=袢斩砹_斯在其官網上建立了Facebook、My Space、Blogger等多項服務,為網民的推廣、鏈接提供技術支持。同時在推特、臉譜、Youtube、google+等社交網站以及Instagram圖片分享網站建立自己的頻道。除此之外,今日俄羅斯還積極與Google、Tumblr等建立合作關系,并推出了針對蘋果、黑莓、安卓手機的各類免費應用,積極擁抱移動互聯網時代。俄羅斯相關媒體部門表示,截至2014年底,今日俄羅斯的五大頻道在YouTube上的收視已超過20億次,同時在視頻共享方面,RT的訂戶總數達到了250萬,超過了其所有競爭者。除了今日俄羅斯外,2014年,半島電視臺也在堅持利用移動終端與社交網絡,調動受眾的主動性及參與性。2014年9月,半島正式推出首支移動平臺新聞資訊應用beta版“AJ+”。AJ+可以稱為“卡片式新聞”,它是專為經常使用移動客戶端和社交網絡獲取信息的人設計的。這種設計并不是簡單的改變信息展示的平臺,而是結合移動媒體的特征和用戶的需求量身訂做,以小屏幕觀看、快速瀏覽等一目了然的模式,順應移動用戶的觀看體驗。再者,AJ+還提供了新聞生產的功能,即用戶可以參與到新聞內容的制作中。第四是利用新媒體技術開拓年輕受眾市場。長久以來,傳統媒體重視的受眾大部分都是那些比較有影響力的人,例如社會精英、意見領袖,而且試圖通過他們實現新聞信息二次傳播的目的。然而在全媒體傳播時代,電視受眾主體的“高齡化”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在多屏幕、一體化,PC、手機、平板、電視等多屏協同發展的媒介融合背景下,固守“高齡”受眾、忽視年輕群體,勢必會喪失多屏陣地。事實上,這樣的弊端已經顯現:2014年,受谷歌旗下持續壯大的Youtube平臺影響,英國廣播公司(BBC)和第四頻道(Channel 4)的年輕觀眾份額相繼下降,許多傳統媒體都面臨著一場保留年輕觀眾的戰役。從美國皮尤研究中心《2014年新聞媒體狀況》報告顯示的信息可以看出:2013年整年內,年輕受眾(18至29歲)觀看在線視頻的比例達到了90%。因此電視媒體重新獲取這些受眾的關注、激發他們的興趣、實現與新媒體的聯合發展成為2014年許多傳統媒體打響的保衛戰。例如,CNN通過推出新聞微視頻的方式來吸引樂忠于新媒體的青少年受眾,他推出了只能在推特上收看的時間僅為15分鐘的視頻新聞,并將其命名為“你的15秒清晨”(Your 15 Second Morning);隨后又通過與視頻分享平臺聯袂的方式,向10—19歲受眾推送時間僅為16秒的視頻新聞,試圖通過這種方式逐步實現提高青少年對新聞的關注度和興趣的目的。日本NHK于2014年5月推出HAKATHON活動,以“新的新聞節目的視聽方式”為主題,“開拓幫助年輕受眾享受電視新聞節目的方法”。而為了吸引“千禧一代”年輕受眾,2014年半島電視臺推出了AJ+,目的是吸引世界范圍內的18—34歲的網絡受眾。與此同時,2014年,BBC3青年頻道由衛星頻道轉變為了一個網上播出的電視直播頻道,這也是直接針對16—34歲觀眾收視習慣做出的戰略選擇。開拓年輕受眾市場,影響“容易被影響的人”,充分利用移動終端與社交網絡等新媒體技術,成為2014年國際媒體實現全媒體傳播的便捷途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基隆市| 景德镇市| 景宁| 浮山县| 灵石县| 合山市| 土默特左旗| 靖江市| 固阳县| 开江县| 石柱| 胶南市| 阆中市| 房产| 营山县| 甘泉县| 邓州市| 韩城市| 彭水| 顺平县| 卓资县| 宿迁市| 嘉兴市| 准格尔旗| 东光县| 泰宁县| 黑河市| 庄河市| 繁昌县| 辛集市| 邮箱| 彭泽县| 克拉玛依市| 运城市| 镇巴县| 景德镇市| 乌海市| 双流县| 宁海县| 康乐县| 余庆县|